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穿越臺海,重返印太:法國領軍的「歐盟軍事復興」?

2019/08/13 The Glocal

一向被嘲笑、但戰力仍是一流強國的法軍,真要強勢重返印度-太平洋了?資料圖片:曾經...
一向被嘲笑、但戰力仍是一流強國的法軍,真要強勢重返印度-太平洋了?資料圖片:曾經訪問香港的法國海軍「葡月號」巡防艦。 圖/中新社

今年4月,法國軍艦「葡月號」(Vendémiaire)以「行使航行自由權利」為由,橫越臺灣海峽,激起千層浪。法軍該行為本身,可視為表態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但在這背後,其實帶出了法國、乃至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困境。

歐盟和印太地區多個主要經濟體(新加坡、澳洲、日本、越南)簽有自貿協議,在亞洲的商貿利益極其龐大,「維持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保障歐盟利益」亦是歐盟尋求的目標。然而在英國脫歐之後,歐盟唯有法國擁有在遠東地區執行防衛任務的能力,這對於當前僅能透過維持國際法秩序,保護自身利益的歐盟來說,顯然極爲不足。

這一次的航行後,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指,解放軍曾以「合法保衛中國主權」警告葡月號離開該海域;然而根據UNCLOS,法國海軍通過的海域實際上根本不屬於中國屬海,而是國際水域,北京的抗議不過彰顯了中國希望將南海劃入自家後院的野心。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根據UNCLOS,法國海軍通過的海域實際上根本...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根據UNCLOS,法國海軍通過的海域實際上根本不屬於中國屬海,而是國際水域,北京的抗議不過彰顯了中國希望將南海劃入自家後院的野心。 圖/路透社

在事件發生後的6月份,法國海軍在新加坡參加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香格里拉對話」年度論壇時,更大張旗鼓帶上了自世紀之交,便不曾到訪印太地區的航空母艦戴高樂號。這艘率領著另外四艘艦艇,以及一艘潛艇組成的印太特遣戰鬥群,儼然標誌著法軍重返該海域。

法國海軍的高調,背後卻是頗大的無奈:儘管法國在地區有長期盟友印度,法國總統馬克宏亦積極拉攏日本,但要應對中國在南海不斷擴張的勢力,在缺乏歐盟支持下,影響力依然有限。

而北京期望將南海劃入自家後院除了是針對臺灣,亦是「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等戰略的關鍵一步。面對這些勢必侵蝕歐洲利益的佈局,由法國帶頭的「歐盟軍事復興」不過是剛剛開始起步,目前連捍衛自身利益都還力有未逮。

以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圖)為首的「印太特遣戰鬥群」,是馬克宏重返印太的重要宣示。 ...
以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圖)為首的「印太特遣戰鬥群」,是馬克宏重返印太的重要宣示。 圖/法新社

▌法國對印太地區的步步試探

法國本身欲維護在印太地區的利益毋庸置疑。由於過去殖民歷史,法國在該地區至今仍保有留尼汪(La Réunion)及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等海外屬地,亦擁有多達900萬平方公里的經濟海域(EEZ),同時有約5,000名法國士兵常駐。故此,法國海軍在印太地區執行任務一點不奇怪。

在4月的葡月號事件時,北京曾指責法軍「非法入侵中國海域」,但有法國海軍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其實法軍每年都會航經同樣的海域,不過過去一直沒有引起任何衝突。

實際上,如果根據UNCLOS公約(北京政府亦參與其中,並且最終同意),由於法國海軍通過的海域並不屬於中國離岸12海里範圍内——亦即公約内定明的實際屬海——法國海軍甚至有權利在該處海域執行軍事偵察任務。

結合近年來中國解放軍在南海海域——如南沙群島(Spratly Islands,和越南鄰近)和西沙群島(Paracel Islands)等地——違背國際法、建設人造島嶼、興建防禦設施的行爲,以及美國海軍在該區的「自由航行行動」(FONOP),不難看出中法雙方在葡月號事件背後各自的考量。

法國在南太平洋地區,至今仍擁有包含留尼汪及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外屬地,亦擁有多達90...
法國在南太平洋地區,至今仍擁有包含留尼汪及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外屬地,亦擁有多達900萬平方公里的經濟海域,同時有約5,000名法國士兵常駐。 圖/法新社

在4月的葡月號事件時,北京曾指責法軍「非法入侵中國海域」,但有法國卻認為:其實法...
在4月的葡月號事件時,北京曾指責法軍「非法入侵中國海域」,但有法國卻認為:其實法軍艦隊每年都會航經同樣的海域,不過過去一直沒有引起任何衝突。圖為出現在南海的中國轟6戰略轟炸機。 圖/美聯社

首先對於北京來説,雖然根據「美國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亞洲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中國政府之後又把任國強將整個(八十海里寬)臺灣海峽,視作中國領海的發言,從官方記錄中摘除了,但葛也強調這「並不一定代表中國官方立場轉變」。中國此番發言對於法國海軍「非法通過中國領海」的警告意義明顯,實際上是中方對於南海主權的宣示,威嚇意味濃厚。

對於法國來説,葡月號此次的航程實際上遠比不上美國海軍之前(16-17年總共五次)在西沙和南沙群島的FONOP般高調直接,加上往年也都航經此道;但今年卻在美國官員匿名向《路透社》特意洩密之下,引發關注;外界多解讀——這不只是巴黎政府宣示重返印太地區的決心,也為歐盟往後以「維護UNCLOS框架」爲由,參與區域事務開創了先例。

換句話講,法國海軍是藉著這次的「航行公開」,在印太區域「投石問路」。在歐盟整體真正預備好維護UNCLOS所需的防衛力量之前,法國這樣的表態是必要的。

法國海軍是藉著這次的「航行公開」,在印太區域「投石問路」。在歐盟整體真正預備好維...
法國海軍是藉著這次的「航行公開」,在印太區域「投石問路」。在歐盟整體真正預備好維護UNCLOS所需的防衛力量之前,法國這樣的表態是必要的。圖為戴高樂號上的疾風戰鬥機。 圖/法國海軍

▌歐盟必須加强整合應對北京挑戰

前比利時外長艾斯肯(Mark Eyskens)在波斯灣戰爭、歐洲各國全無能力統籌防衛時,曾氣憤講道:

「歐盟是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軍事上的蟲子。」

在波斯灣戰爭有一定機率直接影響歐盟周邊國家的情況下,他的氣憤不難理解。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當時除了英國緊隨聯合國派出3萬5,000名英軍參戰,法國密特朗政府指揮的1萬法軍卻表示:「除非戰事擴展到科威特境外,法國才會參戰」,德國甚至拒絕向北約盟友土耳其運輸戰機。20多年後,歐盟的整合當然進步良多,但在面對隨時準備利用武力威嚇、達到商業利益的中國政府,歐盟仍然是束手無策。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當時除了英國緊隨聯合國派出3萬5,000名英軍參戰...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當時除了英國緊隨聯合國派出3萬5,000名英軍參戰,法國密特朗政府指揮的1萬法軍卻表示:「除非戰事擴展到科威特境外,法國才會參戰。」 圖/法國陸軍

20多年後,歐盟的整合當然進步良多,但在面對隨時準備利用武力威嚇、達到商業利益的...
20多年後,歐盟的整合當然進步良多,但在面對隨時準備利用武力威嚇、達到商業利益的中國政府,歐盟仍然是束手無策。圖為在巴黎迎接習近平(右)的容克、馬克宏、梅克爾。 圖/路透社

縱使在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中已經裁定:中方對於該海域毫無主權(極爲誇張的九段線幾乎將整個南海覆蓋),中方仍然無動於衷。2017年夏天,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Repsol)和越南國家油氣集團(PetroVietnam)合資,在越南經濟海域東南部的「136-06區」建設離岸鑽探基地,就遭中國明確地以武力恐嚇越南政府停工,並許諾永不在該海域鑽探

該項目最終在18年3月徹底停工,根據《BBC》的報導,投資者損失高達20億美元。在歐盟已經無法仰賴美國維持區域秩序時,歐盟在軍事上的整合依然緩慢,尤其是在亞太地區,整體方針只以「維持國際法秩序」此一低標準作爲目標,亦未見有任何真正戰略性保護歐盟在地利益的能力。

雖然歐盟已經在2018年底通過了「永久合作架構」(PESCO),以及歐洲防禦基金(European Defensive Fund)等歐洲共同防衛的基礎政策;法國在總統馬克宏的領導下,亦在PESCO的框架之下,和9個歐盟成員國(含即將脫歐的英國)組成了軍事協作計畫「歐洲干預倡議」(E2I),以針對性地反制外力對歐盟鄰近地區的竄擾,以及對海外利益的侵害,但明顯地在印太地區,這些工作都並不足夠。

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歐盟的軍事協同機制仍明顯不足。圖為2018年5月份,因遭遇惡劣...
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歐盟的軍事協同機制仍明顯不足。圖為2018年5月份,因遭遇惡劣天候,而迫降在印尼機場的法國海軍疾風戰鬥機。 圖/法新社

法國固然對此心知肚明。故此,巴黎政府近年來不但和傳統盟友印度繼續深交,去年馬克宏訪問澳洲的時候亦提出過所謂的「巴黎–德里–坎培拉軸心」 作爲印太地區安全的保證,以期在任何場合被中國視爲具同等份量的「同儕」, 而非可頤指氣使的「跟班」。

此外,巴黎政府與日本的軍事協作也發展神速。今年5月,戴高樂號爲首的法國特遣群就和日本、澳洲以及美國軍艦舉行了首次聯合軍演 ——恐怕也沒有多少個政府比東京更逼切地感受到中國的存在感。

歐盟從戰後初始到近年的茁壯,都是建基於由美國軍事所維護、以規條為本的國際秩序。然而,當這個秩序的保護者美國不再可靠,而新崛起的中國又每時每刻尋找侵蝕這個秩序的機會,歐盟各國要保障自己利益,就必須開始尋找新的答案。

當這個秩序的保護者美國不再可靠,而新崛起的中國又每時每刻尋找侵蝕這個秩序的機會,...
當這個秩序的保護者美國不再可靠,而新崛起的中國又每時每刻尋找侵蝕這個秩序的機會,歐盟各國要保障自己利益,就必須開始尋找新的答案。 圖/法國海軍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南海爭霸:從海洋戰略看另一場美中衝突的開始

修昔底德的南海陷阱:霸權恐懼還是政治猴戲?

The Glocal

以國際研究回應時局,以學術角度思考出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GSI)為你帶來世界不同國際關係學者的研究及分析。相關研究及評論載於GSI的網上資訊平台「The Glocal」

作者文章

美國海軍驅逐艦米利厄斯號(USS Milius)。 圖/美聯社

The Glocal 週報/解放軍「驅逐美國軍艦」?南海主權爭議的美中海上對峙

2023/03/27
在烏克蘭東部的巴赫穆特,烏軍面對的敵人是相對擁有作戰經驗、兇殘的瓦格納僱傭兵集團...

瓦格納集團的兇殘之路:被普丁犧牲的送死傭兵?國際能否制裁打擊?

2023/03/23
德黑蘭當地報紙以頭版報導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於中國斡旋下,3月10日宣布簽署復交協...

The Glocal 週報/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沙國太子的「中美通吃」布局算計?

2023/03/21
馬克宏宣布的新7年國防計畫中,規劃推進法軍現代化裝備的更新,包括將空軍所有戰鬥機...

The Glocal 週報/馬克宏新7年國防計畫:法國轉向「戰爭經濟」劍指印太

2023/03/17
圖/截自TikTok、路透社

The Glocal 週報/美國「禁止TikTok議案」:全美封殺抖音倒數計時?

2023/03/06
2021年2月3日,開著坦克車的軍隊進入緬甸北部的克欽邦。  圖/法新社

The Glocal 週報/緬甸內戰未完:制裁下的軍政府為何還這麼穩?

2023/03/01

最新文章

加拿大華文傳統媒體將受眾聚焦中國移民而自設紅線、加上微信耳語,中國政府的影響力逐...

中國如何操弄加拿大選舉?利用「紅色媒體」效應滲透華語社群

2023/03/27
圖為2月6日,印度國大黨示威者焚燒印度總理莫迪(右)和印度首富阿達尼(左)的肖像...

財務風暴的「印度郭董」:阿達尼集團醜聞,延燒莫迪政治危機?

2023/03/23
在烏克蘭東部的巴赫穆特,烏軍面對的敵人是相對擁有作戰經驗、兇殘的瓦格納僱傭兵集團...

瓦格納集團的兇殘之路:被普丁犧牲的送死傭兵?國際能否制裁打擊?

2023/03/2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對杜魯道的那場「訓斥」記憶猶新,加拿大人民也正高度關注...

天真杜魯道的政治風暴:中國干預選舉...加拿大只能承受?

2023/03/22
ICC向普丁祭出逮捕令,那麼要怎麼抓普丁呢?請警察逮捕?讓普丁被政變?派人去綁架...

普丁逮捕令:ICC國際刑事法院的戰爭罪通緝,要怎麼抓普丁?

2023/03/20
「入侵泰國的中國灰色生意?從泰國警紀敗壞的插曲說起。」圖為2013年的泰國反政府...

非法中資無孔不入?泰國腐敗政治與軍警的「官官相護打擊法」

2023/03/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