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繭居族的人生盡頭問題?日本「八零五零」極限家庭困境

2021/09/24 轉角選書

「一旦你從名為『正常』的社會中掉出來,就很難再回去了...」圖為2017年<a ...
「一旦你從名為『正常』的社會中掉出來,就很難再回去了...」圖為2017年路透社所做的高齡繭居族報導,其中的受訪者輕部顯宏(Akihiro Karube)。今年57歲的輕部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到30多歲時獲得了豐厚的薪水。經過一段短暫的婚姻後,他搬回了父母身邊,然而到了 43 歲,他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症,不得不辭職。現在他與 84 歲的父親住在東京郊區的公共住房中。 圖/路透社

▌本文摘自《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遠流出版,2021)

2019年5月28日早晨,出現一名男子(50多歲)雙手持刀,攻擊正在神奈川縣川崎市多摩區登戶站附近等校車的小學生。突如其來的事件導致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和另一名送小孩上學的男子死亡,傷者多達18人。

該起事件發生四天後,也就是6月1日,住在東京都練馬區的男子(40多歲)抱怨「附近小學運動會很吵」,並在家中大吵大鬧,其父親(70多歲)因而持菜刀攻擊男子胸部等處,送醫後確認死亡。父親接受偵訊時向搜查相關人士表示,兒子曾經對家人施暴,又和川崎市隨機殺人事件的加害人一樣有繭居傾向,擔心兒子鑄下相同大錯,因此痛下毒手。

媒體報導川崎市隨機殺人事件的加害人和練馬區殺人事件的受害人都近乎「繭居」的狀態,引發大眾熱議。

然而在此想提醒大家,繭居與事件其實並沒有「直接」關係,尤其是發生於川崎市的是隨機殺人事件,在殺人案件中屬於特殊案例。事件發生後沒多久,筆者出席NHK的節目《週日討論》(6月2日播放)時提出相同觀點,表示這些事件的起因無法輕易歸結於單一理由。究竟發生過哪些事情助長了嫌犯的暴力傾向、個人的人格與事件又有何關係,都有待分析與釐清。

發生於2019年5月28日的川崎隨機殺傷事件。當天上午7時45分左右,一名51歲...
發生於2019年5月28日的川崎隨機殺傷事件。當天上午7時45分左右,一名51歲男子岩崎隆一持刀朝等公車的人群砍去,共襲擊17位小學生和2位成年人,並導致兩人死亡。 圖/美聯社

2019年6月1日,曾任日本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的熊澤英昭,親手殺了44歲的繭居...
2019年6月1日,曾任日本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的熊澤英昭,親手殺了44歲的繭居族兒子熊澤英一郎,犯案之後並直接向警方自首。 圖/美聯社

▌中高齡繭居狀態者的現況

事件發生之後,許多家長紛紛湧向協助家有繭居子女的支援團體和窗口,尋求諮詢。

一對年邁的父母表示:「我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會犯下像川崎市隨機殺人事件那樣的可怕案件,不過因為媒體一直在報導,所以我想趁著這個機會來諮詢。」和他們同住的兒子四十多歲,未婚無業。

大多數父母都無法想像練馬區殺人事件中的父親怎會忍心對孩子下手,卻也有部分家長悲痛傾訴:「我們不知道怎麼跟其他人講起兒子的問題,就這樣過了幾十年……」他們不知道該找誰商量,也沒辦法說出子女繭居在家一事,於是逐漸與外界失去連結,變得孤立無援。大多數家有繭居兒的父母或許在練馬區殺人事件的父親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內閣府(相當於臺灣的行政院)在事件發生前約兩個月,也就是2019年3月發表關於繭居的統計結果,推估全日本40歲以上繭居者超過61萬人,甚至多於青壯年。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調查中高年繭居者,終於釐清繭居人口的部分情況。調查結果明顯呈現繭居狀態長期化與繭居人口高齡化的嚴重程度。內閣府參事官北風幸一表示:

「人數之多超乎想像,由此可知繭居並非年輕族群特有的現象。」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高齡化、不婚化,以及八〇五〇家庭

其實站在第一線,協助繭居者與其家屬的支援人員早就知道,家中有中高齡繭居子女的父母是多麼不安與煩惱。根據各地地方政府的調查,從2013年起出現愈來愈多40歲以上的個案。

川崎市隨機殺人事件的加害人與伯父母同住。伯父母是在申請長照服務之際,才向行政窗口諮詢姪兒的繭居問題。80多歲的年邁父母與50多歲無業或處於繭居狀態的子女同住,導致家境貧困或社會網絡日益薄弱,孤立無援──日本把這種社會問題稱為「八〇五〇問題」。筆者視八〇五〇問題為高齡家長與中年子女同住所產生的社會問題,聚焦於這些因為子女年過四十而失去社會支援的家庭。

咸認日本人口老化會持續到2040年,不婚化的傾向似乎也會一路延續到相同時期。與外界失去連結,社會網絡薄弱的家庭日益增加,已經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咸認日本人口老化會持續到2040年,不婚化的傾向似乎也會一路延續到相同時期。與外...
咸認日本人口老化會持續到2040年,不婚化的傾向似乎也會一路延續到相同時期。與外界失去連結,社會網絡薄弱的家庭日益增加,已經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圖/美聯社

圖為2018年3月,<a href=
圖為2018年3月,法新社做的日本繭居族報導受訪者池田。今年已經58歲的池田每三天離開家一次去買食物,深居簡出以避免人際交往。接受採訪時他表示,自已已經將近 20 年沒有見過父母或弟弟了。池田說,自己畢業於很好的大學,但在就職過程中受到太大的壓力,而選擇回到房間內生活。現在他主要靠社會福利金過活,也撰寫網路文章來賺取一點錢。雖然外界或許認為繭居族待在房間內似乎非常自得其樂,但他說儘管聽起來矛盾,但自己最大的恐懼依然是孤獨死。想到很可能一個人在房間內孤單的死去,讓他非常難受。 圖/法新社

▌如何克服八〇五〇問題?

日本人口結構從1990年代起面臨高齡化與不婚化,大幅改變了原有的家庭樣貌。上個世代的理想家庭範本與親子關係早已在現代社會無法立足,社會大眾對家庭的期盼反而更為高漲。練馬區殺人事件顯示家庭問題往往難以向外求援。無視社會環境變遷,拘泥過去的家庭形式可能導致社會網絡更為薄弱,最後孤立無援。

與外界失去連結、疏離孤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為了避免自己與家人的精神、體力或經濟透支崩潰,所有人都應該重新審視家庭現況,學習在新時代生存的智慧。書中提到的「極限家庭」一詞,指的正是在精神、體力、經濟狀況都瀕臨崩潰邊緣,卻缺乏社會網絡,無法獲得周遭援助,只能仰賴家人彼此支持的家庭。

日本在2019年更換年號,踏入名為「令和」的新時代。新時代才剛拉開序幕,便發生兩起衝擊社會的悲劇。再重申一次,事件本身和繭居問題並無直接關係,而是家庭長期以來的孤立無援透過事件浮上檯面,這也不是特定人士才會遇上的煩惱。

社會大眾該如何對這些孤立無援的家庭伸出援手呢?身為「家長」或「子女」又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筆者想與拿起本書的讀者一同思考這些問題。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路透社報導中另一名受訪者為58歲的田中弘美(Hiromi Tanaka),她與寡...
路透社報導中另一名受訪者為58歲的田中弘美(Hiromi Tanaka),她與寡居的母親住在東京。年輕時她曾替許多流行樂隊演唱伴奏,現在則靠少數學生提供歌唱教學課的收入、以及母親的養老金維持生計。也因為過往的伴奏工作並非正職,工時不固定,因此她也沒有穩定的退休金計畫。在 1990 年代開始的泡沫經濟,這群「五零」世代大都還是20 多歲能夠自給自足的年輕人,然而隨著日本經濟泡沫化,他們的生計受到影響,也因故沒有進入婚姻,而回歸到了原生家庭。 圖/路透社

▌「家長心理」導致繭居問題無法解決

一般家庭需要耗費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面對子女繭居的事實。倘若家長忙於工作、缺乏諮詢窗口的資訊和知識,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當下處於繭居狀態,以為總有一天會「回到正軌」,遲遲忽視問題,就這樣讓時間一天一天流逝。

此外,不少個案的家長都是在子女大學階段才正式遇上繭居問題。一般父母在此時終於卸下養育子女的重擔,打算在事業上衝刺或是把精力投注於興趣,準備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倘若子女未曾出現異狀,或許根本不會回顧自己的育兒經驗。

在此要再次強調的是,繭居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一種「狀態」,並非起因於單一理由,而是生物學、心理、社會三方面的背景疊合後導致難以參與社會。

站在家長的立場,由於不了解子女為何「突然」陷入繭居狀態,也不清楚究竟該如何解決,有的父母會時不時責備子女不工作,導致子女反抗或退縮,親子之間更無法溝通;也有父母開始回顧以往的教養方式,有時雖然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卻因為過度自責而無法採取向外求助等具體行動。家長愈是羞愧於自己教養不當導致子女繭居,愈是難以向外人開口。部分父母則覺得子女很可憐,認為應該把孩子保護在家裡。

為了孩子著想,無論鼓舞激勵或自我反省,都是為人父母自然會採取的行為。然而單憑自省來改善對待子女的態度並非易事,家長不免連續好幾年把孩子逼到無處可逃的地步,或是對孩子過於客氣,連聊天都開不了口。造成繭居問題長期化的原因潛藏在親子關係中,因此解決關鍵在於聆聽「外人」的建議,重新審視親子關係。

日本電影《鈴木家的謊言》描繪了一名繭居族青年自殺之後,母親因為無法承受打擊而昏了...
日本電影《鈴木家的謊言》描繪了一名繭居族青年自殺之後,母親因為無法承受打擊而昏了過去,當她清醒後,父親與妹妹為了安慰母親,只好欺騙她「哥哥到阿根廷工作去了」由此展開的一系列故事。電影中極力從繭居族家屬的角度,重新去省視社會如何看待「繭居族」。 圖/《鈴木家的謊言》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作者: 川北稔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1/9/29

內容簡介:人口高齡化與未婚化、就業環境嚴苛、社會安全網不甚完備、「成年兒童」日益劇增、親子關係沒有終點……多重因素造成「7040問題」「8050問題」浮上檯面──七、八十歲的年邁父母與四、五十歲無業或繭居的子女同住,導致家境貧困,與外界失去連結。2019年,日本發生一起震撼社會的弒親悲劇──七十多歲的前外交高官忍痛殺死四十多歲的繭居兒子。正當輿論圍繞在繭居族、啃老族等各種標籤,對當事人議論紛紛時,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家庭會陷入如此孤立無援,甚至走上絕路的地步呢?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新聞散播的恐怖標籤:日本高官殺子悲劇下的「中年繭居族」

社會期待的判決?日本高官殺子案,熊澤家的父子悲劇

養老要花多少錢?日本「老後年金」爭議下的非典型國民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作者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加州山火中的川普旗幟。 圖/路透社 

滋養川普崛起的「國之荒原」:美國為何失落價值、充滿憤怒?

2024/11/07
「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空前絕後的農民領袖。他後來當上中國的皇帝,完全是農...

《盜賊史觀下的中國》:粗暴卻又文雅的「盜賊皇帝」毛澤東

2024/10/30
張保仔的傳奇深深鑲嵌在香港文化之中。左為《壹捌零壹》圖畫,右為清朝袁永綸所著《靖...

從香港航向偉大航道:傳奇海盜張保仔,《壹捌零壹》的海洋文化靈魂

2024/10/09
2018年安倍晉三以日本首相身分率團訪問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度習近平,雙方都表示...

逐漸自信的孤獨主席?安倍晉三回憶裡的習近平

2024/09/27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