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大英帝國殖民史:從波士頓到新德里,殖民城市的多元風貌

2018/04/28 王健安

大英帝國殖民史:從波士頓到新德里,殖民城市的多元風貌。 圖/維基共享
大英帝國殖民史:從波士頓到新德里,殖民城市的多元風貌。 圖/維基共享

所謂的「殖民」,並不全然是近代歐洲民族國家列強興起後才有的活動。早在西元前7、8世紀時,東地中海地區的人們便以整個地中海為舞台,活躍地殖民拓墾,進而為那個地區打造出更緊密的交流網路;而在中世紀早期,信仰基督宗教的軍隊也以上帝之名,朝向他們視為蠻荒、異教徒聚集的日耳曼東部與波羅的海沿岸,建立一座座殖民城市,為歐洲塑造一條更明確的地理界線。

由此可見,殖民其實是個非常古老且頻繁的人類活動。身兼冒險家、拓荒者及軍人的大批殖民者,不斷在遙遠的另一端或尋找生活空間、或帶來文化交流與武力鎮壓。

到了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歐洲殖民活動以全球為範圍、逐漸邁向嶄新階段。一開始,從伊比利半島出發的殖民者有諸多動機,然而,「尋找一個可供居住的新天地」並不在目標清單上,其重要性遠遠不如建立貿易、軍事據點來得重要。

但隨著時間過去,歐洲人在美洲各地大量建立白人移居據點,或是在印度既有城市週邊另闢合居之地,橫跨的人文與地理地域幅員之大,要解釋其中差異,絕非三言兩語便可道盡,畢竟這牽涉到不同國家的內部局勢與外交關係;但這種複雜性再次提醒我們,歷史過往可能存在的多元樣貌。

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大英帝國,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圖為188...
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大英帝國,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圖為1886年的世界地圖,紅色區塊為當時的大英帝國殖民地。 圖/維基共享

舉例來說,同為殖民者,古希臘人與那些在中美洲建立蔗糖生產地的奴隸莊園主肯定不同;前者想擺脫母國,另外尋找安居樂業之地,後者則著眼於糖業的龐大利益,美好的移居生活只不過是隨之而來的附加價值。即便是來自同一個國家如英國,想到北美洲冒險的殖民者,也和前往印度洋的東印度公司職員,在心境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因此,使用「殖民」一詞統稱以上內容,固然是基於敘事上的方便,但稍不留神,很容易犯下概括論定的錯誤。英國史家崔斯坦.杭特決定寫作《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時,很大一部分就是想要突顯出,大英帝國的殖民拓展,包含多元而複雜的面貌。

促使杭特寫下本書的機緣在於,雖然近代歐洲的帝國主義與殖民風潮已然過去,但現代人回頭檢視那段歷史時,非常容易流於意識形態之爭,「能做出持平歷史判斷的空間也跟著明顯縮水。」

本書試圖透過城市的布局與其物質文化,探索帝國的歷史——讓十座城市講不列顛帝國的故事。……憑藉建築與市政組織、街道名稱與築城工事、報章、戲劇以及習俗來追尋不列顛帝國體制特色的變化。也正是城市的過往所具備的複雜性,讓我們能走出這麼多帝國論辯裡「善」跟「惡」的死胡同。……沒有哪個地方能比不列顛帝國城市裡前衛的思想與文化環境……更能看出這種微妙的折衝樽俎與交流故事。

如杭特所言,本書並不是為帝國主義與殖民活動辯護,作者也承認大英帝國的所作所為有不公不義之處。然而他期許,或許可以大英帝國治下的城市發展為例,讓這段殖民歷史不會侷限在簡單區分好壞善惡的討論前題。

英國殖民者嚴重壓迫到北美印地安人的生活與生存空間。1622年在英國的首個北美殖民...
英國殖民者嚴重壓迫到北美印地安人的生活與生存空間。1622年在英國的首個北美殖民地暴發「詹姆斯頓大屠殺」,印地安人大規模襲擊殖民者,傷亡慘重。圖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德.布里所創作的木雕畫作。 圖/維基共享

為此,杭特挑選了十座最能反映大英帝國發展歷程的城市,其依序分別是:波士頓、橋鎮、都柏林、開普敦、加爾各答、香港、孟買、墨爾本、新德里、利物浦等。

杭特首先強調波士頓的出現,並非英國政府的刻意為之。其源頭只是一群想躲避宗教壓迫的新教徒,為了實現理想生活所開闢的新天地,早期的波士頓也因此帶有濃厚宗教氣息。隨著同為新教徒的威廉三世於1689年登基,波士頓才漸漸與英國建立密切貿易往來,成為格外繁榮的貿易商港,殖民地民眾更以身為英國人為榮。

當英、法雙方在18世紀進行激烈的海外殖民地爭奪戰時,波士頓更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重要運補港口。但這個良好互動在戰後因貿易、稅收上的多次爭議而崩解;1773年,波士頓人將大批政府想推銷進來的茶葉丟入海中,開啟了一連串可統稱為「美國獨立運動」的歷史事件。

失去波士頓,乃至於整個新英格蘭殖民地,對英國的殖民活動並未造成太大挫敗。某些眼光敏銳之人早已注意到,遙遠的亞洲同樣有利可圖。

18世紀的「波士頓茶葉黨」事件,揭開後續一連串的美國獨立運動。圖為1977年,美...
18世紀的「波士頓茶葉黨」事件,揭開後續一連串的美國獨立運動。圖為1977年,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柯瑞伯與一眾政客,模仿傾倒茶葉。 圖/路透社

波士頓的老周議會大廈是殖民時期的政治中心,1776年《獨立宣言》就是在此宣讀。如...
波士頓的老周議會大廈是殖民時期的政治中心,1776年《獨立宣言》就是在此宣讀。如今作為波士頓歷史博物館,展示著殖民至近代的當地史。 圖/路透社

為了獨占利益,英國人決定控制每個交通要道。比如從荷蘭手中拿下開普敦,好控制前往印度的重要航線,這代表了帝國利益從美洲轉向亞洲。不同於以英格蘭白人為大宗的波士頓,開普敦保留了荷蘭時期的特色,擁有歐洲各地移民、黑人奴隸及其後代,加上來自伊斯蘭世界的移居者,呈現出非常豐富的社會風貌。

站穩南非的英國,接著在印度打造出融合英國特色與印度風情的加爾各答、孟買,並在19世紀中葉,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取得香港。這幾座非洲以東的大城市,確實拜英國統治之賜,擁有了最現代化的公共建設如鐵路、衛生水道,更因帝國擴張迎來前所未見的繁榮。相對的,英國人卻也透過各種手段破壞當地社會、文化紋理,以粗暴方式植入自豪的英國文化。比如說,建立強烈排外的俱樂部,而裡頭盡是從英國來的娛樂活動,或是嚴格區分白人居住區與有色人種居住區。

一戰結束後,大英帝國的版圖達於顛峰,杭特也發現,不少人擔心帝國將如羅馬帝國一樣邁入衰亡;畢竟在同一時間,最有利可圖的印度,日漸興起強烈的獨立聲浪。為此,英國除了放寬參政權與基本自由,也決定借用蒙兀兒帝國的象徵意義,在其舊首都附近打造新德里。

源於英國的板球運動,在殖民時期傳入印度,如今已是印度國民運動。圖為英國凱特王妃與...
源於英國的板球運動,在殖民時期傳入印度,如今已是印度國民運動。圖為英國凱特王妃與威廉王子2016年的印度之行,出席板球慈善活動,在印度明星球員費瑟卡爾陪同下與當地兒童打球。 圖/路透社

新德里依舊結合了歐洲與印度文化,有驚人的現代化大型道路、廣闊的綠地公園和融入蒙兀兒風格的官廳建築群。英國殖民者竭盡一切資源,希望新德里可以變成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新政治核心,既能迅速反應俄羅斯人從北方的侵略,也能結合蒙兀兒帝國的意象,強化印度人的效忠。

從中不難看出,新德里散發出來的氛圍,不再是樂觀面對未來的胸襟,而是擔憂帝國衰落、不斷做足排場的不安。最後,曾因帝國擴張而迅速發展的利物浦,也在二戰之後,隨著海外殖民帝國崩解而衰退,印證了前人的擔憂其來有自。

藉由追尋大英帝國治下的各大城市,杭特意在強調,帝國的發展歷程與意識形態,遠比某些批評者或讚美者所想像的還複雜許多。從17世紀開始經營的波士頓,一直到一戰後才大肆建設的新德里,中間將近四百年的落差,英國殖民者各有著不盡相同的治國理念,比如在19世紀之交時,從堅守重商主義轉換成支持自由貿易。換言之,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規劃好了帝國的百年大業,反而是因應時局、回應挑戰後,才一歩步拼湊出帝國樣貌。

印度有著亞洲最古老的鐵路系統,早在英國殖民時期即開通,運載並疏通帝國利益。 圖/...
印度有著亞洲最古老的鐵路系統,早在英國殖民時期即開通,運載並疏通帝國利益。 圖/路透社

位於新德里的印度總統府,於殖民時代為英國駐印總督府,原名「維多利亞宮」。建築與花...
位於新德里的印度總統府,於殖民時代為英國駐印總督府,原名「維多利亞宮」。建築與花園結合英式與蒙兀兒特色,突顯了帝國殖民的足跡。 圖/路透社

凡此種種,都讓「大英帝國」這個歷史名詞顯得多元紛亂。因此,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用特定意識形態簡而化之,更別說是給予「最正確的評價」。

就如同追尋這段過往時可知,硬體發展是帝國能帶來的最直接好處,但相對的,許多文化侵略也隨之而來。堅信「全然的好或絕對的壞」,無助於認識帝國全貌。更進一步延伸,大英帝國如此,世界上每一個帝國及其殖民活動皆為如此。一個能夠簡單劃分為好壞的世界當然輕鬆,但不幸的是,這個世界從來沒這麼簡單過。

至於杭特本人,有點奸詐、或是保守地並沒有試著給予大英帝國非常明確的評價,只能隱約看出他抱持略為同情的態度,反駁那些僅憑意識形態而一昧否定大英帝國的言談。顯而易見的,他將評價大英帝國的工作,留給有興趣進一步思考的讀者。無論結論最後是讚美或批評,只要別僅憑個人意識形態便匆忙下判斷、落入非善即惡的窠臼即可。

1997年10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抵達印度新德里,展開為期六天的視察。 圖/...
1997年10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抵達印度新德里,展開為期六天的視察。 圖/美聯社

「大英帝國」,這個歷史名詞因過去的殖民史,而顯得更多元紛亂。 圖/法新社
「大英帝國」,這個歷史名詞因過去的殖民史,而顯得更多元紛亂。 圖/法新社


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

作者: 崔斯坦‧杭特

出版社: 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 2017/10

內容簡介:「帝國」與「殖民」既非全然的善,亦非全然的惡。作者從擅長的城市史出發,用十個不列顛殖民城市的物質文化發展紋理,來呈現價值觀的變化、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互動、文化的融合與相互影響,以及世局的轉變。波士頓、橋鎮、都柏林、開普敦、加爾各答、香港、孟買、墨爾本、新德里、利物浦,本書透過城市佈局與其物質文化,探討那些與日不落帝國有關的意識形態如何化為現實。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幻滅的統一夢:西印度群島聯邦的短命建國記

交錯英殖光影:我的緬甸眉苗紀行

日不落的大英國協?從殖民連帶,到全球治理的轉型嘗試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作者文章

圖為德國慕尼黑的州立文物博物館,收藏的奧古斯都巨型頭像。 圖/美聯社

羅馬帝國的王者群像:《十二凱薩》貫穿古今的權力形象圖

2023/11/13
拉斐爾直到1520年去世前,在羅馬執行了許多別具意義的工作委託,其中又以「調查羅...

《世界劇場的觀眾》文藝復興拉斐爾的未完任務:羅馬城古蹟調查

2023/07/24
電玩遊戲的長期玩家,有很大機率應該都聽說過冠以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Sid Me...

文明的盡頭在下一個回合: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回憶錄

2021/10/29
圖/路透社: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主持五旬節彌撒。

登入天堂的資格:教廷「真福品」凡人如何被封聖?

2021/05/19
在羅馬,最引起大旅遊者注目的,除了眾多教堂,就屬古典時代的古蹟,觀看的同時遙想曾...

《世界劇場》:來去羅馬住一晚,歐洲的「大旅遊」時代

2019/05/16
多元歷史觀點的重要性,就如同物種多樣性之於自然世界一樣,不在於取代、排擠他者,而...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衝破西方觀點的思想吶喊

2018/08/08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