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絕命紅綠燈:死傷萬人的日本「交通戰爭」

2018/08/07 陳威臣

日本是全世界交通秩序最良好的國家之一,但近年老舊交通號誌更新不力、成為事故發生的潛在危險,過去造成萬人死傷的「交通戰爭」將會重演? 圖/flickr@MIKI Yoshihito
日本是全世界交通秩序最良好的國家之一,但近年老舊交通號誌更新不力、成為事故發生的潛在危險,過去造成萬人死傷的「交通戰爭」將會重演? 圖/flickr@MIKI Yoshihito

日本是全世界交通秩序最良好的國家之一,人民十分守法,因此交通事故不但少,一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僅有3,694人(2017年),與台灣近3,000人的數字相較之下,人口事故比例相差5倍之多。

能夠有如此的優良交通環境,除了有高水準的國民素質,與良好的公民教育之外,完善的號誌設備,保障交通的安全與順暢,也是功不可沒。日本的交通號誌機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其密度為英國的5倍、美國的16倍,由於日本是「行人絕對優先制」,因此設置大量交通號誌機,以保障行人與用路人的安全。

然而近年來卻發生多起事故,並非用路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是交通號誌機故障所導致,讓人傻眼。這些故障的其實多屬老舊號誌機,由於已過更新年限,所以出現各種突發的故障,例如綠燈與黃燈同時亮燈、十字路口的號誌機全部亮綠燈,還有原本紅燈,亮綠燈後馬上又變成紅燈,結果導致對撞事故等狀況。

日本的交通號誌機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其密度為英國的5倍、美國的16倍。 圖/陳威臣攝影提供
日本的交通號誌機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其密度為英國的5倍、美國的16倍。 圖/陳威臣攝影提供

目前日本全國的交通號誌機,大約有21萬座左右,但其中有20%(約4萬5千座)已超過必須更換的期限,由於一部交通號誌機,最容易故障的就是控制器,一但故障,就會發生號誌異常,或是無法正常作動的狀況。而這些老舊號誌機,控制器的晶片與主機板經年累月的使用,早已老化,因而隨時有可能出現狀況,導致事故發生。

日本的交通號誌機,警察廳規定的更新期限是19年,但根據警察廳的統計,目前已過更新期限的號誌機,數量最多的是愛知縣4,415座,第二則是北海道有4,001座,第三是大阪府有2,888座。之所以還有這麼多老舊號誌機尚未更新,是因為設置一座交通號誌機,需要價110萬日圓(約新台幣30萬)。

以愛知縣來說,全縣境內共有1萬3千座號誌機,是除了東京都之外號誌機最多的縣,但卻有高達34%的號誌機,已過更新期限。如果要全面更新號誌機的話,總共得要耗資42億日圓(約新台幣11億),雖然年年都有編列預算更新,但卻跟不上老舊過期的號誌數量。

目前日本全國的交通號誌機約有21萬座,但其中有20%(約4萬5千座)已超過必須更換的期限。 圖/路透社
目前日本全國的交通號誌機約有21萬座,但其中有20%(約4萬5千座)已超過必須更換的期限。 圖/路透社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1960年代開始,日本邁入高度經濟成長期,不管是工作用車輛,或是一般私家轎車,因日本人所得大幅增加,而成為人人買得起的代步工具,也讓日本的汽車數量高度成長。然而隨著車輛增多、一般道路的服務水準卻沒有跟著提升,在缺乏號誌導引與交通規制下,交通事故年年增加,也造成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暴增。

1970年全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1萬6,765人的新高,甚至於超過甲午戰爭時,日軍戰死的人數(1萬3,311人)還多,所以被稱為「交通戰爭」。

為了保護人命安全,當時的日本政府除了嚴格執行交通法規、制定嚴格的罰則之外,也自1960年代末期開始,大量設置交通號誌,用以規制行車秩序,並保障行人的安全。然而這些號誌因為在同一時期大量設置,所以面臨淘汰的時程也就十分相近。

但同時間面臨大量交通號誌必須更新,製造與人力成本均暴漲的今日,政府單位卻沒有錢能夠應付,因此只得逐年陸續汰換,以過於老舊與故障者優先替換。也因此,造成了現今仍有4萬多座老舊號誌,仍繼續使用的窘境了。

《映畫社中日系列:交通戰爭》

60年代後隨著車輛增多、一般道路的服務水準卻沒有跟著提升,在缺乏號誌導引與交通規制下,交通事故年年增加。 圖/美聯社
60年代後隨著車輛增多、一般道路的服務水準卻沒有跟著提升,在缺乏號誌導引與交通規制下,交通事故年年增加。 圖/美聯社

目前愛知縣境內,仍有1971年製造的現役交通號誌機,已經使用超過47年,且愛知縣一直是日本駕駛習慣最差的地區,因此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根據統計,當地已連續3年死亡人數都超過200人,是日本各都道府縣人數最高的行政區,如今面臨需編列高額預算,進行老舊號誌機的更新,也讓愛知縣警方頭痛不已。

目前愛知縣警設置了專門處理老舊號誌的部門,並且請民眾提供相關訊息,遇到較常出現狀況的老舊號誌機,優先進行更換。不過,雖然號誌機在妥善保養的狀況下,仍能撐一段時間,但支撐號誌機的支架,一般來說使用壽命大概是40年,而且由於材質多為金屬,會因為逐漸鏽蝕,無法支撐而倒壞,不但造成交通困擾,也可能砸傷行人。

也由於日本的號誌機過多,造成後續的維修困難,因此日本政府也開始著手研究,有何方案能夠減少號誌機的數量,但又能維持現有的交通指揮與保護行人的效果。其中最讓交通單位感興趣的,就是舊有的「圓環式路口」。

圓環式路口是歐洲十分常見的路口設計,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學習歐洲的都市計畫,設置許多圓環,但戰後由於車輛暴增,圓環造成道路壅塞,因而拆除設置大量交通號誌。

老舊號誌機會因為逐漸鏽蝕,無法支撐而倒壞,不但造成交通困擾,也可能砸傷行人。 圖/法新社
老舊號誌機會因為逐漸鏽蝕,無法支撐而倒壞,不但造成交通困擾,也可能砸傷行人。 圖/法新社

圓環式路口是歐美常見的路口設計,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參照設置了許多圓環。圖為美國紐約的哥倫布廣場圓環。 圖/美聯社
圓環式路口是歐美常見的路口設計,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參照設置了許多圓環。圖為美國紐約的哥倫布廣場圓環。 圖/美聯社

不僅是日本,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韓國,甚至於歐洲各國,許多圓環都被拆除,但目前的最新研究卻發現,設置圓環其實有助於駕駛人更謹慎使用道路,像是荷蘭試驗性的將幾個路口改設置圓環,結果車禍肇事率降低90%。

此外,荷蘭的德拉赫滕(Drachten),人口約4萬5千人,還在2007年進行一項實驗,就是將市區大部分的交通號誌機撤除,結果車輛通過路口的時間,平均縮短了20秒,原本4年發生36件交通事故,這項實驗實施之後,一年之間只發生2件交通事故。這樣的結果,讓歐洲各國也開始研究撤除號誌機的實驗,目前大約有400個市鎮展開這項計畫,這些實驗結果,都提供日本相當重要的參考。

此外,日本有部分的號誌機,當年設置時,主要是為了提醒用路人「該處有十字路口,應減速慢行並注意通過」。但這些所謂的「一燈式」號誌機,所設置的地點都是交通量低的路口,加上年代老舊,因此日本警方也研議,拆除這些號誌機,改設置新式反光標誌,不但有同樣效果,也可減少號誌。

當然日本政府仍然維持行人優先的制度,希望能以各種方式,保護行人的安全。但現階段,日本政府仍要傷腦筋,畢竟4萬多座老舊號誌機,得要花上近500億日圓啊!

日本政府仍然維持行人優先的制度,希望能以各種方式,保護行人的安全。 圖/法新社
日本政府仍然維持行人優先的制度,希望能以各種方式,保護行人的安全。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日本新幹線殺人事件:希望265號,最終列車的悲劇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日本將於2027年廢除外籍實習生制度,改以「育成就勞」的在留資格取代。近年來隨著...

日本2027廢止外籍技能實習制度:衍生的外國人犯罪問題

2025/08/21
1994年東京出生的平野雨龍,是這次日本參議院選舉東京都選舉區之中,最年輕的候選...

為何反抗中國?平野雨龍:受香港與台灣啟發的日本政治素人

2025/07/25
2024年4月,一艘中國海警船出沒於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爭議海域,逼近一...

日本防衛白書:警戒中國海警船的灰色地帶威脅

2025/07/24
圖為2025年7月,東京的參院選選舉看板。 圖/路透社

2025日本參院選:自民黨政權保衛戰,爭議的「外國人管理」難題

2025/07/18
日本米價高漲的問題引發不少民怨。雖然目前價格已有下降趨勢,但緊接著7月20日的參...

日本「米騷動」漲價風波趨緩?自民黨的政治難關還在後頭

2025/07/10
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選手與監督長嶋茂雄,攝於2022年。長嶋茂雄於2025年6月3...

棒球就是人生:紀念日本職棒先生長嶋茂雄(1936-2025)

2025/06/03

最新文章

作家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劍橋大學歷...

家族是推動人類歷史的情感單位:專訪《權力的血脈》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

2025/09/03
著名華裔美籍大提琴家馬友友早已是好幾代人心目中的古典音樂代表人物,他的音樂發展背...

從冷戰舞台到絲路對話:馬友友的20世紀世界音樂文化之旅

2025/09/03
2022年6月馬友友幫助的阿富汗國家音樂學院學生成功抵達葡萄牙接受庇護,馬友友特...

馬友友的人生《組曲》:從音樂家到人道主義者的蛻變

2025/09/03
內蒙古人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遇系統性的民族屠殺。圖為2024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通...

被「政治滅絕」的內蒙古:長城外的造反派,紅衛兵之眼目睹蒙古民族屠殺

2025/09/01
玩遊戲是否也能像觀賞繪畫雕刻、聆聽音樂、或是閱讀文學那樣,在好玩的同時也為玩家帶...

感動吧!解任務能是藝術嗎?如何品味遊戲獨特的美感經驗?

2025/09/01
2025年7月10日,美國佛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太空中心內,民眾正參觀地球資訊中...

地球是一本書,我們要成為更好的讀者:彼德.梵科潘《地球之路》

2025/08/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