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看見世界的不幸——聖彼得廣場上慈悲的省思

2016/12/23 王健安

若要欣賞壯觀的聖誕樹、體驗道地的聖誕節氣氛,羅馬的聖彼得廣場會是個絕佳選擇。  ...
若要欣賞壯觀的聖誕樹、體驗道地的聖誕節氣氛,羅馬的聖彼得廣場會是個絕佳選擇。 圖/美聯社

從許多角度來看,羅馬都是座與基督宗教有密切連結的城市,每年到了聖誕節自然也是充滿過節氣氛。城內各個展示耶穌降生於馬槽的模型、聖誕市集、聖誕樹以及聖誕裝飾,在在宣告一大重要節日即將到來,散布著歡樂氣氛。

如果想要欣賞壯觀的聖誕樹,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會是個絕佳選擇。在今年11月底,工作人員按照往年慣例,開始在聖彼得廣場設置聖誕樹與馬槽模型。其位置一如傳統,緊靠方尖碑附近,高聳的聖誕樹與方尖碑相互呼應,主導整座廣場的視覺焦點,並引導人們目光投射在底下的耶穌降生場景。再搭配後方的聖彼得大教堂,充滿十足濃厚的宗教氣氛。

除了讚嘆其壯觀、華麗的視覺效果外,今日在聖彼得廣場上所見景觀,其實更代表了饒富趣味的政治宣言與文化現象,值得細心感受。

▎廣場上的現代戲劇:2016年的難民問題

在聖彼得廣場上擺放聖誕樹和馬槽模型是個頗為年輕的「現代傳統」。西元1982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決定在廣場上設置這些物件後,才成為聖誕節期間的特色。對於宣傳自我形象與理念已有相當豐富經驗的天主教會,自然不會僅滿足於單純裝點廣場,更會巧妙地利用這次機會,以廣場為舞台表展演一齣意涵深遠的戲劇。

今年的聖誕樹高約25公尺,來自義大利北方的特倫托(Trento)。在砍下這顆大樹的同時,當地學童也種下更多樹苗,確保未來樹林的數量;而聖誕樹上的裝飾採用陶瓷材質,燈泡則是採用低耗能的LED燈,種種設計都在響應當今相當重要的環保議題。而在活動結束後,聖誕樹的變賣收入還會作為慈善用途,使更多人實質受惠。

至於耶穌降生的馬槽模型更是值得注意。整個場景寬約19公尺,除了放置傳統上都會有的人物外,今年來自馬爾他的設計者更將家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其中最特別的是擺放一艘當地獨特造型的船隻「魯茲」(Luzzu)。船隻象徵的不僅是馬爾他人與海洋生活的密切關係,也代表了今年被迫逃離家鄉,前往歐洲尋找新生活的龐大難民潮。

聖彼得廣場上,民眾高舉耶穌降生的馬槽模型。 圖/法新社
聖彼得廣場上,民眾高舉耶穌降生的馬槽模型。 圖/法新社

耶穌降生的馬槽場景寬約19公尺,今年來自馬爾他的設計者更將家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
耶穌降生的馬槽場景寬約19公尺,今年來自馬爾他的設計者更將家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擺放一艘當地獨特造型的船隻「魯茲」(圖片左下藍紅相間的船隻),象徵海洋生活、也代表了今年被迫逃離家鄉,前往歐洲尋找新生活的龐大難民潮。 圖/美聯社

回顧過去一年,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始終是歐洲地區的重要議題。當歐洲各國都還在煩惱如何面對難民時,教宗方濟各便在今年四月時做出明確表態。他在愛琴海上的列斯伏斯島(Lesbos)與東正教領袖見面時,也收容了三個敘利亞難民家庭,藉此呼籲世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人道援助。

不可否認的是,難民隨後在歐洲內部引發不少社會問題,方濟各在此議題上也變得更加保守謹慎,不過他的基本態度並未改變,在今年11月曾公開表示:

我們應當放下接納難民的冷漠與恐懼,因為你我都有可能變成其中一員。

由此觀之,今年設置在聖彼得廣場上的聖誕裝飾,也肩負教宗在過去一年不斷努力宏揚的精神。縱使難民問題確實相當複雜,但藉由聖誕節將眾人齊聚於此,天主教會顯然希望人們能再次好好思考,對於這個世界還能做出什麼貢獻。

受到12月德國柏林卡車攻擊事件的影響,現在位於米蘭的聖誕市集裡也配置了更多的警力...
受到12月德國柏林卡車攻擊事件的影響,現在位於米蘭的聖誕市集裡也配置了更多的警力,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圖/美聯社

▎聖彼得廣場:天主教會的展演舞台

從聖彼得廣場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來看,便不難理解教會為何刻意選擇此處宣傳理念。

提到聖彼得廣場的建設,即為一段相當漫長的歷史。16世紀初,教宗朱歷烏斯二世(Julius II)決定拆除老舊的聖彼得大教堂,並於原地重建。接下來,教會在歷經戰爭、宗教改革的挑戰後,終於在17世紀初完成今日所見的新聖彼得大教堂。如此龐大的教堂確實得以彰顯教會的財富、權力與歷史,但在許多人眼中還少了一個重要元素:寬敞、宏偉、對稱的廣場。

「廣場」是近現代歐洲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成分,一棟重要建築沒有與之相應的廣場根本是難以想像的情況。廣場有許多功能,既能容納眾多人口、烘托出建築物的尺寸,更是舉辦公開活動時不可或缺的場域。新聖彼得大教堂完成當時,仍沿用了中世紀以來的狹小廣場,周圍還有各色建物破壞視覺感上的平衡感。

西元1656年,教宗亞歷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力排各種質疑聲浪,下令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著手進行聖彼得廣場整修計畫。貝尼尼的手法簡單而又大膽。他拆除廣場周圍建物後,再以方尖碑和教堂正面串聯的軸線為中心,於南北兩側以半橢圓弧線建設雙排圓柱迴廊,圈出一個極富動態感的諾大空間。靠近教堂的地方,迴廊轉而成為直線,以梯形布局朝向大門。如此一來,觀者一進入廣場,視覺焦點便會自然而然地望向方尖碑,接著再朝向因透視效果而更加壯觀的大教堂。

經由貝尼尼簡單而又大膽的改造,圈出一個極富動態感的諾大空間。圖為聖彼得廣場的模型...
經由貝尼尼簡單而又大膽的改造,圈出一個極富動態感的諾大空間。圖為聖彼得廣場的模型。 圖/維基共享

在貝尼尼的原始構思中,廣場東側的開口處還會有一個短小迴廊,用以打造更為封閉、集中的視覺空間,最後卻因為經費短缺而無疾而終。但這絲毫無損於當代人的深刻印象,他們用了一個相當貼切的名詞加以形容新廣場:劇場(Teatro)。「那座巨大劇場的新建設」(la nuova fabrica di quel gran teatro)、 「那座劇場的新地基」(nuovi fundamneti di quel teatro)諸如此類的說法屢屢出現在當代記載中。而毫無疑問的,這也是教宗不斷想塑造的城市景象。

從宣揚教會權威到關懷難民的劇烈轉變,此情此景,可能是亞歷山大七世和貝尼尼都未曾預料到;但毫無疑問的,他確實為聖彼得大教堂、羅馬城,乃至於整個天主教會留下了一個極易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廣場。當然在此之前,各種公開活動已在舊廣場上演,但新廣場的出現,提供更具戲劇張力的宣傳空間,使教會能以更強的力道傳達各種理念與形象。即便到了遠端通訊如此便利的21世紀,每到重要時刻廣場上依然能聚集大量人潮,例如新教宗就職演說、公開彌撒、封聖儀式,又或著是聖誕節之前的平安夜。

戰爭、恐怖攻擊、難民潮,讓今年的歐洲氣氛感到緊張不安。教宗方濟各呼籲:「我們應當...
戰爭、恐怖攻擊、難民潮,讓今年的歐洲氣氛感到緊張不安。教宗方濟各呼籲:「我們應當放下接納難民的冷漠與恐懼,因為你我都有可能變成其中一員。」 圖/路透社

每到重要時刻廣場上依然能聚集大量人潮,例如新教宗就職演說、公開彌撒、封聖儀式,又...
每到重要時刻廣場上依然能聚集大量人潮,例如新教宗就職演說、公開彌撒、封聖儀式,又或著是聖誕節之前的平安夜。 圖/路透社

將慈悲精神融入生活,我們人類絕對有機會化解世上許多苦難,讓聖誕節變得更加溫馨、歡...
將慈悲精神融入生活,我們人類絕對有機會化解世上許多苦難,讓聖誕節變得更加溫馨、歡樂。 圖/歐新社

▎「我們要張開眼睛,看到世界的不幸」

當資本主義成了當代主要的經濟理論與意識形態時,就連聖誕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在這個世界上,仍有人在此節日宣揚慈悲精神,聖彼得廣場大概即為世上最為顯著的場所。天主教會在如此著名的廣場、如此特別的節日中,強調的不只是個人或親朋好友的快樂幸福,也請求人們正視這個世界所遭遇的難題。

事實上,過去一年也是天主教會的「慈悲特殊禧年」,除了舉辦隆重盛大的朝聖活動外,如同其名,也希望眾人能以更慈悲的心境面對萬事萬物。教宗方濟各在召開禧年的詔書如此說道:

我們不可流於貶抑人性的無動於衷,或一成不變的日常任務,導致我們發現不到新事物!

我們要抗拒只懂破壞的憤世嫉俗心態!我們要張開眼睛,看到世界的不幸,看到弟兄姊妹因尊嚴被漠視所受的傷痛。

讓我們承認,我們被催促要聆聽他們的喊寃!我們要走到他們當中,支持他們,使他們因我們的臨在、我們的友誼、我們的手足之情而感受到溫暖!

禧年雖已在今年11月正式畫下句點,但其精神依然在聖誕節延續下去,再次向全世界表白天主教會的未來處世之道。

天主教會在許多議題上的態度,是否真能呼應慈悲特殊禧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在全球化已成為難以抵抗的現象時,不分宗教、國家與種族,「慈悲」絕對是個相當值得省思的精神。將慈悲精神融入生活,我們人類絕對有機會化解世上許多苦難,讓聖誕節變得更加溫馨、歡樂。

禧年雖已在今年11月正式畫下句點,但其精神依然在聖誕節延續下去,再次向全世界表白...
禧年雖已在今年11月正式畫下句點,但其精神依然在聖誕節延續下去,再次向全世界表白天主教會的未來處世之道。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作者文章

圖為德國慕尼黑的州立文物博物館,收藏的奧古斯都巨型頭像。 圖/美聯社

羅馬帝國的王者群像:《十二凱薩》貫穿古今的權力形象圖

2023/11/13
拉斐爾直到1520年去世前,在羅馬執行了許多別具意義的工作委託,其中又以「調查羅...

《世界劇場的觀眾》文藝復興拉斐爾的未完任務:羅馬城古蹟調查

2023/07/24
電玩遊戲的長期玩家,有很大機率應該都聽說過冠以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Sid Me...

文明的盡頭在下一個回合: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回憶錄

2021/10/29
圖/路透社: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主持五旬節彌撒。

登入天堂的資格:教廷「真福品」凡人如何被封聖?

2021/05/19
在羅馬,最引起大旅遊者注目的,除了眾多教堂,就屬古典時代的古蹟,觀看的同時遙想曾...

《世界劇場》:來去羅馬住一晚,歐洲的「大旅遊」時代

2019/05/16
多元歷史觀點的重要性,就如同物種多樣性之於自然世界一樣,不在於取代、排擠他者,而...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衝破西方觀點的思想吶喊

2018/08/08

最新文章

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黃衣者)赴美國參加《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十六季,最終奪得后冠...

看見妮妃雅,也要看見Drag:《魯保羅變裝秀》與美國變裝文化

2024/04/25
第四種平交道設備相當簡易,不過卻是地方住民方便的通道。2024年4月發生小女孩闖...

小女孩的鐵道亡命悲劇:日本「第四種平交道」安全問題

2024/04/24
鄭㵛汝是一名濟州四三事件受害者家屬,也是一名天主教宣教士,現年57歲的她,自20...

無法入眠的南島(下):濟州4.3受難者家屬的生命與和平堅持

2024/04/23
濟州島南邊江汀村的海軍基地大門口,每天早上都有民眾在此,為了保護生態及維護和平進...

無法入眠的南島(上):濟州江汀村從未停歇的反軍港運動

2024/04/23
弘前公園的三位櫻守,左起海老名雄次、橋場真紀子、丸居和,三人都擁有樹木醫生資格。...

百年櫻樹的守護者:青森弘前公園「櫻守」團隊的照護傳承

2024/04/22
1985年軍政府審判,在阿根廷是人人熟知的歷史事件。 圖/TIDF提供

永不再犯:《阿根廷正義審判》究責骯髒戰爭的90天,拉美轉型正義的歷史時刻

2024/04/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