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畢度中心2030再見:巴黎現代藝術聖地閉館翻修,12萬件館藏展開「世紀搬遷」

舉世知名的龐畢度中心(Pompidou Centre),位於花都巴黎人文氣息濃厚的第四區,是全球現代藝術的聖地,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慕名而來。但從2025年9月下旬開始,龐畢度中心將暫別世人目光,進入為期5年的大規模整修工程,目前龐畢度中心已經結束最後一場對外開放的展覽,全館關閉。
龐畢度中心的全名是喬治.龐畢度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靠近巴黎大堂、瑪黑區和巴黎甚具代表性的時尚街區蒙特吉爾街(rue Montorgueil),龐畢度中心單就本身建築就足以吸引無數關注:外露的管線(包括空調、供電、排水等管線)、多彩的外部結構、裸露的自動手扶梯,單是場館外牆和前方空地,就經常成為藝術展演的重要場域。
巴黎的地標,現代藝術的聖地
而龐畢度中心的內部,則分3個部分——公共資訊圖書館(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與聲學、音樂研究和協作學院(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吸引全世界的遊人旅客到來的,是龐畢度中心極為豐富的現代藝術館藏,其收藏超過千件當代藝術品,涵蓋書籍、繪畫、音樂、設計、視覺藝術、攝影、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和電影等領域,畢卡索、達利、馬諦斯、米羅、夏卡爾、蒙德里安⋯⋯等大師作品也都是龐畢度中心的藏品。
這座現代藝術聖地,是1969年由時任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主導創立,龐畢度總統希望打造一座兼具博物館與創作中心功能的藝文場館,作為巴黎在羅浮宮的古典藝術之外,另一鞏固其全球藝術之都地位的所在。不過,龐畢度中心後來因龐畢度總統任期結束,一度面臨建造工程中斷危機,而在龐畢度總統1974年過世時,他都未能親眼見證這座現代藝術重鎮的落成。
到了1977年,龐畢度中心才落成開幕,旋即因特殊的建築風格而掀起巴黎熱議,當時巴黎人戲稱龐畢度中心是「水管聖母院」或「藝術停車庫」,斑斕的色彩和強烈的後現代工業風格在巴黎古典美感的街景中,極為惹眼。不過,隨著時光遞嬗,龐畢度中心就和建成後曾被稱作「醜陋的鋼鐵怪物」的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一樣,從被巴黎人排斥到接受,然後成為了巴黎引以為傲的地標。
翻修計畫與目標
此次是龐畢度中心的第二次大型整修,前一次是在1997年,龐畢度中心成立20週年之時,當時閉館時間長達27個月;而這一次,將花費5年時間、耗資4.6億歐元進行全面翻修(其中2.8億歐元由法國國家資助,另外沙烏地阿拉伯捐助了5,000萬歐元),龐畢度中心要到2030年,才會以新面貌回歸世人眼前。
龐畢度中心指出,大規模翻修的目標,是讓其「重新連結創立初衷的烏托邦願景」;工程預計將於2026年初正式展開,重點工作包括清除建築物裡所有的石棉(石棉是致癌物,在龐畢度中心建造的1970年代,石棉是常見的建築材料),並處理主要結構的腐蝕問題。
另外,龐畢度中心也會進行新的防水工程,計畫減少40%的能源費用;至於內部空間,更預計要改善無障礙設施和安全性,室內也要重新設計。館方計畫藉此機會重新規劃永久藏品的陳列和圖書館,並改變展覽空間的整體佈局,以提升訪客體驗。
龐畢度中心主席勒邦(Laurent Le Bon)表示,翻修工程將保留外部框架,但「從地下室到頂樓,我們將改變一切」。他希望遊客在2030年龐畢動中心重新開幕時,能「感受到和(當年)1977年開幕時一樣的震撼」。
史無前例的「世紀大搬遷」
因應場館的整修,龐畢度中心多達12萬件的藏品也必須分批遷移,這項艱鉅的任務堪稱「世紀搬遷」,光是為了搬遷這些數量龐大的藏品,法國現代美術館副館長布倫(Jeanne Brun)和龐畢度中心已為此研究了數年。
光是取下一幅畫作並妥善包裝,可能就需要半天的時間,何況龐畢度中心的藏品包括裝置藝術,某些大型作品的拆除工作可能需要花費數週,遑論還有不少複雜的個別案例,像是龐畢度中心收藏了超現實主義先驅布勒東(Andre Breton)工作室的一面牆,上面有255件雕塑、素描和油畫等,都需要一一取下包裝。
還有德國當代藝術家基弗(Anselm Kiefer)的《獻給赫列勃尼科夫:人民的命運》這件作品,包含兩個分別長120公尺與60公尺的展櫃;即使拆除展櫃,這件作品的尺寸對於一般貨梯來說仍然過大,因此需要先拆除龐畢度中心4樓的一扇窗戶,才能利用吊車完成搬遷作業。
為了將藏品運出龐畢度中心,預計將動用1,500輛卡車,且過程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以確保12萬件展品在搬遷過程中沒有任何丟失、錯置、損傷或遭竊。
這些藏品將被遷移至巴黎大皇宮、羅浮宮、奧塞美術館、橘園美術館等巴黎其他的重要藝術場館寄存,有部分將運到法國國外進行巡迴展覽。
閉館前夕與過渡期安排
龐畢度中心的常設展覽已在2025年3月關閉,以便專家開始移除包括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的畫作和杜象(Marcel Duchamp)的雕塑等作品。9月22日,龐畢度中心結束了整修前最後一場對外開放的展覽——德國藝術家沃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回顧展 「什麼都無法讓我們為此準備— 一切都已為我們準備好」(Rien ne nous y préparait − Tout nous y préparait),該展覽自2025年6月13日展出,吸引超過20萬人次觀賞。
在展出的最後一晚,也是龐畢度中心整修前對外營運的最後一晚,館方開放免費參觀,並特別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11點。
之後,在場館建築翻修期間,龐畢度中心也不會就此隱去,而是預備要透過雄心勃勃的「星座計畫」(Constellation programme),持續讓現代藝術的精神在法國和國際上迴響。星座計畫的內容是要在龐畢度中心整修期間,在法國國內和國際間,持續展出其館藏,並擴大展覽規劃,讓龐畢度中心的影響力不因整修而中斷;星座計劃已於2025年4月啟動,並在里爾的Le Tripostal、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Centre Pompidou-Metz)和摩納哥的格里馬爾迪論壇(Grimaldi Forum)等地都舉辦了展覽。
龐畢度中心還規劃了法國內外的其他新的分支機構,例如計畫於2026年秋季開設的龐畢度法蘭西島中心(Centre Pompidou Francilien – fabrique de l’art),開設地點在巴黎南郊的馬西(Massy, Essonne),提供新的永久收藏空間,用於存放法國國家現代藝術收藏以及畢卡索國家博物館的藏品,並將用作藝術品保護和修復的研究和科學專業知識中心。
趁著整修時機,龐畢度中心也將加速國際化進程,計畫在2026到2030年之間,開設多個海外分支機構,預定地點包括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韓首都首爾、巴西巴拉那(Paraná),和位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澤西市(Jersey City)。
另外,龐畢度中心館內的公眾資訊圖書館(Bpi)已搬遷至巴黎第12區的Lumière大樓,並已於2025年8月25日對外開放。
推薦閱讀

←上一篇
反省戰爭錯誤就是不夠愛國?為何在日本上一堂「慰安婦」的課如此困難
作者文章

龐畢度中心2030再見:巴黎現代藝術聖地閉館翻修,12萬件館藏展開「世紀搬遷」

1鎊商店以1鎊易主:英國零售巨頭Poundland興衰史

被「政治滅絕」的內蒙古:長城外的造反派,紅衛兵之眼目睹蒙古民族屠殺
最新文章

龐畢度中心2030再見:巴黎現代藝術聖地閉館翻修,12萬件館藏展開「世紀搬遷」

反省戰爭錯誤就是不夠愛國?為何在日本上一堂「慰安婦」的課如此困難

2025年韓國氣候正義遊行側記:跨世代、勞工、女性因「氣候」於廣場重逢

一封來自安寧病房的信:在有限的最後時日,和家人共築《完美的一天》

《我的怕水老爸》:在阿茲海默症的失序與崩塌之中,愛如何繼續被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