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齊左膠?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娛樂圈「政治鐘擺」
「好萊塢明星都是自由派『左膠』?」為角逐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提名,民主黨初選的「超級星期二」進入激烈廝殺的勝負時刻。一向與好萊塢娛樂圈關係緊密的民主黨,這次卻因為參選人的勢力分歧,眾多明星的支持對象也跟著分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好萊塢老牌英雄——克林伊斯威特——突然從支持川普轉向力挺彭博,但能否轉換為實質選票仍令人困惑。另一方面,聲勢看好的桑德斯,卻也發生了經典嘻哈團「全民公敵組合」(Public Enemy)為了站台演出而內鬨分裂的插曲。明星光環對於政治選戰的魅力何在?從好萊塢與白宮的依存關係下,星光燦爛的「政治鐘擺」是否真有勝選神效?
「川普不行了,這次我選彭博。」好萊塢堪稱當代傳奇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在民主黨正為候選人提名激烈辯論的時刻,突然政治風向大轉,捨棄過去支持的川普,公開表態「希望彭博出馬」。至今仍創作不斷的電影鐵漢,為何會突然改變長年來的共和黨立場?引發美國的各種輿論效應。明星光環的加持對參選人有沒有實質幫助?好萊塢有如家常便飯的政治表態,究竟能發揮多少效益?在瞬息萬變又複雜的美國政治角力中,卻往往很難照導演和劇本的安排。
現年89歲的克林伊斯威特是好萊塢著名演員兼電影導演,從60年代活躍至今仍創作不輟,堪稱影史活傳奇。最近的作品是2019年改編真實歷史的《李察朱威爾事件》(Richard Jewell)——這是伊斯威特「老當益壯」的第38部執導作品,也想透過這個1996年的炸彈案告訴觀眾:媒體輿論的力量驚人,別對他人太早下定論。不過比起電影的話題,外界恐怕更關心他的政治風向,急著尋找這位電影鐵漢、同時也是共和黨員的選舉定見。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專訪,身為共和黨人的克林伊斯威特,風向一轉,公開支持民主黨正在角逐提名的前紐約市長彭博(Mike Bloomberg)。
「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彭博上。」克林伊斯威特向《華爾街日報》表示。21日報導出刊後,果然引起軒然大波,過去支持川普、力挺共和黨的伊斯威特,是什麼改變了他、轉向力挺民主黨的彭博?
談到轉變的理由,克林伊斯威特的台詞又變得像電影演出時一樣少。「川普應該要更溫和一點,別老在推特上對人指名道姓。」伊斯威特話說得委婉,但對於這位銀幕鐵漢來說,川普為人處事的風格似乎令他不甚滿意,也補充批評了一句「現在國會搞得烏煙瘴氣」。不過挺彭博的具體動機和理由,卻仍曖昧不清。
正因為沒說清楚,各種臆測也就開始風生水起。有人「直觀」地認為八成和錢脫不了關係——「伊斯威特想賣電影到中國,抓住彭博發大財」、「拍片太燒錢,趕快找個穩當金主?」也有猜測,兩人本來就是「支持槍枝管制」,也許在對抗擁槍派上一拍即合。這些說法都缺乏有力論述,而一頭霧水的各家媒體旁敲側擊,也未能挖出更深的內情。
克林伊斯威特是在1952年22歲時註冊加入共和黨,青年時代的伊斯威特當時一心想支持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當時的他還沒料想到,隔年艾森豪成立了美國新聞總署(USIA),透過這個軟實力單位,準備收編好萊塢產業界的資源和人才,為宣傳美國民主主義、對抗共產主義效力。藉由影視娛樂圈的協助,白宮也和好萊塢形成彼此互相依存的關係,影響持續至今,其中也少不了克林伊斯威特的身影。
伊斯威特從影之後,以沉默寡言的鐵漢形象著稱,不過對於政治表態倒是不吝於多說幾句,也更是身體力行——1986年當選加州濱海卡梅爾市(Carmel-by-the-Sea),短暫地踏入從政之路。對於同樣演員出身的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伊斯威特也樂於貢獻他的明星光環來加持。
近年克林伊斯威特較為人所熟知的,則是幾次總統大選時的立場表態。例如2008年替共和黨的老朋友馬侃(John McCain)站台,不過歐巴馬勝選的結局雖然不如伊斯威特所預期,但他也還是風度翩翩地祝福歐巴馬。
時至2012年的總統大選,在8月底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82歲的克林伊斯威特是大會的壓軸嘉賓,現身支持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伊斯威特的出現原本應該是一場驚喜,但最後卻變成驚恐——他的致詞「演出」是對著一張空椅子說話,假裝和時任總統歐巴馬對談,言詞間諷刺歐巴馬的無能,但這段工作人員事前也不知情的內容,卻讓在場眾人感到有些尷尬。空椅子事件評價兩極,但無論何種政黨立場,都出現類似的看法:克林伊斯威特的表現自毀形象,有些事情、有些台詞還是留給電影比較好。
儘管伊斯威特支持的候選人多以失敗收場,不過到2016年的選舉,公開支持川普的他總算是壓對了寶。當時他仍不忘批評民主黨:「希拉蕊一定會重蹈歐巴馬的覆轍」,川普雖然有諸多爭議、在好萊塢的圈子裡也不像柯林頓夫婦那樣受到明顯歡迎,伊斯威特依舊逆風相挺。但就結局而言,更多好萊塢明星支持的希拉蕊,也並未能如願拿下勝利。
好萊塢裡的政治表態是家常便飯,政治人物也樂於和明星打交道,只不過像是克林伊斯威特這樣的公開支持,是否具足關鍵影響力?每次競選的情境不盡相同,南加大研究好萊塢與政治關係的歷史學者羅斯(Steven J. Ross)認為,明星加持就算無法兌現選票,也能帶來極大的聲勢吸引力與捐款贊助。
成功的經典案例之一,是2007年歐普拉(Oprah Winfrey)為歐巴馬的民主黨初選站台,根據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資料,歐普拉把民主黨內原本支持希拉蕊的中高齡女性,票源成功轉向歐巴馬,堪稱一次明星拉抬的勝利。但這種模式並不能保證成功——素來和好萊塢保持良好關係的柯林頓夫婦,特別是希拉蕊在2016總統大選時勤於拉攏明星,最終仍在敗在幾乎沒有星光加持的川普手上。當時極力相挺的Lady Gaga等明星一陣「崩潰哀嚎」,甚至還成了共和黨支持者們的笑談。
但誠如學者羅斯所說,好萊塢對於政治人物而言依然是助選良伴,至少像民主黨的選戰策士卡瑞克(Bill Carrick)所坦言的,「明星們總是重要的募款來源」。
美國政治和娛樂有著彼此依存、互相藉勢的複雜關係。50年代的艾森豪之後、到甘迺迪總統任內,白宮與好萊塢的關係又更為親密,以甘迺迪為例,一方面受惠於父親老甘迺迪(Joseph P. Kennedy)早年投資影視製片的鋪路,一方面甘迺迪任內更強化擴大了USIA的權力,透過USIA密切與美國影視製作、明星演員接觸;儘管當時的任務目標主在對外的公眾外交,而被美國大眾當成政治偶像的甘迺迪,本人的確特別喜好周旋在影視圈(其中不乏女明星的桃色緋聞),而這種明星與政治的交往,到了同樣是好萊塢出身的雷根總統時代,更持續邁向高峰期;往後的柯林頓、歐巴馬也都是典型的「好萊塢友好總統」。
對好萊塢來說,這種關係也有利於人際關係和投資的媒合,又或者如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這類希冀能藉此實現個人政治理想、影響政策。但是這樣的共生關係,卻也更鞏固了背後龐大的金權結構,這也是為什麼偏向左翼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華倫(Elizabeth Warren),對於政壇老是和好萊塢富豪們閉門聚會、召集大型募款的習慣,多所批判和不滿。
從桑德斯的背景也可以看出,一向與影視圈打好關係的民主黨,也未必每個人都同意這種依存關係。同樣的,學者羅斯也指出,看似一片「自由派」的好萊塢明星們,並不是個個都只支持特定政黨與候選人,「好萊塢的政治鐘擺,始終會隨著時空環境變化。」50年代在冷戰與反共氛圍下的好萊塢,半世紀以來已有世代差異、關注的議題也各有不同。
例如克林伊斯威特,雖然是老共和黨人,但是他曾就因為支持同性婚姻,而反過來批評黨內的保守派。此外,與他荒野大鏢客銀幕形象相去甚遠的是——伊斯威特在70年代就公開支持槍枝管制,希望透過合法註冊管理,降低槍枝武器的殺傷事件。
儘管左翼的桑德斯批判白宮與好萊塢的金權結構,但並不代表桑德斯就放棄了娛樂造勢。3月1日桑德斯的洛杉磯造勢大會上,找來美國知名嘻哈團體「全民公敵組合」(Public Enemy)演出助陣,但卻發生意外插曲,創團員老之一的Flavor Flav,因為不滿被用做桑德斯的政治站台,和老夥伴Chuck D內鬨,結果Flavor Flav被開除、讓歌迷粉絲極為震驚,「桑德斯不僅要分裂美國,現在還要來分裂我們嘻哈?」有全民公敵組合的如此批評,不過就Chuck D的聲明來看,也多少反映了娛樂名人的政治分歧。
這個分歧差異在本次的民主黨初選中,又更為突顯。《法新社》報導指出,好萊塢眾多支持民主黨的明星們,對於到底該支持拜登、桑德斯、還是華倫,目前都還沒有參選人形成支持優勢,參加初選的陣營各有不同的明星捐款贊助。回到轉向支持彭博的克林伊斯威特,就目前的戰況來說似乎沒有太多實質幫助;共和黨的川普支持者們對此反應平平,而民主黨之中,又有誰會響應荒野大鏢客的召喚?如今拜登的聲勢後來居上,被圍剿的彭博要突破重圍,恐是難上加難。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