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跨性別,不同的命運:在土耳其的跨性別者
土耳其保守嗎?
想必許多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土耳其就是一個LGBT族群無法生存的保守國家
前幾天,一位土耳其跨性別運動者漢黛.卡迪爾(Hande Kader)在伊斯坦堡遭到謀殺的新聞,更是加深了這個的印象。但其實土耳其,卻有一名家喻戶曉的跨性別歌手——艾兒索依(Bülent Ersoy)——不僅時常佔據土國娛樂新聞的版面,還有大批死忠粉絲支持。
為什麼在同一個國家,會出現如此極端的現象呢?
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堡的艾兒索依,本身就是一名傑出的土耳其藝術音樂演唱家,從小展現對音樂的高度興趣,曾短暫就讀過音樂藝術學校,和許多知名藝人一樣,參加過歌唱比賽,拿下第一名。
艾兒索依特有的渾厚嗓音,讓她在七零年代聲名大噪,在當時,她還是男兒身。成名後所帶來的收入,讓艾兒索依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在1981年遠赴英國,完成夢想——變性手術。然而,手術後返回土耳其,她的新身分卻無法受到法律承認,依然拿著藍色、代表男性的土耳其身分證。就在艾兒索依回到土耳其後不久,政府隨即頒布了禁止生理男性穿著女性服裝上台演出的禁令,這一禁,禁了七年,一直到1988年,該法案才被廢止。
法案廢止後,艾兒索依終於又能再度站回舞台上了,而她雖然沉寂多年,重新復出人氣卻依然不減。艾兒索依擁有龐大的粉絲軍團,以及超高知名度,讓人不禁懷疑,或許土耳其才是真正跨性別友好的國家?如果不是,又是哪些因素,讓土耳其人可以放下偏見與歧視,支持一位有才能的「人」?
艾兒索依無疑地是一位傑出的演唱家,在她還是男兒身時就已經一炮而紅,除了本身的唱歌實力外,讓她成功獲得土耳其人喜愛的最大因素,是她演唱的音樂類型——土耳其藝術音樂。
七零年代的土耳其,與美國的關係開始出現嫌隙,不論外交或內部輿論,皆一改過去親美、親西方的態度,轉尋求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在那個年代的社會氛圍下,演唱土耳其藝術音樂的艾兒索依,無形之中,滿足了土耳其人的民族自尊心,以及愛國的情感投射,順勢地得到眾人的喜愛。
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是因為當時的艾兒索依尚未接受變性手術,所以才能夠被社會所接受。的確,當時的艾兒索依打份中性,清秀無蓄鬍的臉龐,讓她看起來像個歌唱小生,有別於土耳其男性普遍陽剛的外觀印象,這也讓她顯得與眾不同。
當年成功作完變性手術回到土耳其的艾兒索依,雖然從舞台上消失了七年,但仍努力地在電影上爭取演出機會。在不友善的「舞台禁演」解除後,艾兒索依如願取得代表女性的粉紅色土耳其身分證。並開始積極重新舉辦演唱會。令人驚訝的是,面對重生的艾兒索依,其粉絲依然給予支持,甚至讓艾兒索依的演藝人生,再顛攀高峰——九零年代,艾兒索依在音樂的成就上,達成多次紀錄,其中甚至包括,成為第一位在法國奧林匹亞音樂廳舉辦音樂會的土耳其人。
《艾兒索依歌曲:Bir Ben Bir Allah Biliyor (Bülent Ersoy feat. Tarkan) 》
儘管艾兒索依的身分轉變,讓她成為土耳其最具有影響力的跨性別者,但她卻未曾支持那些還陷在水深火熱中的同性戀者。她從不參加土耳其的同志運動,彷彿公開表態就有可能踩到土耳其社會的最後底線。艾兒索依的粉絲年齡層多為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公開挺同志不但不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支持率,反而會流失掉現有的粉絲。
除此之外,艾兒索依還有一個相當「衝突」的標籤——她信奉伊斯蘭教,曾被狗仔拍到上清真寺做禮拜。
信仰,原本是個人最基本的自由權,但由於艾兒索依的身分特殊,「做禮拜」遂成為社會輿論大肆討論的話題之一。艾兒索依的虔誠,不僅讓部分伊斯蘭教信仰者嫌棄,也讓土耳其的同志族群看不下去,批評她為何要信仰一個根本不接受自己的宗教?
不論如何,艾兒索依實屬相當幸運的跨性別者,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她不用如其他土耳其的跨性別者一樣,在社會的角落掙扎生存。許多在土耳其的跨性別者,因為社會的歧視眼光,被迫離鄉背井,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過去的地方,重新開始。
對這些人來說,「重新開始」談和容易?許多跨性別者即使有優秀的工作能力,也會在求職過程中,或是職場上遭受歧視,找不到工作的他們,只好淪為性工作者——這次慘遭殺害的漢黛就是如此。社會的歧視與政府的不作為,讓跨性別者的生存權益受到傷害,但假裝沒看到,不代表沒有發生。
土耳其社會對於LGBT族群的看法多為負面,甚至認為這並不是什麼急迫的大事,在每年一次的伊斯坦堡同志大遊行時,就會出現類似如下的批評聲:
土東問題尚未解決,還有心情舉行這種遊行,真是自私。
伊斯蘭教認為,真主給人們許多困難,是為了讓人們透過考驗人遂成為更好的人;在部分伊斯蘭教徒的想法裡,同性戀與跨性別傾向也是給與人們的考驗之一。但或許我們都該想想,考驗的對象,是LGBT族群本身,看他們是否可以改變自己的性向,去愛與自己相反性別的人;還是,考驗的其實是LGBT周遭的人,以及社會大眾,是否有心胸去接納與自己傳統認知上不同的事物?
漢黛的悲劇,並沒有引起土耳其社會的重視,更多的是「檢討被害人」的批評聲浪。但LGBT團體仍舉行抗議活動,想讓社會大眾正視這項問題,如同他們的標語:
跨性別者是存在的,為漢黛發聲!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