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總理選舉:從「三國鼎立」到「小藍變大藍」,阿努廷或成9%總理?
數月前,泰國總理貝東丹因與柬埔寨前領袖洪森通話引發爭議,電話內容涉及重新審視備忘錄MOU 43/44(泰柬邊界與海域權利)及批評泰國軍方,被指損害國家利益。之後憲法法庭依法暫停其總理職務,她轉任文化部長,八月底,法庭正式裁定貝東丹坦違反道德標準(憲法第160條)而撤職,內閣隨之解散。
目前泰國進入政治過渡期,國會需選出新總理組成內閣,被討論的人選不少,最有實力者則不脫以下兩人: 為泰黨的最後一位總理候選人——猜卡森.尼蒂西里(Chaikasem Nitisiri),塔克辛時期的司法部長,也是塔克辛家族的親信;代表保皇派的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乃是國會第三大黨泰自豪黨黨魁,之前曾任副總理。
讀者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佔有最多席次的人民黨沒有派出人選競選總理?最近六月民調顯示,人民黨黨魁納塔蓬(Natthaphong Ruengpanyawut)享有最高支持度(約32%)、相當前總理巴育(約13%)、阿努廷(9.6%)、貝東丹(9.2%)三人總和,但因為人民黨是由被解散的前進黨轉生,尚未完成總理提名程序,且納塔蓬並未列入大選時的候選名單,因此無法參選。
由於現在參議員不能選舉總理,人民黨具有議會席次,足以影響新內閣的走勢。泰國媒體就形容,政壇呈現橘(人民黨)、紅(為泰黨)、藍(泰自豪黨)三國鼎立之姿,人民黨成為造王者,這也是為何塔克辛和阿努廷頻繁接觸人民黨,阿努廷更放話已獲人民黨支持組閣,卻遭人民黨否認。
雖然為泰黨和泰自豪黨都想拉人民黨入伙,但人民黨要趁機推動自己的政治議程,還有恩怨要算。就前者來說,為泰黨和人民黨曾經各自代表反軍政府的改革力量,但在為泰黨聯合保皇派組閣後,兩者已分道揚鑣,甚至可以說,為泰黨是阻撓當時呼聲最高的總理人選皮塔無法組閣的關鍵因素,再加上為泰黨現在形象大壞,人民黨可以趁機接受改革派的票倉,很難有合作空間。
另一方面,泰自豪黨聯盟是保皇派的集結,雙方的支持群眾差異太大,泰自豪黨難以支持人民黨的修憲主張,如暫代總理的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就提醒,人民黨別忘先前泰自豪黨阻撓修憲。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人民黨的修憲主張乃是還權於民,如此不但會削弱保皇派勢力與利益,更會動搖皇權基礎。
談到修憲,是泰國政治的深水區。在皮塔被解職並褫奪參政權10年、前進黨被解散後,人民黨學會更務實。雖然取消刑法冒犯君主罪(第112條)仍是重中之重,但並未直接加入修憲的內容,而是著重於限制憲法法院權力、廢除參議院的軍方特留席次、增加反腐措施等,這些也不是泰自豪黨樂見。
據媒體報導指出,人民黨開出的支持條件主要有二:第一,任何總理候選人都必須在4個月內解散國會並舉行新憲公投;第二,調查兩起重大司法案件,一為Khao Kradong土地糾紛,一為2024年泰國參議院選舉醜聞。人民黨也強調不管支持誰,都不會加入新內閣謀取官位。
然而最新消息指出,泰自豪黨似乎同意了人民黨的部分條件,包括解散國會與新憲公投,橘藍合國會再無對手,9%總理阿努廷內閣即將上路。筆者在去年就已預測小藍變大藍,雖然觸發的條件(貝東丹去職)不同,但鑒於泰國扭曲的民主則是不意外的發展。(延伸閱讀:「最複雜的選舉」泰國參議院選後觀察:保皇派泰自豪黨如何邁向權力中心?)
讀者可能又會疑惑,為什麼阿努廷願意只當四個月的總理,也要和人民黨合作呢?這就牽涉到人民黨先前提的第二個支持條件: Khao Kradong土地糾紛和參議院選舉醜聞,這兩者都和泰自豪黨息息相關。
先看前者,這其實是陳年舊案。早在1919年當時泰皇指定武里南府(Buri Ram)的Khao Kradong地區為建設鐵路的保留地。但多年過去,這塊地區被當地居民以及泰自豪黨的Chidchob家族佔據,後者更在此區域開了足球場、賽車場等營利設施,受到相當多的批評。
後來泰國鐵路局提起訴訟,2017年最高法院裁定該地區為國家所有,居民是非法佔據、必須驅離,到了2025年為泰黨決定執行,卻被泰自豪黨阻擋,並聲稱司法迫害。由於此區域是Chidchob家族的直接利益,因此相關人士無不反對,但阿努廷則是保持曖昧,只強調依法行政。
而在去年的參議院選舉中,被爆出有超過上百名參議員涉嫌大規模系統性舞弊和買票,遭到選委會與司法單位調查,其中有多人被認為是泰自豪黨操控的藍教徒(同參最複雜的選舉」泰國參議院選後觀察:保皇派泰自豪黨如何邁向權力中心?),若這些參議員被起訴,很有可能會連累泰自豪黨的生存。
因此,阿努廷極有可能是想利用組閣的機會,控制政府機構,藉以影響甚至是推翻針對泰自豪黨的調查與指控,尋求延續執政。再者,以阿努廷的投機作風,四個月後若不解散國會,人民黨其實也拿他沒轍,因為根據憲法,通常是由總理提交草案尋求御准,再由泰皇宣布解散國會。
就如當人民黨宣布支持阿努廷擔任總理後,為泰黨代理總理普譚立即採取反制措施,向泰皇提交了解散眾議院的皇家法令草案,其目的是讓阿努廷無法順利組建政府。但有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認為,普譚只是看守內閣,不具備解散國會的權力,預料泰皇應不會批准而捲入這種高爭議性事件。
最後,要知道本次橘藍合乃是基於極短期的戰略利益,唯一目的只是為了打垮紅黨,民主派和保皇派之間的根本性矛盾仍然存在。保皇派掌握憲法法庭、選委會等重要機構,其裁決仍舊擁有決定性的力量,從斯雷塔、貝東丹接連下台已可知就算是民選議會最高領袖,也無法抗衡。當9%阿努廷內閣誕生,泰國政府不是進入安定期,而是充滿不穩定的變數,將在下次大選時透過政黨重組與合縱連橫,繼續影響政局發展。
責任編輯/王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