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記者庫魯維加命案:反抗「巴爾幹屠夫」的良知新聞人

2022/06/10 賴昀

反對獨裁統治的塞爾維亞記者庫魯維加,1999年在住處遭國家安全局暗殺。 圖/歐新...
反對獨裁統治的塞爾維亞記者庫魯維加,1999年在住處遭國家安全局暗殺。 圖/歐新社、塞爾維亞內政部

「曾經與獨裁者交好的新聞人,良知的呼喚卻令其命喪槍下...」在今年6月3日甫落幕的國際記者聯盟年會上,塞爾維亞新聞記者協會(UNS)提請大會協助呼籲塞爾維亞政府追查一起21年前的記者命案——調查政府貪腐事件的記者潘蒂奇(Milan Pantic)2001年6月在住家附近遭人槍殺。

事實上,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之際,至少有155名塞爾維亞媒體工作者,在時任塞爾維亞總統的「巴爾幹屠夫」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統治下死於非命。米洛塞維奇後來因在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科索沃三個國家的獨立戰爭中,犯下數十條種族屠殺和戰爭罪行而被海牙國際法庭起訴並死在獄中,但即使他已離世多年,這些記者命案絕大多數至今真相未明、甚至從未進入司法程序。

當中,曾與米洛塞維奇夫婦保持良好關係的記者斯拉夫科·庫魯維加(Slavko Curuvija)命案是少數起訴兇嫌的案例。庫魯維加是塞爾維亞最知名的記者之一,善於利用與政府高層的關係獲取獨家內幕,米洛塞維奇的妻子也是他的重要消息來源,但在科索沃戰爭期間,他不願服從政府美化屠殺的說法,公開反對米洛塞維奇,從而成為獨裁政府監控的對象,名下的報社被當局查禁、資產被沒收、生命受到威脅,但他仍高呼塞爾維亞必須改革、威權必須被推翻——最終庫魯維亞命喪國家安全局槍下。

站在鐵柵欄邊的庫魯維加和同伴。 圖/斯拉夫科·庫魯維加基金會
站在鐵柵欄邊的庫魯維加和同伴。 圖/斯拉夫科·庫魯維加基金會

1999年遭到謀殺的庫魯維加是1990年代塞爾維亞最出名的記者之一,他出身軍官家庭,曾任職南斯拉夫官方報紙《戰鬥報》(Borba),當時Borba的編輯風氣自由,在南斯拉夫戰爭其堅持反戰立場,庫魯維加還曾在Borba報導過克羅埃西亞政治犯遭南斯拉夫當局監禁的新聞,不過他也與米洛塞維奇政府維持良好關係——1987年米洛塞維奇在訪問科索沃期間,他是少數獲准隨行記者之一。

庫魯維加在1993年成為Borba總編輯,但隔年Borba被日漸收緊言論管控的政府接管,立場一夕之間變為親米洛塞維奇,而原本約200人的編採團隊有120人出走,庫魯維加就是其中之一。其後數年,庫魯維加接連創辦日報《Dnevni Telegraf》、雙週刊《Evropljanin》等媒體,報導立場堅定反對米洛塞維奇,許多知名的塞爾維亞記者都曾為其撰稿;庫魯維加另外還藉由與米洛塞維奇的妻子米里雅娜(Mirjana Marković)的密切接觸獲取內幕消息,為旗下刊物吸引龐大讀者群並建立穩定收入。

庫魯維加與米洛塞維奇夫婦的關係被他的同事形容為「互不侵犯條約」,庫魯維加的女友普拉帕(Branka Prpa)表示他與米里雅娜協議不報導米洛塞維奇的兩個成年子女,換取其他的政治消息。

1997年7月,在貝爾格勒意氣風發的米洛塞維奇,身後是他的妻子米里雅娜。 圖/歐...
1997年7月,在貝爾格勒意氣風發的米洛塞維奇,身後是他的妻子米里雅娜。 圖/歐新社

1999年,在科索沃戰爭中途步逃到鄰國北馬其頓的科索沃阿裔難民。 圖/法新社
1999年,在科索沃戰爭中途步逃到鄰國北馬其頓的科索沃阿裔難民。 圖/法新社

但是,庫魯維加與執政當局維持在針尖上的和平,隨著科索沃戰爭爆發,雙方關係迅速轉惡。科索沃原本是塞爾維亞境內的自治省,9成以上居民是阿爾巴尼亞族裔,多數政經資源卻掌握在塞爾維亞人手上;隨著巴爾幹半島上4個國家——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後改名北馬其頓)、波士尼亞相繼透過公投及戰爭,在1990至1992年間相繼宣布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原本主導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疲於奔命,加上民族主義思潮和受到其他國家的獨立鼓舞,科索沃的阿裔居民趁機組織武裝軍隊對抗塞爾維亞政府,爭取科索沃獨立。

慘烈的科索沃戰爭持續至1999年,期間米洛塞維奇對科索沃實施種族清洗、還有80多萬阿裔科索沃人因塞爾維亞軍事鎮壓流離失所,引起西方國家譴責,最終北約盟軍以人道主義為由介入。

庫魯維加也是在這段時期,成為米洛塞維奇政府的眼中釘——他旗下的兩份刊物詳實報導了科索沃戰爭、報導了塞爾維亞警察和軍隊如何對科索沃人施以暴力;到了1998年3月5日,塞爾維亞特種警察逮捕科索沃武裝軍發起人之一的賈沙里(Adem Jashari),另外58名賈沙里的親屬被殺,此事加劇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衝突,而庫魯維加在事件報導中,稱呼賈沙里家族為「阿爾巴尼亞人」,拒絕使用塞爾維亞官方所稱的「恐怖份子」。

1998年3月9日,庫魯維加因相關報導,連同其他《Dnevni Telegraf》的編輯,一起被警方傳喚;在警局,他以書面向警方表示,自己「無法稱呼婦女和兒童為恐怖份子」。庫魯維加並不是當時唯一堅持報導科索沃戰爭的新聞人,但他擁有的影響力、對讀者的吸引力,使當局對他格外防備,他被監視、被監聽、被政府處處針對、屢屢被處以鉅額罰款。到了1998年底,情況進一步惡化,庫魯維加的資產被沒收、公司破產,《Dnevni Telegraf》和《Evropljanin》被米洛塞維奇政府查禁。

科索沃阿爾巴尼亞裔慘遭米洛塞維奇政權屠殺,圖為科索沃拉克村(Racak)遇難者遺...
科索沃阿爾巴尼亞裔慘遭米洛塞維奇政權屠殺,圖為科索沃拉克村(Racak)遇難者遺體,左側男童的父親也死於屠殺,男童的祖父帶著他來見父親最後一面。 圖/路透社

死於科索沃戰爭的阿裔居民棺材上蓋著阿爾巴尼亞旗,一名女子在葬禮上悲傷哭泣。 圖/...
死於科索沃戰爭的阿裔居民棺材上蓋著阿爾巴尼亞旗,一名女子在葬禮上悲傷哭泣。 圖/美聯社

1998年10月,政府官員向庫魯維加展示查禁《Dnevni Telegraf》辦...
1998年10月,政府官員向庫魯維加展示查禁《Dnevni Telegraf》辦公室的文件。 圖/歐新社

1998年10月,塞爾維亞政府通過《公共資訊法》,賦予政府禁止報刊出版、沒收媒體設備、罰款和監禁記者的權力,成為米洛塞維奇打壓異議媒體的利器。於是庫魯維加發表一封致米洛塞維奇的公開信,信中疾呼塞爾維亞必須改革、必須終止專制統治、必須結束對新聞媒體和其他族裔的迫害,他寫道:

「總統先生,您的國家、人民和同胞,十年來一直生活在恐懼和瘋狂中,身邊只有死亡、痛苦和絕望。」

庫魯維加細數,《公共資訊法》讓塞爾維亞人宛若失去視覺、聽覺、和說話的能力,廣播電台和報紙被查禁,政權無限制的擴張且不再負起對國家人民的責任,「這是塞爾維亞的恥辱,但遠不是塞爾維亞及公民所發生最糟糕的事。」——最讓庫魯維加憂心的,是塞爾維亞在無法無天的獨裁統治下,失去古老文化、陷入貧困,成為他國眼中的侵略者、種族滅絕者、以及歐洲共產主義的最後堡壘。在米洛塞維奇的統治下,200萬塞爾維亞人失業、超過10萬名受過良好教育的塞爾維亞人已經移民,既是為了躲避戰爭,也是因為在自己的國家看不見未來。

庫魯維加更直指米洛塞維奇早已失去大多數塞爾維亞人的支持,由於無法再繼續欺騙大眾,政府便訂立違憲的法律,以專制統治來維護手上的權力。庫魯維加呼籲改革,並表示:

「合法的政府應為其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服務...這封給您的信是我們為反抗恐懼所盡的綿薄之力。」

然而米洛塞維奇政府對這封公開信的回應是,再度對庫魯維加的刊物處以天價罰款,並將連桌椅在內,報社所有的設備沒收,庫魯維加的家也遭到武警持槍突襲,他本人更被官媒批為「叛國賊」,但是庫魯維加即使知道自己面臨死亡威脅,仍堅持不離開塞爾維亞。當普拉帕勸他逃走時,他說:「如果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我閉嘴,那就讓他們殺了我。」

最終,1999年4月11日,庫魯維加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市中心住處遭人暗殺,兇嫌連開17槍。隔年10月,米洛塞維奇在民眾爆發的不滿聲浪下黯然下台,隨即被海牙國際法庭控以戰爭罪。

監督《Dnevni Telegraf》報紙印刷的庫魯維加。 圖/斯拉夫科·庫魯維...
監督《Dnevni Telegraf》報紙印刷的庫魯維加。 圖/斯拉夫科·庫魯維加基金會

1999年9月,貝爾格勒街頭貼滿反對米洛塞維奇和他的妻子米里亞娜的抗議海報。 圖...
1999年9月,貝爾格勒街頭貼滿反對米洛塞維奇和他的妻子米里亞娜的抗議海報。 圖/歐新社

科索沃雷札勒村(Rezalle)在科索沃戰爭期間遭到屠殺,圖為死者葬禮上,一名男...
科索沃雷札勒村(Rezalle)在科索沃戰爭期間遭到屠殺,圖為死者葬禮上,一名男童抱著遇難祖父的遺照。 圖/歐新社

時隔20多年,到了2021年,塞爾維亞法院才在二審將庫魯維加命案的4名嫌疑人判刑。這4人都是國家安全局官員,包括前局長馬爾科維奇(Radomir Marković)、貝爾格勒分局負責人拉多尼奇(Milan Radonjic),2人皆被判刑30年;而另2名特務人員羅米奇(Ratko Romic)和庫拉克(Miroslav Kurak)被判20年監禁。其中庫拉克因仍然在逃而缺席審判,另外3人也拒不認罪,全案至今仍未定讞。

米洛塞維奇早在2006年等待審判時死在海牙國際法庭的牢房裡,但如今塞爾維亞走向民主的路途卻依然遙遠漫長、也依然拒不承認2008年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國家地位,塞爾維亞記者們仍對批評當局感到恐懼,1990年代的155起記者命案中大多數甚至從未進入法律程序,極權的陰影揮之不去。

無國界記者(RSF)指出,至今塞爾維亞的記者仍飽受政治壓力和攻擊,假新聞和政府宣傳猖獗,記者經常需自我審查,雖然仍有少數獨立媒體的記者敢於調查政府腐敗,但報導僅能依靠網路曝光。RSF在2022年的新聞自由指數資料中,表示至今塞爾維亞記者的人身安全仍然堪慮,針對當地記者的犯罪行為不受公權力懲罰,並以庫魯維加命案作為例證。

庫魯維加1999年4月11日遭殺害,4月14日大批塞爾維亞民眾為他送葬。 圖...
庫魯維加1999年4月11日遭殺害,4月14日大批塞爾維亞民眾為他送葬。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波士尼亞戰爭大審判:UN法庭上,克族戰犯的自殺直播

兒子的遺骨拼圖:波士尼亞種族滅絕大屠殺的「非常母親」

賴昀

轉角國際編輯之一,關注國家主權議題與全球文化。

作者文章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的3名得主,左起: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塞默魯、麻省理工學院教...

國家為何失敗?世界為何不平等?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當代啟示

2024/10/15
將近30年前的卡拉加斯埃爾多拉多大屠殺,至今仍然是巴西未能癒合的創傷,也是巴西種...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希臘悲劇結合巴西屠殺事件,遏止雨林濫伐暴力的呼求

2024/10/07
《唱爆女子監獄》是透過記憶去重建獄中那個,遠離日常的邊緣世界,而音樂與舞蹈是探索...

阿根廷音樂紀錄片《唱爆女子監獄》:更生人的音樂狂想曲

2024/09/25
尤林西奇以先人的黑白照片,和鏡頭畫面來敘事。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致我的母輩》:沒有男人的世界,克羅埃西亞的全女性家譜

2024/09/23
民族日的巴塞隆納街頭,上街遊行者揮舞著加泰隆尼亞旗。 圖/歐新社

加泰隆尼亞民族日:獨派的堅持,與巴薩足球俱樂部的發聲

2024/09/12
左為歐國盃賽場上的16歲亞馬爾,右為不到1歲時,梅西為他洗澡的亞馬爾。 法新社、...

梅西懷抱的嬰兒:16歲天才球星亞馬爾,西班牙隊的青春風暴

2024/07/11

最新文章

南韓民眾聚集國會外抗議,示威者購買寫著「尹錫悅下台」的應援手燈,取代過去抗議用的...

應援棒照亮的南韓民主之夜:抗爭現場的K-POP,從為偶像抗爭到為國家挺身

2024/12/12
吉賽兒.佩利寇決定公開審判,圖為法院外的吉賽兒與支持者所貼的文字:「吉賽兒,女人...

法國馬松性侵案(上):83人性侵昏迷女子,卻毫不自覺是犯罪的「平庸邪惡」

2024/12/12
法庭上的吉賽兒.佩利寇。 圖/路透社 

法國馬松性侵案(中):「該羞恥的是那些強暴犯!」抵抗者吉賽兒的勇氣

2024/12/12
「他們每一個都知情,每一個都是強暴犯,跟我一樣。」圖為法庭上的多明尼克.佩利寇(...

法國馬松性侵案(下):「我哪知道是強暴?」50名性侵犯的法庭詭辯

2024/12/12
南韓知名演員丁海寅在《12.12首爾之春》飾演的金五郎少校曾在「雙十二政變」,抵...

南韓戒嚴事件的啟示:帶著前人的勇氣,保衛民主的行動者們

2024/12/11
示意圖,一艘來自塞內加爾的船上載有136名移民,其中包括40名婦女和17名幼兒,...

記者混入《非法公司》秘密網絡:追蹤非洲移民偷渡西班牙的冒命之旅

2024/12/1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