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2025/04/10 陳威臣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米價節節升高,甚至還讓日本傳統的米果出現危機,堪稱是令和時代的「米騷動」。 圖/美聯社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米價節節升高,甚至還讓日本傳統的米果出現危機,堪稱是令和時代的「米騷動」。 圖/美聯社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相信只要是來過日本的朋友們,都有品嘗過日本米的好滋味,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米價節節升高,甚至還讓日本傳統的米果出現危機,堪稱是令和時代的「米騷動」

依據4月7日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最新資訊,日本國內的超市販售白米價格,5公斤裝的平均售價高達4,026日圓,不但是連續13週上漲,跟去年同期相比也超過兩倍,部分超市還規定限購一包,讓日本民眾苦不堪言。

明明日本政府在3月中開始為了抑制日本米價的上漲,因此實施兩次並釋放了21萬噸的儲備米,但米價不降反漲,也讓許多民眾覺得釋放儲備米似乎效果不大,還影響許多需要稻米的產業。對此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在4月9日對外表示,今年直到夏天為止,每個月都將追加釋放儲備米,以實際行動抑制米價上漲,不過是否真能讓日本的米價下跌,仍有待觀察。

這次的令和米騷動,最早是2024年的6月,日本各大都市開始陸續傳出米荒,各大超市的貨架上白米全都不見了,甚至於有錢還買不到,2023年與2024年的稻米種植及收成都沒什麼大問題,居然出現缺米的現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環顧日本歷史上,只要出現缺米的狀況,代表著社會即將動盪。畢竟過去是農耕社會,稻米等糧食作物是人民最重要的物資,繳稅也是以稻米為主,過去的日本遇到稻米歉收造成飢荒,即會發生所謂的「百姓一揆」的抗爭,現代雖然不會像過去一樣,但缺米仍會對執政者造成壓力,得要謹慎面對。

圖為2025年3月,日本東京一間超市販售的包裝米。告示牌上標示一個人限購兩包。 圖/轉角國際林齊晧攝影提供
圖為2025年3月,日本東京一間超市販售的包裝米。告示牌上標示一個人限購兩包。 圖/轉角國際林齊晧攝影提供

日本上一次的缺米事件,是發生在1993年,夏季遇到冷夏導致日本的稻米產量不足,當時日本政府還被迫開放國外稻米進口,以解決缺米的狀況。事後農政單位開始研究抗低溫的米種,並推廣種植,時至現今日本的稻米已幾乎不會受到溫度的影響,30年來也就沒再發生缺米的現象。

既然如此,2024年中開始出現的缺米現象為何又引發一陣搶米潮?當時日本政府將缺米的原因,歸咎於「外國觀光客來太多,把日本米都吃光」——的確2024年訪日觀光客人數創新高,但並非所有外國人都吃米飯,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太能說服民眾。網路上還出現了日本的品牌米,因拿去國外賣的價格比較好,才導致國內白米數量不足。

更有不少產業界人士認為,是農林水產省對於稻米的生產調控力不佳,過多的稻田休耕導致產量無法滿足大量觀光客所導致。所幸買不到米的狀況,在2024年9月之後日本國產米陸續收成而告終。

平靜兩個多月後,2025年1月開始,卻又出現日本米價格節節升高的怪事,讓原本就面臨通膨壓力的日本民眾,更加苦不堪言。去年的稻米收成數量根據統計,是近年來最佳的一年,供給上並沒有發生狀況,但白米價格漲得太過誇張,也引發社會的關注。

日本各大媒體展開調查,赫然發現由於去年的缺米騷動,導致部分在日中國人,覬覦日本的白米,紛紛以各種名目開始進行高價收購,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在日本開餐廳的中國人,或是在中國人群組內兜售。

日本政府將缺米的原因,歸咎於「外國觀光客來太多,把日本米都吃光」——的確2024年訪日觀光客人數創新高,但並非所有外國人都吃米飯,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太能說服民眾。 圖/路透社
日本政府將缺米的原因,歸咎於「外國觀光客來太多,把日本米都吃光」——的確2024年訪日觀光客人數創新高,但並非所有外國人都吃米飯,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太能說服民眾。 圖/路透社

圖為2025年3月,日本東京一間超市販售的包裝米。告示牌上標示一個人限購兩包。 圖/轉角國際林齊晧攝影提供
圖為2025年3月,日本東京一間超市販售的包裝米。告示牌上標示一個人限購兩包。 圖/轉角國際林齊晧攝影提供

長期以來日本的稻米收購制度,都是稻農在收成後,將稻米賣給JA農協(日本農業協同組合,日本的農會),而農協也會依照日本政府的規定,以保證價格進行收購,藉以保障稻農的最低收入,同時也能穩定市場價格。

過去稻米仍屬統制販賣的時代,市場供需都是由日本政府所制定,稻米不得隨意販賣。1982年日本修改糧食管理法之後,廢除了配給統制制度,改成可以自由流通,後來因來自美國的壓力,讓海外生產的稻米也可以進口日本,造成日本稻農的壓力。

不過因農協的保證收購,加上各地的農協與地方政府合作,紛紛推出自有品牌,大獲消費者的好評,絕大多數的稻農仍配合農協的收購,已形成常態。但近期卻有不少打著公司的名號,到日本各稻米產地直接與稻農接觸的買家,提出了比農協的保證價格更高的收購金額,許多稻農便出售自家庫存的稻米。

此舉不但讓稻米奇貨可居,也讓農協收購的稻米存量變少,導致市場的白米價格水漲船高,更誇張的是經過日本媒體的調查,這些買家幾乎都是中國人,不但囤積大量稻米,趁價格上漲後售出,還在中國人使用的社群網站群組,以稍低於市場的價格兜售手上的白米,許多中國人餐廳為了搶這些白米,也顧不得道義了。

也因為事態嚴重,讓日本社會驚覺日本國內市場的稻米價格,居然遭中國人操弄,紛紛指責日本政府毫無作為。雖然陸續釋出21萬噸的儲備米,但到目前為止米價仍持續上漲,甚至日本政府日前還宣布,期望到2030年能夠輸出日本稻米35萬噸的規模,是目前的8倍,不少日本網友諷刺日本政府:國內自己都沒米可以吃了,居然還為了賺外匯賣米到國外。

各地的農協與地方政府合作,紛紛推出自有品牌,大獲消費者的好評,絕大多數的稻農仍配合農協的收購,已形成常態。圖為日本石川酒造,釀製清酒用的米。 圖/路透社
各地的農協與地方政府合作,紛紛推出自有品牌,大獲消費者的好評,絕大多數的稻農仍配合農協的收購,已形成常態。圖為日本石川酒造,釀製清酒用的米。 圖/路透社

同時還有不少指責聲浪,認為日本稻農們貪圖利潤。但日本稻農們也有話要說,3月31日還號召了四千多人在東京的原宿,舉辦「令和百姓一揆」的示威遊行,不少稻農紛紛響應,認為日本的稻米栽培面臨嚴峻的狀態,日本政府不思改變只是不斷地壓榨稻農,還放任社會輿論指責他們。

根據統計,日本的稻農從1965年的490萬戶,到2020年只剩下70萬戶,而且平均年齡高達68.9歲,年輕人不想承接產業、找不到後繼者比比皆是,更慘的是面對各方成本不斷地上漲,以及天災不斷的狀況下,根據2022年日本政府的統計,稻米農家的年間所得平均只有1萬日圓,換算下來每天居然只有10日圓。

這樣的狀況也難怪稻農們終於也掩不住怒火,認為他們賣高價只是為了討生活,不該如此指責他們貪財。但日本的米騷動不僅如此,最近日本的米菓大手製造商「龜田製菓」,遭到日本網友的抵制,發起不買運動,原因是該公司的印度籍會長發言遭到炎上。

2024年底開始,日本的網路便開始流傳龜田製菓的CEO會長「雷卡・拉朱・朱內賈」(Lekh Raj Juneja),在接受《法新社》專訪時表示,為了讓日本能重返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榮光,日本人必須要改變心態接受更多移民。

這樣的談話被日本人解讀成「雷卡會長認為要引進大量移民」因而遭到炎上,還導致龜田製菓的股價大跌。雖然查證原本新聞專訪的內容,其實雷卡會長的說法,指的是因日本人口下降導致勞動力減少,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應該要活用海外的高度人才。

日本的稻農從1965年的490萬戶,到2020年只剩下70萬戶,而且平均年齡高達68.9歲。圖為岡山縣上籾地區的農地。 圖/路透社
日本的稻農從1965年的490萬戶,到2020年只剩下70萬戶,而且平均年齡高達68.9歲。圖為岡山縣上籾地區的農地。 圖/路透社

在雷卡事件之後,又傳出「龜田製菓的產品使用中國的便宜米」。雖然該公司大部分仍使用日本與美國的米,但的確有少部分商品使用中國米,網路流傳的內容並不全然是事實,但卻因此導致消費者的不信任。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2025年2月一批出口至台灣的嬰兒米餅,遭台灣政府驗出含重金屬鎘,此事傳回日本之後就引發網民爆炸,並與之前使用中國米的假新聞串連,認為龜田製菓的表現太誇張,又發起不買運動,讓這家老字號的米菓公司面臨極為嚴峻的狀況。

日本的米價成了生產方與消費者的對峙,這場延燒將近10個月的米騷動,至今並沒有平息的跡象。米價持續上漲,進而導致不少以米為原料的產業深受其害,例如味噌是日本人的生活必需品,但製造商卻因此面臨無米可用和成本暴增的窘境。

對於米價持續上漲,農林水產省認為這很可能是民眾恐慌的消費行為所導致,並認為儲備米全面釋出後,米價應該就會回穩。不過釋出儲備米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為了根本性的解決日本未來可能的米荒,日本政府應該要制定更完備的稻米生產政策,才能讓美味的日本稻米永續存在。

對於米價持續上漲,農林水產省認為這很可能是民眾恐慌的消費行為所導致,並認為儲備米全面釋出後,米價應該就會回穩。 圖/路透社
對於米價持續上漲,農林水產省認為這很可能是民眾恐慌的消費行為所導致,並認為儲備米全面釋出後,米價應該就會回穩。 圖/路透社

推薦閱讀

酒杯中的產業苦難:天災擊潰釀造鍊的「2020日本酒危機」

餵中國人吃「飯」?日本即食米飯的大輸出戰略

用一盤料理代表2023年:日本「今年的一皿」迷你奢華的款待飯糰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

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2025/04/10
復原天守閣的討論持續,不少民眾無法接受政府花大筆預算蓋一座早已消失數百年的建築,...

讓日本再度偉大?東京的「江戶城天守閣重建計畫」

2025/02/28
現年52歲的中居正廣,1986年14歲時加入傑尼斯,1988年成為偶像團體SMA...

中居正廣引退:性侵醜聞風暴,與富士電視台的崩壞黑歷史

2025/01/23
曾經是主流的錄影帶,如今卻面臨了所謂的「2025年問題」。
 圖/路透社

只能保存40年的記憶:錄影帶的「2025年大限」

2025/01/03
圖/電影《情書》海報

お元気ですか?中山美穗:致敬日本國民偶像的情書

2024/12/06
2024年11月,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販賣丸之內線.哥吉拉70周年紀念乘車券。...

日本鐵道與怪獸之王:紀念哥吉拉與東京丸之內線70周年

2024/12/06

最新文章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

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2025/04/10
川普宣布的高關稅政策引發混亂,從政府內部、共和黨員到廣大選民之間明顯不安。圖為2...

川普高關稅的政策迷惑:政府內部方向分歧,選民可能耐心有限

2025/04/09
美籍記者派翠克.溫(Patrick Winn)長年報導東南亞毒品販運議題,並將多...

專訪《毒梟烏托邦》作者派翠克.溫:緬甸佤邦毒品、詐騙與山寨中國

2025/04/07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立刻引發包含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震盪,國際自由貿易的...

川普解放日,美國淪陷時:向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說再見?

2025/04/07
2025年4月4日南韓憲法法院8名法官一致通過,宣判「確定罷免」 尹錫悅。尹錫悅...

尹錫悅下台:罷免後將面臨最重死刑的內亂審判…政權輪替幾成定局

2025/04/04
2025年2月亞洲最大聯合軍演「金色眼鏡蛇演習」(Exercise Cobra ...

經濟靠中國,軍事靠美國:馬來西亞求取平衡的避險翹翹板

2025/04/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