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槿惠心聲」:主播先生,您是要吵架嗎?
曾經主導彈劾的人,掌權之後,卻也成了被別人彈劾的罪人。2017年3月10日,南韓總統朴槿惠因縱容親信干政,遭到憲法法院彈劾,並成為南韓史上第一位因案下台的總統。諷刺的是,14年前的朴槿惠,卻也是盧武鉉總統彈劾案中,於政壇發起「倒盧」的推手。
當時的總統盧武鉉,在2004年國會大選前,脫口要求大家支持立場挺盧的「開放我們的黨」,而遭到朴槿惠領軍的大國黨指控違反《選舉法》的中立原則。大國黨隨後成功地動員國會彈劾盧武鉉,朝野政壇也因此掀起爭議巨浪。於是,2004年4月9日,MBC王牌廣播節目《視線集中》,也在國會選舉前夕,專訪了大國黨黨魁朴槿惠,討論時局。
當時主持人與朴槿惠討論到「拚經濟」議題,在野黨的大國黨主張,藉鬆綁政府管制與支援中小企業,改善陷入低迷的經濟發展。主持人問道:「朴槿惠代表,您所說的打破管制、創造就業機會與培育中小企業等問題,都是每任政權都提倡過的事吧?」
「是的,(政治人物)向來都是這樣提出美好願景,要不要實踐才是問題。」朴槿惠回覆道。
主持人反問:「那我想這樣問您…其實有人擔心,大國黨的前身——新韓國黨,先前作為執政黨,雖然在國會中獨大,卻顯得士氣渙散,這該如何交代?您怎麼回應呢?」
朴槿惠仍「打高空」地說道:「這不只是某方責任而已,當時有很多法案要通過等問題。還有現在重組的大國黨,煥然重生、凝聚黨力,準備好要降低國民生活痛苦、仔細照顧國民生計問題。大國黨以這樣的姿態復活,以後也會繼續做下去。」
主持人又確認道:「比起過往糾葛,更重視未來的約定,是這樣的意思嗎?」朴淡定回應:「是的。」這時,主持人語氣平順地丟出一個追問:「但選民們不會回頭檢視過往瓜葛來做判斷嗎?」
沒想到,朴槿惠回應:
您現在是要和我吵架嗎?
她的這番話,引發眾人關注。
看到這句話的台灣讀者,應該會想起立委林岱樺本月初在朝野協商會議中,對動物棄養問題提出反論的林務局長林華慶的回應:「局長,你現在是在跟我對幹膩?」
向朴槿惠提問的主持人,就是孫石熙。朴槿惠當選總統後,孫石熙離開主持13年的廣播節目,跳槽到《中央日報》集團旗下的JTBC電視台,擔任社長級晚間新聞主播;他領軍的新聞團隊,發現崔順實使用過、裝有青瓦台機密文件的平板電腦,讓「親信干政」被接露於世,導致朴槿惠也落得被彈劾下台的命運。
時隔13年後,孫石熙回憶道:
相較於民主化後的幾任總統不僅會定期邀集媒體餐敘、還會上電視接受提問,朴槿惠和大眾媒體的距離,顯得遙遠許多。
除就任初期,接受幾家外媒專訪外,她很少和媒體記者打交道,也從未單獨接受任何一家南韓國內媒體訪問。不少南韓同業對她的印象,就是經常照本宣科,對自己曝光於媒體下,感到相當為難。
這樣的朴槿惠,在被國會通過第1階段彈劾,而憲法裁判所也密集審理干政案資料,等待做出最後判決的今年1月底,做出了驚人的創舉——她任內首次接受南韓媒體的專訪,而且還是網路直播節目,由《韓國經濟新聞》主筆鄭奎載主持的「鄭奎載TV」。鄭是立場較親保守派的媒體人,而且在朴槿惠任內,也曾任總統旗下的經濟諮詢委員。
干政案爆發後,各項人證物證接連出現,朴槿惠三次向國民道歉,但由於對崔順實的關係無法交代清楚,也未履行配合調查的承諾,民眾的燭光示威一次次擴大,當時被列為「共謀」的朴槿惠,卻一直神隱在青瓦台內,如今突如其來親上火線,還挑上了網路節目,讓南韓民眾與不少同業,百思不得其解。
在節目對談中,主持人鄭奎載說道。
朴槿惠回應:「如果追蹤事情進展的過程,我真的不能抹去那種...是不是從很久前就已經都計畫好了的感覺...」
鄭奎載又問道:「憲法裁判所的彈劾審判程序,您認為公正嗎?可以接受判決結果嗎?」朴槿惠則回答:「我希望能有公正判決;而就受審的立場,我沒辦法再說更多了。」
事實上,朴槿惠所任命的兩位青瓦台秘書館,在因干政案被收押後,都已供認涉嫌洩漏政府機密檔案給崔順實,以及施壓財閥捐款給崔順實主導的K體育及MIR基金會。
將近1小時的訪問中,鄭奎載並未以目前檢方獲得的證據,進一步探詢朴槿惠的說法。多數提問集中在近來朴槿惠的日常生活、外界醜化她形象、崔順實女兒是不是由朴所生、親朴與倒朴集會、還有北韓及薩德等問題,沒有直接切入干政案核心的議題上。
當被問到崔順實與相關涉案情節,朴皆實問虛答,或以「不知道」、「沒做過」來應付,但也沒能提出具體證據。
鄭奎載向朴槿惠問道:「這次事件的核心,是崔順實壟斷國政。有人主張,崔透過前文化體育觀光部次和教育文化首席祕書官等,在總統背後操縱,您同意嗎?」
朴槿惠的回應,看似內容豐富,但細看都是空話,並未解決眾人疑惑,而主持人也沒繼續依現有證據追問,讓整場節目,變成朴槿惠「自說自話」的時間,沒有交鋒和辯證,讓外界感到失望。許多人認為,若是由孫石熙親上火線,朴根本難以招架,選擇在鄭奎載的節目上登場,是為了能說自己想說的話。
被憲法裁判所罷黜後,朴槿惠回到江南三成洞老家,每天都人負責遞送報紙到住家。朴訂購了包括綜合、財經與體育等大大小小、共14家報紙,當中獨缺《中央日報》。或許因為同集團的JTBC揭發干政案,迫使她下台,而心生不滿。
對朴槿惠團隊來說,比起社會各界雙向溝通、接受監督,他們仍將媒體視為發號施令與宣傳的角色。只聽自己想聽的、只講自己想講的;最後,政府沒能化解包括自己立場在內,不同主張間的對立,離民意期待越來越遠,甚至完全脫鉤。
如何有效與媒體溝通對話、並透過監督檢視自己不足、審視與回應民心期待,做出判斷,是南韓政府下一個重要的課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