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至死的華麗一族:日本「骨肉商戰」的大塚家具滅亡記
「金權和慾望的角力中,所謂『家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日本經典小說改編的《華麗一族》中,描繪昭和時代的財閥家族,在戰後經濟起飛期面臨的一系列金融重組和利益糾葛,演變為家族內鬥和父子骨肉相爭的撕裂局面。類似的故事模式,始終是日本經濟小說的常見題材,而在現實中也確實有相似的事件成為新聞話題。
新聞故事的主角,正是在2007年木村拓哉和北大路欣也主演的日劇《華麗一族》中,提供許多高級家具做為場景使用的日本著名品牌——大塚家具。
大塚家具在歷經幾年前的家族內鬥風暴之後,這家從昭和以來創業半世紀的匠人企業,在2022年2月正式被日本最大電器商山田電機吸收合併。新聞曝光後引發日本輿論和商界的熱議,因為2015年大塚家具才因為創辦人和社長女兒的經營權紛爭,登上日本全國新聞版面,成為日本社會活生生見證的「華麗一族大戰」。萬萬沒想到,這場被日本稱為「御家騷動」的家族企業內戰,最後會是以被第三方合併為結局,頗令日本商界感慨。
▌請點閱下方收聽
大塚家具是從1969年創業、在日本頗有名氣的高級家具行。創辦人大塚勝久以一套匠心獨具的專業行銷,在戰後經濟起飛的時代躍居業界第一,渡過泡沫經濟崩壞之後擴大市場,成為日本高級家具銷售的代名詞。影視作品如木村拓哉主演的《華麗一族》、《不沉的太陽》、《有頂天大飯店》等,也都有大塚家具提供的高級家具做為場景佈置。
不過大塚家具卻在如日中天之際,爆發內線交易醜聞,加上家族企業體制的陳腐,未能因應2000年代以後平成世代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變化,傳統老舖走下坡的危機逐一浮現。
讓日本全國關注的則是一度引起社會和財經界震盪的「御家騷動」——大塚家族的長女久美子擔任社長,力圖改革挽救事業,卻因此爆發了大塚父女兩派的鬥爭。戲劇化的事件展開,演變成「老會長父親」對決「家具公主」的場面,然而在流於商戰八卦和看好戲心態的背後,大塚家具事件折射出日本昭和以來的經濟生態、根深蒂固的家族企業文化,儼然是日本商業社會的縮影。大塚家具是如何成為「衝破泡破經濟」的時代旗手?又是如何在事業高峰下墜?兩代骨肉相爭的結果,誰才是贏家?
▌大塚家具:泡沫崛起的華麗一族?
大塚家具是由大塚勝久於1969年創業,勝久的父親原本就是製作桐木櫃(桐箪笥)的工匠職人,兒時的勝久和其他兄弟在父親工作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於匠心獨具的手工家具頗有心得,1969年勝久26歲的時候決心創業,選擇在老家埼玉縣春日部開設家具店鋪,一方面延續自家工藝的傳承,另一方面也想打入當時戰後經濟起飛、正興盛蓬勃的高級家具市場。
大塚勝久從小型家具店起家,不過高級家具的銷售在當時多以百貨業者為優勢,大塚則透過其他家具製造的中小型企業和批發商的貨源,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戰來殺入市場,而拜泡沫經濟時期的熱錢湧現之賜,大塚家具專售高級家具的路線頗為成功,1978年從埼玉縣進攻到東京開設店鋪,並且在1980年一躍成為上市公司。
昭和創業的大塚家具,進入平成的1990年代之後,沒有因為泡沫經濟崩壞而隨之垮台,反到衝破泡沫而迎來規模擴大的契機。箇中原因是當時的大塚家具還不是龐大的企業體,經濟衝擊相對有限,但其他更大規模的同業和百貨業重創,反而讓出了一定的市場空間;同時日本第二次嬰兒潮世代(1970~1975)出生的人們,也陸續步入婚姻成家的階段,家具市場仍有相應的銷售期待。
大塚家具崛起的法門,後來成為大塚勝久自身、以及日本創業故事裏最常被提及的品牌故事。勝久主打在當時家具行罕見的會員制,加入大塚家具的會員以享受貼心專業的服務,希望以此鞏固核心消費族群。另一方面,勝久對廣告宣傳相當積極,尤其熱愛發送廣告傳單的傳統形式,藉此打開知名度,並且廣軒大塚家具獨特的一對一專人服務模式。大塚勝久對會員制和宣傳戰的成功引以為傲,多次向媒體表示自己的商業鐵則:
「商品雖然價格昂貴,但只要是好東西、經過充分足夠的說明,大家都會買的!」
連帶服務也高級化的大塚家具,從1996年以後不斷擴張、業績銷售蒸蒸日上,2001年來到年營業額712億日圓的高峰。品牌的成功,讓大塚家具儼然成為日本高級家具的代名詞,不過儘管看起來事業如日中天,卻未料經濟環境的變動風暴將至,而大塚家具企業體質上的弊病也逐一浮現。
大塚家具最令外界詫異的第一個事件,是2007年的內線交易案。日本金融廳調查發現,大塚家具的高管們於2006年2月透過內線交易大量購入自家股票獲利,董事會成員也事前知情,案件曝光後不僅讓大塚家具吃上敗壞名聲的罰款,股價也一度受到衝擊。
內線交易案成為大塚家具首度面臨的事業危機,而是件牽扯的董事會成員,因為都由大塚家族把持而到社會輿論的關注,眼看業績受到醜聞和經濟環境的影響而走下坡,時年66歲的大塚勝久,在2009年同時也是大塚家具創業40週年的時刻引咎辭去社長一職,並選擇讓長女——大塚久美子——接任社長,自己則留任董事會。
然而沒有選擇長子大塚勝之接任、而是長女久美子回公司救火,看似改頭換面的革新之舉,未料卻是後續一系列風暴的序曲。
▌大塚久美子與「御家騷動」
時至2009年,大塚家具將近15億日元的赤字問題已經相當棘手。2008年的雷曼兄弟金融風暴固然是因素之一,不過早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家具市場確實悄悄發生改變——平成年間的社會問題之一「少子化」和「單身世代增加」,新生代家庭結構的轉變也連帶影響了家具購買的傾向,適合狹小空間、講求多功能性、不怕耗損的可替換性以及價格考量,諸如此類的因素讓高級家具的家庭市場不如從前。
與此同時,約莫就在大塚家具打開高級家具一片天的時刻,從北海道起家的NITORI也在2000年代殺入首都圈拓店,儘管大塚勝久認為「NITORI和IKEA都不是大塚家具要競爭的對象」,表示主打高價層的市場有所區隔,但就實際業績來看,大塚家具逐年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而NITORI一支獨秀的竄升光芒,難免令大塚家具相形失色。
大塚久美子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接任大塚家具的社長一職。久美子接任社長時有兩個要件,其一是要父親勝久「確實接班」,讓久美子持有相應的股份和經營權。其二則是為了挽救大塚家具的頹勢,必須徹底改革營銷模式——久美子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應該取消父親勝久的鐵則「會員制」和廣告傳銷方式。
久美子1968年出生,是5名兄弟姊妹中的長女,父親勝久疼愛有加,同時也就如同勝久自己的童年經歷一般,久美子從小就在大塚家具店鋪和倉庫打轉,相比弟弟大塚勝之,久美子認為勝之雖然是長子,但似乎對家族事業不甚熱衷,而篤定自己應該是大塚家具的接班人選。久美子1991年從一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先是到了銀行業歷練,而後1994年因應大塚家具店鋪的擴張,而回到家族事業中幫忙,先後在大塚家具擔任過營業管理部長、經營企劃部長、商品本部長等要職,後來則以資產管理為主。
臨危受命接手社長之後,久美子取消了過去的會員制和傳統廣告宣傳,原先店舖外設置的貴賓接待服務台也拉回到店內,將整體感覺改為更寬敞、親民的路線,與崛起的NITORI等同業抗衡。久美子上任後確實讓業績有所改善,然而全盤否定父親勝久的經營路線,卻成為引爆父女對抗的導火線,而父親勝久先前的股份轉移遲遲沒有完成,又想著應該還是讓長子繼承家業,於是2014年的董事會上,勝久竟然發動提案,以「業績不振」的理由逼退久美子,勝久自己回鍋擔任社長。
重返的勝久再度搬出自己的商業鐵則,然而執著於會員制和傳統廣告的策略,沒有成功挽救大塚家具的虧損下墜;此際大塚家具內部已經分裂成了以父親為首的「會長派」(大塚夫婦、長男勝之),以及久美子的「社長派」(久美子與三名弟妹),隔年2015年1月28日的董事會上,久美子一派發動逆襲,贏得董事會表決而恢復社長職位。
至此大塚家具的紛爭越演越烈,當時的日本媒體和社會輿論皆以「御家騷動」稱呼大塚家具的家族內鬥。而事件的發展,更是越來越戲劇化,不甘示弱的父親勝久直接公開要求久美子辭職,否則將對簿公堂予以控告;久美子踩住強硬立場,認為只有自己擔任社長才能救回大塚家具——雙方在媒體上你來我往互相放話,最終決戰在2015年3月的股東大會,久美子贏得投票保住了社長職位,父親勝久和會長派一干人等,則辭去大塚家具後另起爐灶。
大塚家具的騷動至此告一段落,匠心不死的勝久回到了老家春日部,開店「匠大塚」繼續經營高級家具販售。久美子則在2015年以後力圖重振大塚家具,然而或許執著於經營權內戰的雙方都忽略了外界觀感,在經歷這場父女戰爭之後,大塚家具的外界評價和印象惡化,諷刺的是久美子之後推出一系列電視廣告,主打「家庭溫暖」的品牌形象,卻被輿論吐槽根本自我矛盾。
2015年以後的大塚家具,儘管久美子試圖力挽狂瀾,整體業績和赤字規模依然沒有起色。久美子又轉向中國合作,尋求中國的資本和銷售通路,效果也不如預期,2019年由日本規模最大的家庭電器商——山田電機——出資將大塚家具納入集團旗下成為子公司,協助大塚家具的後續經營。同一年,昔日反目成仇的父女,也在媒體的關注上演大和解,父親勝久和久美子相擁,宣告大塚家具的「紛爭」已成過往雲煙。
勝久對於山田電機的出資,回應態度是「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隔年久美子辭任社長、轉投山田電機集團之中,2022年2月迎來令人無語結局——山田電機正式將大塚家具吸收合併,雖然對外表示仍考慮以大塚家具的品牌繼續發展,但日本媒體的第一時間反應,都認為大塚家具實質上已走向「消滅」。
大塚家具的昭和時代崛起、到最後在令和被吸收合併,一路走來的企業故事成為日本經營商戰的檢討案例,大塚家具的背景折射出日本經濟發展和社會動態的面貌,以及家族企業映照的日本血緣結構關係,諷刺的是歷經了這場親子大戰,家族最後卻無一人是贏家。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