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選啟示錄(下):選舉奧步?泰國還能微笑嗎
選舉結束了,泰國人民幾家歡樂幾家愁,推特上普遍呈現批評聲浪,除了宣洩對選舉結果的不滿,亦凸顯出選舉本身的弊病。這些弊病包括政治文化與選舉制度等層面,代表著泰國必須進行更多的改革。
先從選前談起,隨著投票日近,各種奧步浮出水面。最嚴重的應是,一家立場親軍政府、保守派的電視台,涉嫌偽造未來前進黨(FFP)黨魁塔那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與流亡海外前總理塔克辛對話的錄音。其餘如變造圖片、散佈假新聞等不勝枚舉,都是為了不擇手段地打擊對手。
由於今年選舉約有700萬青年符合投票資格,這個數字相當於泰國人口的1/10,首投族選票動輒得咎,也是各黨必爭之地。因此各黨紛紛開出選舉支票拉攏,像是親軍政府的公民力量黨(PPRP),民調顯示極為不受青年支持,該黨便訴求提高大學畢業生最低月薪到20K泰銖(約新台幣1萬9,400元)。
對照人均GDP高一些的中國,上海最低薪資也不過約12K新台幣,PPRP這種漫天喊價的方案,非但沒受到青睞,更被批評為讓中小企業加速倒閉。至於其他政黨也提出對農產品價格保證收購、提高老人津貼與育兒津貼等,亦被認為是罔顧財政紀律、根本不知道預算如何產生的民粹主義政策。
進一步而言,天馬行空的民粹主義政策反不利於人民。以調高每日最低薪資為例,現行最低薪資是從308到330泰銖(依地區不同),為泰黨(PTP)和民主黨提出的價碼相同,他們都打算將薪資增加到400銖,漲幅近27%;PPRP則加碼到425銖,漲幅近35%。
一次調漲三成,不難想像會有多少「慣老闆們」會群起攻之。許多中小企業主都表示,提高薪資勢必帶高人們的生活成本,物價的漲幅會讓藍領階級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獲利最多的卻是外籍勞工。
像是大量在泰國打工的緬甸籍、柬埔寨籍人士,他們的生活條件本來就不同於當地人,無論食衣住行都自成一套規則,可以說是非常簡單刻苦,物價對他們的影響反倒沒有一般人多。這些外籍勞工已是泰國不可或缺的建設主力,老闆們當然不願輕易負擔提高勞動成本。
最新消息指出,全國各地對此態度不一,負責調薪的勞工事務委員會受到壓力,表示需要更多的資訊來進行研究。原本政府預定4月將公布薪資調整,約增加每日2到10銖,但受到大選干擾,已確認被迫順延。
再者,選前選後都有不少泰國人民提出批評,認為這是一場不公平的競選。除了由於選制本身設計對當權者有利,更因主管其事、應保持中立的選舉委員會(EC)與其他政府單位,似乎已預設偏向軍政府的立場。
例如選前被解散的泰愛國黨(TRC),有部分成員在一些地區發起了投票否決運動。根據泰國法律,選票有否決的選項,如果否決的票數超過當選的候選人,EC必須在該選區重選;法律也規定,已參選而被否決的候選人將無法再次競選。投票否決運動引起了EC注意,開始調查TRC成員是否違反選舉法律。
EC表示,不允許進行投票否決或為其他人拉票的運動,依照法律規定選民必須自行決定,不能說服或指示他人投票。根據泰國選舉法律條文,確實有規定不能以強暴、威脅、利誘等行為影響投票,但並不包括說服,因為競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說服。目前調查仍無結論,可能將不了了之。
又如帕拉育的總理候補資格。泰國法律規定政府官員不得作為總理候選人參選,因此有人向EC檢舉要求調查,身兼「全國和平秩序委員會」(NCPO)主席的帕拉育,是否符合資格?對此,監察機構調查後回覆,以憲法法院對「政府官員」的定義來看,帕拉育並不符合,或者更精確地說,只符合其中兩項,因此不能視為是官員。
有趣的是,帕拉育所符合的兩項定義,一為「擁有執法權力」,另一為「領取國家薪水」;不符合的兩項定義則為「經合法任命或當選」,以及「受國家監督指揮」。監察機關判斷帕拉育不是由法律任命,而是根據特別法律、受王室任命成為NCPO主席,地位與普通官員不同。
依照《憲法》第44條,NCPO主席有最高行政權力,不受國家監督,不必對任何機關負責;基此,EC判定帕拉育保有參選總理資格。這類言論在正常民主國家應會被視為荒謬之極——帕拉育等於是政府機關認定的獨裁者。但在泰國這卻被視為理所當然,映照出反塔克辛、保守派等人士不計一切代價來維持統治的醜態。
開票當日,眾所期待,卻又爆出問題,引起EC不公正的質疑。像是本次選舉中,EC首度採用網路計票報數,但官方網頁呈現的選票總額卻超過合格選民;亦可見於部分選區、有些選區候選人的選票暴增,超過選區選票總和、有些選區則發生連續計票等。
這些計票問題,固可視為是技術障礙,EC也隨即進行調整。但在對政府機關信任薄弱的當下,自然成為外界抨擊的焦點。非營利組織就認為,EC有瀆職之虞,導致計票人員屢屢失誤,影響選票統計與民眾觀感。
同時,EC也未能協助民眾了解投票新制度。過去制度是兩張選票,一票選政黨候選人、一票選議員候選人;現在則是單選議員,民眾若是搞混,仍選擇兩人,就會變成無效選票。這種新制度有利於中型政黨,當初制定新憲時就被視為是替親軍政府政黨量身訂做。
又像是部分地區傳出買票情事、有些選區誤植候選人相片或黨派名稱、還有少數投票所出現詭異選票,上面有已被解散的TRC成員,使民眾誤投變成無效票等,這些問題都讓人民對EC感到憤怒。本次選舉耗費鉅資、超越以往,仍無法保持公正選舉,因此已有60多萬人上網登記,要求彈劾EC。
更有甚者,對於各黨的議員比例代表名額,原本EC訂於投票一日後公佈,但迄今遲未執行。後來EC宣稱是為處理選舉申訴等事項,因此要到5月9日,也就是法定最後期限,才會發表官方正式結果。論者以為,由於泰皇即將於5月4日舉行加冕大典,不希望國內有任何變故,故EC刻意推延時間,避免這期間出現抗議等事件。
說穿了,EC只是軍政府挑選出來、用以貫徹意志的單位。早在去年軍政府就曾兩度更換EC委員名單,並解雇與帕拉育意見不合的委員,最終挑選出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彈劾EC絕非重點,真正的問題根源乃是背後操縱的軍政府,只要畸形的政治結構不變,就不會有公正的選舉。
無論如何,這場選舉總算是平和落幕。千禧年以來,泰國政治一度達到混亂局面,塔克辛派與反塔克辛派的輪流執政、2006與2014年兩度軍事政變、黃紅衫軍的三次大規模抗議,都讓泰國處於長期衝突狀態。
本次選舉結果可看出,不少保守派選民仍是青睞由帕拉育續任總理,代表期待穩定的政治環境。這不代表保守派期待軍事統治,而是希望透過制度約束軍人干政,但約束的程度能到哪裡?則是一個無解的大問題。
至於民主派也頗為節制,不願見到衝突再生,以免軍隊有藉口發動政變。可確定的是,民主派已將下階段的競爭舞台設定在議會,之後會透過體制內對決,逐步改變泰國政治。民主轉型不會因為選舉就畢其功於一役,泰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