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有批蛇肉好環保?被誤解與簡化的「蟒蛇養殖取肉」研究

2024/08/30 王穎芝

有研究認為蟒蛇肉蛋白質成分高又易飼養,適合推廣養殖,但背後可能忽略或誇大了哪些問...
有研究認為蟒蛇肉蛋白質成分高又易飼養,適合推廣養殖,但背後可能忽略或誇大了哪些問題? 圖/法新社

國際通訊社法新社7月中旬報導,全球肉品需求量不斷上升,但傳統畜牧業碳排量極高,在氣候變遷和糧食分配不均壓力下,許多科學家正在尋找替代性蛋白質,近來有研究認為蟒蛇成長快速,飼料轉換成肉的效率高,又能忍受較小空間及長時間不進食,有潛力成為更環保的肉類選項,改善貧窮地區人們的營養來源。然而,此一研究目標是提出新的養殖方案,在報導簡化、傳播的過程中更誇大了部分優勢,未能參照產業面可行性和負面影響,一片好意反而可能增加對蟒蛇與養殖業的誤解。

▌蟒蛇農場與養殖研究

法新社該篇報導,是根據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3月刊登的一篇研究,主要作者為澳洲麥覺理大學自然科學院研究員納圖許(Daniel Natusch)和在南非與波札那的英國學者奧斯特(Patrick Aust)。報導引述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用作肉品的經濟動物,蛇類只須攝取更少的食物,成長速度卻能更快,轉化成蛋白質的效率更高;而且蟒蛇繁殖速度快,母蟒蛇每年可產下50到100顆蛋,再加上蛇類耐得住乾旱,研究結論稱:「關於全球糧食安全問題,蟒蛇農場可能可以提供一種更彈性和更有效率的應對方案。」

報導指出,現今人類大規模飼養蟒蛇,多是為了取其花紋鮮明的外皮,再販售給歐洲精品大廠製成皮包、皮帶等產品。在中國與越南等地,粗估約有4,000家「蟒蛇農場」,每年生產數百萬條蟒蛇皮。該研究耗時1年,調查位於泰國和越南的兩處農場,針對其飼養的近5000條網紋蟒(reticulated python)和緬甸蟒(Burmese python)進行研究。

農場餵給蟒蛇的食物,包括養雞場不要的雞和戶外捕捉的老鼠等等,研究指出,這些蟒蛇的飼料轉換率(FCR)平均為4.1,意指每吃4.1公克的飼料就能增重1公克,轉換效率比一些家禽、牛,甚至蟋蟀還要高。作者之一的奧斯特還表示:「在完全沒有食物和水的情況下,牠們也能生存長達數個月,而且身體狀態完全不會變差。」

圖:有科學研究認為,蟒蛇剝皮之外也適合成為肉類來源。圖為泰國Closed Cyc...
圖:有科學研究認為,蟒蛇剝皮之外也適合成為肉類來源。圖為泰國Closed Cycle Breeding International的蟒蛇剝皮製程。 圖/法新社

法新社也實際走訪泰國中部一家蟒蛇農場「Closed Cycle Breeding International」,義大利裔的農場主馬魯奇(Emilio Malucchi)欣然接受蟒蛇肉作為替代肉品的概念,馬魯奇飼養約9,000條蟒蛇,他表示蟒蛇被剝皮之後,多數蛇肉只能丟棄或賣給養殖漁業。平常就會吃自家蛇肉的馬魯奇說:「這完全是浪費了。」

報導指出,蛇肉脂肪極低、口感近似雞胸肉,是相當好的蛋白質來源,中國與東南亞也有吃蛇肉的傳統文化,但國際社會多數仍無法接受將蛇肉視為日常肉品。馬魯奇認為:「問題就在於蟒蛇肉沒有市場,我們需要教育人們有這種可能性。」

世上主流文化中,蛇類都是容易引發人類恐懼的生物,流行電影工業當中如《大蟒蛇》(Anaconda)系列電影、《飛機上有蛇》(Snakes on a Plane)等等,更經常將蛇類描繪成含有劇毒、攻擊性強或是陰狠恐怖,惡獸形象深植人心。或許正因為如此,此篇研究與相關報導公開之後,全球各國大大小小的媒體都跟進報導,其中多數引用法新社此篇文章,無論以中文、英文或日文搜尋,許多網友反應都是感到噁心或排斥,紛紛表達「先不用,謝謝」。

然而,若細究原始研究和報導卻能發現,蛇肉環保與否的比較基準,在於養殖蟒蛇的碳排放量較少,以及飼料轉化成肉的比率更高,因此「蟒蛇作為更環保的養殖肉品」的概念,其實是奠基在非常多條件之上,考量到目前仍欠缺相關研究,要得出此一結論還太早,更因媒體層層轉譯必然有所簡化,許多前提被忽略之下,不經意形成誇大嫌疑。

圖:泰國蟒蛇農場負責人馬魯奇,介紹自己養的蟒蛇。 圖/法新社
圖:泰國蟒蛇農場負責人馬魯奇,介紹自己養的蟒蛇。 圖/法新社

現今蟒蛇農場多為取蛇皮製成皮件,蛇肉多半只能丟棄。 圖/法新社
現今蟒蛇農場多為取蛇皮製成皮件,蛇肉多半只能丟棄。 圖/法新社

▌蟒蛇養殖的優勢

首先,該篇研究調查的對象,僅限於體型最巨大的網紋蟒與緬甸蟒,但被稱為蟒蛇(python)的物種共26種,僅有少數可長到4、5公尺以上,大多數蟒類的肉量並不夠;研究和報導所指蟒蛇「一胎可產下50至100顆卵」繁殖潛力強,其實也僅有特別大的蟒類個體才會產出上百顆蛋,多數蟒蛇產卵數仍低於50顆;且蟒蛇性成熟需時3年之久,比豬、雞等禽畜長得多,發情與配種一年僅能一次;不過相較於禽畜適合繁殖期只有數年,蟒蛇卻可能連續繁殖20年以上,拉至長期來看仍有潛力可言。

該研究推薦將蟒蛇作為替代肉品,最主要論點有二。第一是蟒蛇的飼料轉換率(FCR)為4.1,約等於肉豬,而且幼蟒在第一年成長快速且「吃多長多」,只要確保食物供應量夠大,1至1.5年就能宰殺。第二,蟒蛇經常出現「拒食」行為,若環境不佳或身體不適,動輒就會拒食超過20天,甚至長達100至200天,而由於蛇類為代謝速率低的外溫動物,不須時時保持身體高溫,拒食期間每天平均只減少0.004%的身體質量(約0.16公克),比起一般禽畜等內溫動物,蟒蛇即使沒進食,能量耗損也堪稱極小。

研究作者奧斯特與納圖許還表示,因為蟒蛇習於潛伏以突擊獵物,可以長期待在較小的空間裡,也能長達一個月不喝水都不至於死亡(儘管在此研究中並沒有剝奪飲水),因此「比起其他禽畜,比較不須擔心動物福利問題」。

研究認為蟒蛇的飼料轉化率很好,繁殖上也有優勢,還能忍受極端環境。 圖/法新社
研究認為蟒蛇的飼料轉化率很好,繁殖上也有優勢,還能忍受極端環境。 圖/法新社

▌養殖執行難度高?

然而,由於「蟒蛇肉上桌」掀起許多討論,國外已有不少關注環保的媒體對此進行更深的調查,特別針對養殖的可能性來討論。例如蟒蛇為肉食動物,必須以小型哺乳動物或禽類為食,若沒有就近的淘汰禽畜或大量捕捉的老鼠可供餵養,飼料取得並不容易;《新科學人》採訪斯德哥爾摩韌性中心研究員薩琳(Kajsa Resare Sahlin),她即指出,捕捉害鼠餵蛇乍看很環保,卻可能讓鄰近社區更沒有動力消滅鼠患,恐怕對環境衛生無益。

此外,餵養蟒蛇時也需有人仔細看顧以免拒食,飼養員的安全風險也高,實際所需的勞動力相當密集,不利於大規模養殖。而所謂不進食、不喝水、狹小空間等極端情形,都會影響到蟒蛇的生長速度,若視牠們為肉畜、期待牠們快速成長至可屠宰尺寸,就不可能以此為常態。

英國《衛報》訪問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動物學家施華茲可夫(Lin Schwarzkopf),她也指出,蟒蛇雖成長快速,但生長條件不如想像簡單。她舉例:「蟒蛇需要自由調節體溫,必須給予牠們冷區和熱區,這要規模化是很困難的,而且花費相當昂貴。」

原生於東南亞的網紋蟒和緬甸蟒,最適飼養溫度落在25至34度之間,就連台灣的冬天都稍嫌太冷,遑論緯度更高的地區。而若溫度不夠穩定,蟒蛇飼養空間就需要冷熱分區,並不完全如研究中所稱「對空間要求不高」。納圖許接受《Fast Company》採訪時也承認,「你不能在紐約或威斯康辛州(養殖蟒蛇)。」

總結來看,養殖蟒蛇若要成為「高效率」肉類來源,前提條件相當多,最經濟的方式應該是讓「現有的蟒蛇農場」能夠販賣蛇肉,研究中提到蟒蛇身體約82%都可使用,除了低脂高蛋白的肉質之外,還有蛇皮、蛇油、蛇膽等,只對已有食蛇文化的國家較為有利;蟒蛇農場的地理位置也須位處熱帶,並且能穩定取得淘汰禽畜或鼠類作為飼料,否則就須研發營養齊備的肉食性飼料,而後者恐怕並不容易。

施華茲可夫說:「我需要知道更多關於供應鏈的資訊,才能說這是個好主意。」

研究認為蟒蛇可以忍受較差的環境,但如此可能不符經濟效益和動物福利。圖為蟒蛇農場內...
研究認為蟒蛇可以忍受較差的環境,但如此可能不符經濟效益和動物福利。圖為蟒蛇農場內衛生堪慮的飼養空間。 圖/法新社

▌極端環境的應對方案

有觀點認為,推廣養殖和食用蟒蛇肉亦是減少浪費的方式之一。例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逃逸的寵物緬甸蟒早已成為外來入侵種,在當地繁衍數十萬隻、造成嚴重生態危機,佛州抓不勝抓,因此近年也有人提倡要將被移除的緬甸蟒入菜。部分討論中,還有人提到可將被移除的其他氾濫動物餵給養殖蟒蛇,以達到最大利用,但不可忽略的是,這兩種作法都建立在「已出現生態危機之處」,應用到其他地區並不實惠。

原始研究和法新社報導也指出,蟒蛇提供的是一種彈性選項,適合對抗因氣候變遷而加劇的環境挑戰,但所謂的「更環保、更永續」,指的是相對畜牧業而言。現代畜牧業所需土地面積、糧食飼料以及用水量都極大,牛羊又會排放極多的溫室氣體,蟒蛇至少在這方面顧慮較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由於亞洲國家生活水準提升及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到2032年全球肉類需求將上升14%。

長期在非洲南部做研究的奧斯特也認為,非洲民眾經常面臨乾旱等天災,蟒蛇優秀的抗旱能力就有助於存活率,讓養殖者不至於血本無歸。納圖許也認為蟒蛇低耗能的特性,面對供應鏈中斷事件特別有利,他以COVID-19疫情舉例:「農民的豬賣不出去,一直餵養成本又太高,只好將豬隻安樂死。」

「當時我們就想,要是他們養的是蟒蛇就好了!」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逃逸寵物緬甸蟒已形成入侵種危機,政府疲於移除,因此有人提倡將殺...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逃逸寵物緬甸蟒已形成入侵種危機,政府疲於移除,因此有人提倡將殺死的緬甸蟒入菜。 圖/美聯社

根據奧斯特在社群平台LinkedIn自述,他的專精領域是尋找更能適應氣候變遷的糧食系統,增加發展中國家貧窮人口的營養來源與經濟收入。換言之,該研究其實是鼓勵風險地區的人們,畜養更穩定、更不耗能的蛋白質來源,以便應對愈來愈難預測的氣候災難,而蟒蛇僅是研究者推薦嘗試的新方案之一,在飲食和繁殖上稍有優勢,但要落實到養殖產業的執行面難度,該研究並未納入考量,更未考慮動物福利層面,具有誤導疑慮。

儘管法新社的報導後半也闡述了氣候因素考量,但在全球媒體採用外電的傳播過程中,卻因為一層層資訊篩選和篇幅限制,以至於多數只著重前半段「蟒蛇如何適合養殖與食用」,更轉化為「蟒蛇肉上桌」的吸睛敘事,忽略了研究者所著重的風險前提,也缺乏針對蟒蛇養殖條件的查證。

由此可知,研究所稱蟒蛇作為養殖肉品的「巨大潛力」,其實是一種過於樂觀的魯莽推論,脫離了給訂條件的科學脈絡,只會造成更多民眾對蟒蛇和養殖業的誤解。誠如牛津大學糧食系統學者祖芮克(Monika Zurek)接受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採訪時所評論,探討蟒蛇肉作為永續食物的可能性,這份研究是個好的開始,

「但還需要一大票各種面向的相關研究,在那之後才能說——是的,蟒蛇是個好選擇。」

由於恐懼心理加上文化渲染,蟒蛇已是被誤解最深的動物之一,如要真正善加利用,仍須更...
由於恐懼心理加上文化渲染,蟒蛇已是被誤解最深的動物之一,如要真正善加利用,仍須更全面、更細緻的研究。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今晚我想來點「猛獁象肉丸」!澳洲史前培植肉會是人類未來嗎?

寧可食無肉:聯合國憑甚麼要我吃素?

王穎芝

轉角國際編輯之一。關注議題:中東與伊斯蘭、性別、傳播科技與社會、生態保育。最喜歡的動物是貓頭鷹與蛇。

作者文章

有研究認為蟒蛇肉蛋白質成分高又易飼養,適合推廣養殖,但背後可能忽略或誇大了哪些問...

有批蛇肉好環保?被誤解與簡化的「蟒蛇養殖取肉」研究

2024/08/30
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大朝」朝覲活動正在進行,為期5天的儀式中,有許多人因為在路途...

麥加朝覲至少1,301人死亡:百萬人流與信徒遺體的管理難題

2024/06/24
國際特赦組織調查,敘利亞難民無論在黎巴嫩國內,還是回到敘利亞,都有可能遭受暴力毆...

回去你的國家:黎巴嫩遣返330位敘利亞難民,「自願返鄉」的深沉無奈

2024/05/17
中國電商SHEIN在美國攻城掠地,許多年輕消費者喜歡在社群上秀出大量「戰利品」。...

挑戰亞馬遜的電商王國:SHEIN的社群滲透與Z世代消費心態

2024/01/23
中國電商SHEIN在全球攻城掠地,還即將赴美上市,其神秘且快速崛起的「極速時尚」...

電商新王者SHEIN:比快時尚更快的「極速時尚」廉價浪費

2024/01/22
阿富汗經濟崩潰加上極端性別政策,長期的童婚問題正在加劇。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路...

1個月118位女童出嫁:塔利班掌權後阿富汗加劇的童婚問題

2024/01/17

最新文章

2025年1月1日起,全英國各地將展開為期一年的超大型鐵路節慶祝活動。 圖/Ra...

現代鐵路200年(上):英國2025全年度超大型鐵路節

2024/12/31
鐵路不但覆蓋全英國,且隨著日不落帝國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圖為一列朝倫敦克萊姆站(...

現代鐵路200年(下):從英國延伸全世界,鐵道與現代化的進程

2024/12/31
圖為12月30日,事故發生後清理殘骸。 圖/歐新社

濟州航空務安機場空難:事發後24小時的原因初步研判

2024/12/30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許多人在談論清帝國或是大清皇帝時,往往從漢人觀點出發,加上從電視劇認識大清,從而...

被漢人誤讀的清朝皇帝:《最後的皇族》滿洲視角下的愛新覺羅王朝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