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惡化的反猶太風波:以巴衝突被極端勢力「借題發揮」
 
		
哈瑪斯對以色列的突襲,也點燃了歐洲輿論的戰火。以巴衝突至今已一個多月,在德國的社會裡掀起了複雜紛陳的意見,在「挺以色列」和「挺巴勒斯坦」的對立下,更是浮現了對於德國來說相當敏感的「反猶太」說法。這些反猶太、或是仇猶的言行,認為一切動亂的源頭是來自猶太人,並且將以色列的一切國家作為歸咎於單一族群;值得留意的是,至今仍爭論不休的論戰,卻看見了極端政治光譜的勢力借題發揮的身影,將以巴衝突「工具化」,將反猶太變成了爭取聲量的手段。
本集重磅廣播系列,邀請專欄作者黃哲翰,談從2015難民危機到現在的以巴衝突,德國社會面對外來者、以及不同政治光譜的角度,在「反猶太」與「反反猶太」之間的交鋒。從難民危機以來,社會輿論的仇恨感與對立是否繼續惡化?在以巴衝突之後,身處在德國的猶太族群和巴勒斯坦裔,他們的真實心聲又是如何?
▌請收聽下方連結:
▌延伸閱讀:
〈到底誰反猶?以巴衝突下,法國的政治光譜與猶太論述〉自從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以來,法國內部便動盪不安。一方面,以色列對於哈瑪斯的報復行動以及對於加薩造成的嚴重死傷,立即引發了法國內部反猶人士的激烈反應,至11月中旬反猶事件已累計超過千件,猶太人社群人人自危。然而另一方面,聲援巴勒斯坦或呼籲人道救援加薩的相關行動,也遭受挺以色列的右翼民間組織暴力攻擊。雖然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對外維持和平呼籲,然而法國內部對此議題不僅難以整合出共同的論述,甚至陷入激烈的論戰。
▌延伸閱讀:
〈《首都》導讀:從歐債到難民危機...戳破歐洲幻夢,命運何去何從?〉數十位來自歐洲各地各國、說著不同語言、屬於不同世代、踏著不同歷史記憶線的角色,在歐盟核心所在的布魯塞爾彼此推擠又錯開。而所有這些利害衝突與生命糾葛,都一同被歐債危機、難民潮、恐怖攻擊等事件硬是箍在一起。情節跌宕撩亂,讀者的視野不斷被迫重新對焦,最後只能精神疲乏地讓視線暫時放空──於是就在這一瞬間,讀者的眼睛彷彿誤打誤撞地對上了視覺錯解謎圖的正確視角,在一團錯綜無序的蒙太奇拼貼中,人名地名職稱事件都混在一起,但卻清晰地看見了歐洲驚人的立體全像投影,一齣圍繞在歐洲特有之憂鬱與因歷史而衰老的群像劇。
   
	
   
	
推薦閱讀
 
	
←上一篇
讓印度「棄織從農」卻引發大饑荒:英國殖民與全球製衣體系背後的祕辛
下一篇→
國際合製搶金馬:亞洲電影新時代?台、馬、港電影的合拍潮流
作者文章
 
								防範熊襲事件的領域展開:日本引進「分區計畫」能減少人熊衝突嗎?
 
								《轉角國際》入圍第24屆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被承認的無土之國:英、加、澳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面臨建國後最大國際譴責
 
								以色列否認加薩飢荒問題:英法揚言承認巴勒斯坦國,川普敦促「餵飽加薩人民」
 
								方丈金身失效?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金錢與性醜聞被調查,少林CEO紅塵爭議史
 
								當援助者變成加害者:美國承包商、以色列軍人揭發:加薩平民遭實彈射擊
最新文章
 
								2026美加墨世界盃:史上最大規模的世足賽,梅西和C羅會出戰嗎?
 
								隱形的風險?從長榮空服員倒下,看航空業「懲罰文化」下的慢性疲勞與飛安問題
 
								柏林不要奧運?「納粹奧運」100周年後再度爭取主辦權,會是歷史反思契機嗎
 
								從江戶到戰後,歷史透視法鳥瞰「敗者的東京」
 
								內馬爾的2026世界盃倒數計時:傷病纏身的「最後森巴舞者」,能夠重返巴西國家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