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紀錄「坦克人」的一瞬:攝影師對抗搜查,以科技突破中國暴政

2024/06/04 轉角24小時

《美聯社》記者懷德納於1989年6月5日拍下的「坦克人」照片,成為六四事件的標誌...
《美聯社》記者懷德納於1989年6月5日拍下的「坦克人」照片,成為六四事件的標誌性影像,更是許多人心中個人對抗暴政的象徵符號。 圖/美聯社

白衫男子出現那一刻,懷德納第一個反應是不耐煩。他費盡心思,才從北京飯店高樓找到了完美構圖——空曠的東長安街上,十多輛坦克排成一列縱隊,與濃鬱樹蔭對比出肅殺氛圍——畫面卻被這名男子給破壞了。

男子穿著再普通不過的白衫黑褲,甚至滿手提著購物袋,直直盯著坦克車隊。與其說像個闖進拍片現場的路人,男子更像在質疑,這些怪物為何打斷他的平凡日常。

《美聯社》攝影記者懷德納(Jeff Widener)當時不知道,這將是一張銘刻進史冊的影像,被稱為「坦克人」(Tank Man)的這張照片,往後定義了他的職業生涯、讓世界記住了1989年中國民運,更成為當年6月4日天安門鎮壓行動的永恆註解。

————

2024年適逢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CNN》再度回顧了懷德納的訪談片段,還原拍下「坦克人」的那一天。

懷德納表示,這張照片攝於「六四」鎮壓行動一天之後,也就是1989年6月5日。當時懷德納受命報導中國民運,已派駐北京超過7天,自己也在混亂中受傷。懷德納說:「六四那天早上,我被抗議者丟的石頭打到頭,而且還染上感冒......所以我其實滿不舒服的,還受了傷。」

拍下六四「坦克人」照片的《美聯社》攝影師懷德納,回憶當時取景與傳送檔案的困難。 ...
拍下六四「坦克人」照片的《美聯社》攝影師懷德納,回憶當時取景與傳送檔案的困難。 圖/美聯社

幾天之前,在《美聯社》駐北京攝影組主編劉香成要求之下,懷德納特地從曼谷飛至北京支援。他將400mm的長鏡頭與其他設備分別藏在夾克內袋,相機本身藏在背後口袋,底片則藏在內衣底下。他聽從編輯指示,騎單車前往北京飯店高樓層取景,一路上還看到殘破磚瓦和燒焦的公車殘骸。

「突然之間,4輛坦克出現了,由手持重機槍的軍人駕駛著...我不敢相信自己正在做這種事。」懷德納說。

但抗爭仍在繼續,懷德納也沒有棄守職責。當時解放軍已開始在天安門廣場四周執行清場,而他必須進入飯店取景。懷德納說,他在飯店大廳幸運遇到美國交換學生馬特森(Kirk Martsen),解釋完身分跟來意之後,馬特森二話不說立刻帶他潛入位於六樓的房間。從陽台上,懷德納目睹了白衫男子的行動,拍下了緊張的對峙時刻。

「我距離他們大概800公尺遠,所以聽不到什麼東西,」懷德納回憶:「我等待著他中彈,緊緊對焦在他身上,等啊,等啊。」

白衫男子站在馬路前端,被擋住的坦克試圖繞過他,而他再次移動到坦克面前。驚人的是,男子爬上了坦克,試著和車裡的人對話。

懷德納指出,他當時帶的鏡頭無法對焦那麼遠,短短幾秒內他天人交戰,考慮是否冒著錯失關鍵一秒的風險,伸手去拿放在床上的增距鏡。他冒險了,他裝上增距鏡並連按三下快門,白衫男子馬上就被其他目擊者拉走了。

懷德納的證詞毫無造假,因為同樣在北京飯店駐紮的《CNN》攝影記者夏爾(Jonathan Schaer),也將男子與坦克交涉全程拍攝了下來。從影片可以看見,男子不只一次阻擋去路,坦克駕駛探出頭揮手要他走開,但當坦克準備再次前進,他又衝上前擋住去路。美國《CBS》當時也有拍下旁人將男子拉走的片段,至少可以確定,男子並未在那個當下被坦克傷害。

但比起擔心那名男子,懷德納當時還有更重要的任務——把照片傳送出去。

編輯劉香成表示,他一接到懷德納的電話,立刻要求他帶著底片衝到《美聯社》辦公室。馬特森接下了這個任務,揣上底片、跳上單車,45分鐘後,劉香成開門就看到「一個綁著馬尾、揹著後背包的美國人,帶著我們公司的信封出現了。」他們迅速拆開底片,確認留下了珍貴的一幕。

1989年還是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而中國也還「不那麼熟悉」封鎖資訊的訣竅與重要性。當時,不少外國媒體都已進入北京,報導了持續近2個月的抗議潮。但在中共當局決定清場並鎮壓民運之後,6月4日前幾天便開始極力禁止外媒轉播現場實況。懷德納回憶:「被逮捕跟沒收影片的風險一直很高。」

當時,數位通訊技術完全是初生階段,北京當局關閉了衛星通訊,並在通往香港的所有機場、出入點與港口搜查外國旅客,任何長得像攝影機的物品都不放過,所有底片膠捲也都被沒收。幸好,當時SONY已發展出最新傳輸技術,使用電話線就能將影像訊號「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傳送出去」,因此,這些照片與影像才能逃過搜查、即時傳回美國,並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與電視媒體。

夏爾也指出,他們當時使用了SONY公司最新的 DIH 2000 數位影像處理器,影片每一幀都要花上1小時才能傳送出去。因此夏爾先傳送了5幀的影片後,再將剩下的底片和錄影帶備份後送出北京,最後靠著一位不知名遊客的協助,才將備份檔案送到了當時尚屬於英治時期的香港。

北京飯店為北京知名地標,懷德納就是偷溜進這裡取景。 圖/報系資料圖庫
北京飯店為北京知名地標,懷德納就是偷溜進這裡取景。 圖/報系資料圖庫

除了「坦克人」之外,懷德納與其他記者也拍下八九民運許多珍貴的紀錄。圖為抗議者爬上...
除了「坦克人」之外,懷德納與其他記者也拍下八九民運許多珍貴的紀錄。圖為抗議者爬上一輛坦克。 圖/美聯社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產業雜誌《電子工程專輯》(EE Times)曾在2014年報導,SONY與CANON等企業也在六四事件當中盡過心力,台灣數家中文媒體也曾跟進報導此事。該篇報導指出,1989年6月初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正在舉辦國際消費性電子展(ICCE),攝影界龍頭SONY當時雖已發表了數位傳輸新技術,但還未曾在媒體上大量曝光。報導稱,時任SONY企業溝通部門副總裁的克蘭西(Rick Clancy)將眾多記者邀請到小房間,並「懇求記者暫時不要報導最新技術,因為中國的許多人還有生命危險。」

不過,根據《轉角國際》編輯查證,克蘭西的領英(LinkedIn)頁面寫著,他在1989年仍是一家跨國投資銀行的企業溝通部門副總裁,直到1990年才加入SONY。而除了《電子工程專輯》之外也無法搜尋到這起軼事的其他報導,因此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無論如何,「坦克人」的照片都成功傳播了出去。實際上除了夏爾和懷德納,至少還有4位攝影記者都拍下了「坦克人」的身影。包含《新聞周刊》的柯爾(Charlie Cole)、《時代》雜誌的富蘭克林(Stuart Franklin)、《路透社》曾顯華(Arthur Tsang Hin Wah),以及另一位《美聯社》記者瓊斯(Terril Jones)拍攝的地面視角。瓊斯的照片2009年才首次公諸於世,該張照片裡白衫男子只是一個小小身影,近處的其他人正在四散奔逃。

懷德納的「坦克人」照片仍是全球使用範圍最廣的一張,也在當年獲得普立茲獎現場新聞攝影獎的提名,不過最後由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大火中,一名消防員為女童實施人工呼吸的照片獲獎。懷德納則說,自己一直到2021年美國線上(AOL)將其挑選為「史上最令人難忘的10張照片」,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完成了多麼特殊的成就。

此後多年,儘管外界不斷猜測、調查白衫男子的身分,都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但隨著「坦克人」聲名遠播,這名男子無疑展現了以個人之力對抗國家暴力的勇氣,並在無數人的記憶留下烙印。

一如懷德納說:「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坦克人照片)是很觸動個人層面的,這個男人代表了每一個人都在對抗的事物,我們每個人總在對抗些什麼。

「對很多人來說,他確實成為了一個象徵符號。」

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中,抗議民眾扮成坦克與「坦克人」對峙的畫面。 圖/美聯社
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中,抗議民眾扮成坦克與「坦克人」對峙的畫面。 圖/美聯社

「坦克人」已成為對抗暴政的經典符號。圖為2019年台灣自由廣場的裝置藝術,以氣球...
「坦克人」已成為對抗暴政的經典符號。圖為2019年台灣自由廣場的裝置藝術,以氣球重現「坦克人」場景。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喪子母親的悲痛共感:中國天安門母親與阿根廷五月廣場母親

鏡頭下的歷史/1989天安門:「坦克人對面的坦克與人」,六四過後第1天

【專題回顧】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記憶與遺忘的爭鬥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作者文章

波音737 Max型號客機已經多次發生意外。圖為波音737 MAX 7客機。 圖...

來路不明的鈦:波音、空巴使用中國公司「偽造文件」的鈦材,FAA調查中

2024/06/19
現年36歲的黃雪琴是一名獨立記者,曾任職於中國官媒《中新社》,後續又到《新快報》...

身為記者,不是犯罪:中國#MeToo推手、獨立記者黃雪琴被判刑5年

2024/06/17
白線斑蚊(又名亞洲虎蚊)已在歐洲北部落腳,氣候變遷造成的均溫升高可能是病媒蚊肆虐...

歐洲的登革熱危機:氣候暖化造成疫情升溫,法國面臨奧運防蚊難關

2024/06/12
巴黎共和廣場,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束、馬克宏宣告解散國會後,有大批民眾在共和廣場抗議...

2024歐洲議會大選:極右派勢力擴張,法國馬克宏敗選「解散國會」的政治豪賭

2024/06/11
輝達公司市值5日突破3兆美元大關。圖為執行長黃仁勳6月2日於台北展示NVIDIA...

AI前景無可限量?輝達市值突破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公司

2024/06/06
巴拉圭納納瓦,2名男子穿過連接阿根廷和巴拉圭兩國的橋樑,將商品從阿根廷運往巴拉圭...

「邊境鬼城」納納瓦:被阿根廷289%通膨率壓死的蕭條角落

2024/06/05

最新文章

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19日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其中規定「...

【Daily Podcast】俄羅斯與北韓關係深化/裴洛西與達賴喇嘛會面

2024/06/21
中國與菲律賓6月17日發生的南海船隻衝撞,中方有登船、使菲律賓海軍受傷的事件,菲...

【Daily Podcast】南海衝突:菲律賓要求中國賠償登船事件損失/中國愛吃榴槤造就東南亞的「榴槤富豪」

2024/06/20
波音737 Max型號客機已經多次發生意外。圖為波音737 MAX 7客機。 圖...

來路不明的鈦:波音、空巴使用中國公司「偽造文件」的鈦材,FAA調查中

2024/06/19

【Daily Podcast】普丁時隔24年到訪北韓,會和金正恩談什麼?/《人權觀察》:數百新疆村莊被改名

2024/06/19
北約(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接受《BBC》專訪,指出中國想要左右逢源,一方面...

【Daily Podcast】北約警告中國的對俄立場、解讀習近平「美國要刺激中國攻打台灣」說/泰國可望成為亞洲第三個同婚合法國家

2024/06/18
現年36歲的黃雪琴是一名獨立記者,曾任職於中國官媒《中新社》,後續又到《新快報》...

身為記者,不是犯罪:中國#MeToo推手、獨立記者黃雪琴被判刑5年

2024/06/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