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和世界說話:遊牧藏人的高原小學堂

2019/01/03 尹雯慧

<center><table width=
高原小學堂 © 尹雯慧 
「想讓牧民小朋友的讀寫能力能夠進步、培養他們的自信。」拿到分配的筆記本,孩子顯得開心不已。

文.攝影/尹雯慧

抵達拉達克圖博牧民冬季其中一處聚集點,剛好在十二月中旬。平均海拔4,700公尺,均溫在-6度至-35度之間的Changthang地區(羌塘),除了裸露的礫石荒漠遍佈,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寸草不生。環視周遭,就我眼力所及的範圍,我數到的遊牧人家剛好是八戶,每頂帳篷都升起裊裊炊煙,沒有例外。

目前在德里攻讀碩士,也是此地區出生長大的Tsering,利用寒假返家期間,準備籌辦從十二月中到一月中為期一個月,專為圖博牧民小朋友提升讀寫能力的「冬令學習營」。他號召了包含自己父親在內,大約六到八名的鄰居一起協助搭建一座帳篷,充當臨時教室;然而,這並非他的第一次嘗試。

<center><table width=
臨時教室 © 尹雯慧 
Tsering正與幾名前來協助的鄰居搭建充當臨時教室的帳篷。

<center><table width=
湊熱鬧 © 尹雯慧 
搭建起帳篷教室後,孩子們都很開心,也來湊熱鬧。

2017年他因為母親生病休學一年,那個冬天,他首度在自家帳篷旁,不畏嚴寒天候,試辦了前所未見的「高原小學堂」,意外獲得極好的迴響。

當初起心動念除了想讓牧民小朋友的讀寫能力能夠進步,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自信,沒想到,我自己的信心倒是先建立起來了。

他眨了眨眼睛說,根根分明的睫毛上掛著一串串因低溫而凝結的冰晶。

<center><table width=
進教室 © 尹雯慧 
清晨,從遠方不同帳篷陸續抵達教室的孩子們。

<center><table width=
開學日 © 尹雯慧 
「開學」第一天,附近帳篷的孩子們都到齊了。

眼前這群孩子年齡從6歲到14歲不等,每個都有張紅撲撲的臉龐。若是學齡前的幼童,每天大都跟著父母在草原上遊玩;達到入學年紀的,多半都選擇到位於列城附近的Choglamsar地區,創建於1970年代的「圖博兒童村學校」(Tibet Children’s Village School)就讀。通常只有遇到長達兩三個月的寒假才能回家,例如此時此刻。

「雖然TCV在Changthang地區也有其他的分校,比如Sumdho分校,但因為那裡的課程只有到三年級,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果,我知道的圖博牧民父母都選擇把孩子直接送到列城。」Tsering邊指揮帳蓬搭建工程邊解釋著。其實他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Tsering與他的大弟及兩個妹妹都是循此途徑就學,畢業之後便四散各處升學,而最小的弟弟Lobsang則仍就讀八年級,離畢業還有兩年。

<center><table width=
下課時間 © 尹雯慧 
課餘時間的團體活動,兩人三腳賽跑比賽。若是學齡前的幼童,每天大都跟著父母在草原上遊玩。

<center><table width=
TCV分校 © 尹雯慧 
位在Sumdho的TCV分校,因為冬季放假而顯得冷清。

在拉達克的流亡藏人主要聚集在Choglamsar這個區域,泥磚建築沿著巷弄緊密相鄰,社區頗具規模,儼然是流亡族群的「中心」;相較於此,在草原生活人數稀少的圖博牧民便類近地處「邊陲」的化外之民。

他以一種非常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與其他來自牧區孩子在學校就讀時,遭遇的「也許」是無心的言語嘲諷。他雖不認為歧視真的存在於同儕之間,不過只要提及來自「Changthang」,彷彿就意味著與原始落後的生活方式掛鉤,而說話口音更是讓人無所遁形。

即便暫且不提這些隱匿在社群裡的階級暗流,列城的孩子許多在3、4歲即已進入幼稚園就讀,使得牧區孩子在一進入小學,便面臨程度落後的壓力。26歲的Tsering在談及這些現象時,總是難掩憂慮。

教育對我來說,就是跟外在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進行對話。妳到世界各地旅行,去了那麼多地方,一定知道我在講什麼。」他微笑著對我說,但眉頭還是緊緊鎖著,使得表情摶揉著一種苦澀,在天寒地凍中益發耐人尋味。

<center><table width=
高原幼幼班 © 尹雯慧 
前所未見的高原小學堂,意外獲得極好的迴響。Tsering正在對幼幼班的小孩介紹高原上的動物。

<center><table width=
識字 © 尹雯慧 
一名不識字的家長拿起教材,在角落試著默唸書上的字母。

<center><table width=
分組討論 © 尹雯慧 
年齡較大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進行分組閱讀討論。

面對第二次的冬令營,他顯得有把握許多。除了請來大學剛畢業的一名遠親當導師,對於教材的準備與內容設計,也不再像無頭蒼蠅般亂闖亂嘗試,而是從經驗中得到教訓,一點一點地去修正。

我想起圖博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

打雷與閃電意味著天上降下了花朵。

草原生存環境艱苦至斯,期待迎接這群遊牧民族的孩子們的未來,是繁花盛開的新世界。

<center><table width=
寫字母 © 尹雯慧 
坐在老師腿上練習寫藏文字母的小朋友。

<center><table width=
放學 © 尹雯慧 
一天的課程在夕陽餘暉裡結束。期待迎接這群遊牧民族的孩子們的未來,是繁花盛開的新世界。

尹雯慧

現為文字影像工作者,曾參與多齣舞台劇演出,目前一直在旅行。得過一些文學與攝影獎項,曾入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文化部「台灣詩人流浪計畫」…等獎助計畫,詩作入選2015及2017台灣年度詩選,影像作品獲得「2018國家地理雜誌全球攝影大賽」。著有報導文學集《謎途:流亡路上的烏托邦》與攝影詩集《無邊之城》。

▎作者專欄:尹雯慧@轉角國際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流離的拓荒者:圖博遊牧民族的生命轉場

有罪的母語教育:煽動分裂?藏人青年扎西文色遭中國判刑5年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