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民粹政黨擴張:政治版圖變化,對捷台關係有何影響?
捷克國內政治版圖變化,何以牽動捷克與台灣的外交關係?2024年6月,捷克參議院副議長德拉霍斯(Jiří Drahoš)訪台,與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等官員進行高階談話,商討原本預定9月落腳於布拉格的首座晶創海外基地(CbI-Prague office)一案,然而以培育晶片設計人才、深化捷台產業合作為目標的布拉格晶創基地卻未能在9月如期營運。
吳誠文日前在立院質詢時回應,捷克因選舉可能面臨多黨執政聯盟重組,在其內部尚有多元意見需整合的情況下,將持續與捷方溝通並爭取於今年底前正式營運。因此可見,儘管近年捷台互動頻繁,但捷克內部政治對台態度並非全然一致,如何透過理解加強交流,成為當前捷台外交的挑戰。
捷克在歷經地方議會選舉及參議院1/3席次改選後,正面臨自由派海盜黨(Česká pirátská strana)慘敗、五黨聯合政府重組,以及右翼民粹政黨「是的2011」(ANO 2011)勝出的局面,衝擊捷克內部既有的政黨版圖,也為2025年眾議院大選和捷克未來外交政策的變動敲下警鐘。
▌海盜黨退出聯合政府,友台派外交部長力保職位
2024年9月21日捷克13個地方議會選舉結果,由前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š)所領導的政黨ANO 2011於其中10區獲得最高得票數,共獲得675席中的292席;而由巴爾托斯(Ivan Bartoš)所領導的海盜黨,則從原有的99席大幅下降至僅剩3席。
面對海盜黨的敗選,巴爾托斯於22日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並於24日與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會面,商討海盜黨在五黨聯合政府中的參與運作。巴爾托斯會後向媒體表示,選舉結果對海盜黨及其他聯盟政黨均不算樂觀,但海盜黨將持續參與五黨聯盟的運作,遵守對人民的承諾,與其他政黨齊心合作推動政策。
然而,屬於「人民民主黨」(ODS)的總理費亞拉以巴爾托斯對數位化政策的管理與推動不善為由,於同日稍晚宣布解除巴爾托斯副總理兼地區發展部長職務,此舉引起巴爾托斯與海盜黨成員的不滿,也為支持度已不到三成的五黨聯合政府蒙上陰影。
為表達對費亞拉解僱決策的不滿,海盜黨於30日舉行黨內投票,以將近8成的同意票決議全黨退出聯合內閣。
在原本由「人民民主黨」(ODS)、基督教民主黨(KDU-ČSL)、責任與繁榮黨(TOP 09)、「市長和獨立議員黨」(STAN)與海盜黨所組成的聯合政府中,海盜黨握有副總理、外交部長及立法部長三個席位,其中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以明確的反俄抗中立場聞名,並曾公開表示對台捷合作的支持,然而隨著捷克地方選舉所引發的海盜黨總辭風波,利帕夫斯基的去留也成為捷克政壇的矚目焦點。
作為積極維繫捷克與歐盟和北約關係,以及在俄烏戰爭中領導援烏政策的主要決策者,利帕夫斯基在位期間的表現受到總理費亞拉的肯定,且考量到捷克外交政策的延續性、距離下一屆眾議院大選僅剩一年等因素,費亞拉和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均表示希望利帕夫斯基繼續留任,因此在海盜黨決定退出聯合內閣後,利帕夫斯基宣布退出海盜黨,並以無黨籍的身分持續擔任外交部長一職。
▌右翼民粹政黨擴張,挑戰親歐自由派政府
具有民粹傾向及擁有上百億事業版圖的「捷克川普」巴比斯,帶領ANO 2011先後於捷克地方議會選舉和參議院1/3的席次改選中取得優異成績,在參議院改選的27位席次中,ANO 2011取得8位,即使此數量仍小於聯合政府加總後的15位,但已是捷克國內拿下最多席次的單一政黨。
ANO 2011不僅在9月的兩場選舉中取得優異表現,今年6月也於歐洲議會選舉贏得最高票,順利取得歐洲議會21席捷克代表中的7席。隨後,巴比斯與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和奧地利極右翼自由黨(FPÖ)黨主席基克(Herbert Kickl)共同宣布將成立新政治聯盟「歐洲愛國者」(Patriots for Europe),以反移民、削弱歐盟主導性為主張,團結歐盟內部右翼至極右翼的政黨勢力。
巴比斯與極右政黨的合作引起捷克國內質疑聲浪,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的立場上,過去匈牙利的奧班和奧地利的基克,均曾試圖阻止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及對烏克蘭的援助,使與二者結為盟友的巴比斯開始被外界懷疑是否走向親俄路線。
而早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巴比斯和捷克執政聯盟即因雙邊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差異而有所衝突,巴比斯主張在對烏軍事援助未達預期效果的情況下,應逐步推動和平談判,而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則批評巴比斯主張的和平談判會破壞政府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並對捷克自身安全造成威脅。
▌捷台關係前景:務實外交與價值外交的加速整合
右翼民粹的ANO 2011在今年三度選舉勝利,內政上為捷克現任政府的連任帶來高度挑戰,外交上也使得政府面臨政策再平衡的壓力。
相對於執政聯盟主張與民主國家為盟的價值外交路線,巴比斯於2017至2021年擔任總理期間至今均採取重視實質利益的務實外交政策,將經濟收益的重要性置於民主或威權政體的分別之前,即使在巴比斯總理任內已有部分捷克政治人物積極推動捷台友好,如2020年前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ěk Hřib)與台北市締結姊妹市、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訪台,演說最後以中文發表「我是台灣人」,但巴比斯政府仍未以民主、自由等共同價值因素,將捷台關係的發展納入外交議程。
以親西方、支持民主人權價值為理念的現任政府於2021年上台後,捷台雙邊官員的互訪增加及在科技、教育與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使捷克成為台灣在中東歐地區的重要民主盟友。台灣也藉由台捷對民主理念的共同擁護,積極拓展在國際場域的能見度,如前總統蔡英文在今年10月出訪歐洲,其中一站即是前往於布拉格舉行的「公元2000論壇」( Forum 2000 Conference)發表演說,該論壇以支持民主價值為宗旨,串連各國政治領袖及民運人士共同強化全球民主運作,捷克的友台政治人物賀吉普、韋德齊,及現任總理費亞拉、總統帕維爾也均曾於該論壇致辭發表。
然而面對ANO 2011擴張所帶來的壓力下,捷克執政黨如何在強調國安與價值外交的主張外,提出經濟建設的實質成績單,及發展有利於其經濟利益的民主盟友,應是現任政府調整其外交方針的要點之一。
面對捷克國內政治的變動,強調以共同價值結為「民主供應鏈」盟友的外交政策,可能逐漸面臨邊際效益遞減的成果。相對地,捷台合作的經濟面向將是穩固雙邊關係的重要基石,台灣在產業供應鏈的布局上,能否把握近年民主供應鏈所帶來的紅利,進一步為捷克創造實質投資獲益及帶動技術升級,是台灣當前對捷外交可積極著力之處;也是在面對捷克國內高度政黨競爭的情況下,有利於和不同外交路線實行者持續維繫捷台關係的要素。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