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人物誌】尹子軒:The Glocal,在香港撐出一片「國際觀」

2018/12/08 轉角人物誌


The Glocal © 尹子軒香港《The Glocal 全球政經評論》,試圖在香港撐出一片世界觀的閱讀空間,既是Global、也是Local的。
The Glocal © 尹子軒
香港《The Glocal 全球政經評論》,試圖在香港撐出一片世界觀的閱讀空間,既是Global、也是Local的。

來自香港的尹子軒,我們都叫他Tom,是香港《The Glocal 全球政經評論》的副總編輯,文章散見於各新聞媒體,在長期合作的轉角國際,也時常看得到尹子軒的重磅專文。實際上,尹子軒也有自己的工作,The Glocal 是他的多重身分之一,拿台灣一度流行的標籤來說,可以說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台灣這個稱呼好友善。在香港,如果你沒有full time job會被認為很奇怪的。

一如所有慣習於「正職工作」的社會,這種身分在香港社會的眼光裡,未必是主流認知的「正經事」,尤其做的還是不那麼討喜、可能也很難賺大錢的國際新聞評論。不過,尹子軒倒是把多重身份經營得很好,The Glocal結合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學者,致力於國際各個政治經濟議題的研究,試圖在香港撐出一片世界觀的閱讀空間,既是Global、也是Local的。

「不是大家都常說,香港早就『與世界接軌』,國際新聞應該是很稀鬆平常吧?」與刻板印象相反,尹子軒並不認為香港真的有那麼關心國際議題。最明顯的例子,是中東議題「在香港基本上沒人關注」,恐怕注意力都集中在香港自身、而最多還是在於對經濟議題的敏感——事實上,這也成為The Glocal經營的切入點,團隊最為可觀的收入來源之一,就是替企業或私人提供政經情勢分析的調查報告,依照委託者的需求訂製各類規模的專門研究。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 © 尹子軒從報紙、線上媒體,尹子軒也跨足電視,是專題訪問的常客。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 © 尹子軒
從報紙、線上媒體,尹子軒也跨足電視,是專題訪問的常客。

The Glocal 的系列文章,是用紮實的研究功力一個字一個字錘煉出來的,而且錘出一篇常常就是4、5千字以上(這可能還算普通的),大家俗稱的又長又硬的文章。對編輯而言有時候都要編到手抽筋了,在網路閱讀破碎、讀者群分眾的時代,這種又長又硬的文章到底誰看?尹子軒苦笑,「還真的不太多人看!」雖然我們也是明知故問,不過以The Glocal 來說,閱讀量的成長其實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更何況還有專業團隊接私人智庫報告的案子,聽到這個轉角的團隊都在幻想哪天是不是也能發這種大財了。而耐人尋味的發展是,Glocal的文章反而是先在台灣打出知名度和讀者群,這一點倒是頗令尹子軒感到意外。

在線上媒體爭霸的時代,尹子軒並沒有捨棄傳統紙媒和電視,跨媒介的能見度很高,像是香港電台的《左右紅藍綠》節目、紙媒也有《信報》國際專欄。尹子軒說,在香港「報紙依然是強勢的媒體」,而且說起來當年他也可以說是從報紙發跡的。

2014年尹子軒在《信報》發表一篇專文〈南歐三國與福利民粹主義〉,標題四平八穩,內文其實是衝著某大學教授的文章而來,學術一點地說「再商榷」,白話一點說「打臉」。

被打的文章,是拿錯誤的取證、以南歐民主化後的經濟困局,來反證「香港普選可能步上南歐瀕臨破產的後塵」(這種套路有沒有很熟悉?)碰巧尹子軒對歐洲政經略懂略懂,為文一篇逐一反駁;結果電爆教授的文章,也開了一條人生新道路。


《信報》專欄文 © 尹子軒尹子軒開玩笑:「哈哈,我是靠罵人起家的!」當年的專欄文章,留存紀念。
《信報》專欄文 © 尹子軒
尹子軒開玩笑:「哈哈,我是靠罵人起家的!」當年的專欄文章,留存紀念。


做媒體不容易 © 林齊晧主打政治經濟評論的The Glocal,經營起來並不容易,除了靠著在各家平台曝光爭取空間之外,也需要熱心讀者的支持。
做媒體不容易 © 林齊晧
主打政治經濟評論的The Glocal,經營起來並不容易,除了靠著在各家平台曝光爭取空間之外,也需要熱心讀者的支持。

尹子軒/The Glocal

以國際研究回應時局,以學術角度思考出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GSI)為你帶來世界不同國際關係學者的研究及分析。相關研究及評論載於GSI的網上資訊平台「The Glocal」。▎點入,看更多The Glocal


推薦閱讀

尹子軒/「二次公投」好不好?凌遲式的英國脫歐單行道

尹子軒/英法扇貝戰爭:硬脫歐就能奪回「漁業主權」?

轉角人物誌

不定時產出,編輯台與作者或焦點人物的閒聊對話。

最新文章

義大利新的庇護廣場(Piazza Pia)啟用,連接協和大道可達梵蒂岡聖彼得廣場...

禧年大翻新:「轉變中的羅馬」與深植其中的宗教精神

2025/03/17
約翰洛克論文競賽的政治領域題目之一:世界首富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誰的權力更大?...

「試申論之: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約翰洛克論文競賽的時事大考驗

2025/03/11
「鬼が出るか、蛇が出るか」究竟是鬼要出來、還是蛇會出現?在日文中,這句話意指吉凶...

#鬼蛇莫測:日本民俗不怕蛇,傳統信仰裡的蛇神

2025/03/08
美國紐約地鐵,一名在黑色星期五進行大採購的消費者。 圖/路透社 

瘋狂買買買:消費心理學刺激的《美式資本主義時代》

2025/03/07
20世紀日本最後一波春畫,折射出了獨特時代背景與社會脈動。圖左為《大正春畫畫帖》...

最後的春畫:明治現代社會的情愛,與江戶美學的交融

2025/03/07
圖:米開朗基羅誕辰550周年,義大利舉行許多相關活動慶祝。圖為視覺藝術家羅伯特....

永恆的當代:米開朗基羅誕辰 550 週年,從未過時的藝術精神

2025/03/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