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太少浪費太多:日本超商的「經營轉型」大作戰
今年二月,有一家號稱顛覆現有日本消費習慣的咖啡館「Developers.IO CAFÉ」,在秋葉原風光開幕,這家利用行動支付的咖啡館讓人力大幅精簡,但這只是近期日本服務業與小賣業,積極轉型的其中一個案例。
在日本,「少用現金」(キャッシュレス)的議題正夯,許多人也許覺得奇怪,在國外行動支付早已成為顯學,尤其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行動支付早就廣泛深入各階層,為何日本現在才開始流行?深入探究,這其實跟日本人的消費習慣有關。
由於日本社會穩定,加上日本政府針對假鈔有許多防偽措施,這讓日本人長期以來較信任與習慣現金交易,也因此無論是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等,使用的比例相對較低。然而現在行動支付開始爆增,除了國際潮流使然,也是因為日本面臨服務業人力短缺的困境,不得不與時俱進的做法。
同樣發生在二月,日本規模最大的連鎖 便利商店7-11,一家位於大阪府東大阪市的 7-11 加盟店店主,由於妻子過世、加上找不到打工人員,在人力不足的狀態下只能縮短營業時間,由原本的24小時營業改為每日19小時——結果沒想到卻被日本 7-11 總公司一狀告上法院。
這個事件在當時引發日本社會的議論,不過輿論一面倒的支持加盟店店主的做法,導致剛經歷過經營層大地震的母集團 7&i控股,被痛罵得灰頭土臉,最後還為了這個事件,讓日本 7-11 公司的現任社長古屋一樹下台,改由副社長永松文彥繼任。
古屋一樹是在三年前,母集團 7&i 掌門人鈴木敏文退任時,一同升任新的經營陣,所以只擔任三年「社長」就改任無主導權的「會長」,外界都推測是否與這次的加盟店事件有關。事實上,就在新社長人事發表的同時,日本 7-11 也展開新的經營計劃,除了試辦無人便利店之外,也在3月4日宣布,將要選擇10家直營店「縮短營業時間」。
▌營業問題之一:人力不足
會有如此大的改變,著實是工作人才嚴重不足,不僅 7-11 如此,同樣是大型連鎖便利商店的 FamilyMart,社長澤田貴司召開記者會表示:FamilyMart 將在2019年6月開始,進行連鎖加盟店縮短營業時間的實驗。
屆時 FamilyMart 將選擇東京都的豐島區、千代田區、文京區,以及東北的秋田縣與九州的長崎縣等地,指定特別區域共約270家連鎖加盟店,有意願的店主來參加這次的營運實驗,以每日的「深夜時段」、或是每週的「週日深夜到隔天上午」停止營業(但「深夜」的具體時間段,則以各店規劃規定);至於另外一家大型連鎖便利商店 LAWSON,則採個別的方式簽約,讓部分商店得以縮短營業時間。
事實上,雖然對於許多深夜晚歸、或是臨時需要購物的民眾來說,便利商店的24小時營業確實能帶來方便,然而對於超商業者來說,24小時營業就等於必須多出大夜班這個時段的工作人員,但這個時段的營業利益其實並不多,這也就讓許多店主相當為難。
有日本媒體採訪一家東京都內的加盟便利商店,從深夜12點到隔天上午5點,總共才進帳一萬多日圓(約新台幣3,000元),但卻得負擔6,000日圓(約新台幣1,700元)的員工日薪——這還不包括開店營業時的水電費與其他成本——相互抵消之後,不僅根本沒有賺錢,還時常倒貼,也難怪大部分的加盟店主都希望能夠「取消24小時營業」。
不過,7-11旗下的加盟店當中,有98%與母公司所簽訂的契約是「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的嚴苛條款,只有少數特殊狀況的店家,例如少數的站內店、自衛隊的駐屯地與基地等,或是某些企業大樓內的店家,由於必須配合當地的開門時間,而無法24小時營業。
換句話說,這些加盟店主並沒有營業時間的裁量權,因此東大阪的 7-11 店主,自行將營業時間縮短後,母公司才會以「違約」為由提出訴訟。但目前日本的便利商店的確面臨相當大的危機,這也導致 7-11 與全家等大型連鎖超商,必須開始思考縮短營業時間,或是改為減少人力的方式了。
像是 NewDays 或是 西友超市 等,都設有自助式結帳櫃檯,讓原本在尖峰時刻需要大量人力的狀態下,得以減少1/3甚至於一半以上的人力消耗,而 Developers.IO CAFÉ 的方式,更是大幅精簡外場的需求;此外 7-11 或是 LAWSON 等業者,也展開無人化店舖的實驗,這些都是為了因應人口減少、勞動人力不足,所不得不推行的措施。然而無人化店鋪的生意其實並沒有特別理想,因此要全面實施還有相當的難度與挑戰。
日本人如此依賴24小時便利超商其來有自。雖然便利超商最早來自於美國,7-11 就是美國相當知名的便利超商,名稱就是「上午7點營業至晚上11點」,因此才稱為 7-11;並且自1971年開始,陸續改為24小時營業。然而美國 7-11 經營不善面臨倒閉,在1973年與日本伊藤洋華堂(現在的 7&i 控股)簽約,成為日企旗下子公司。
當時的日本因為經濟高度成長,夜間消費的需求大增,隔年伊藤洋華堂引進 7-11,沒想到就此改變日本人的消費習慣,畢竟在那個工作到半夜的時代,上班族們在深夜時段還能有店舖可以讓他們買宵夜、甚至於臨時購買雜貨,這些24小時的便利商店功不可沒。
只不過時代改變,現在的日本人工作時間更為合理,相對的也讓深夜時段的購物需求減少。便利商店的24小時營業時間就顯得有些多餘,如今因人手不足而面臨危機,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吧。
▌營業問題之二:浪費食物
不過便利商店所面臨到的危機還不僅如此,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大量食物廢棄的浪費實態。根據統計,全日本5萬5,000多家便利商店,每一天都必須丟棄掉數百噸的過期食品,包括便當或是御飯糰等,這個數量相當驚人,對於目前致力於減少食物浪費的日本政府,無疑是當頭棒喝。
超市在賞味期限之前都會推出折扣促銷,但日本的便利商店卻沒有這樣做,寧願直接廢棄處理,背後的原因主要是與便利商店獨特的會計制度有關。
這個被稱為「便利店會計」的制度,分為「販賣總額」(營業額)與「成本總額」(進價)兩個部分,販賣總額就是賣價乘上販賣數量,但進價的部分則是跟母公司進貨時的價格,由於這個部分是固定價格,因此如果商品沒賣完,必須以進價乘上數量,扣除在成本總額裡,兩者相減才是利益。
也就是說,如果店家將沒賣完的產品自行調降售價促銷,那麼在報給總公司的帳面上,仍必需與原價呈報,而且進價成本的部分就會少掉廢棄的數量,如此一來,虧損的部分就得要加盟店主自行吸收,自然也就沒人願意搞賠錢生意了。
日本「便利超商加盟店工會」的酒井孝典委員長就表示,自己身為 FamilyMart 的店主,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下,2018年的營業利益只有295萬日圓(約新台幣84萬);而他自己的勞動時間截至2019年初,每個月都超過300小時以上,「跟上班族相比根本是過勞。」
像酒井委員長的例子並不少見。根據調查指出,全日本的便利商店,有超過4成的店家全年度的營業利益不到400萬日圓(約新台幣113萬元),能超過600萬(新台幣170萬元)的少之又少,在勞動條件與營業利益不成比例、以及人力嚴重不足的惡劣條件下,也難怪許多店主最終只得選擇關店。
24小時便利店,發跡於高度經濟成長的日本,並且在平成時代發揚光大,不但改變日本人的消費習慣,也成為全球小賣業的典範。然而發展至今,不但已呈現市場飽和,許多問題也逐漸浮現,該如何解決並合理化經營,都是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