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致意最後的美國「獨行俠」:約翰.麥肯逝世(1936-2018)

2018/08/27 麥傑爾

從越戰的「河內希爾頓」到國會山莊——約翰.麥肯(John McCain)——這位...
從越戰的「河內希爾頓」到國會山莊——約翰.麥肯(John McCain)——這位共和黨最後的古典騎士,終於走完傳奇一生。 圖/美聯社

2018年8月24日,亞利桑納州參議員約翰.麥肯(John McCain)的家屬發出聲明表示,自從去年7月公布自己罹癌以來,麥肯已經超越了預期的生存期間,但病況的發展及年事已高的結果,仍然做出了無情的宣判,麥肯以一貫的意志力,已決定停止治療。這個聲明,宣告這位享譽海內外的戰爭英雄、百折不撓的政治家,終究得屈服在無情的病魔之下。

第二天,麥肯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人世,只差4天就是他的82歲生日。

將門之子、戰俘、豪門女婿、兩任眾議員、六任參議員,兩度與總統大位擦身而過,為國奉獻一甲子,叱吒政壇30多年,麥肯用81年人生寫下美國近代史上一頁傳奇。從越南戰場帶著滿身傷痕回國,投入另一個血淋淋的政治沙場,他同樣奮力戰鬥,直到倒下為止,而且戰功彪炳。身為共和黨人、保守派國會議員,他樹立的政壇「獨行俠」(maverick)典範,跨黨派求同存異的精神,更是美國政治的珍貴資產。

在得知麥肯逝世的消息,翌日的華府清晨,國會山莊也為這位以風骨聞名的「獨行俠」降下...
在得知麥肯逝世的消息,翌日的華府清晨,國會山莊也為這位以風骨聞名的「獨行俠」降下了致意的半旗。 圖/美聯社

▌從將門之子到戰俘歲月

1936年,約翰.席尼.麥肯三世(John Sydney McCain III)出生在巴拿馬運河區域內的美國海軍基地。父親與祖父都是軍人,最終都官拜四星上將,他也順理成章地跟隨父祖踏上軍旅生涯。海軍官校畢業後,他受訓成為海軍飛行員,很快地以勇猛而精湛的飛行風格、在多次戰鬥中毫髮無傷而聞名,成為同袍間的領袖人物。

越戰爆發後,麥肯自行請纓前往越南戰地服勤,擔任轟炸機飛行員。1967年,在北越執行空襲任務時,他不幸遭飛彈擊落,被越共活捉。當時他被彈出駕駛艙,已全身多處骨折,掉落在湖泊裡險些溺斃,越共將他拖上岸後不斷施以凌虐,把他關進惡名昭彰的「火爐監獄」(越戰時期專門關押美軍戰俘的地方,有「河內希爾頓」的綽號)。

麥肯回憶,戰俘們在戰俘營裡,平均每兩個小時便會遭受一次訊問拷打,他瀕臨崩潰邊緣而數度尋死,但因越共看守嚴密而失敗。他也曾因受不了酷刑而寫下不名譽的自白書,但仍坦然面對這段過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臨界點,而我當時已到了極限。

祖父和爸爸都是四星上將的麥肯(右下),在越戰期間曾是海軍A-4天鷹式轟炸機的駕駛...
祖父和爸爸都是四星上將的麥肯(右下),在越戰期間曾是海軍A-4天鷹式轟炸機的駕駛員。 圖/歐新社

1967年7月29日,麥肯服役的佛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發生了爆炸意外,麥肯的天鷹式座...
1967年7月29日,麥肯服役的佛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發生了爆炸意外,麥肯的天鷹式座機也遭炸毀,雖然他幸運逃生,但被烈焰引爆的飛彈,卻當場燒死了艦上的134名官兵。 圖/維基共享

航母失事後的同年,10月26日,麥肯參與的空襲行動遭到北越的防空飛彈擊破,他的A...
航母失事後的同年,10月26日,麥肯參與的空襲行動遭到北越的防空飛彈擊破,他的A-4遭到擊落,受傷的麥坎跳傘墜入河內市竹帛湖,並被北越平民拖出,不久後就淪為北越戰俘。 圖/維基共享

發現麥肯的父親是指揮太平洋軍區的高階將領後,越共才將他送往醫院治療,並提出願意優先釋放他;但擔憂成為越共政治宣傳工具的麥肯,為避免影響戰俘同袍們的士氣,也不願違背美國軍人守則的戒律,他屢次悍拒優先釋放的提議,並要求「先將美軍戰俘全數釋放」,自己才願意離開戰俘營。

1973年,距離越戰停火協定生效前不到2個月,麥肯終於獲釋。這段長達5年半的戰俘歲月,雖讓他之後獲頒十餘枚大小勳、獎章,卻也帶給他終身健康損害——他永遠跛腳,而且雙手無法高舉過頭部,連梳頭都需要旁人代勞。

麥肯對於戰俘歲月毫不避諱,對於越戰給他的人生轉折則充滿感情。1995年,貴為重量級參議員的麥肯,協助柯林頓政府促成美越關係正常化,此後時常帶著妻兒飛往越南,走訪昔日被拘禁拷打的舊地。

1973年,距離越戰停火協定生效前不到2個月,麥肯終於獲釋。這段長達5年半的戰俘...
1973年,距離越戰停火協定生效前不到2個月,麥肯終於獲釋。這段長達5年半的戰俘歲月,雖讓他之後獲頒十餘枚大小勳、獎章,卻也帶給他終身健康損害。圖為麥肯獲釋後,在1973年5月25日晉見時任的尼克森總統(隔年8月他就下台了)。 圖/美國國家檔案局

圖為1991年,已身為參議員的麥肯,與當時北越「河內希爾頓」的典獄官見面,兩人一...
圖為1991年,已身為參議員的麥肯,與當時北越「河內希爾頓」的典獄官見面,兩人一笑泯恩仇。在戰俘關押期間,麥肯數次瀕臨崩潰,並被迫寫出戰俘自白書。這段往事,後來也讓他無比自責。 圖/美聯社

▌棄戎從政的公職生涯

返國後,麥肯短暫回到部隊服役,1977年調派至聯邦參議院擔任海軍聯絡官,而在參議院的見聞,也燃起他對政治的熱情。

考量軍旅生涯發展有限,也放不下對於公職生涯的嚮往,麥肯決定棄戎從政。退伍後,他挟著戰爭英雄的聲名,並借助第二任妻子娘家的商界人脈,在亞利桑納州企業界大力支持下,於1982年代表共和黨當選亞利桑納州聯邦眾議員,開啟長達30多年的公職生涯。

國會議員麥肯在不同時期扮演不同角色,但從政風格卻是一以貫之:特立獨行、信念堅定、快人快語。

1980年代,麥肯以雷根共和黨人之姿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支持雷根經濟學、對蘇聯不妥協的鷹派立場,以及美國介入中美洲國家內戰;但在1986年,保守派教父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卸任亞利桑納州參議員,而麥肯順利遞補成功後,冥冥中似也踏上高華德卓爾不群的路線,轉職為深具自我風格的保守派。雷根執政後期,麥肯反對政府在黎巴嫩的軍事政策,也抨擊雷根對於「伊朗門」醜聞的處理失當。

遞補高華德成為參議員的麥肯(右),在1986年選後與雷根總統(左)在白宮會面。雷...
遞補高華德成為參議員的麥肯(右),在1986年選後與雷根總統(左)在白宮會面。雷根執政後期,麥肯反對政府在黎巴嫩的軍事政策,也抨擊雷根對於「伊朗門」醜聞的處理失當。 圖/美國國家檔案局

1990年代起,麥肯以獨立派之姿在國會更加活躍,多次因政見不同,不惜挑戰黨內高層及同志,與民主黨人結盟。

1994年開始,他與民主黨參議員聯手推動政治獻金改革,這個法案遭受兩大黨主流派強烈反對,直至2002年才通過立法;1998年,他推動不利菸商的法案,受到柯林頓政府支持,卻遭共和黨人強烈抵制,最終功敗垂成;2001年之後,麥肯在醫療體制改革、氣候變遷、槍枝管制、移民法案、修憲反同婚等諸多議題,始終與小布希政府立場相左,他更數度指責左右白宮政策的基本教義派教會組織是「製造分裂者的人」。

在外交議題上,麥肯始終是毫不含糊的「新保守主義者」——他認為美國基於自衛需求及肩負「國際使命」,不應放棄外交干預行動;但本於自己的戰爭經驗,他對於動武有極高的要求標準,也比多數鷹派人士多了人道關懷。

1990年代,他反對魯莽出兵索馬利亞,但支持北約轟炸南斯拉夫進行人道干預。911事件之後,他支持阿富汗戰爭,也支持出兵伊拉克;但之後卻對戰爭進行方式相當不滿,質疑小布希政府無法迅速將戰爭完結,讓戰事不斷升高。

圖為1992年的參議院聽證會中,麥肯(右)與民主黨參議員凱瑞( John Ker...
圖為1992年的參議院聽證會中,麥肯(右)與民主黨參議員凱瑞( John Kerry,左,後來的國務卿),一同鑑識麥肯當年被擊落時,頭戴的戰鬥機頭盔。麥肯與凱瑞,是參議院著名的「越戰老兵」,兩人同被授與銀星勳章,但受困於河內希爾頓的麥肯堅持軍人服從,凱瑞則在戰爭期間在國會公開作證越戰的失敗,而成為當代的反戰人物。 圖/美國參議院

2007年視察巴格達「綠區」的麥肯。儘管日後承認這是個重大錯誤,但在入侵伊拉克前...
2007年視察巴格達「綠區」的麥肯。儘管日後承認這是個重大錯誤,但在入侵伊拉克前夕,麥肯卻是大力鼓吹並支持小布希發動戰爭的國會旗手之一。 圖/歐新社

戰爭以外,他與民主黨參議員聯手成立911事件調查委員會,導入跨黨派力量調查真相,並推動禁止對關達那摩戰俘施以不人道待遇的法案;此外,他還是堅定的反共者——與台灣友好,對於中國迫害維權人士的作為,也從不假辭色——他已高齡106歲的老母親,至今每逢雙十還在華府自宅門前高掛中華民國國旗。

歐巴馬時代,麥肯成為原則堅定的反對者,政治立場較從前明顯傾向保守,對於歐巴馬健保經濟刺激法案、大法官提名人選都投下反對票,但他仍是歐巴馬在國會中能指望合作的關鍵力量。

麥肯加入跨黨派議員組成的「八人幫」(Gang of Eight),為移民改革等議題尋求共識。對於共和黨在2013年為杯葛歐記健保,不惜癱瘓預算審議、迫使政府暫時關門的激烈作法,麥肯也表示強烈反對,不惜遭受黨的譴責,對於預算案投下贊成票;對外政策上,他仍秉持一貫立場,抨擊歐巴馬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堅持美國應軍事介入利比亞內戰、在敘利亞戰爭中支持反政府軍,以及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圖為2009年,麥肯與訪問華府獲頒Lantos人權獎的達賴喇嘛相見歡。在2009...
圖為2009年,麥肯與訪問華府獲頒Lantos人權獎的達賴喇嘛相見歡。在2009年的華府行程中,剛當上總統不久的歐巴馬,不僅公開承諾胡錦濤、還打破了美國總統的歷來的慣例而「拒見達賴」,因此麥肯等人的支持會面,也對當時的西藏流亡政府,有著雪中送炭的關鍵情誼。 圖/歐新社

▌挑戰總統大位

2000年總統大選,麥肯首度角逐共和黨初選,但他的問政歷史早已得罪黨內高層及企業金主,因而不敵主流派屬意的小布希。2008年大選,拜經濟危機伊拉克戰爭泥沼之賜,麥肯終於擊敗黨內競爭者脫穎而出。

受限於自己推動政治獻金限制的包袱,及與保守派主流媒體之間的嫌隙,他運用一貫的個人風格打選戰:仰賴小額捐款、訴諸自由媒體、在每個市鎮會議上直接面對基層選民,開著「有話直說號」(Straight Talk Express)競選巴士上路,與媒體暢所欲言、有問必答。

比起常被質疑的年齡及健康問題,麥肯選戰的最大隱憂,終究是與黨內的貌合神離。他決定出險棋,選擇「茶黨祖師娘」、時任阿拉斯加州州長的——莎拉.裴琳——擔任副手,希望藉她的女性身份及保守派原旨主義,彌補自己的「老男觀感」及騎牆派罵名。不料裴琳欠缺國際政治的基本常識,不但嚇跑原本願意支持麥肯的中立選民及自由派,也無法喚回被他得罪多年的企業金主及福音派牧師。最終,麥肯以173張選舉人票,慘輸給政治明星歐巴馬的365張。在最後出版的回憶錄裡,麥肯仍替當年裴琳的選戰表現辯解,只表示後悔沒找經常合作的溫和派民主黨人擔任副手。

2000年總統大選,麥肯首度角逐共和黨初選,但他的問政歷史早已得罪黨內高層及企業...
2000年總統大選,麥肯首度角逐共和黨初選,但他的問政歷史早已得罪黨內高層及企業金主,因而不敵主流派屬意的小布希。圖為接受賴瑞金(左一)訪問的麥肯(左二)與小布希(右一)。 圖/路透社

麥肯決定出險棋,選擇「茶黨祖師娘」、時任阿拉斯加州州長的——莎拉.裴琳——擔任副...
麥肯決定出險棋,選擇「茶黨祖師娘」、時任阿拉斯加州州長的——莎拉.裴琳——擔任副手,希望藉她的女性身份及保守派原旨主義,彌補自己的「老男觀感」及騎牆派罵名。 圖/美聯社

2008年總統大選雖然充滿惡意抹黑及污衊,但有一幕,至今仍為美國人傳頌為政治美德的典範。

當時歐巴馬的「身世爭議」及身份資格成為選戰話題,共和黨選民反非裔美國人及反穆斯林的情緒也來到頂點。明尼蘇達州某次造勢場合中,某位支持者發言表示無法信任歐巴馬,因為歐巴馬是個「阿拉伯佬」(Arab)。麥肯立刻駁斥:

不,女士。他是一位正派的人,愛家的男人,是一位公民,只是我與他在基本政見上有所歧異。這就是這場選戰的本質。

▌獨行俠的最後戰役

2016年大選,麥肯對於共和黨推選川普角逐大位表示憂心。他公開表示,川普對於國安議題無知且危險,並將川普支持者指為「滿屋子的瘋子」。

大為光火的川普不甘示弱地反擊:

他是戰爭英雄,只因為他被俘虜了。但我喜歡沒被俘虜的人,好嗎?

對於川普侮辱穆斯林,以及對於非我族類的霸凌,麥肯沈痛表示:「儘管我們的黨提名他,但不表示他就得以毫無顧忌地侮辱我們自己的同胞。我呼籲候選人為我們國家所能及所代表的價值,樹立一個良好典範。」選戰中川普荒腔走板的行徑,讓一度同意支持「黨提名的人」的麥肯表示,他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支持這位候選人,寧可「在選票上寫下川普與希拉蕊以外的優秀保守派共和黨員」。

「儘管我們的黨提名他,但不表示他就得以毫無顧忌地侮辱我們自己的同胞。我呼籲候選人...
「儘管我們的黨提名他,但不表示他就得以毫無顧忌地侮辱我們自己的同胞。我呼籲候選人為我們國家所能及所代表的價值,樹立一個良好典範。」 圖/美聯社

但隨著川普當選,麥肯的政治生涯也因健康狀況而將走入尾聲。麥肯於1990年代曾接受過幾次皮膚癌治療及攝護腺手術,但健康狀況大致良好。2017年7月入院進行左眼清除淤血手術時,卻發現了腦瘤病灶,隨後確定在腦部罹患病勢兇猛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經過一次腦部手術之後,麥肯短暫返回國會,對於共和黨廢除歐記健保的提案,戲劇性地投下關鍵反對票,並發表演說呼籲朝野合作:「我這一票給予參議院重新來過的機會,我鼓勵我的同事們不分黨派,能夠信任對方,停止政治惡鬥,把人民的健保需求放在優先位置。我們一定可以做到。」此後,他返鄉養病,未再出現在公開場合。最後這一年,他仍關心政治,不忘表達支持川普稅改,但強烈反對排外的移民政策、孤立主義,以及擔憂俄羅斯滲透美國。

麥肯畢生以捍衛美國的光榮傳統為使命,在人生日暮西山之時,也不忘留下對美國人民的最後期許。今年5月出版的回憶錄《波濤洶湧》(The Restless Wave)一書中,他寫道:

在我離開人世之前,我希望看見我們的政治開始回歸到這樣的目標與實踐,亦即讓我們國家的歷史有別於其他國家歷史。我希望看見,我們能重新發現,我們的相似之處多於差異之處。

「在我離開人世之前,我希望看見我們的政治開始回歸到這樣的目標與實踐,亦即讓我們國...
「在我離開人世之前,我希望看見我們的政治開始回歸到這樣的目標與實踐,亦即讓我們國家的歷史有別於其他國家歷史。」圖為2017年12月,即將離開華府返鄉靜養治癌的麥肯。 圖/美聯社

另外一個遺願,或許也是對於自己人生典範的最後交代:麥肯表示不願意川普出席自己的葬禮。

獲知麥肯的死訊,歐巴馬發出聲明哀悼:

我們之中少有人能經歷約翰曾經遭遇過的試煉,或被要求必須表現出那樣的勇氣。但我們都能立志,勇於將更高的善放在自我利益之上,約翰向我們充分展現了這一點。為此,我們所有人都虧欠他。

作為美國人心目中勇氣的化身,被譽為愛國主義本身、共和黨永遠的獨行俠,美國政壇只怕再難出現這麼一號人物。在政治兩極化、黨派化日益嚴重的情勢下,麥肯的遺願是否能夠實現,也只有留待歷史檢驗。可以確定的是,美國人民不會忘記這位為國背負滿身傷痕的老參議員,以及他精彩人生所體現的美國精神。

作為美國人心目中勇氣的化身,被譽為愛國主義本身、共和黨永遠的獨行俠,美國政壇只怕...
作為美國人心目中勇氣的化身,被譽為愛國主義本身、共和黨永遠的獨行俠,美國政壇只怕再難出現這麼一號人物。 圖/歐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麥傑爾

法學背景,天主教徒,自由主義者,相信市場機制與有限政府,持續鑽研《聯邦論》。服膺儒家修身之學,相信憲政民主、法治與人權是普世價值。

作者文章

本篤十六世他堅信教會立足於絕對真理,不隨外界變化見風使舵的作風,讓他獲得「天主的...

頑強的真理衛道者: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病逝,1927-2022

2022/12/31
再璀璨、再爭議的政治巨星,最終仍會面臨「換代」的考驗,無論川普能不能勝選,關於共...

有你的將來?川普的共和黨與他們的「後川普時代」

2020/11/02
繼2000年之後,最高法院可能很快又要迎來決定總統當選人的關鍵時刻——這也是RB...

決戰美國大法官提名:你的「自由」對上誰的「保守」?

2020/09/25
全美因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陷入衝突膠著,但美國總統川普卻...

美國恐怖暴動之王?「Antifa」極左革命的理想與矛盾

2020/06/16
桑德斯一向不避諱自稱為「社會主義者」,而且喜歡用「革命」描述自己的選戰主軸,訴求...

折斷桑德斯的左翼:不被接受的「美國社會主義」

2020/03/18
父母都來自台灣的美籍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參戰角逐美國總...

普通人的白宮戰爭:楊安澤,美國總統大選的「華裔臉孔」

2019/10/16

最新文章

「自由」可能是資訊科技巨頭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彙,畢竟,誰會討厭自由? 圖/法新社

科技巨頭助長「反民主」亂象?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的搧風點火

2024/11/06
左起為:支持川普的馬斯克、態度曖昧的貝佐斯,以及支持賀錦麗的碧昂絲。 圖/路透社...

美選亂鬥誰挺誰?美國富豪名流的大選支持風向,與政治押寶的風險

2024/11/05
聯合國派駐黎巴嫩的維和部隊成員,正駕駛裝甲車在藍線附近巡邏。 圖/陳彥婷攝

以色列與真主黨之戰:袖手旁觀的黎巴嫩軍與聯合國維和部隊

2024/10/31
南韓首爾梨泰院慘案兩週年前的最後一個週六10月26日,罹難者家屬在宗教與公民團體...

追悼南韓梨泰院慘案:家屬悲泣的2年⋯真相仍未明

2024/10/29
在自民黨陷入政治獻金醜聞「裏金問題」風暴下,即便由民間聲望極高的石破茂接任首相,...

對政治獻金醜聞的懲罰?日本選舉自民黨大敗:失去過半優勢,石破茂面臨執政危機

2024/10/28
紐約市長亞當斯10月8日在市政廳記者會談話。 圖/美聯社

貪腐的湯姆叔叔?紐約市長亞當斯收受土耳其捐款爭議

2024/10/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