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口袋裡的家國:郵票定格的「華人認同」變遷史?

2021/03/01 陳威臣

圖為作者自藏的集郵冊。在郵票、錢幣中如何建立國族認同?那些在口袋裡、方寸之間定格...
圖為作者自藏的集郵冊。在郵票、錢幣中如何建立國族認同?那些在口袋裡、方寸之間定格的「華人認同」變遷史如何變化? 圖/作者提供

從小受到家母的影響,所以對於集郵、集錢就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自己並非是什麼「忠貞」的蒐集者,但看到相關的物品,多少還是會注意、甚至購買珍藏,長久以來也成了一個不算認真的嗜好。

還記得國小時,當年「台北郵購」相當風行,他們販售很多郵票,為了知道「中華民國郵政」的郵票發行,所以購買了一本「中國郵票目錄」。雖名為中國,但其實是自1945年以來,台灣歷年所發行的郵票,直到1980年代,而且目錄中排在第一套的,是發行於1945年11月的「中華民國台灣省暫用郵票」。這套郵票上頭雖然用黑字印上「中華民國台灣省」,但底圖卻寫著大日本帝國郵政。

對於從小受到國民黨教育的我,老師告訴我們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國國土是秋海棠、到新疆要搭乘隴海鐵路,歷史上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但為何台灣的郵票會有日本這兩個字?日本不是我們的敵人嗎?這些在學校所受的教育,所告訴我們的,回到家之後又呈現出另一個世界。

家中長輩日語台語交雜,小學二年級家裡就有錄影機,所以小孩看的卡通跟長輩看的連續劇、綜藝節目,全都來自日本。而我的童年,就在這種極度反差的狀態下,成了一段無法抹滅的回憶。而那本「中國郵票目錄」裡頭所見的每一套郵票,就成了戰後出生的我,對於台灣郵票的印象。

1980-90初期,台灣曾一度熱衷炒作郵票價格,全國興起郵票熱。許多人從凌晨就到...
1980-90初期,台灣曾一度熱衷炒作郵票價格,全國興起郵票熱。許多人從凌晨就到郵局前排隊搶購各種郵票,也導致許多真正要寄信、包裹的民眾無票可用。最後迫使郵局從原先每款發行量300-400萬套、暴增到每款發行一兩千萬套以上,郵票價值隨之暴跌。圖為1992年,郵政總局為配合香港中華郵票展覽,發行250萬張童玩小全張紀念郵票,吸引大批民眾搶購。 圖/聯合報系

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台灣所使用的郵票,底圖為「大日本帝國」,上面再加蓋「中華民國台灣...
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台灣所使用的郵票,底圖為「大日本帝國」,上面再加蓋「中華民國台灣省」字樣。 圖/聯合報系

這本郵票目錄的歷史,也就是台灣戰後的認同史。在那個兩岸對抗的年代,自中國敗逃來台的國民黨政權,仍以中國正統自居,至於共產黨政權則因冷戰對抗、鎖國等因素,仍未被西方社會接受,蔣氏的偏安小朝廷安居在台灣這個島上,而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移民們,也各自帶來了他們的認同。

更何況1950年代之前郵票的圖案選擇,雖然孫文肖像相當普遍,不過1950年代蔣氏重新掌權後,蔣氏的肖像取代孫文,成了執政者形塑的「民族偉人」。鈔票上也是如此,孫文的肖像自1945年舊台幣發行後,一直都是主要的鈔票圖案,新台幣發行後仍是如此,但是當1970年代末期所發行的1000元與500元鈔票,卻使用蔣介石的肖像。

這當然很明顯的是當權者刻意形塑那個擁護領袖的意向,也相當程度的反應在郵票與鈔票上。儘管表象是如此,但原本就居住在台灣的人們,所經歷的卻又是另一種認同。當自己稍長之後,有機會看到家母的蒐藏,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郵票,都是來自日本,甚至於有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郵票,以及大正時代龍銀,這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出老一輩台灣人,對於族群認同的差別。

在台灣民主化之後,台灣人的主體意識逐漸強烈,而過往的認同逐漸淡薄,不管是郵票或是鈔票,也脫離了那個專制時代的禁錮,逐漸走上真正的民主、多元與各方的文化交匯。此時的台灣郵票與鈔票設計日益豐富,所謂的國族認同與鄉愁,已逐漸淡薄了,更遑論是所謂的「愛國歌曲」。

1950年代之前中華郵政郵票圖像,以孫文像最為普遍。直到1950年代蔣氏掌權,蔣...
1950年代之前中華郵政郵票圖像,以孫文像最為普遍。直到1950年代蔣氏掌權,蔣氏肖像才取代孫文成「民族偉人」。圖左上順時針分別為1929年孫文國葬紀念郵票;1941年孫文紐約版錯體郵票;1948年郵政紀念日展覽孫文與飛機帆船郵票;以及1947年農作物1版限臺灣省貼用郵票,首度出現孫文像配上台灣農產品,如甘蔗、香蕉、鳳梨等。 圖/中華郵政組圖

1975年,孫文逝世50周年時,嚴家淦於國父紀念館參觀孫文郵票專輯。 圖/聯...
1975年,孫文逝世50周年時,嚴家淦於國父紀念館參觀孫文郵票專輯。 圖/聯合報系

然而自19世紀開始前往香港、東南亞、甚至於歐美等國謀生的華人,他們的國族認同又是如何?

這些離鄉背井的人們,在遙遠的國度思念著故鄉的親人,鄉愁轉變為國族的認同。而當大清帝國遭到推翻之後,取而代之的中華民國,雖然陷入政治不穩定的態勢中,不過政治軍事強人、時任總統的袁世凱,以及政治影響力極大、且頗受到海外華人歡迎的孫文,就成了鈔票與郵票的圖騰,尤其是後者。

也因此包括郵票、鈔票甚至於來自「故鄉」的愛國歌曲,就成了海外華人與祖國的少數連結。而這樣的歷史發展,長久以來讓我感到好奇,世界上各個民族的移民何其多,但為何部分的海外華人族群,與自身的國族連結如此深,這樣的疑惑如今在《口袋裡的家國》一書中,得到了解答。

本書由海外華人的組成,以及愛國歌曲、鈔票與郵票三個層面,來分析鈔票與郵票為何影響著海外華人與祖國的認同,而各地的海外華人對於祖國的認同強度,也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加上海外華人多少受到當地政權的壓迫,或是優勢民族的霸凌下,只能忍辱生存,這樣的心態自然對於自身的國族認同有其影響。

新加坡、香港等英國前殖民地也曾以女王頭像當成郵票設計。 圖/作者提供
新加坡、香港等英國前殖民地也曾以女王頭像當成郵票設計。 圖/作者提供

再者,以本書中所述,不少前往東南亞或是美國等地的華人,多以農工階級為主。來自過往識字率低的中國,來自故鄉的信件上,方寸之中的人像,自然較文字更吸引著目光。這樣的影響不僅是海外華人族群,就連殖民者都意識到這樣的影響力──因此在日本與中國對抗的年代,為了影響中國人的態度,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包括滿洲國或是汪精衛的中華民國政權,並不以「殖民統治者」的意象來表現。

當時日本帝國影響下的殖民地,台灣所使用的台灣銀行券,多以台灣神社與鵝鑾鼻燈塔等台灣景色為主,而朝鮮半島的朝鮮銀行券,則是以類似知名朝鮮政治家金允植為藍本的人像。滿洲國鈔票出現了孔子、財神爺等肖像,至於汪精衛政權下的中央儲備銀行券(簡稱中儲券),更是以孫文作為肖像。

殖民統治者很清楚地知道,用這樣的方式來拉攏民心,更能讓民眾在潛移默化之中轉而對殖民這的支持。在蘿蔔與棒的策略當中,當然獲得不錯的成效。這樣的國族連結在戰後,仍持續維持,國民黨以孫文繼承者自居,而打勝仗的共產黨也曾持續使用孫文肖像的鈔票,直到局勢底定,共產黨開始發行人民幣,並逐漸取代國府時代的法幣金圓券等鈔票。

當時日本帝國影響下的殖民地,如朝鮮半島的朝鮮銀行券,便是以類似知名朝鮮政治家金允...
當時日本帝國影響下的殖民地,如朝鮮半島的朝鮮銀行券,便是以類似知名朝鮮政治家金允植為藍本的人像。滿洲國鈔票出現了孔子、財神爺等肖像;汪精衛政權下的中央儲備銀行券,更是以孫文作為肖像。圖為韓國在日本殖民時期的貨幣「朝鮮銀行券」,上面人像為金允植。 圖/維基共享

圖為作者自藏的大日本帝國郵政郵票。在二戰期間,作為殖民者,面對滿洲國或是汪精衛的...
圖為作者自藏的大日本帝國郵政郵票。在二戰期間,作為殖民者,面對滿洲國或是汪精衛的中華民國政權,日本在郵票、銀圓券的表現時並不以「殖民統治者」的意象來表現。 圖/作者提供

當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共產黨曾鎖國數十年,這也讓敗逃自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仍能獲得海外華人的短暫支持。只是台灣終究不是神州,在國際情勢的劇烈轉變,以及台灣人的覺醒,本土意識取代了那個虛幻的過往,而中國崛起之後,所謂的國族與故鄉的連結不是逐漸消失,就是轉移至真正的中國。

就像本書中以香港為例,新生代的香港人與老一輩的國家認同,有著極大的落差,在年輕港人的心目中,羅湖以北的土地,只不過是另一個毫不熟悉的國度,有著與自己全然不同的價值觀與政治制度,對於神州的嚮往與國族情感,根本不存在。

事實上,探究起國族認同的意識形態,的確有相當程度與政治有關,然而《口袋裡的家國》這本書更著重於了解海外華人面對生存困境與無助感時,國族認同所帶給他們的支持,以及歷史發展下的虛擬與歸屬感,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本書的敘述的三大重點愛國歌曲、郵票與鈔票本身的發展史,就可以用更超然的立場,來了解海外華人的發展史,而這也是身為台灣人所較不了解的面相,雖然我們大多數也都是移民的子孫。

本書以香港為例,新生代的香港人與老一輩的國家認同,有著極大的落差。在年輕港人的心...
本書以香港為例,新生代的香港人與老一輩的國家認同,有著極大的落差。在年輕港人的心目中,羅湖以北的土地是另一個毫不熟悉的國度,有著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與政治制度,對於神州的嚮往與國族情感,根本不存在。圖為1997年,一名香港長者拿著當時搶購的鄧小平「一國兩制」紀念郵票,象徵著香港的97回歸。這組具有時代意義的郵票,如今看來格外諷刺。 圖/路透社

香港97回歸紀念郵票,標題為「邁向新紀元」。 圖/法新社
香港97回歸紀念郵票,標題為「邁向新紀元」。 圖/法新社

 圖/中華郵政
圖/中華郵政


《口袋裡的家國:歌曲、郵票、錢幣中的國族認同》

作者: 麥留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2/23

內容簡介:社會認同是社群裡一種無可避免的歸屬或分類感受,國家、族群的認同乃是兩大普遍例子。但認同有真實的,亦有虛擬或想像的。國、族大都以旗幟、徽章、鳥獸、人物之類作為象徵符號或標誌。但它們並不是隨時隨地,或無緣無故就能被啟動的。擬啟動這些標誌而生情,就得透過某些機制的運作。其中比較有效的機制乃是歌曲、郵票、錢幣。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在「中華民國」走了之後:馬拉威的斷交國記事

地球彼端遇見「民族救星」:巴拉圭街頭的蔣介石

被「正史的幽靈」鎖喉:《八佰》...中國戰爭電影的侷限與批判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在自民黨陷入政治獻金醜聞「裏金問題」風暴下,即便由民間聲望極高的石破茂接任首相,...

對政治獻金醜聞的懲罰?日本選舉自民黨大敗:失去過半優勢,石破茂面臨執政危機

2024/10/28
日本於2014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讓資源和發展避免過度集中於東京,活化日本各...

救經濟的仙丹?日本「地方創生」十年檢討: 好壞評價不一的活化戰略

2024/10/25
10月1日,石破茂正式成為日本第102代首相,新內閣上路。 圖/路透社

殺出重圍的石破茂:日本新內閣上路,未來有哪些挑戰?

2024/10/01
決定日本首相人選的自民黨總裁選,將於9月27日投開票,本次共9位候選人,形成人數...

日本總裁選的9人混戰:政治獻金醜聞後,自民黨困局如何再起

2024/09/18
小池成功三連任,但這一次得票數僅有291萬8,015票,得票率42.8%並未過半...

小池百合子三連任達成:東京都選戰的勝負關鍵與政界影響?

2024/07/08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