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標籤的重量》:將超市標籤換成反戰文字,俄國藝術家莎夏的反抗

2024/10/03 吳思恩

《標籤的重量》關注的即是其中一位被俄國釋放的政治犯——為人權抗爭的藝術家莎夏・斯...
《標籤的重量》關注的即是其中一位被俄國釋放的政治犯——為人權抗爭的藝術家莎夏・斯科奇連科。圖為2023年10月19日,莎夏在俄羅斯法警的護送下,前往俄羅斯聖彼得堡地區法院的法庭舉行聽證會。莎夏在2022年4月被捕,原因是在超市更換架上標籤,將商品描述改為反戰文字,因而遭控「散布關於俄羅斯軍隊的虛假資訊」。 圖/美聯社

2024年8月1日,美國與俄羅斯進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換囚行動,俄羅斯釋放16名美國人、德國人及俄羅斯異議份子,換回拘留在美國、德國、波蘭、斯洛維尼亞、挪威等國家的囚犯。儘管異議人士與西方國家公民獲釋鼓舞了他們的支持者與親友,但也出現擔憂俄國會因此逮捕更多人,以此作為交易籌碼的聲音。

2024年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選片《標籤的重量》(Message from Sasha)關注的即是其中一位被俄國釋放的政治犯莎夏・斯科奇連科(Саша Скочиленко)。本片聚焦俄羅斯人權抗爭者、藝術家莎夏受拘留等待審判前的最後時光——莎夏因為在超市更換架上標籤,將商品描述改為反戰文字,因而遭控「散布關於俄羅斯軍隊的虛假資訊」,判刑七年。

導演安娜・魯迪科娃(Anna Rudikova)試圖克服嚴峻的拍攝條件和限制,透過莎夏友人的敘述,反映俄國司法體系對於政治犯的嚴苛對待,以及當國家要致人於罪,這些異議者無畏的模樣。

導演同時也捕捉了莎夏親友之間堅韌的情誼,以及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威脅。莎夏的伴侶及友人索尼雅、廖沙試圖透過引起公眾關注,改善莎夏在拘留所中的待遇,也希望透過輿論突破俄國政府的宣傳。在片中可以看到不少前往法庭聲援莎夏的民眾,然而這在俄國卻是極為微弱的聲音。

▌是異議者還是外國代理人

在2024年8月底,俄國獨立研究機構列瓦達中心曾針對換囚行動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俄國人知道西方國家與俄國交換囚犯,其中越年長者、教育程度越高、居住在越大城市的居民、從電視接收資訊,以及認為「國家正在朝正確方向發展」的人知道此事的比例越高,而年輕人、教育程度較低、透過社群媒體接收資訊、認為「國家正在朝錯誤方向發展」的民眾曉得這件事的比例較低。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使多數民眾知道換囚行動,但這些知曉者多接收的是俄國政府的敘事觀點,而透過社群媒體接收資訊者(傳統上被認為較可能獲取不同觀點者)對換囚行動卻所知甚少。

其中值得深思的是,多數受訪者很難回答為什麼西方國家不僅與俄國換回其本國公民,還包括幾位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與異議者——但有12%的受訪者認為被換出的俄籍人士是為西方工作的外國代理人,有8%的受訪者認為西方未來會利用這些人傷害俄羅斯,認為西方國家是出於人道主義原因挑選這些囚犯名單的只有4%。俄國在這波換囚行動中,不只成功換回幾名間諜,對國民而言,這些囚犯在西方國家的換囚名單上,也等於部分證實了俄國政府對他們的指控。

不過,同一份民調顯示,現今仍有一半以上的民眾認為俄羅斯的確存在政治犯,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已逝的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尼(Алексей Навальный)、前哈巴羅夫斯克(又稱:伯力)邊疆區首長謝爾蓋・富爾加爾(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Фургал)與流亡海外的企業家米亥爾・霍多爾科夫斯基(Михаил Ходорковский),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俄國大眾認為這些人的確因為政治觀點或其他政治原因遭迫害,卻也不等於人們支持這些政治犯。

法庭上的莎夏。 圖/《標籤的重量》
法庭上的莎夏。 圖/《標籤的重量》

▌未能打動大眾的反戰倡議

在莎夏所置換的標籤中,有不少對於俄羅斯軍隊的指控,然而多數俄國人將這場「特別軍事行動」視為俄國與北約的一場爭鬥,而非對烏克蘭的入侵。

從另一份列瓦達中心的民調來看,認為北約應該為烏克蘭的傷亡負責的俄羅斯人比例不斷增加,因此訴諸烏克蘭的苦痛等反戰倡議或許難以真正動搖戰爭支持者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責任並不在俄羅斯這邊,且認為俄羅斯對和談更有意願的民眾相較認為烏克蘭較有和談意願的民眾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的衡量指標,多與是否信任普丁政策、是否認為國家方向正確者比例相近,因此俄國民眾對總統的信任度,也讓他們對俄烏關係、內政(如:失業率、移民)等議題有了截然不同的評估與感受。

這也是俄羅斯異議者在進行倡議時面臨的挑戰,導演在片中提到,戰爭將俄國社會分成兩塊,反對者談論在俄國發生的種種不正義,但政府宣傳卻越來越強烈,而俄國社會長期嚮往強人形象,普丁對於國內外的強力表現,對於民眾來說正代表著極為有力而可靠的領袖。

訴諸烏克蘭的苦痛等反戰倡議或許難以真正動搖戰爭支持者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責任並不...
訴諸烏克蘭的苦痛等反戰倡議或許難以真正動搖戰爭支持者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責任並不在俄羅斯這邊。 圖/《標籤的重量》

左為《標籤的重量》海報,右為導演安娜・魯迪科娃。 圖/《標籤的重量》、台灣國際女...
左為《標籤的重量》海報,右為導演安娜・魯迪科娃。 圖/《標籤的重量》、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越挫越勇」的民族自信心?

若從俄國被西方制裁一事,是否讓俄國民眾擔憂、或是動搖經濟信心的層面來看,根據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的一份調查,自從2023年年中以來,擔心制裁的民眾減少,認為制裁反而成為俄國發展動力的民眾增加。這樣的感受並不完全是俄國民眾「自我感覺良好」,而是早有前例。

回看2014年歐美國家因克里米亞危機對俄國進行一輪制裁,俄國政府為因應相關問題,2015年至2016年間至少實施20多項進口替代計畫,直到2020年代,許多產品由國內供應的比例皆增加,其中食品工業、農業、重型工程(第一、二級產業)的發展最為顯著。

俄國發展進口替代同時還配合降低對不友好國家的依賴、提高對友好國家開放的方向。農業因政策全面、技術已取得、與其他產業連結性強,且俄國國內業者積極參與,國內產品佔總消費比例曾在2018年達到接近7成的高峰,甚至透過擴大出口參與全球供應鏈,而製造業因相似替代品在國內生產困難,仍嚴重依賴進口。

2022年俄國面臨更廣泛的制裁,但另一份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市場研究中心向俄國一千多家大型、中型製造業者調查發現,有超過三成的企業認為2023年進口替代發展較2022年快速,對2024年的發展亦抱持樂觀態度,而與2015年至2016年的進口替代發展不同的是,受訪企業認為此次中高技術產業有所發展,尤其是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2014年同一性的進口替代政策可能不再適用,需要更多元的政策方案。

即使目前俄國民眾生活上仍有諸多限制,但由於戰爭鮮少波及俄國本土,不論反戰倡議者訴諸現實面或道德面,都難以突破政府宣傳與公眾認知,甚至得背負外國代理人的罪名。

《標籤的重量》或許會勾起部分台灣觀眾對於台灣歷史的投射,莎夏與台灣民主之路上許多的人權倡議者一樣背負著巨大壓力,但他們未曾改變意志,即使身處獄中或流亡海外,依然關注國家的人權問題。儘管自己的呼聲或許微弱,但他們都深信抗爭當下不為政府所容的價值,總有一天會成為社會的共同信仰。

莎夏與台灣民主之路上許多的人權倡議者一樣背負著巨大壓力,但他們未曾改變意志。圖為...
莎夏與台灣民主之路上許多的人權倡議者一樣背負著巨大壓力,但他們未曾改變意志。圖為2023年,俄羅斯法庭上的莎夏。 圖/歐新社


202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放映資訊請見活動專頁:<a href=
202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放映資訊請見活動專頁: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烏克蘭《烽火下的愛與隔閡》:烏東導演致陌生國與家的一封信

納瓦尼死亡之謎:俄國扣留遺體,死因調查「無期限」

吳思恩

政大俄羅斯研究所畢,研究興趣為俄國電影政策,近年人生救贖是看花式滑冰。

作者文章

《標籤的重量》關注的即是其中一位被俄國釋放的政治犯——為人權抗爭的藝術家莎夏・斯...

《標籤的重量》:將超市標籤換成反戰文字,俄國藝術家莎夏的反抗

2024/10/03
2024年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選映烏克蘭導演斯維蘭娜・利欽斯卡(Svitlana L...

烏克蘭《烽火下的愛與隔閡》:烏東導演致陌生國與家的一封信

2024/10/02
亞美尼亞導演蕭哈卡特.瓦爾達尼揚(Shoghakat Vardanyan)在首部...

納卡戰爭的回聲:紀錄片《1489》,戰士遺族的療傷日記

2024/09/25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堪察加半島地區,近年積極結合運動、旅遊與電影產業,呈現在地視角的...

從奇異遠東到運動天堂,俄羅斯堪察加電影百年來的視角轉換

2024/09/04
《殘酷日記宣言》全片由俄羅斯青少年上傳到YouTube和TikTok上的自拍影片...

暴力籠罩的TikTok自拍:俄國《殘酷日記宣言》,青少年絕望的精神景觀

2024/06/07
《我深愛的國家:俄國女孩的真實告白》作者伊蓮娜.科斯秋琴科。  圖/伊蓮娜臉書 ...

擁抱千瘡百孔的祖國:為何俄羅斯暴力相待,卻是伊蓮娜「我深愛的國家」?

2024/03/18

最新文章

《雅典學院》局部,中央的兩名角色分別為柏拉圖(左)與亞里斯多德(右)。 圖/維基...

拉斐爾《雅典學院》(上):文藝復興經典壁畫,凝結哲人們的奧秘

2024/11/01
《雅典學院》營造出來的氛圍,正是西方歷史上最傑出、知名的哲學家或科學家們,跨越時...

拉斐爾《雅典學院》(下):超越時空的理想世界,信仰與科學的古今對話

2024/11/01
2024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本文以川普與賀錦麗在各自的黨代表大會接受提名、正式成...

AI 替你把關、還是隱藏立場?用美國大選測試 NotebookLM 語音摘要

2024/11/01
近日在台上映的泰國恐怖片《鬼禁地》,背景設定為曼谷穆斯林社區,正好是作者進行田野...

曼谷郊區的受詛咒之地?《鬼禁地》刻畫的泰國穆斯林社群歷史

2024/11/01
《鬼禁地》呈現許多曼谷穆斯林文化,但部分內容也被批評醜化穆斯林或是不符伊斯蘭教義...

伊斯蘭教沒有鬼?《鬼禁地》的曼谷穆斯林文化,與新舊派教義之爭

2024/11/01
巴哈作品是德意志音樂文化的象徵之一,但《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詮釋卻由西班牙大提琴...

失語的一代音樂家:20世紀德奧大提琴家,為什麼無法詮釋巴哈《組曲》?

2024/10/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