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決戰硫磺島(上):從「日本夏威夷」到防衛最前線,硫磺島曇花一現的興衰

2025/04/23 張郁婕

1945年2月19日,美國海軍艦隊攻上硫磺島一幕。 圖/美聯社
1945年2月19日,美國海軍艦隊攻上硫磺島一幕。 圖/美聯社

2006年,美國電影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on Eastwood)接連推出兩部和硫磺島有關的作品,一部是美軍視角的《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另一部則是日軍視角的《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讓硫磺島這座太平洋上的小島,成了國際上耳熟能詳的地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2月19日,美國大兵成功登上硫磺島後,和日軍在島上激戰36天,共有21,900名日本兵、外加6,821名美國大兵戰死沙場。倖存下來的6名美國大兵,在島上插上美國國旗的《硫磺島升旗》(Raising the Flag on Iwo Jima)更成了二戰知名的歷史照片,但照片中其中一名美國大兵艾拉.海耶斯(Ira Hayes)近期卻因為少數族裔的身份,相關資訊從美國國防部官網上消失匿跡

時至今日,硫磺島依舊是軍事要地,是日本自衛隊進行軍演的絕佳場所,同時也是極具政治意涵的地標——現在的硫磺島禁止一般民眾前往,想登島只能搭乘日本政府或自衛隊專機,所有人員進出都在日本政府的嚴格管控之中。今年(2025)正值終戰80週年,硫磺島似乎成了日本政要追思戰歿者的最佳去處。

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將硫磺島選為終戰80週年慰靈的第一站,在4月7日登島祭祀戰歿者,傾聽遺族和島民的故事,繼承明仁上皇和美智子上皇后在終戰50年登島慰靈的傳統。日本首相石破茂、日本防長中古元以及美國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也在美日共同追悼式3月29日這天登上硫磺島,一口氣創下首次有日本現任首相參與,也是史上首次有美、日雙邊防長共同出席追悼式的紀錄。

《硫磺島升旗》成為美國在二戰期間最具象徵性意義的歷史照片之一。 圖/維基共享
《硫磺島升旗》成為美國在二戰期間最具象徵性意義的歷史照片之一。 圖/維基共享

克林伊斯威特兩部電影讓硫磺島戰役知名度更高,不過電影將硫磺島的英文標為「Iwo Jima」,而非日本早年的讀音。所以日本在電影出來之後,將硫磺島的讀音正名為「Iwoto」,現在外媒報導中兩種英文拼音都可能出現。 圖/美聯社
克林伊斯威特兩部電影讓硫磺島戰役知名度更高,不過電影將硫磺島的英文標為「Iwo Jima」,而非日本早年的讀音。所以日本在電影出來之後,將硫磺島的讀音正名為「Iwoto」,現在外媒報導中兩種英文拼音都可能出現。 圖/美聯社

▌「昨日的敵人也能是今日的朋友」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在追悼式上說道:「美日同盟夥伴關係在此展現的正是,這些1945年勇士是如何從昨天的敵人,變成今天的朋友。我們的同盟夥伴關係是印太地區自由、繁榮、安全與和平的基石。」日本防長中谷元也在會後記者會談到:「80年前交戰的日、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強而有力、最成功也是重要的同盟夥伴關係,向內、外展示(美日會共同)堅守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雙邊防長首次實體碰面,就要一搭一唱,展現美國和日本能化解過去的恩仇,成為彼此最堅毅的盟友,不會因為政權轉移而有所改變。

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和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分別共同前往日本廣島和夏威夷珍珠港獻花,就是雙邊領導人跨過二戰的歷史傷痛,「一笑泯恩仇」的開始。從戰後50週年(1995)開始的美日硫磺島共同追悼式,也是以美日友好親善為目的,由雙邊的硫磺島協會共同舉行至今。

不過,硫磺島戰役不像廣島或是珍珠港的攻擊,是在武力不對等的狀態下,由其中一方主動發動的突襲攻勢,而是扎扎實實的背水一戰。

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夏威夷珍珠港參加共同追悼式,重申美日友好關係。 圖/路透社
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夏威夷珍珠港參加共同追悼式,重申美日友好關係。 圖/路透社

▌太平洋上的無人島

硫磺(群)島正如其名,早年盛產硫磺,在日本人開採硫磺之前,原本是3座無人島。名稱由來是英國皇家海軍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1779年路過時,順手將3座島嶼命名為:硫磺島(Sulfur Island)、北硫磺島和南硫磺島,但英國艦隊並沒有佔領這些小島。

1867年日本大政奉還之後,明治政府決定佔領小笠原群島,先後派遣外交官登島考察、宣示主權,先在1876年正式將小笠原群島納入日本領土,再派小笠原群島的居民田中榮二郎(田中榮次郎)前往硫磺島拓荒,最後在1891年正式宣布硫磺群島屬於東京府小笠原島廳的管轄範圍,正式佔領硫磺(群)島。時至今日,硫磺群島雖然距離東京達1250公里,行政區劃仍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是小笠原群島的一部分。

▌曾是豐衣足食的「日本夏威夷」

日本正式佔領硫磺島後,立刻在隔年開採硫磺。陸續有離島居民或是從東京來的人移居硫磺島,島上的生活除了開採硫磺,製作火藥之外,也栽培了不少支撐軍工業的經濟作物,像是甘蔗、軍用或是醫療用古柯。硫磺島的緯度(24°47′)和台灣差不多,又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可以種出像鳳梨、香蕉、芒果這些熱帶水果,再飼養一些牛、豬、雞,島上就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15歲前都住在硫磺島的渡部敦子,與日本媒體談起兒時記憶時說:「那裡就像日本的夏威夷,沒有不自由的地方,真的是很棒。」當時敦子一家住在硫磺島的西北部,在庭園裡種了芒果、芭樂和秋葵,其他物資都會從定期航線運到島上,也會有戲班來島上演戲,學校還會播電影,過了非常美好的童年生活。

另一位在22歲前都住在硫磺島上的菊池康子也有類似的回憶:「家裡的窗戶一打開就能看到海」、「只要播種就能馬上長出蔬菜」。硫磺島附近隨時都能捕到吃不完的魚,也有棒球或是相撲比賽,全是豐衣足食的快樂回憶。唯一需要留意的,只有島上沒有淡水,所以家家戶戶都要接雨水,當作生活用水或是農業用水。

當年在硫磺島幫忙家人種植甘蔗的森下佳代子則說:「現在看到砂糖,都還會想到小時候嚐到剛做好的砂糖的味道」佳代子有10個兄弟姐妹,她是倒數第3的孩子。年輕還小的她最不喜歡幫忙家務,但只要一逃跑,就會被哥哥罵。佳代子一家也因為戰事持續擴大,硫磺島上需要新建機場,而被徵用土地、被迫搬了2次家。

硫磺島曾住有不少居民,但在戰爭期間被強制撤離。圖為1945年美國海軍錄下的硫磺島之役一幕。 圖/美聯社
硫磺島曾住有不少居民,但在戰爭期間被強制撤離。圖為1945年美國海軍錄下的硫磺島之役一幕。 圖/美聯社

▌美日雙邊兵家必爭之地

在硫磺(群)島的全盛時期,包括北硫磺島在內,最高紀錄大約住了1200人。不過好景不常,隨著太平洋戰爭持續擴大,島上的生活也急轉直下——位處日本本島和馬紹爾群島之間的硫磺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日軍需要死守硫磺島,作為本土防衛的最前線;美軍則想要拿下硫磺島,作為美軍進攻日本本島的中繼站。

1940年,硫磺島上開始興建第一機場時,當年才11、12歲的渡部敦子也以「勤勞奉仕」的名義被徵召去蓋機場。美軍空襲一來,就要躲到父親挖好的防空洞。雖然保住一命,但家裡早已被空襲毀於一旦,「連塊板子都沒有留下來」。不過島上居民真正的危機,是1944年7月的強制疏散(強制疎開)。

日本在美軍正式登陸硫磺島之前,在1944年7月強制疏散島上數千人,只留下103名男丁作為「軍屬」,協助軍人調配糧食和水,其餘1000多人都必須撤退到日本本島。

「那個時候所有財產都要留在(硫磺)島上,所以(抵達日本本島後)的生活很困苦。光是在餐桌上看到蛋,(父親)就會問說『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麻生憲司的父親,就是當年從硫磺島被迫撤退的其中一人。當時不少被迫疏散到日本「內地」的島民們,被迫遷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經濟出問題,生活相當困苦,也有人因為走投無路而走上絕路。

硫磺島上的摺缽山,是日軍與美軍當年激戰之地。 圖/美聯社
硫磺島上的摺缽山,是日軍與美軍當年激戰之地。 圖/美聯社

▌留在硫磺島上的男人們

至於留在島上的男丁們,生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其中90人都戰死沙場,只知道遺骨在硫磺島上,但連人死在哪裡都不知道,更別提入土為安。

菊池康子的弟弟就是留在島上的其中一人。當時弟弟和一家人告別時,還曾把硫磺島比喻成一艘船:「我們的船不會沉,反而是內地還比較危險吧!」回想起來令人不勝唏噓。康子的弟弟雖然戰死在島上,但戰後60年的一次登島返鄉之旅,有倖存者告訴她弟弟的埋葬地點,是少數中的奇蹟。

森下佳代子的兩個哥哥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佳代子和其他島民好不容易抵達日本本島後,就收到大哥光弘的死訊。沒想到在預計舉行喪禮的前一天收到大哥還活著的消息,只是被美軍抓走,就能看出當時資訊有多混亂。佳代子的大哥雖然倖存下來,但三哥力男卻在1945年3月戰死沙場,至今還沒找到遺骨。

在硫磺島上對峙的日軍,除了有被迫留下的島民,也有從內地徵召入伍的軍人。

戰前在東京都內經商的有泉賴政,1943年11月收到兵單後,就在神奈川縣橫須賀的海軍砲術學校受訓。經過一年訓練後,他在1944年11月啟程前往硫磺島,直到1945年3月17日戰死沙場。有泉賴政的孫子有泉圭吾,過去10幾年來已經登島44次,但都沒有找到祖父的遺骨。

硫磺島戰役中的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同樣戰死沙場,和其他1萬1000多名戰歿者的遺骨都留在硫磺島上,但他生前從島上寄的41封家書,都有好好保存下來。書信內容包含栗林忠道在1944年6月剛抵達硫磺島時所看到的島上生活,再到戰況不佳、希望太太可以好好照顧孩子,甚至還寫過:「遺骨大概回不去了,所以墓地的問題可以之後再說,如果真有靈魂的話,(我)會在孩子們的身邊(守護)」完全就是以戰死為前提,用血淚寫成的家書。栗林忠道也是當時看到戰況不妙,提前要求平民撤離的關鍵人物。

——▌接續下篇:〈決戰硫磺島(下):戰後80年,上萬戰士遺骨與島民仍回不了家〉

硫磺島之役,美日雙方都傷亡慘重。圖為1945年3月6日美軍軍醫正在處置傷亡士兵。 圖/美聯社
硫磺島之役,美日雙方都傷亡慘重。圖為1945年3月6日美軍軍醫正在處置傷亡士兵。 圖/美聯社

1947年3月,美國海軍舉行登上硫磺島2周年紀念,圖為埋葬了2280名士兵的第五海軍公墓。 圖/美聯社
1947年3月,美國海軍舉行登上硫磺島2周年紀念,圖為埋葬了2280名士兵的第五海軍公墓。 圖/美聯社

責任編輯/王穎芝

推薦閱讀

決戰硫磺島(下):戰後80年,上萬戰士遺骨與島民仍回不了家

慰靈日下,被美軍蹂躪的沖繩價值

一億國民總特攻:終戰75年...日本「本土決戰」的神國瘋狂見聞錄

張郁婕

自由撰稿人,有時使用筆名寫作。畢業於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研究科與清大工科系,經營日本時事新聞平台石川カオリ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專職日本新聞編譯、分析與評論,偶爾撰寫科普文章。FB:石川カオリ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作者文章

1945年2月19日,美國海軍艦隊攻上硫磺島一幕。 圖/美聯社

決戰硫磺島(上):從「日本夏威夷」到防衛最前線,硫磺島曇花一現的興衰

2025/04/23
日本硫磺島上,島民自己為陣亡戰士興建的紀念碑。 圖/美聯社

決戰硫磺島(下):戰後80年,上萬戰士遺骨與島民仍回不了家

2025/04/23
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圖為2025大阪萬博的吉祥物「脈...

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04/11
前日本陸上自衛隊自衛官五之井里奈,實名控訴自己遭到隊上同袍集體猥褻,並決定向國家...

勇敢發聲之後(上):從伊藤詩織到五之井里奈,性暴力受害者在日本面臨的司法挑戰

2025/02/27
「法律應當保護被害者,而非加害人。」圖為日本為女性發聲、反對性暴力與性犯罪的「花...

勇敢發聲之後(下):日本修改刑法性犯罪條文,性暴力被害者就能看見正義曙光?

2025/02/27
廣島在明治維新後逐漸發展為現代軍事重鎮,軍需工業伴隨龐大人力需求,因此二戰期間也...

二戰原爆下的「另一個廣島」:從朝鮮半島出身的「被爆者」見證殖民史縮影

2024/10/14

最新文章

1945年2月19日,美國海軍艦隊攻上硫磺島一幕。 圖/美聯社

決戰硫磺島(上):從「日本夏威夷」到防衛最前線,硫磺島曇花一現的興衰

2025/04/23
日本硫磺島上,島民自己為陣亡戰士興建的紀念碑。 圖/美聯社

決戰硫磺島(下):戰後80年,上萬戰士遺骨與島民仍回不了家

2025/04/23
圖為一名川普支持者手拿印上川普肖像的啤酒罐。
 圖/路透社 

川普關稅治百病?美國的敵人不是赤字,是經濟常識的反智

2025/04/21
川普就任即將邁入百日,在美國油氣增產政策下,為何特別點名「台、日、韓」作為阿拉斯...

如何面對川普的能源霸業?台灣對美擴大天然氣採購的國安與經濟意涵

2025/04/18
烏克蘭軍首次抓到中國籍戰俘,左為張仁波、右為王廣軍,此為烏克蘭國防部安排媒體採訪...

烏克蘭現場/戰俘中國兵:抖音上的從軍發財夢,變調的高薪致命陷阱

2025/04/15
教宗方濟各2018年3月在聖伯多祿廣場每周舉行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與來自中國的教徒...

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中國與梵蒂岡的矛盾根源,天主教「中國化」難題

2025/04/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