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風波:中國外交官薛劍「斬首」失言,高市早苗模糊的「日本存立危機事態」定義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上周(11/7)國會的質詢時,針對「台灣有事」的問題回應,表示有可能造成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也意味著日本有機會動用集體自衛權。這番發言被認為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正面回應台灣有事的情境定義,而隔天11月8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卻轉發新聞,並且寫下「那個擅自衝上來的骯髒首級,只能毫不猶豫地斬下。做好覺悟了嗎?」旋即引發暴力威脅的外交失言爭議。日本外務省、官房長官已接連向中國表示嚴正抗議,雖然薛劍的發文已經刪除,但仍留著一篇自我辯解的文字;事件持續發酵到今天11月10日,薛劍本人和中國官方都沒有任何回應,採取「冷處理」的態度。
中國外交官薛劍的「斬首說」掀起風波,儘管發言內容讓外界都聯想起了過去中國行之有年的「戰狼外交」,但是這一回不僅當事人文字刪除,中國外交部也維持著「沒有反應」的態度,可能目前沒有想在中日關係上針對此事刻意升級。另一方面,高市早苗在國會的發言也是關鍵,事實上對於「台灣有事」的情境和日本進入「存立危機事態」的判斷,高市的見解仍有需要仔細驗證之處。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發言
爭議的發言來自現年57歲的中國外交官薛劍。薛劍是2021年時開始擔任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時常使用 X 平台(舊稱 twitter)發文和轉貼,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11月7日針對「台灣有事」的國會發言之後,薛劍不滿高市回答認為台灣有事會造成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在 X 平台轉發了《朝日新聞》的新聞,並且寫上:
「那個擅自衝上來的骯髒首級,只能毫不猶豫地斬下。有做好覺悟了嗎?」(勝手に突っ込んできたその汚い首は一瞬の躊躇もなく斬ってやるしかない。覚悟ができているのか)
雖然薛劍沒有指明「斬誰的首級」,但明顯針對首相高市早苗的發言而來,加上已經涉及到「骯髒首級」(汚い首)侮辱性的字眼、以及直白的「斬殺」暴力發言,旋即在 X 平台掀起巨大爭議,有許多日本民眾批評,身為中國駐大阪總領事的薛劍嚴重失言。
事件逐漸發酵,也讓「中国の大阪総領事」變成 X 社群上的熱門關鍵詞。對於這段帶有暴力威脅的發言,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局局長金井正彰在11月9日向中國大使館提出抗議,到今天11月10日上午,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也在記者會上回應薛劍的發言:「雖然其主旨並不明確,但作為中國駐外使館負責人的發言,只能說是極為不當。」木原稔也向中國官方提出了嚴正抗議。
薛劍的斬首推文目前已經被刪除,而薛劍本人並沒有針對這次的風波提出任何說明。只有11月9日薛劍又轉發其他日文帳號的文字,並且自己補充說道:
「不要再憑空想像、過度解釋與扭曲了。我想再次強調,問題的起因在於日本一部分政治人物,他們屢次無視我方一再表明的反對,卻還常常若無其事地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照你們說的道理,這就是對中國的公開『威脅』與『暗示殺害』吧。」
似乎有替自己11月8日爭議發言辯解的味道。而後薛劍的 X 帳號仍不斷繼續轉發貼文,到今天11月10日仍在密集頻繁地轉貼中國的各種影音,大量洗版自己的帳號頁面。在這些洗版貼文裡薛劍也轉了一則日文帳號的言論,內容寫著「有一些政治家打著『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口號煽動敵意情緒。」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中國《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一系列的官媒,都沒有特別針對高市的言論和薛劍爭議發出報導,至今仍維持「冷處理」。週末以來中國對外的反應,幾乎都集中在針對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於IPAC現身,發出猛烈的抗議和批評。對於日本的外交風波,多半是中國的其他網民、小粉紅討論較多。
回顧高市早苗的國會發言:存立危機事態的定義
回顧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國會上的發言背景,當時是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眾議員岡田克也,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質詢時,主動詢問高市早苗對於「存立危機事態」的立場。
「存立危機事態」是日本在2015年為了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安保法案》中新增的可能情境。
《安保法案》是一系列法案的總稱,根據其中的《武力攻擊事態等及存立危機事態之下確保我國和平與獨立及國家和國民安全法律》,「存立危機事態」指的是「與我國關係緊密的他國遭遇武力攻擊時,會構成我國存亡威脅,且國民的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面臨有可能從根本顛覆的明顯危險時」的狀況。
在現行的安保法制下,日本如果要使用集體自衛權,必須要先有和日本關係緊密的盟國——也就是美國——向日本請求支援時,日本可以提供後勤補給等協助。不過在第一階段的「重要影響事態」,日本僅能提供美軍彈藥、燃料、救援行動等後勤協助,此時並未使用到集體自衛權。但進到第二階段的「存立危機事態」後,當美國的軍艦遭到敵軍攻擊時,日本自衛隊就可以協助護航美國的軍艦,這才是日本正式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開始。
簡言之,日本能否進入「存立危機事態」將是日本能否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關鍵。在「存立危機事態」之後的第三階段「武力攻擊事態」,則是日本遭遇攻擊,可以行使個別自衛權反擊敵軍的最終階段。
然而,「存立危機事態」的定義相當抽象、模糊,也因此早在立法之初便備受爭議。
當時岡田克也正是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的黨魁,他也曾在民主黨執政時期曾擔任過外長。在《安保法案》上路10周年的現在,質詢現任首相對於「存立危機事態」的理解與適用情境,格具意義。
岡田首先質詢高市,過去自民黨政府認為,全面解禁集體自衛權有違憲疑慮,所以稱「存立危機事態」是「有限度的集體自衛權」,質詢高市是否依舊認同過去的主張。高市表示,日本政府立場未曾改變,存立危機事態是最小限度的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現在無法以防衛他國為目的,行使全面的集體自衛權。
岡田接著詢問高市,在此前提之下「存立危機事態」是有限度的集體自衛權,所以如果發生「存立危機事態」以外的狀況,不只會觸犯法規,甚至有違憲的可能。高市也認同這樣說法。
緊接著岡田引用了2015年9月14日法制局長官在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上的答辯,確認法制局目前對「存立危機事態」的認知並未改變之後,詢問高市在1年前的黨魁選舉中曾提及:「中國如果在海上封鎖台灣,(日本)就有可能進入『存立危機事態』」,想了解高市目前對於「存立危機事態」的認知。對此,高市首先強調,台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至於是否進入「存立危機事態」,要依據個別的具體狀況來做判斷。
面對高市擦邊球般的回答,岡田進一步追問,如果是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遭到封鎖,如果只是封鎖幾天並不會影響到日本的能源或糧食運輸,所以怎麼樣的海上封鎖才有可能讓日本進入「存立危機事態」?
此時高市終於正面回應「台灣有事」,表示當時這段發言的背景確實是在討論台灣。
高市表示,當台灣遭遇武力攻擊,面臨海上封鎖的情況下,這時美軍為了解決海上封鎖,請求日本協助,此時就有可能動用武力,使用「戰艦」或綜合其他手段來應對。但這種情況到底是屬於哪一種事態(編註:是第二階段的「存立危機事態」還是第三階段的「武力攻擊事態」),則需要依據當時情況綜合判斷。
高市接著談到,如果只是有民間的船並列導致難以通行(編按:此處應暗指中國海上民兵船),這並不會讓日本進入「存立危機事態」的情況,只有戰爭狀態下的海上封鎖,或是有各式各樣的無人機飛越,發生各種情況時,才可能有其他見解。
岡田批評,高市這段解讀並非有限度的行使集體自衛權,而是政府具有非常大的裁量空間。岡田引用去(2024)年麻生太郎曾說「中國如果武力犯台,日本很可能進入『存立危機事態』」的說法,和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強調政治人物的責任應該是盡可能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執政黨的政治人物不應該輕易將極端發言脫口而出。
對此,高市不願評論麻生太郎或安倍晉三的發言,但強調假定最糟情境的重要性。高市也談到「有事」有很多可能性,中國政府為了統一台灣,有可能進行海上封鎖、也可能動用武力,或是利用錯假資訊發動網路宣傳戰(cyber propaganda)。高市接著說道,即便如此,當日本面臨使用「戰艦」或伴隨行使武力的狀況,她認為這怎麼樣看都是日本進入「存立危機事態」的可能案例。
岡田接著回應道,他認為包括朝鮮半島在內,當日本周邊國家面臨一觸即發的「有事」狀況時,日本政府首當要務應該是先考慮讓在當地的僑胞移動到安全的地方,而非主張自己面臨「存立危機狀態」需要動用武力。
不論如何,高市早苗確實是日本第一位在國會上明確提及,當中國對台進行海上封鎖的「台灣有事」下,日本有可能進入「存立危機狀態」,甚至可能動用武力的現任首相。《每日新聞》認為,7號這天是高市早苗第一次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在預算委員會進行答辯,這和可以朗讀幕僚事前準備好的答辯書不同。雖然高市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非常容易理解,但也有可能出現和政府過去的見解無法整合的狀況,而存在風險。
推薦閱讀
←上一篇
民主黨終於回魂?紐約市曼達尼勝出,維吉尼亞州由紅轉藍
作者文章
中日外交風波:中國外交官薛劍「斬首」失言,高市早苗模糊的「日本存立危機事態」定義
民主黨終於回魂?紐約市曼達尼勝出,維吉尼亞州由紅轉藍
普丁是獨裁者嗎?俄羅斯「民主選舉」弔詭的威權政治
川習會之前的施壓籌碼?川普突發宣布「美國重啟核武試驗」
川普亞洲行:日美開啟「新黃金時代」?雙方同意展開稀土礦產合作框架
日本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自民黨結盟維新會,「自維連立政權」的盤算與矛盾?
最新文章
中日外交風波:中國外交官薛劍「斬首」失言,高市早苗模糊的「日本存立危機事態」定義
民主黨終於回魂?紐約市曼達尼勝出,維吉尼亞州由紅轉藍
普丁是獨裁者嗎?俄羅斯「民主選舉」弔詭的威權政治
川習會之前的施壓籌碼?川普突發宣布「美國重啟核武試驗」
川普亞洲行:日美開啟「新黃金時代」?雙方同意展開稀土礦產合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