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足球啟示錄(上):球隊老闆生存指南
任何擁有一大筆資產,又喜愛職業運動的資本家,拿自己賺來的錢去滿足童年的夢想:「擁有一支自己的球隊!」也許不會馬上被列在秘書手上的每日工作清單中,但這個念頭很可能會一直在他的腦袋中轉啊轉的——要不轉到入土、要不就就夢想成真——年輕富豪們股票一賣,或知名投資客們說好組個團,轉身「順手」就買進某支NBA、MLB、甚至種花職棒球隊的情況,不僅在籃球、棒球等運動職業中屢見不鮮,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足球——買進賣出、富豪當家的狀況更是成為職業足球圈的新顯學。
當然,入主一支足球隊,形同入主一家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的公司,除了得先面臨既有企業文化與客戶(球迷)習慣外,也必須在每個球季中面臨來自內外部的挑戰(比賽成績、內部氣氛營造、營收表現等)。若買下的不是世界級豪門球隊,可能還得隨時撙節開銷,為球員與球隊員工們的下一餐著想,更別提奢望從中再賺一筆了。所以,要如何審時度勢,衡量自己的荷包深度,買下經濟實惠、又不會造成日後過大負擔的投資標的,便是每個潛在球隊老闆都必須鑽研的「生存指南」。
但有錢的人很多,有名又有型的球隊卻不是天天都便宜,就算你爸真的叫作李嘉誠,皇家馬德里、曼聯等球隊也不是隨便刷卡就打包得起。那麼,想成為球隊老闆,球隊的選擇又該怎麼挑呢?
想像一下:傍晚下班後,身為上班族的你心血來潮,想炒一盤海鮮配飯當今天的晚餐,但對於要選哪一種海鮮當材料,還沒什麼想法。你晃進了超級市場,架上可能有五隻被標了個偉大價格的北海道帝王蟹、冰鎮待食的挪威鮭魚、新鮮的台南虱目魚肚,跟看起來可能隨時都會過期的即食蝦仁。你搔了搔頭:口袋只有三十元,看來只能將就著買蝦仁回家炒一炒解決了?
如果你也跟著想到這裡,恭喜你,其實富豪(或田僑仔)們在選擇要掏出重金買下哪支足球隊、或是只掏零錢掛個廣告意思意思一下之前,也有著差不多的心路歷程。下好離手之前,先停、看、聽,並參考這篇《老闆生存指南》所分析不同等級球隊間的優劣,肯定是不會錯的!
▎貴族世家「帝王蟹」:AC米蘭、維拉、曼聯、兵工廠...
有錢當然好辦事,抱著可以打昏小國財政的鉅款,買下曼聯(Manchester United)、兵工廠(Arsenal FC)、AC米蘭(AC Milano)、國際米蘭(FC Internazionale Milano)等「帝王蟹級」的豪門球隊後,的確能有較高機率,能成功接收球隊經營多年的球迷族群、球隊陣容與世界性名望,也能幫助經營團隊在原先「本業」上名聲鵲起——老闆走起路來感覺更有風,對外商業談判起來,底氣跟話梗似乎真的能多上那麼一點。
像是義大利豪門AC米蘭的大老闆——同時也是以輕浮和政壇權術聞名的義大利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就是眾豪門老闆們的夢想典範。他藉著經營球隊而聚焦了社會目光,憑藉著球隊在義大利的威名與國際聲望,一舉由媒體大亨攻入政界,而AC米蘭在貝魯斯柯尼入主後也在歐洲足壇大殺四方,在1989、1990年連續兩奪歐冠而建立起了「米蘭王朝」,這股如日中天的體壇聲勢也成為貝魯斯柯尼橫掃政壇的形象資本,縱然老貝本人晚年苦於性醜聞、貪腐、官司間奔忙,但仍能憑藉著球隊累積的聲望,而活躍於義大利政壇。
如同你爸不是李嘉誠(再說一次!),貝魯斯柯尼的人生機運可不是人人都能碰到;在不對的時間點,硬要強行購買豪門或前豪門球隊的話,往往也會有「毋得時」(不得時機)的結果——英格蘭的阿斯頓維拉隊(Aston Villa FC)就是經典案例。
如果在三十年前,稱呼在歐洲賽場上叱吒風雲、引援球員也不手軟的阿斯頓維拉是歐陸豪門球隊,大多數人不會有異議——就連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都為之著迷(但據說女王本人和哈利王子都是「常勝軍」兵工廠的球迷...);但今日的阿斯頓維拉,就像一小隻久未進食、萎縮到極致的小小螃蟹,即使在英格蘭中部的傳統腹地上還有人氣,但出了英倫三島後,球隊的大名便無足輕重。
數年前,來自美國的新老闆Randy Lerner,仗著曾接掌家族運動事業(NFL克里夫蘭布朗隊)的經驗,認為自己能讓這支前豪門球隊重拾光輝,於是砸了重金買下球隊後,找來知名主帥把脈,希望隔天起床就能看見一隻金光閃閃、補拎補拎的蟹王。
但理想很豐腴,現實卻總是很骨感。Lerner為維拉的規劃漂漂亮亮,但走向卻不太樂觀:在花下鉅款,卻年年補強失敗、還找來了一個又一個名為華佗、實為華安的庸醫教救急後,Lerner一氣之下乾脆不掏錢了。這不僅讓阿斯頓維拉實力更加虛弱,本季之後篤定要從螃蟹降級成小龍蝦,還賠上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大頭照天天被粉絲們掛在箭靶上照三餐打。
同樣來自美國,另一組帶著全家男女老少,合資買下「帝王蟹級」豪門球隊曼聯的Glazer家族,則就聰明許多:不只買在相對低廉的價格上,同時還頂住了曼聯球迷們「反美排外」的壓力,硬是大膽操作財務槓桿,不僅將球隊在新興市場上市以舊有名氣籌措更多資金,還花下大筆投資,持續大膽地攻入全球運動市場的品牌戰,將這一「英國招牌豪門」的名號推上「地球招牌豪門」的頂峰。儘管近幾年來,曼聯的戰績不若過往強悍、榮耀稍減,但依然無損其在足球世界中的人氣與地位。
當然作為富豪,對錢的執迷大於運動熱情者,也是大有人在。在英超,甚至有土豪買下了豪門球隊,圖的卻不是協助俱樂部更上一層樓,而是最大化其優勢後,再從中套利賺錢:像是北倫敦豪門兵工廠,以好大喜功著名的大股東Stan Kroenke,就對於將這隻「帝王蟹」蒸熟/裝盤/吃下去/吸收營養的「傳統過程」興趣缺缺。
在Kroenke的精心「烹飪」下,兵工廠經營層反而先將位於倫敦精華地帶的舊主場海布利球場(Highbury)拆除「都更」,原地重新建了一批高級住宅出租獲利;接著,兵工廠又藉著英超接連奪冠的盛名而得到來自中東的阿聯酋航空(Fly Emirates)鉅額贊助,蓋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容量新球場(也就是現有的阿聯酋球場),增加上座率與轉換率,同時藉此繼續提高球隊能見度。
但搬了家、賺了錢、換了換風水新氣象後的兵工廠,在英超賽場上有沒有爭冠機會?能不能進一步爭取歐洲冠軍?對Kroenke而言聊勝於無。只要能在球季進行時多賣一些周邊、多出幾款紀念品,讓球迷進貢大量鈔票,並保證在季末保住聯賽前四名(能打歐冠的資格),偶爾在最熱的夏天時節偷偷刮一刮蟹膏(明星球員)去賣,再灌一下海水(年輕的青訓選手)來補充帝王蟹元氣,作為大股東的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兵工廠的經營作法,雖然保證了球隊的營利狀態,但球隊的冠軍競爭力自此卻也年年欠缺那「臨門一腳」的關鍵實力。偶爾也會有清醒的兵工廠球迷們,痛斥Kroenke這樣的行為只是在利用兵工廠品牌的剩餘價值獲利,讓球隊距離冠軍榮耀越來越遠。但若你是老闆,只想帶隻帝王蟹出去逛逛街、炫耀一下「拎杯也是帝王一族咧」,順道撈一些蟹肉來吃吃,學學Kroenke,這也未嘗不是一記妙著?
總而言之,對於荷包滿滿(是真的非常滿,不是只中一次樂透的程度)又不想分神於本業外、涉入太多球隊經營管理的老闆們,購買帝王蟹球隊,將是最佳選擇。不過請記得:買完後,別忘了把零錢捐獻給本指南作者...。
▎親爹爹的「鮭魚片」:瓦倫西亞、PSG、切爾西...
套用在足球隊買賣的市場上,「鮭魚」等級,正好就是一些距離「世界級豪門」還有一段差距,但在地方上依然廣受愛戴的球隊。這些球隊甚至因為歷史夠悠久,還具有在國內的一定影響力與支持率。而對於找尋「食材」的土財主來說,「鮭魚」球隊的購賣吸引力與潛在增值機率,往往比已經是豪門的球隊來得更高,較為實惠的標價也讓他們於購入球隊之後,可以再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改造與補強。
以2015年才被轉賣給新加坡著名炒股天王林榮福的西甲瓦倫西亞隊(Valencia CF)來說,在被收買之前,受到本世紀初為了蓋新球場而產生的一連串失敗融資影響,儘管是西班牙國內、乃至全歐洲赫赫有名的勁旅,仍只能以變賣陣中明星球員來籌措營運經費、慘澹經營。
但在林榮福打敗其他投資團隊成功奪標後,儘管還沒有立刻讓這支「蝙蝠軍團」重新站回歐洲之巔、任命教練的眼光也還有待商榷,但在球員市場上的有效投資,與清償剩餘債務等作為,迅速地讓原有球迷通通站到他這一邊。林榮福一連串的經營作為,不僅讓瓦倫西亞的復興再現曙光,也間接為這位遠東富豪帶來了在伊比利半島上的好名聲與名人光環,為其轉投資農業加工、生物科技與時尚等事業進軍歐洲市場鋪平道路。
另一個成功的鮭魚故事,則是法甲的勁旅巴黎聖日耳曼隊(PSG,Paris Saint-Germain FC):這支位於法國首都大區的球隊,在流年不利、戰績慘澹,屢屢買下過氣球員當冤大頭的本世紀初後,足球之神終於降臨其主場王子公園球場(Parc des Princes)——來自卡達政府的對外投資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在2011年看上了這支花都球隊,以5,000萬歐元(當時匯率折合約新台幣20.5億元)買下了PSG的70%所有權。這一來自中東的「油王乾爹」,旋即以讓足球圈內人人咋舌不已、鎖定鄰居義甲聯賽「殺雞取卵」式的數筆天價交易,將巴黎人原先不敢妄想的巨星們一個一個送進球隊:
- 阿根廷明星國腳Ezequiel Iván Lavezzi購買:付給原東家義甲拿坡里隊(SSC Napoli)2,650萬歐元轉隊費(相當於約3,926萬瓶紅標米酒),並給予Lavezzi四年稅後總值3,000萬歐元的薪資合約(約4,000萬份營養午餐)。
- 阿根廷明星國腳Javier Matías Pastore購買:付給原東家義甲巴勒摩隊(US Città di Palermo)與第三方掮客共計4,000萬歐元轉隊費(約2億顆茶葉蛋)。
- 巴西明星後衛Thiago Emiliano da Silva購買:付給原東家義甲AC米蘭4.200萬歐元轉隊費(約0.12場花博舉辦費用),也讓Silva成為足球史上最昂貴的後衛球員。
- 瑞典史詩級前鋒Zlatan Ibrahimović購買:付給原東家義甲AC米蘭2,000萬歐元轉隊費(外加佣金與贊助商額外費用,總額約1.8億歐元),並給予Ibrahimović三年稅後總值4,200萬歐元的薪資合約(約5,600萬份營養午餐)。
我們趕緊略過這些可怕的數字——話說PSG成為鑲著石油黑金的卡達品牌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全世界最「金碧輝煌」的新興豪門之一。儘管海外巨星選手的湧入,確實苦了原先青訓系統中的小球員們,讓他們找不到登上一線隊的機會,而被迫前往其他球隊發展,但巴黎人驕傲的自尊心與虛榮感,卻被這支重新啟航的PSG給大大滿足——沒有球迷會抱怨這幾筆來自中東地區的注資,也不會有市民指著老闆鼻子罵「跟駱駝一起滾回你老家去」。
PSG在迎來「富爸爸」之後,不僅球隊戰績一飛沖天,能突破各國明星重圍,成功進入PSG陣中的法國本土球員們,更等於一腳踏入了法國國家隊陣容中。
同樣是由富豪入主,倫敦西區的切爾西隊(Chelsea FC),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也夢幻得不遑多讓:來自俄羅斯,以良好政商關係與投資能源事業起家的Roman Abramovich,2003年從「球隊販子」Ken Bates手中以1.3億英鎊(當時匯率折合約新台幣74億元)買下這支倫敦「藍軍」後,與上述買下曼聯帝王蟹的Glazer家族相同——Abramovich勵精圖治、英明神武,不僅為球隊訂下中長程計畫,還投入大量資源以供引援,將歐洲賽場上的眾多明星招致旗下。
在他手下的主帥與球員們個個得到良好待遇,有好球看又有好戰績能期待的球迷們更是幸福又開心,簡直就是鮭魚投資界的模範寶寶,只差沒有被蓋個銅像在武陵農場的入口處紀念紀念了!
投資一定有風險,鮭魚買賣有賺有賠。
雖然老闆們不用真的去找公開說明書,看這篇指南足矣,但還是有些老闆鐵齒至極,非要選擇那些擺放了比較久、不知道還新鮮與否的鮭魚片,而結果也多半稱不上美好:曾在英超戰場上令敵隊聞風喪膽的白色軍團「利茲聯」(Leeds United FC),便是活生生、血淋淋的足球投資教案。
上個世紀末曾輔助利茲聯創下輝煌戰績的舊老闆Peter Ridsdale,為了引進高價的足球好手而對外到處舉債,甚至還先預支了歐洲賽事轉播的高額權利金。但這種寅吃卯糧的作法卻讓利茲聯的金庫成了黑洞,在屢次面臨貸款逾期的壓力下,Ridsdale反而得回頭出售陣中的明星球員來套現,本末倒置的結局也讓時執教鞭的數位主帥先後罷冠求去,球隊戰績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球隊人心不穩,踢不好球;聯賽成績不佳,踢不上歐陸賽事;沒有參加歐陸跨國聯賽,就拿不到高額的轉播權利金;沒有高額的權利金,就更是還不起連本帶利的鉅額負債——如同八點檔鄉土劇中,因一時貪念而賭債纏身的老王一般,以債養債、逢賭必輸,這樣沒完沒的惡性循環,讓利茲聯這支鮭魚球隊的財務狀況一瀉千里,直到2004年,才被利茲城當地商人Gerald Krasner給「壞了,50收」給買下後,Krasner為了替球隊還債,乾脆將全隊連同職員通通上架包裹出售、解約。
Krasner快刀斬亂麻式的「震撼療法」,不僅沒有救成利茲聯,甚至還讓病入膏肓的球隊整個「死透」,該年嗚呼哀哉地降級到英冠。但Krasner或是利茲聯的前世冤親債主、還債還上癮的他,更還「鞠躬盡瘁」地把自家球場、訓練場都賣了。最後賣到脫褲子的利茲聯,也再Kransner的手上,整支球隊賤價拋售——賣給了誰?賣給了惡名昭彰、剛脫手切爾西,正到處找尋下個目標的Ken Bates!
Bates將球隊組織砍掉重練、再度人員重組,但被折磨地面目全非的利茲聯此時早已藥石罔效。Bates粗暴的重整手段,不僅導致利茲聯於接下來數年間升超失敗,還一個不小心從英冠(次級聯賽)降級至英甲(三級聯賽),球迷與球隊之間關係徹底崩壞,經營權隨後接連再經過幾度轉手,直至今日,這片悲慘的鮭魚都難以重回英超賽場。
有一筆錢能買鮭魚的老闆們,究竟是林榮福、Roman Abramovich,抑或是Ken Bates呢?保險起見,各位鮭魚的球迷們,先去拜一拜海龍王吧(....未完待續...)。
土豪足球啟示錄(下):豪門育成/殖民計畫 | 文化視角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看完了上篇指南中的「帝王蟹」與「鮭魚」兩級球隊,口袋沒這麼深的平凡投資人們目睹富老闆們一邊吃香喝辣,一邊大筆一揮就把自己夢想的投資標的(球隊)買走,心裡苦、但不說。 而要怎麼消一消心裡的苦呢?除了重新投胎,再次期望自己的老爸真的是李嘉誠之外,「只要」開個十幾億台幣,買一支非豪門球隊來過過癮,也是不無不可。畢竟球隊整體價值與購買後的「實際用途」,總是見仁見智...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