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與民眾脫節的菁英政府:法國極右派壯大,多虧馬克宏?

2024/06/13 曹寶文

極右派的崛起並沒有單一的決定性因素,然而馬克宏政權卻更大力地助長了極右派的發展。...
極右派的崛起並沒有單一的決定性因素,然而馬克宏政權卻更大力地助長了極右派的發展。 圖/美聯社 

編按: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極右派贏下近4成歐洲議會選票之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這一令各界無比震撼的決定,究竟是為何?而原本在法國政治與輿論皆為邊緣、原本令多數法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極右派,又為什麼一步步擴張聲勢,如今甚至有望成為國會最大黨?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先回頭檢視法國在近十幾年來所面對的種種社會挑戰,而馬克宏本人也責無旁貸……。


▌接續上篇:〈馬克宏解散國會,然後呢?解讀極右派對法國人的意義〉

▌接受極右派

2017年,老勒龐的女兒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也來到了總統選舉第二輪,對戰馬克宏。同樣的局勢2022年又再來一次,這一年國民聯盟甚至將82名黨員送進國民議會。當6月9日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揭曉時,法國民眾再次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極右派主政的日子終於要到來了嗎?

然而平實而論,法國社會整體其實是眼睜睜地看著這件事一步一步發生的;其實無形中多數法國人早就知道會走到這個局面,只是行動上一直沒有足夠的動能去做出改變,甚至思考上也怠惰、不願意面對問題的核心。

前面談過極右派的核心議題是族群間的區別。當社會穩定發展、凝聚力足夠時,這樣的議題不但無法吸引人,更讓人聯想到過去歐洲種族主義的歷史。但當經濟成長停滯、社會當中出現分裂、自由平等的價值沒有在具體的生活中被感受到、大眾階層的苦難無法從菁英階層的論述中獲得解釋、國家的走向無法提供解決方案時,民粹的氛圍就很容易在生存的壓力下產生,為極右派論述創造了紮根的契機。

過去30年來,法國聚集了這些所有的條件:基礎產業外移、失業率上升、公共建設與服務的投資緊縮、貧富差距擴大、平均購買力下降。與此同時,國家無法駕馭不願苦難同當的資本家,在新自由主義風潮下傳統的左派不斷向右邊靠攏,大眾階層逐漸喪失他們的代言人。

極右派的核心議題是族群間的區別。圖為聚集在巴黎附近塞納河畔維特里一座廢棄辦公大樓...
極右派的核心議題是族群間的區別。圖為聚集在巴黎附近塞納河畔維特里一座廢棄辦公大樓前的蘇丹移民。 圖/歐新社 

再加上過去十幾年來新的危機一個接一個冒出頭:難民、能源、氣候危機、全球疫情等,再再考驗社會的適應能力。這個時候法國領袖應該要就這些問題作根本性的、結構性的思考,並且用堅實的論述與政治魄力帶領社會全體共度難關;真正需要的是一個進化版的、跟得上時代危機的新左派觀點。然而實際上發生的卻是政治菁英階層持續與民眾脫節,無論是哪個黨派上台,似乎都無能也無意從根本的問題下手。

極右派就在這樣的脈絡下找到了他們的絕佳土壤。只要稍微修飾種族主義傾向以及反猶的歷史,將這層邪惡的面向過濾掉,就能大舉吸收時代轉換過程中被犧牲掉的(白人)族群。

於是,極右派的政治人物將所有問題的根源指向他者族群(主要是伊斯蘭族群),也將所有問題的解方歸納到族群區別——他們主張外來移民搶了法國人的工作,安置難民的支出與對外國人士的補助排擠了法國人可享有的社會福利;他們說那些在城市的菁英份子只顧抽象清高的人權價值,完全不懂你們的悲慘生活;他們承認每個人心中都有的分別心,認為民族文化認同天經地義,不應該被政治正確的思潮壓抑;你不希望鎮上的法國麵包店被中東串烤店取代、不希望清真寺變得比天主教堂還要多,這些想法應該要能被勇敢地表達出來。

最後,他們再傳達一個訊息:

極右派真的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況且不試過怎麼知道呢?

國民聯盟的競選海報,印著議會主席瑪琳﹒勒龐與黨主席喬丹.巴德拉,寫著「法蘭西歸來...
國民聯盟的競選海報,印著議會主席瑪琳﹒勒龐與黨主席喬丹.巴德拉,寫著「法蘭西歸來」的口號。 圖/法新社

極右派將社會問題根源指向他者,主張:你不希望鎮上的法國麵包店被中東串烤店取代、不...
極右派將社會問題根源指向他者,主張:你不希望鎮上的法國麵包店被中東串烤店取代、不希望清真寺變得比天主教堂還要多,這些想法應該要能被勇敢地表達出來。示意圖,圖為一名在巴黎大清真寺前舉著法國國旗的穆斯林。 圖/美聯社 

▌極右派最佳助選員:馬克宏政權

極右派的崛起並沒有單一的決定性因素,而是在上述的多重因素下、加上政黨之間的角力與交換逐漸產生。然而馬克宏政權卻更大力地助長了極右派的發展。

馬克宏剛開始出線投入總統選舉時,許多人的確相信他會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在經歷過薩科齊(Nicolas Sarkozy)的金權政治以及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的虛偽社會主義後,人們期待真正的改變。然而事實上,馬克宏政權所謂「不左也不右」的路線其實是一場迷糊仗,它讓人對於財富重分配與公共性的議題失去思考與批判的依據,彷彿這些問題都只是假議題,唯一要考量的只有經濟成長與效率,治理國家變得與管理一間公司無異。

此外,他所指導的政府在推出各項改革的時候非常強勢,即便社會上出現強大的反對聲浪也沒有一點妥協的態勢。在他執政期間推動的勞動法案與退休法改革,都出現欠缺社會溝通、強行通過的情況。而社會運動現場的警察暴力程度也是在他任內來到高峰。種種狀況都加深了大眾階層對他的高傲印象,以及不被政治菁英所理解、甚至被放棄的感受。極右派便緊抓著人民對政府的不滿,穩穩地擴張實力。(延伸閱讀:〈活到老做到死?馬克宏「延後退休年齡」為何引爆法國全境之怒〉

如果說經濟議題上,馬克宏是無意間為極右派創造了機會,在移民問題的處理上卻讓人感覺政府已經被極右的意識形態滲透。包含難民營的強勢驅逐、提高外國學生的學費、一直到去年底通過的移民法案等,諸多處理外國人士的政策讓人不得不覺得馬克宏政府與極右派無異。

既然如此,為何不要讓國民聯盟上台試試看呢?至少他們就經濟議題的立場似乎比較與大眾階層站在一起。於是,極右派看起來越來越像一個正常的政黨——再加上,瑪琳.勒龐有意地試圖讓形象軟化、淡化極端色彩(延伸閱讀:〈漂白政見:瑪琳勒龐性別政策的「去妖魔化」〉)。

然而最關鍵的是馬克宏自身的政治算計。他在連續兩次的競選策略中,都把自己推銷成防堵極右派的唯一選擇,利用長期以來民眾對於極右派的戒心來成就自己的政治利益。然而這樣的操作卻也為極右派帶來許多的聲量,在馬克宏刻意淡化傳統右派、分裂傳統左派的情況下,極右派變成唯一值得敬畏的對手。而這也意味著,當政治被簡化成膚淺的二選一,極右派勢力越強大,人民就越需要馬克宏——馬克宏以此策略,兩度於大選第二輪擊敗勒龐。

在連續兩次的競選策略中,都把自己推銷成防堵極右派的唯一選擇,利用長期以來民眾對於...
在連續兩次的競選策略中,都把自己推銷成防堵極右派的唯一選擇,利用長期以來民眾對於極右派的戒心來成就自己的政治利益。圖為2022年時,於總統大選對決的馬克宏與瑪琳.勒龐之間的電視辯論。 圖/路透社 

▌解散國民議會,馬克宏的驚世決定

必須要透過前述的種種脈絡,才有辦法理解馬克宏解散國民議會的決定到底有多驚人、多嚴重。假如歐洲議會的選舉真的反映了法國國內此刻的政黨支持度,重新選舉國民議會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1個月後極右派將取得國會最大黨(或最大聯盟)的地位,與總統共享治權。馬克宏此舉等於是將極右派送上通往權力的特快車。

重點是,馬克宏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從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的角度來看,馬克宏其實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將選民對於歐盟議題與國內政治的意向混為一談。就算認為歐盟選舉的結果相當程度反映了極右派在國內已經勢不可擋,馬克宏還是可以謙遜承認挫敗,好好檢討原因,利用任期所剩時間重新修復與選民的關係,持續與極右派對抗。倘若他真的有意實現防堵極右派的承諾,這難道不是比較合理的路線嗎?

從解散國民議會的決定本身來看,馬克宏已為自身招致了來自國內外各界的許多批評。從重新選舉的可能後果來看,這個賭注也對他所領導的政黨不利。況且,在所有人始料未及、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人民真的有足夠的時間空間思考該做的選擇嗎?在沒有任何實質檢討、正視問題的情況下,強迫人民攤牌、粗糙地以直接民主的方式要求人民直視自己的選擇,這真的是民主嗎?

整件事情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馬克宏的決定都沒有道理。剩下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馬克宏不是以一個政治領導人的身份來做這個決定,而是基於個人的原因做出這個決定,而且為了這個原因甚至不惜陷自己的政黨於不義。

而如果這一局馬克宏賭贏了,他所創立的復興黨重拾勝利,他會像從戰場灰燼中重新站起來...
而如果這一局馬克宏賭贏了,他所創立的復興黨重拾勝利,他會像從戰場灰燼中重新站起來的英雄一樣風光。如果賭輸了,他仍然會成為防堵極右派的唯一希望。 圖/路透社 

此一「個人原因」有可能是什麼呢?

可能是因為覺得被選民背棄而羞愧生氣,於是爆氣地認為:既然你們那麼愛極右派,就給你們一個極右派的國會吧!

可能是因為,在他進步的表象之下,馬克宏心裡其實是極右思想的信奉者;終於找到一個(貌似)名正言順的機會,一舉實現內心的理想。

或者可能,馬克宏並不是幼稚衝動,而是深思熟慮下了這個決定;他也不在意別人對他的批評,不會糾結於自己是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而且這個決定跟他是否認同極右思想也完全沒有關係。他所要的就是能夠在此刻站在這個關鍵的位置,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並且以輕輕的一個決定,將秩序一秒打成失序。

而如果這一局馬克宏賭贏了,他所創立的復興黨重拾勝利,他會像從戰場灰燼中重新站起來的英雄一樣風光。如果賭輸了,與極右派共組政府,他仍然會在「抵禦邪惡」的敘事下,成為防堵極右派的唯一希望。

以上各種可能,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原因?哪一個原因最可怕呢?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法國人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去想這個問題了。選戰即刻開打(國民議會的重新選舉將於6月30日舉行,第二輪投票將於7月7日進行。),每時每刻都是關鍵,至於始作俑者究竟是故意還是昏庸,已經不重要了。真正該想的,是法國是否已經準備好在1個月後迎接未知的政治地景。

法國是否已經準備好在1個月後迎接未知的政治地景?圖為法國國會前的巴黎奧運標誌,巴...
法國是否已經準備好在1個月後迎接未知的政治地景?圖為法國國會前的巴黎奧運標誌,巴黎奧運將於國民議會選舉後3週的7月26日開幕。 圖/路透社 

責任編輯/賴昀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馬克宏解散國會,然後呢?解讀極右派對法國人的意義

活到老做到死?馬克宏「延後退休年齡」為何引爆法國全境之怒

漂白政見:瑪莉勒龐性別政策的「去妖魔化」

曹寶文

巴黎第二大學法律系博士生,主修法思想史及法哲學。

作者文章

這是法國極右派在歐洲議會選舉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且遙遙領先其他政黨,令各界譁...

馬克宏解散國會,然後呢?解讀極右派對法國人的意義

2024/06/13
極右派的崛起並沒有單一的決定性因素,然而馬克宏政權卻更大力地助長了極右派的發展。...

與民眾脫節的菁英政府:法國極右派壯大,多虧馬克宏?

2024/06/13
法國五大官員共同見證憲法的國印用印儀式,站立者由左至右為法國參議院主席、國民議會...

終止妊娠是自由還是權利?法國墮胎修憲案:辯論與妥協的民主藝術

2024/03/09
一名南非男子在開普敦的清真寺內,聆聽南非於國際法院控告以色列犯下種族滅絕罪的演說...

同病相憐之國?南非為什麼幫巴勒斯坦「控告以色列」

2024/02/22
2024年1月12日,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民眾在經過海牙國際法院外的聲援以色列活動...

國際法院的種族滅絕之訴:南非與以色列的「加薩敘事」攻防戰

2024/02/22
2023年11月12日,法國巴黎一名婦女在抵制反猶主義的遊行中揮舞著以色列國旗。...

到底誰反猶?以巴衝突下,法國的政治光譜與猶太論述

2023/11/21

最新文章

示意圖,非泰國預購之潛艦。圖為中國2018年南海軍演,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9-IV...

一波三折的泰國購艦案:買下中製潛艦背後,泰美關係漸行漸遠?

2024/06/20
英國保守黨執政14年,兩大錯誤方向令滿意度跌至創黨史上最低。 圖/法新社

英國保守黨的激情苦果:失控的好鬥派與撙節政策,大選未選先輸?

2024/06/18
美軍驅逐艦威廉·P·羅倫斯號(DDG-110)穿越太平洋。 圖/路透社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上):解讀美國對台戰略的重新定位

2024/06/18
美國總統拜登20224年5月下旬在美國《時代》雜誌的訪問中,第5次發表他對台灣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下):台媒對拜登談話的誤讀與「疑美論」

2024/06/18
德國一名男子在另類選擇黨宣傳車前面拍影片,標語寫著「和平的政黨」。 圖/法新社

德國歐洲議會選舉觀察:極右派選舉三寶——脫歐、移民與TikTok

2024/06/14
被外界稱為「七夕決戰」的東京都知事選舉,將在6月20日公告起跑,7月7日進行投票...

2024東京都知事選:小池百合子 vs 蓮舫的「七夕決戰」

2024/06/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