講座後記/德國宅力世界第一?日本ACG作品中的「德意志」
「德意志的宅力世界第一!?」重磅廣播子系列《轉角遊樂器》歡慶一週年的live podcast實體講座活動,1月27日在台北現流冊店熱情聽友擠爆現場的參與中完滿落幕。
本場講座以「日本ACG文化中的德意志」為題,聚焦於日本動漫遊戲作品中的特殊現象:創作者經常喜歡在作品中加入德意志文化的要素,例如使用德語、角色人設為德國人、援引德國歷史文化等。加入德意志元素的同時,日本創作者也經常揉合大眾對德國的既定印象,塑造出許多只存在於日本ACG作品中的、帶有濃厚「和式超譯」意味的德意志想像。
長年關注德國議題的哲翰與專精日本議題的七號在這場live podcast中聯手合擊,一面輕鬆暢聊一系列帶有德意志元素的ACG作品案例,一面分析、校勘、以及歡樂吐槽諸多作品對「德意志」的創意超譯。
話題從大家的ACG記憶、日本宅圈文化一路延伸到德意志近現代史、及其民族自我想像的形構史,橫跨娛樂文化與人文社會知識的跨國跨域大尬聊,加上一連串「德意志流言終結者」式的「事實查核」,獲得現場的熱烈迴響。在加碼追申將近一小時的Q&A時間中,《轉角遊樂器》與現場聽友們繼續暢談了日本人為何鍾愛德意志元素、日本讀者為何鍾愛尼采、德意志民族的自卑與抑鬱、以及「德意志文化征服世界的野望?!」等話題。
這場live podcast結束後,《轉角遊樂器》繼續收到了聽友們意猶未盡的敲碗,為此我們特別摘要了這篇後記,簡單整理出這場live podcast正題部分的綱要,供聽友們參照並延伸閱聽:
日本ACG作品中出現的德意志元素,大致可區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零星地在名稱及人設上加入德意志元素。
例如:眼下當紅的《葬送的芙莉蓮》,其角色、地名、物件等的命名大量使用了德語詞彙。又如《殭屍100~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主角群之一的貝兒翠絲,其人設是癡迷於日本傳統文化、「洋身和魂」的德國女大學生。
第二類則是在作品的場景設定上採用了德意志歷史背景。
例如:
《間諜家家酒》故事的舞台參照冷戰時期兩德分裂下的東柏林。《終末的伊澤塔》是以二戰時期德語區三國(DACH,亦即德國、奧地利、瑞士)為參照背景的奇幻故事。
1980年代的經典《銀河英雄傳說》參照了德意志第一帝國「威廉時期」的脈絡為故事舞台、也深挖了此時期德國關於菁英專制與民主賦權的政治衝突。此外,《狼與香辛料》則是以中世紀末、開始邁向現代市場經濟轉型的德意志地區為原型,訴說行腳商人偶遇森林裡的賢狼少女(這個人設也帶有德國民俗童話的味道),結伴雲遊經商的故事。
第三類則是將德意志視為神秘的中二元素,大量運用在魔法唱咒或晦澀難懂的概念上。最早期的經典或許要數《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專有名詞皆是德語、以及明日香這個「傲嬌雙馬尾」的祖師奶角色的人設為德裔(混血)。
另如《中二病也想談戀愛!》的小鳥遊六花、《Fate/stay night》的遠坂凜在魔法唱咒時都會唸出德語,又如音樂家澤野弘之為「致鬱系」編劇虛淵玄的作品譜曲作詞時更特別偏愛德語。2010年代風靡一時的哥特蘿莉樂團「妖精帝國」為病嬌經典《未來日記》做的OP曲,陰鬱狂暴的風格中也將德語寫入歌詞。
第四類則是最為經典的、將德意志關連至軍國主義與科技至上的刻板印象。
例如90年代格鬥遊戲《真侍魂:霸王丸地獄變》的普魯士騎士光頭猛漢奈因哈特、萌化世界歷史的《義呆利》中關於德意志/普魯士一板一眼的刻板表現、《艦隊Collection》中對德系艦娘的呈現等。
由此還進一步延伸到日本ACG作品中呈現「納粹」的議題,例如1988年紅白機的《希特勒復活》、《JoJo的奇妙冒險》中以納粹軍官為原型的魯多爾‧馮‧修特羅海姆、乃至於H-Game中跨越紅線的納粹呈現等。
分別談完上述四類德意志元素的表現後,我們進一步以諫山創的《進擊的巨人》和浦澤直樹《怪物》作為本場live podcast的收尾高潮:
《進擊的巨人》無論是角色、場景、歷史、精神,都全面參照了德意志文化,甚至本作主軸「尤瀰爾的子民」隱約參照了德國猶太人的脈絡、故事中對自由的追求也與「德意志自由」(die deutsche Freiheit)的概念有一定的呼應。《怪物》的敘事則深刻反映出二戰後聯邦德國的集體心理狀態:沉默、抑鬱、精神分裂。這兩部作品,都是日本ACG文化中對德意志元素當之無愧的集大成者。
非常感謝聽友們過去一年來收聽《轉角遊樂器》。由於此次live podcast獲得熱烈迴響,我們也正在加碼規劃同一主題live podcast的口碑場,提供機會給先前沒有搶到入場名額的聽友們一同參與《轉角遊樂器》現場暢聊同樂。新的一年,請大家多多指教、繼續收聽《轉角遊樂器》!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