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時代學生衰小?英國大學學測的「A-Level砍分」風暴
文/葉家均
「考生的大學前途...英國政府賠得起嗎?」相當於英國大學入學資格考試的「A-Level」,學生成績在8月陸續放榜。這項決定著英國高中生申請大學的關鍵考試,今年礙於疫情,筆試已被迫全部取消;包含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在內,今年的 A-Level 成績只好全部改採由老師打分評級,再透過一套官方演算法調分得出,以避免成績與歷年有過大落差。然而,在 A-Level 成績陸續公布後,許多學生卻發現自己的最終成績,卻比原先老師給的分數還要來得低。
以英格蘭為例,演算調整後的成績低於老師給分的學生,就高達28萬人,約佔英格蘭全部考生的40%,有些學生甚至因此跌落大學申請的最低成績門檻。數據比對更發現,在這套演算法下,公私立學生的成績差距也被拉大,更加突顯了英國學生貧富差距的結構性問題。
過去一周,英國「A-Level之亂」引爆師生與家長抗議;原先堅持「演算機制公平公正」的強森(Boris Johnson)政府,最終在輿論壓力下,終於在17日由教育大臣出面滅火,向受影響的學生們致歉,並政策大轉彎地祭出補救辦法:A-Level 成績改以老師評級分數為主,但若學生成績經演算法調整後較高,則予以擇優保留。
一連串的反覆政策與混亂規則,讓無所適從的英國考生們仍面臨諸多不明變動:自己夢想中的大學是否願意放寬錄取名額?不滿成績申訴重核的各種程序混亂,申請入學時程會否因此被迫拖延至明年?英國高中生、各大學機構仍在忐忑中等待進一步解釋,而英國政府也正因 A-Level 之亂遭遇輿論猛烈批判。
Q:A-Level 是什麼?為何重要?
英國現行的義務教育為期11年(基本上為5~16歲),若以英格蘭為例,可再細分為小學6年(1~6年級)、國中3年(7~9年級)、高中2年(10~11年級)。
11年級生在完成義務教育的最後2年課程、並通過測驗後,可取得「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若希望繼續升學、考大學,則可憑 GCSE 文憑,進入非義務的高中「擴充教育」(Further education)階段。
12~13年級的擴充教育相當於大學預科,一般以被稱作「A-Level」的課程與考試系統為主(12年級課程稱作「A-Level」,13年級則稱作「AS-Level」,但一般皆以「A-Level」通稱)。
完成 A-Level 課程並通過考試取得「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GCE A-Level),是英國申請大學入學的必要條件之一,其成績亦是大學評估錄取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A-Level 學生會選修3~4門學科並報考,課程項目舉凡:數學、物理、化學、經濟學、資工、各種語言課程...不等;評分制度分為 A*、A、B、C、D、E 共6級。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各地舉辦 A-Level 考試的主責監管機構不同。比如學制與其餘三地明顯不同的蘇格蘭,是由「蘇格蘭資格及考試監管局」(SQA)負責;英格蘭則是「英格蘭資格及考試監管局」(Ofqual)。
Q:A-Level 演算法的「減分」爭議?
英國每年例行的 A-Level 高中畢業會考,往年在5~6月舉辦。今年受疫情影響,英國自3月中以來,校園因封鎖隔離政策陸續關閉,A-Level 考試也被迫全面取消筆試。考生們的 A-Level 成績於是改採由老師打分的「中心評級」(centre assessment grades)分數,與各地監管局的一套演算法調整,綜合得出最終成績。
中心評級的分數是針對考生在校模擬考、課業成績等,由老師綜合評估進行打分;監管局的演算法,則以此為基礎,再將各校歷年的全體成績納入考量,透過一套標準化計算方式調整,以避免出現老師給分「過甜」、各校打分標準不一、與往年分數差異過大等狀況發生。
然而,在蘇格蘭SQA先於8月4日公布該地區的 A-Level 成績後,卻有許多學生發現自己的成績比起原先的中心評級分數有所調降;英格蘭Ofqual於13日放榜後,也發生了類似狀況。英國許多師生家長則紛紛質疑,這套調分機制是否可能存在技術性問題,導致不透明、不公平的「高分低打」狀況?
以英格蘭為例,該地區有將近40%——約28萬名——的學生,透過演算法後得到的最終成績,比起中心評估分數來得更低。部分學生成績下降了1~3級,有些學生甚至因此跌落大學申請的最低成績門檻。
一名來自英格蘭東北的考生便向《BBC》表示,如果按照老師打分的中心評級分數,自己拿到的成績為「A*、A、A」,如無意外應可成為全家第一個申請上劍橋大學的家族之光,但經演算調分後,自己反而拿到「A*、A、B」的成績。其中,數學科目從A被調降成B級,極可能只是因為他所就讀的學校,過去在 A-Level 的數學考科總體成績欠佳,因而被演算機制參照調降。如今,自己還能否申請上劍橋?仍是未知數。
根據英格蘭、蘇格蘭當局的調分演算法,電腦會將「各校學生的歷年成績」納入計算。也就是說,如果該名學生所就讀的學校,全校考生往年的 A-Level 某科考試成績普遍較差,那麼他的該科分數被相應調低的可能性也會較高。
此標準化過程,原是為了避免各校學生同排名、不同程度的不公平落差,以及與往年總體成績平衡;不料卻因為各種計算與技術侷限,反而釀成了另一波「砍分」爭議。
此外,透過數據比對可發現,在這套演算機制下,公立學校學生被調低分數的比例,明顯大於私校學生。英國《金融時報》亦指出,英格蘭私校學生最終拿到A或A*評級的高分總數,比起去年增加了4.7%;但公校學生卻只比去年增加0.3%,成長微乎其微。
「事實上,那些繳著昂貴學費的私校學生,可說是這次爭議的主要受益者。重新調分後的A*與A級分,許多都落在他們身上。這也代表他們要擠入羅素大學集團的機會變多了;相較之下,公立學校學生要(在頂尖大學)佔有一席之位,機會就更少了。」英國名校東安格里亞大學的公共政策教授多布森(Paul Dobson)如此表示。
由於英國公私立學校的貧富差距本就巨大,早已是長年積弊的結構問題。比如伊頓公學等私立學校,學生家庭環境普遍優渥、教學資源也更為豐富;公立學校相對經濟拮据,普遍成績亦可能較難與私校抗衡。此一演算法導致公立學校、或過往全校成績較差的學校,最終 A-Level 成績被調低,不只忽略了其中存異的個別成績優等生,也同時拉大了公私立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並進一步影響社會階級流動。
Q:考生之怒,英國政府的政策大轉彎?
事實上,在蘇格蘭先行公布的調分成績引發爭議後,英格蘭本地在 A-Level 成績公布前,該演算系統的公正性也曾遭受輿論質疑。對此,英國教育大臣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在英格蘭成績公布前,緊急宣布一項「三重保障」(triple lock)應對措施,試圖安撫各界的疑慮。
這項三重保障指的是,A-Level 成績可透過以下3種方法取得:除了本月公布的演算調分成績之外,考生若不滿意,則可依過去的模擬考成績作為參考,提起申訴、重新檢核;或選擇直接參加今年秋季舉行的 A-Level 筆試。
然而官方提出的兩項替代選擇,卻存在諸多現實問題。比如,各校模擬考的出題難度與標準不一,如何一概而論?部分學校今年春天因為疫情,甚至來不及舉辦模擬考,又該如何?此外,成績上訴的細節流程混亂且不明,又恐曠日廢時,對於學生的生涯規劃影響如何補救?
因此,在師生家長、各高中與大學機構團體,以及朝野炮口一致的壓力之下,原本堅持演算機制公正公平的英國教育大臣威廉姆斯,這才在17日出面向考生致歉,並表示因演算機制引發的爭議,如今難以取信於大眾,決定跟進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的類似決策,將 A-Level 成績改以老師給分的中心評級分數為主;但若學生的演算調分分數高於中心評級分,則予以擇優保留。
Q:改採「中心評級」打分,就沒問題了嗎?
根據「英國大學聯招」(UCAS,統一負責英國大學申請的機構)首席執行長庫諾克庫克(Mary Curnock-Cook)的說法,改採中心評級分數後,將有約5萬5,000名的學生,能跨過大學申請的分數門檻,重新拿回申請大學的入場資格。但儘管如此,後續衍生的問題卻讓英國教育界仍十分頭痛為難。
根據《金融時報》,若依照中心評級分數計算,拿下 A* 與 A 級分的頂尖學生群,比例將從去年的25.2%,大幅上升至37.7%。許多大學方面的意見認為,A* 與 A 級分的優等生數量較以往超額爆滿,然而頂尖大學的錄取名額卻是固定的。這不只會讓競爭更為激烈,也讓頂尖大學面對輿論呼籲「增加錄取名額」的超收壓力。
對此,羅素大學集團的執行長布萊蕭(Tim Bradshaw)警告,超收可能導致資源不足、教學品質下降,在疫情危機未解的當下,對於校園內維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也將增加難度。
此外,由於 A-Level 之亂導致的各種成績申訴、重考、分數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連鎖效應,對於考生的升學規劃都有著重要影響,考生亦可能因此被迫將大學申請的時程延後至明年。而這也將連帶影響今年的12年級生,也就是明年的應屆考生。
「可能會有一群拿到A以上好成績的學生選擇延遲申請入學,然而明年的應屆考生先是今年(因為疫情)錯過了一大段重要課程,2021年又要跟那些人競爭...」英國獨立學校理事會(ISC)的主席藍儂(Barnaby Lenon)如此表示。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