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西服男子之必要?從優雅到實用的《古典男裝全圖解》

2022/11/28 轉角選書

左起:2015年的非洲時尚週男模、1919年的三件式舊時代男裝風格、18至19世...
左起:2015年的非洲時尚週男模、1919年的三件式舊時代男裝風格、18至19世紀的歐洲貴族服飾。 圖/美聯社、《浴血黑幫》、維基共享 

▌本文為《古典男裝全圖解:蕾絲、馬褲、燕尾服,深度解密的奢華貴氣西服史》(聯經出版,2022)書摘

對我來說,聽別人談論衣著、談論他們生活經驗裡所謂的「正常」,每一次都是很有趣的體驗。2017年夏天,某次我無意間遇到三名年齡從青年到中年不等的男士坐在河畔俯瞰街景,聽見他們這樣討論專業場合的衣著問題。「現在都不必穿西裝了。」其中一個人說。「嗯,但至少會穿西裝外套,」另一人說,「然後穿卡其褲或者牛仔褲。」「確實不一定非得穿西裝,但你還是會穿啊。」第三個人說。21世紀的人對於所謂「得體」,似乎還是從社會而非個人的角度來考量,而上面這段談話呈現了三種非常不同的詮釋。

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裡,當代最盛行的思潮是時尚自主,是「怎樣都行」,是把服裝裁縫的各種規範界線都給破除掉。但上面這段對話重申了一件事:

西服對男性而言是個安全且熟悉的選項,穿了總之不會出錯。

這兩種想法天差地別,而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男裝風景也是一樣,充滿活力但又讓人搞不清楚方向;在這種氣氛之下,男性的自信心與焦慮感似乎是齊頭並進。很多人每天依然穿西服,但愈來愈多情況下他們不一定「非得」穿西服,於是男性與這種關鍵性服裝的關係就又變得更加複雜且更加受損。本書會重述並重新檢驗這些課題數百年來的發展,將這一段與社會史密不可分的服裝史標誌出個大概模樣。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西服與身分

「時尚」是個錯綜複雜的詞,很容易受到誤解或被輕視。這個詞說的是我們用來遮蓋身體的衣物,但更重要的是指我們如何消化吸收這身衣著使其成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過去400年來,西方國家的男性一直使用三件式或兩件式西服(西裝外套與西裝褲,有時再加上馬甲背心)來表達他們的身分認同,讓這種衣服成為「男子氣概」的普世象徵符號。既然它本質上是西方人的發明,本書主要採用北美、加拿大、歐洲、英國與澳大利亞的西服作為例子,但同時也會注意到西服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吸納世界各地許多不同文化的要素。

在各種差異很大的國家裡人們都穿西服,且設計師還會在西服中加入隱微或高調的文化指涉,本書最後一章會探討這個問題(特別是指涉日本的部分)。

西服當然不是只包含西裝外套、馬甲背心與西裝褲而已,畢竟時尚是由多重要素所製造出來的。襯衫、衣領、袖口、領帶、領巾、帽子、圍巾、大衣和帽子,這些東西全部搭在一起才能創造出安妮.荷蘭德所說的:

「某種最基礎的審美優越性,一種視覺型態上更進步的嚴肅性,過去女性時尚的那些發明者都不曾呈現這種概念。」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但說到底,主要能夠修飾穿著者體型的還是西服本身,且它也是影響穿著者身體姿態的最關鍵要素,設計者設計飾品的首要原則都是要以飾品襯托或補強西服造成的視覺效果;因此,本書中最著重分析的還是西裝外套、西裝褲與馬甲背心在這數百年間的變化,至於襯衫、大衣、帽子、領帶和其他的配件會在每一章導言中加以介紹,也會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個別分析,呈現整套西服是如何造成這樣的視覺效果與氣氛。

除此之外,配件可以在讀者「偵測」書中西服變化的過程裡起到輔助作用,成為額外的一種輔助工具,和西服的本身一起提供更廣闊的文化與社會關聯。

從現代三件式西服那不同凡響的起點,一直到它在21世紀發展達到最高峰(可以這麼說),男裝歷史這整段故事出人意表與妙趣橫生的程度絕不下於女裝。在一個200多年來大同小異的「基礎」上頭,那些表面性的改變(有的很明顯,有的不起眼)卻能讓整趟旅程變得引人入勝。

過去400年來,社會、政治與美學的影響力讓西服的樣式與功能都產生改變,雖緩慢但確實。如今洋裝已經不再是女裝界主角,但西服卻仍是男性日常衣著最重要(對某些人來說是必備)的部分。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男裝時尚史

話說回來,在時尚史這門領域中女裝的勢力一直壓過男裝。就算是那些設計比較質樸的洋裝,只要把好幾件拿出來擺成一排都能造成某種奇觀,原因之一就是21世紀女性自身的態度與期望,以及旁人對女性的態度與期望,都與過去有天淵之別,以至於一件連著束腰馬甲(corset)的女用緊身上衣(bodice)搭配累贅的大長裙就能讓參觀博物館的人驚嘆不已。這不只因為人們想到每天穿這種衣物的困難艱辛,還因為許多博物館訪客和古裝劇觀眾其實很樂意幻想自己穿上這身耀眼奢華的禮服,享受至極的女性魅力而沉醉其中。

至於西裝褲、襯衫、馬甲背心與西裝外套,這個千篇一律的熟悉組合就讓現代人好接受多了,就算是漿挺的高襯衫領與襯衫式胸片(detachable shirt front/dickey)這種在今天看來過時且毫無必要的東西也一樣。

兩者差別的關鍵可能就在「熟悉」這兩個字,男性西服的基本剪裁方式從19世紀至今始終大同小異(不過這段時期社會的大變動也確實讓男裝種類變得更多樣化),大概也因此它無法像束腰馬甲和硬質襯裙(crinolin)那樣散發出浮華與脫離現實的氣氛。

話雖如此,但我們還是會在本書頭兩章介紹17與18世紀華麗炫目的貴族裝束,讓讀者知道皺邊、絲綢、素緞與蕾絲這些東西在西服發展早期可沒完全被歸類到女裝領域;相反地,當時「男子漢」最重要的性別與身分表彰莫過於一身一望即知奢華無比的衣服。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本書會從17世紀中葉三件式西服現身的時候開始說起,在那之後西服被接受成為男裝基本形式,只不過21世紀的男性在衣著上可說比前人擁有更多選擇。近年來,人們對於高級男裝展覽會,以及「嬉普士」(hipster)時尚與生活風格主張所造成的影響興趣大增,在此情況下本書能幫助讀者更有技巧地辨識西服輪廓在大、小處的變化,也能讓讀者在過程中得到更多樂趣。書中每一章都會舉出例子來展現特別重要或特別有趣的時尚變遷,並對這些例子個別加以分析,至於章前導言則會簡短介紹歷史脈絡與歷史背景。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與歷史學會珍藏著數量龐大的西服,但它們卻不像洋裝或其他女用衣物那樣容易被我們看見,很多西服藏品被拿出來展覽的時間都偏少(尤其是19世紀整體變化較少的那種深色西裝),所以好的照片也就更難取得。博物館能用專業技術打造美輪美奐的展覽現場,但我們時常發現西服還是要穿在真人身上最好看,因為穿著者的姿勢與態度能為這身嚴肅服飾增添太多風情;為此我在書中會選用一些肖像畫、照片與廣告,因為這些材料特別能展示出某些西服風格的特點。

這在我們討論那些較不常見的西服時很有用,甚至包括那些不符合我們對西服一般印象、但卻在西服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服裝。此外,我們也應該看看那些買不起絲綢、素緞的人穿的是什麼衣服。

西服這東西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它能超越階級藩籬,17世紀末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一件西服,這件西服可能破爛、可能老土到不行,但他們都會經常穿著它,而這個情況在本書的例子裡也會呈現出來。女裝有裙箍巨大的裙子和勒緊人的束腰馬甲,但男士們只要簡簡單單穿著一件馬褲或西裝褲搭配外套,這種打扮既適用於體力勞動也適用於坐辦公室。

19世紀之前這類圖例不那麼常見,但幸好有尼可拉斯.波納(Nicolas Bonnart)、溫瑟斯勞斯.侯拉爾和雅各布斯.約翰尼斯.勞威爾斯(Jacobus Johannes Lauwers)等人留下一些老資料。等到1839年攝影技術出現之後,勞工與中產階級男士衣著的圖像史料自然也就變得常見,而本書也會盡可能地分析這些史料。本書要說的不僅是衣服,還包括衣服所激發出的人的心態與審美觀。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千禧觀點

2016年6月,BBC廣播第四台的消費節目《你與親朋好友》做了一個討論男裝演變的特輯,重點特別放在千禧世代的習慣與影響。一名來自曼徹斯特的20歲年輕男士同意受訪,「我現在穿的是白襯衫、細筒牛仔褲、合身的輕便西裝外套(blazer),然後戴個領結。」他這樣說。他有點心虛地承認自己為了買衣服花太多錢,但又辯解說這樣做也沒錯,因為現在「大家都比較能接受愛打扮這件事」。然後他又接著說這已經不是女性專屬的特質,而更是21世紀「型男」必備的標誌,且在他看來有愈來愈多年輕男性符合這項描述(還引以為榮)。

市場分析師敏特爾(Mintel)可以從統計學角度證明這個趨勢,他給該節目的報告書中說男裝銷售的生意大發利市,它在2016年的成長速率是女裝銷售的兩倍。然而據某位發言人所說,這種成長率大多要歸功於年輕人與他們追逐時尚的熱情。

「男性現在更在意自己的外表,」她解釋道,「25到44歲的比較會注意⋯⋯最新的服裝風格,且有意願購買更多有趣而獨特的服飾。」「年輕」與「獨特」,兩者之間的關聯或許正是近年來人們對男裝歷史(特別是西服)產生興趣的核心因素。「嬉普士」這個詞出現在20世紀中葉,它原本是個貶義詞(指那些咆勃爵士樂bebop的狂熱愛好者),如今卻只會讓人想到復古事物;精確而言,所謂「嬉普士」現在是指一個人有意識地取用「老式」的東西而拒絕接受主流文化——特別是主流時尚文化。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永續性與「慢時尚」(slow fashion)當然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們希望自己活得更符合道德標準、成為一個更負責任的消費者。然而,嬉普士尋求「忠於自我」這件事或許反而將他們放到主流的正中心。

復古衣物、鬍子、粗框眼鏡這些東西原本能讓嬉普士與眾不同,但現在愈來愈多人也這樣打扮,許多年輕人會從這種「風格」裡面挑出不同的東西,並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搭配。「懷舊」的吸引力在一個充滿不確定與不穩定的世界裡最為強大,而嬉普士的動機或許也不只是想展現本我、想用過時的裝扮來顯示自己很酷而已。

海琪.詹斯(Heike Jenss)主張這種期望是與「記憶」這個複雜的概念以錯綜複雜的方式緊密交纏;將舊衣服「視為復古、視為直接能被認出的『舊』」而產生興趣,這是因為人想要以「有距離」的方式來回憶,而她認為我們在這種「距離」之下才能「賦予舊衣物新的名字」,也才能「演化通過一個暫時性的⋯⋯臨界點:從『過氣』變成『過去』,從『退流行』變成富有『老派時尚』氣質。」

所謂「古著」本質上就是加了點神祕感的二手衣物,又由於嬉普士的熱愛使它似乎包含了一種觀念,認定一個人身上如果能散發出某種「過往」(尤其是20世紀中葉)的氣息,那就很值得羨慕,甚至嫉妒。然而,當我們把世界大戰期間的悲苦與創傷看成某種迷人魅力,這就會造成很多問題,本質上這變成了作家與批評家歐文.哈瑟利(Owen Hatherley)所謂的「艱苦懷舊」,其原則在時尚領域展現得最為明顯。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讀懂」一套西服

對(廣義的)男性來說,粗呢料、馬甲背心、開襟衫、風衣、休閒西裝外套和直筒褲可能讓人想起1930年代到1970年代這麼長一段時間,而當讀者看到本書中採用的20世紀西服樣本,必然也會聯想到某些搭上這股復古熱潮的當代設計師作品。

同時,我們對「復古」的定義也很高程度受到電視電影的影響,尤其是那些長青不衰的古裝劇。近年來,像是《浴血黑幫》這類熱門影集讓大眾更容易接近舊時代男裝風格,也讓這種風格更受大眾喜愛。古斯塔夫.譚波(GustavTemple)是《夥計》這本詼諧挖苦的「給現代紳士的雜誌」主編,他認為「男性對於任何能帥氣穿上一身西裝與禮服的理由都來者不拒」,但其實很多人覺得自己必須在「場合許可」的情況下才能放心享受這件事。

《浴血黑幫》裡有講究的上層階級訂製服飾,也有世紀之交勞工階級服裝的粗獷元素(報童帽、釘靴、喇叭褲),兩者相混,讓人們就算「擔心自己穿得太端莊、太高檔或太正經⋯⋯都能有理由用一種比較前衛的方式來穿搭當年流行的服裝。」

男性(如譚波指出的特別是年輕男性)需要借用虛構人物的衣櫥才能在穿西服時比較自在,這件事可能就是「艱苦懷舊」與我們對「復古」的寬鬆定義這兩者之核心所在。三件式西服歷史當然遠遠早於《浴血黑幫》的20世紀初期,本書主要討論的是三件式西服,但也會涉及那些流行男裝是由兩件而非三件衣物所組成的時代。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西服這種風格誕生時,其中革命性的新元素其實是馬甲背心,這件東西即將改變男裝時尚的走向,並徹底建立起一套明確獨屬於男性的專用服飾。這整套「基礎」存在了300多年且始終盛行,這證明它的力量經久不衰;而它內部所出現的變化又證明它具備多功能與超越性。

西服也引發人們對「男子氣概」產生一些心結,這些心結至今猶存,比如人們會搞不清楚男性怎樣在衣著上花心思可以算是「正確」,或甚至男人到底該不該表現出重視衣著的樣子。某些人覺得西服是讓他們不用花工夫考慮衣著的便利選項,其他人則將西服視為展現活力甚至顛覆性的最佳材料。本書例子會呈現以上這各種看待西服的態度,且每一章的基本歷史導讀能提醒讀者當時政治、社會與審美價值觀出現了什麼關鍵性變化,從而導致整體改變。

本書最關注的課題是怎樣讓讀者學會「讀懂」一套西服。西服在歷史上的風格演變比起洋裝通常較緩慢且較不明顯,因此要辨認出某套西服的年代也就困難不少。當一個學生看見兩套19世紀早期的黑色燕尾服,他要從何著手判斷哪一套是1815年,哪一套是1830年?答案是這名學生必須擁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這是任何一個有心鑽研時尚史的學生或專業人士的必備技能。

現代服裝設計師通常也有能力精確指出風格上的關鍵差異,並以呼應當代氣氛與態度的方式將歷史元素融入他們的作品。此外,對於每一個在博物館展覽廳中遊覽的歷史時尚愛好者,以及每一個看著古裝劇思考劇中服飾是否合乎歷史的人,我認為這項技能還是不可或缺。如果我們要正確而完整地知道歷史中男性、女性怎樣理解彼此,我們就應該同等重視這兩者的服飾。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在討論現代男性陽剛特質的論文《人類的由來》裡提出幾個社會上對「西服」與「穿著西服」的理解,第一個是西服可被視為一種保護色,特別是灰色辦公西裝(business suit),因為這種衣服的功能「不只是讓人看起來幹練,還能讓人隱形⋯⋯辦公西裝是那些專門負責查看、負責評估的人的制服,光憑藉它無所不在這一點就能用來擋掉別人意見。」

現代辦公西裝可說是種盔甲,男性穿著它就不必暴露真實的自己。此外,佩里還說男人穿時髦西裝的目的不是要吸引女人,而是要「給男性敵手一個下馬威」,讓對手切切實實「知道他的成就有多高」。

如果這兩個論點都成立,那麼關於西服的這篇敘事就更吸引人了。如果西服無趣而千篇一律,那為什麼它能存在這麼久,且人們還不斷對它進行創新?如果男人穿西裝就只是為了給其他男性一個強烈印象,這不證明了這套「制服」具有極大的力量與潛能嗎?我們想當然耳認定西服是現代男性的標誌,但前面這些問題仍會被提出來討論,這就表示此事有更進一步探索的價值。

 圖/聯經提供
圖/聯經提供


《古典男裝全圖解:蕾絲、馬褲、燕尾服,深度解密的奢華貴氣西服史》

作者: 莉蒂亞.愛德華

譯者: 張毅瑄

出版社: 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 2022/11/17

內容簡介:時尚總是在改變,某些新風格與過去的設計截然不同,但更多的情況則是每一年每一年發生一些細微變化,而這種變化有時難以察覺。《古典男服全圖解》綜觀每一段關鍵時期,為每一種新風格提供詳細圖解;對於橫跨四個世紀的男性時尚史這塊少被探索的領域而言,這是一本可信賴的視覺導覽書。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作者文章

基層公務員對個案的投入,有時帶有同情及憐憫,也有時是帶著懷疑和敵意。示意圖,美國...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濫用政府資源,讓基層公務員變冷漠的美國個案故事

2024/11/26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加州山火中的川普旗幟。 圖/路透社 

滋養川普崛起的「國之荒原」:美國為何失落價值、充滿憤怒?

2024/11/07
「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空前絕後的農民領袖。他後來當上中國的皇帝,完全是農...

《盜賊史觀下的中國》:粗暴卻又文雅的「盜賊皇帝」毛澤東

2024/10/30
張保仔的傳奇深深鑲嵌在香港文化之中。左為《壹捌零壹》圖畫,右為清朝袁永綸所著《靖...

從香港航向偉大航道:傳奇海盜張保仔,《壹捌零壹》的海洋文化靈魂

2024/10/09

最新文章

2024年11月13日,日本最具盛名的詩人谷川俊太郎離世,享耆壽92歲。圖為20...

日本出生的宇宙詩人:谷川俊太郎,世界詩學的可能

2024/12/02
由左至右:艾佛利、賈華拉與默詮三人出席2002年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 圖/美聯社

文學改編電影「三頭神」:默詮艾佛利製片的印度後殖民歲月

2024/11/28
墨詮艾佛利打造多部叫好叫座的文藝片。左上至右下:《墨利斯的情人》、《此情可問天》...

跨世紀浪漫文藝片推手:默詮艾佛利製片40年,塑造細膩經典

2024/11/28
右為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虎《三河英勇傳》當中的《従一位右大臣 征夷大将軍源家康公...

德川幕府從未鎖國:日本如何《逆轉中華》脫離中國,改寫東亞秩序?

2024/11/26
基層公務員對個案的投入,有時帶有同情及憐憫,也有時是帶著懷疑和敵意。示意圖,美國...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濫用政府資源,讓基層公務員變冷漠的美國個案故事

2024/11/26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