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神與地下城?土耳其地底3萬人的千年基督城

2022/04/01 轉角選書

土耳其的卡帕多細亞因為石灰岩溶蝕產生出凹凸不平的喀斯特地型,近年來成為著名景點,...
土耳其的卡帕多細亞因為石灰岩溶蝕產生出凹凸不平的喀斯特地型,近年來成為著名景點,並發展出獨特的熱氣球觀光。 圖/Flickr@blieusong

▌本文為《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臉譜出版,2022)書摘

有一段時期,人類的居住史似乎是往上攀高的歷史:把自己弄出陰暗的洞穴,把自己擺在離地越來越高的地方。現代人夢寐以求的房子是大廈頂端的空中別墅,而非地洞。這種往上飛的雄心,當然要鋪設數不勝數的地下管線才能如願,但為得到陽光照拂的地面居民服務的轟轟作響地下鐵和有著奇怪照明的廊道、通風孔,長久以來被視為大都會的白癡雙胞胎,有用但不討人喜歡。如今,這條鮮明的分界正在崩解,因為地下的魅力太強。

核子末日隱然逼近時,唯一安全之地似乎是地下,而當我們用盡擁擠的上部空間時,我們往下挖。安全之地在地下,在那裡,我們能躲掉千瘡百孔、令人害怕之地表的污染和混亂,能在氣候變化之時控制氣溫。從荷蘭到中國,都在推動建造地下城的新計畫。

阿姆斯特丹地下基金會(Amsterdam UndergroundFoundation)聲稱,大眾如今「欣然接受身處地下所感受到的神祕氣息」。這是個發人深省的看法,因為那間接表示我們往地下跑,不純粹出於解決地面問題的實用考量或為了避開惡劣天氣,還因為別的因素:地下的某樣東西,把我們吸引下去的東西。

地下城可想而知不易在地圖上找到。傳統地圖精於呈現地表特徵,但不易把多層的城市呈現在人的眼前。被埋沒的地方為何遭忽視、遺忘、數年後才重被發現,這是原因之一。土耳其東部卡帕多細亞(Cappadocia)地區仍在挖掘的古地下城,就是一例。有些當地專家深信,可能有30至300處等待發掘。

德林庫尤地下城的通風井,當時為數不少的基督徒為了逃難,建造並躲藏在這個地下城市當...
德林庫尤地下城的通風井,當時為數不少的基督徒為了逃難,建造並躲藏在這個地下城市當中。在當時,所有的挖掘都從要先從通風井垂直開鑿,接著再將整座地下城逐漸言水平線擴展開來。 圖/維基共享

德林庫尤地下城局部照片,圖左為城市內的通道,圖右為教室。 圖/維基共享
德林庫尤地下城局部照片,圖左為城市內的通道,圖右為教室。 圖/維基共享

這數字可能包含洞穴隱修院和鑿岩村落的廢墟,但該地區的地下都市遺產,我們很可能只看到其中一小部分。我們所知的最大地下城,德林庫尤(Derinkuyu),1965年被人發現,如今仍只挖掘出局部。

當地某居民拆掉他洞穴屋的後牆時,無意中發現此地下城。

牆壁垮掉,露出另一間房間,進此房間又可進到另一間,再到另一間。德林庫尤已曝光的區域為上下共八層的諸多地下房間,足以容納三萬人。它有榨葡萄、榨油的車間、馬廄、餐廳區,還有位於較上層的居住區。從第三層有道樓梯往下通到地窖、貯藏室和一座教堂。教堂位於最下層,鑿成十字形。德林庫尤也有數公里長的人造地道,其中一條往北綿延約十公里,通往名叫凱馬克利(Kaymakli)的另一個更大的地下城。

地上的建築以一個支持性的結構為核心來設計,把空氣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而未將通風納入考量。卡帕多細亞的地下城把那個模式上下顛倒,一如挖掘者的作業順序,得先挖掘通風管道,然後從這些管道往外施工,開鑿房間和廊道、馬廄、睡覺區。

凱馬克利地下城裡的無數通道。 圖/維基共享
凱馬克利地下城裡的無數通道。 圖/維基共享

圖為卡帕多細亞的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
圖為卡帕多細亞的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展示了早期保存下來的基督教堂壁畫。 圖/美聯社

在地下城的地名裡,我們找到為何建造它們的線索:土耳其語「德林庫尤」意為「深井」,過去被稱作馬拉戈比亞(Malagobia),而馬拉戈比亞來自意為「生存困難」的希臘語。

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認為,卡帕多細亞的岩屋始建於約五百年前,建造者是佛里吉亞人(Phrygian)。維特魯威寫道,佛里吉亞人生活在「木材奇缺的地方」,因此他們「選擇利用天然小丘,將小丘鑿空作為棲身之所。」覆蓋該地區的硬化火山灰,即所謂的凝灰岩,質地穩定且易開鑿。但當地洞居習性是誰開創,仍未有定論。

著名的德國考古學家海因利希.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支持維特魯威的觀點,但其他考古學家認為是比佛里吉亞人還早約1000年的西台人。不管是佛里吉亞人,還是西台人,這兩個上古民族都不可能是德林庫尤或凱馬克利的建造者,因為這兩個地下城是基督徒於八世紀起所開鑿。當時,卡帕多細亞是拜占庭帝國法紀蕩然的邊疆區,立足該地許久的基督徒居民苦於時遭入侵和搶劫。為因應這些威脅,當地基督徒發揮該地區既有的建築傳統,打造出足以安置整個社群的地下聚落。

德林庫尤和凱馬克利建造時都著眼於防禦,入口小,每一層可用厚重石門封住。此外,眾多通風管開向地面的開口,都得到充分的偽裝。最下面幾層裡也有數個貯水器和水井,意味著居民可長時間待在地下。人能一直待在地下多久,這疑問尚未解開。大部分權威人士認為,應該把地下城看成暫時的避難所,空間足夠容納牲畜和幾乎其他所有搬得走的東西,但只在地面不安全時才住進去。

隨著觀光興盛,近年卡帕多細亞也有不少主打「洞穴套房」的高級飯店,刻意在石灰岩上建...
隨著觀光興盛,近年卡帕多細亞也有不少主打「洞穴套房」的高級飯店,刻意在石灰岩上建造套房。 圖/Cappadocia Cave Suites Boutique Hotel

圖為當地飯店的其中一間洞穴套房。 圖/取自Cappadocia Cave L...
圖為當地飯店的其中一間洞穴套房。 圖/取自Cappadocia Cave Land Hotel

穴居習慣顯然根深柢固,因為當地居民如今仍靠它過活。德林庫尤的外圍房間和上層房間,緊貼德林庫尤鎮地表,長久以來充當貯藏區或馬廄。古德林庫尤的入口,有許多位在民宅內,仍有人透過該地下城的古通風管從底下汲水。地下營造傳統如今仍盛行於卡帕多細亞地區,20世紀時該省各地建造了大型地下貯藏所存放蔬菜和水果。土耳其的檸檬和馬鈴薯,春秋季時大部分存放在這些涼爽的洞穴裡。

當代這些重現地下營造傳統的作為,訴說了該傳統的賡續不絕,但地下城的存在也傳達了較令人不舒服的信息。它們象徵了在後來成為純穆斯林國家的那個地區裡,一段遭埋沒的宗教多元歷史。

過去500年,卡帕多細亞的基督徒人口驟減。土耳其境內碩果僅存的一批為數不少的基督徒,受迫於1923年的土耳其、希臘兩國族群交換行動,逃離土國。如今,土國境內位於地表的基督徒村落,幾乎全從地圖上抹除掉。只有少數幾個地方保留了基督徒在土國城居2000年的歷史,包含這些位在地下的空蕩蕩房間。

這類地方讓人想起遭到壓抑但未完全湮沒的那段過去。如今,越來越多土耳其本國和外國觀光客,慕名前來參觀古基督徒建造的這些迷宮。這些迷宮代表了土耳其本國史裡受壓抑的一段歷史,這也稍稍說明了它們為何成為觀光景點。但地下城的「神祕氣息」肯定也受到承認。

下到陰暗的地下時,我們覺得隱約瞥見真正古老的東西。那是種沿著頸子而下的刺痛,奇怪又令人困惑的想往深處去的衝動。那既是個人的旅程,又是凡是身為人皆能有所感的旅程,帶人返回文明前、乃至人類出現以前之時代。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

作者: 阿拉史泰爾.邦尼特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24

內容簡介:網路如此發達的現代,Google Map、Wikipedia、衛星空照圖等資訊唾手可得,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地球上已無未知之處。然而,真的是如此嗎?這些未現身於地圖上的地方,告訴我們地理大發現或許尚未結束。本書不只從地理、歷史的角度深度探討,更以充滿詩意、哲學而幽默生動的文字描繪,帶領讀者前往這些地球上某些最不尋常卻又最不為人知的地點,拆解我們對「地方」的認知,重新認識你我所生活其中的這個世界。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作者文章

清朝早期,帝權屢因滿人的異族身分而遭中國知識分子質疑,雍正援引中國經典文獻辯駁主...

歷史的《半透明鏡》:雍正皇帝的意識形態,正統化「異族統治」

2025/02/13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導政治文化是反民主的,在這種文化之下,任何民主化的嘗試都將...

《中國的未來》:中國畸形的「民主文化」,如何鞏固了一黨專政?

2025/02/10
李德輝(左)與他的父親李文波(右),二○二二年在柏林。李文波一九三六年出生於南京...

父親,福斯汽車與中國:逃離獨裁中國,失落的汽車夢

2025/02/05
世界上有五個藍區,包括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義大利薩丁尼亞的巴爾巴吉雅(Bar...

全球5個長壽「藍區」:從沖繩到地中海,為什麼這些地方的居民壽命特別長?

2025/01/23
鮮味,亦即通常在吃肉時會體驗到的味道。示意圖,一名食品廠員工走進專門風乾帕爾馬火...

如何吃?現代加工食品破解大腦食慾的「終極美味密碼」

2025/01/23
尤安妮塔無所不吃,甚至更喜歡與當地人一起用餐。左為20世紀美國旅遊作家尤安妮塔、...

尤安妮塔的美食冒險中:20世紀無所不吃的美食作家吃什麼?

2025/01/22

最新文章

右為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外觀,左為在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後台排練的女演員。 圖/美聯社 

低調的歐洲音樂城市:馬德里音樂文化之旅

2025/02/14
西方後殖民研究和區域研究的分野,可能巧妙規避了「殖民主義在其他非直接殖民地所造成...

打破西方學術架構的界線:在地知識超克霸權冷暴力,《巴別塔學院》的解殖啟示

2025/02/14
清朝早期,帝權屢因滿人的異族身分而遭中國知識分子質疑,雍正援引中國經典文獻辯駁主...

歷史的《半透明鏡》:雍正皇帝的意識形態,正統化「異族統治」

2025/02/13
一名加拿大聖艾爾斯族(Sts'ailes Nation)的4歲女孩。 圖/美聯社

大AI時代的楓葉國:加拿大倡議原住民族權益,同時強化AI競爭力

2025/02/10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導政治文化是反民主的,在這種文化之下,任何民主化的嘗試都將...

《中國的未來》:中國畸形的「民主文化」,如何鞏固了一黨專政?

2025/02/10
《貪食蛇》(Snake)是1998年Nokia風靡一時的經典款手機所內建的小遊戲...

吞食吧!貪食蛇:從理工宅的電腦實驗到手機經典的奇幻之旅

2025/01/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