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終戰80年

活著
現在,我活著
所以,可以哭泣
可以大笑
也可以生氣
我是自由的
活著
現在,我活著
現在,遠方有野狗狂吠
現在,地球轉動著
現在,某處有嬰兒誕生
現在,某地有士兵受傷
現在,鞦韆晃動著
現在,現在正在流逝
活著
現在,我活著
鳥兒展翅飛翔
海濤起伏作響
蝸牛匍匐前進
人們相親相愛
我可以感覺你手心的暖
那就是生命
——谷川俊太郎,〈活著〉(生きる)
本詩節選自日本已故詩人谷川俊太郎的作品〈活著〉(中文版為游珮芸翻譯)。谷川俊太郎出生於1931年,童年時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日本戰後影響力深遠的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已於2024年11月13日逝世,享壽92歲。這一首〈活著〉是關於生命的體驗,並非為特定事件或歷史所作。然而時至終戰80年,〈活著〉或許正適合此刻的人們,在反思戰爭時瀰漫的死亡氣息中,以活著的真切感受,珍惜當下得來不易的一切,還有生命的跳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關鍵象徵。到2025年已屆滿80年,儘管世界局勢已經和20世紀截然不同,但是戰爭的陰影仍以相同的姿態籠罩世人。舊的軸心國瓦解,卻又有了新的軸心國;強權領導的局面,轉變成多極化的世界,也許人類注定學不到歷史的教訓,但只要多一點人記得——記得逝去的生命、記得活著的感動,那麼人類就多了一點不再重複悲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