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惹怒大馬人:台灣新聞硬貼的「中國標籤」
因為一段長約20分鐘的2018馬來西亞大選新聞專題,台灣的三立新聞臉書專頁成為馬來西亞網友的靶場,點開專頁,無論是女星走光還是社會重大刑案的貼文下,都能看見一票大馬華人網友複製貼上一樣的留言洗版,到底是發生什麼事,讓這些「華僑」(誤)氣成這樣?
除了新聞專題中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外,最讓部分大馬華人緊皺眉頭的,就是新聞主播再三地將馬哈迪的勝出,簡化為「反中派的獲勝」,並廉價地將敗下陣來的前首相納吉(納吉為「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公布的官方中文名字,不是三立新聞亂用的「納吉布」)貼上「親中賣馬」的標籤。
三立新聞忽視了此次大馬選舉中,主要的爭議是在經濟民生議題,比如政府貪腐、經濟低迷或是消費稅議題,要說中國因素是主要爭議點,完全是閉著眼睛在做這則國際新聞。報導中更離譜地指出,馬哈迪支持者的意識形態,便是「愛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就一定要反對中國」。
由於馬國有所謂的「馬來人至上主義」,佔了人口23%的華人,儘管在經濟上屬於強勢,卻難以獲得政治上的話語權,面對諸多政策上因種族而設限的不合理條款,也無力改變。「受害者意識」長年下來在部分華人心中培養出一股以「日漸強大的中國」為情感依歸的「祖國認同」。
這樣的「祖國認同」雖然部分來自祖輩承襲下來的方言、籍貫認同,但在當代政治的種族情結中,因為受到邊緣化而獲得強化——如果長期觀察馬國華文媒體下的留言,可以發現大馬華人社群中,帶有「中國祖國認同」意識較強的群眾,通常會對台灣綠營抱有某種敵意;所謂「友台派」(比如大馬留台生)網友與其他酸民相互對嗆的景象也所在多見。
因此,當一個台灣傳統政治立場偏綠的電視台,在主播台用了非常「台灣式」的親中/反中二元對立劃分(甚至是「親中賣馬」這樣的照樣照句)來做議題設定,完全可以預料到會遭致強大的網路反撲(然而這些大馬網友卻可能同樣陷入太過簡單將新聞劃分成藍/綠的矛盾)。
在台灣電視台重視收視率的惡性競爭下,若報導如同「收視毒藥」的國際新聞(而且還不是台灣觀眾較為關心的美中日韓),勢必會試圖找點梗來吸引觀眾目光。不湊巧地,馬哈迪確實曾多次公開談論過納吉的中國政策,並且也有一些媒體以此作文章。三立這次的新聞專題,相對缺少對大馬本地輿情的採訪,加上該電視台將觀眾鎖定為台灣人,因此也就「不意外」地擺錯重點到反中/親中議題上——即便這並非大馬當地選民最為關心的重點。
但要說納吉「親中」,也不能說全盤都錯。馬來西亞本就是東南亞國協會員裡頭,在中華民國被踹出聯合國後,第一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對於在國際關係上,一向採取經濟務實主義的許多東南亞國家而言,面對中國的崛起,採取所謂的「扈從」(bandwagoning)策略,加入崛起國陣營以換取自身利益,是可以理解的。
馬來西亞是其中之一,只不過,關鍵就在於政府要採取多大程度的「扈從」?這或許也是馬哈迪與納吉在中國路線上的主要差異。
而馬哈迪確實曾多次公開談論過納吉的中國政策。在去年5月,馬哈迪曾公開質疑,納吉可能將開放馬來西亞的部分港口給中國軍隊使用,他藉此指出「馬來人和巫統有更多理由可以懼怕首相納吉對於中國的依賴,而不是害怕民主行動黨」,更警告「納吉和巫統如在明年度大選勝利,將會讓馬來西亞和中國綁在一起,馬來西亞也就不再有像之前那樣中立的外交政策。」
中國對馬國內政事務的介入,也的確存在。比如2015年馬國的極端馬來民族主義團體上街遊行,便讓馬來人與華人的種族政治再次出現些許緊張關係(儘管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的資料,只有24%的馬來受訪者支持這樣的集會)。駐馬來西亞中國大使黃惠康在這個敏感時刻,大動作造訪吉隆坡的唐人街「茨廠街」,公開發表談話反對極端民族主義;無獨有偶就在同天,遊行團體的發言人遭到逮捕;內政部長阿末扎希也在中秋節活動中大秀華文說:
我們都是馬來西亞人,我們是一家人。
並駁斥媒體影射自己是種族主義者。種種跡象令馬國評論家難以不去聯想中國政府在檯面下的運作。
在當選後,馬哈迪也指出,必要時將會重新檢視馬中兩國簽署的相關合作投資協議,他擔憂過度的中國投資將會引發主權危機與貧富差距的惡化。不過,他也重申對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支持,
在中國資本的話題上,馬哈迪確實不若納吉的立場如此積極開放,否則被阿里巴巴買下的《南華早報》不至於需要在選前撰文質疑「中資只有在馬國大選才會被拿來當作話題」,接著在馬哈迪當選後,又連忙再次呼籲馬哈迪「重拾務實舊業、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完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即便馬哈迪的確劍指納吉對中資過於開放的態度,但他在大方向上絕對稱不上「反中」,頂多是扈從的路線之差。在大選期間,馬哈迪也有其他更好攻擊的話題(比如貪腐與消費稅),何必要冒險激怒馬國華人支持者?況且,馬哈迪領導的希望聯盟能夠勝出,不能不提華人對其的支持,他自然不會「白目」到去打三立新聞所謂的「反中牌」。
也就是說,中國因素並非不存在於大馬政治運作中,只是這不太會是劃分選民政黨立場的主要依據,既然馬哈迪與納吉的中國政策區別只是路線之爭,而非全然逐出中國資本,那麼對這些大馬華人選民而言,相較於此反中/親中這種二元分法,更重要的是拉下貪腐的納吉,以及長年來大玩種族政治的執政黨。
因此,中國與否,的確不是選戰焦點,大馬的馬哈迪華人支持者,也不會以此做為競選的情感動員。對大馬選民而言,最重要的情感就是「改變」。
簡單來說,從這次的三立新聞大馬之亂,台灣媒體可以思考:作為一個華文媒體,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國家的讀者,觀點若不能忠實傳遞當地的真實樣貌,輕易落入偏頗的二分法,那麼也別怪網路世界的無情反撲。畢竟,如今的世界,可是如同三立自家電視台節目所說的——消失的國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