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時代的結束?中國「防疫新十條」說了什麼
【2022. 12. 7 中國】
清零時代的結束?中國「防疫新十條」說了什麼
「中國防疫『新十條』放寬限制,中國人民恢復正常生活了嗎?」中國國務院7日公布防疫政策「新十條」,內容放寬了現行的防控規定、未再提及先前堅持已久的「動態清零」,具體規定包括首次允許無症狀與輕症者居家隔離、縮減PCR核酸檢測範圍與頻率、除特定場所外不查驗健康碼,也禁止「臨時封控」等等,《路透社》評論新十條的發布,代表中國正在準備與疫情共存。然而,新十條當中並未提及是否放寬入境規定,中國能否與其他國家一樣,恢復疫情前的國際交流、商務往來,答案似乎仍須等待。
根據中國國務院的公告,「新十條」的內容包括:
一、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範圍、不得採取任何措施的臨時封控。
二、縮小核酸檢測範圍及頻率、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也不再要求跨地人員出示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
三、允許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輕症者和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不再一律強制集中隔離。
四、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便要及時解封。
五、要求各地藥店正常營運、以及不得限制線上與現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六、要求加快提升60至79歲及80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
七、落實醫療分級管理,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認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疫苗接種情況,
八、保障社會正常運作和基本醫療服務,要求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
九、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小區內外大門等,確認民眾出外就醫及緊急避難通道暢通。
十、要求各地學要落實「科學防控」,沒有疫情的學校正常開展線下教學、校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正常開放;有疫情的學校則精準劃定風險區,風險區外要保證正常教學生活。
公告內容表示11月10日公布的「防疫二十條」取得正面成效,此番「新十條」在此基礎上調整防控措施,並在公告文末再次強調「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等,要求「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雖然「新十條」當中,對於造成封控期間諸多悲劇的措施,如強制集中隔離、遙遙無期的封禁、小區大門被鎖等做出放寬,但相比「二十條」,其中並未有任何提及入境規定的文字。且在「二十條」其實也提到「整治一刀切、層層加碼」,然而以中國民眾的反彈來看,問題始終存在,並未因政策公布而解決。
中國因延續3年的嚴厲防控措施,在11月底爆發「白紙革命」,中國民眾展現出自習近平2013年上台以來,最大規模的抗爭,雖然抗議活動在短時間內平息,但高漲的不滿情緒仍然存在,例如《路透社》報導,上海在12月1日仍有人在火車上,透過藍牙傳送呼籲習近平下台及全面解封的文件。似是做為對民眾怒火的因應,短短幾天內,中國各地便宣布了一系列的放寬措施。
《路透社》在12月1日便引述中國消息人士,報導中國中央將在短時間內宣布放寬防控措施及減少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允許居家隔離等等;而中國國務院也果真在12月7日公布「新十條」的放寬措施,部分與如上海、廣州等個別城市已宣布的措施相呼應。
此外,「白紙革命」在中國許多大學院校引發迴響,大批學生在校園中高舉白紙響應,其場景也呼應在漫長的3年防控中,無數大學學生被封在宿舍內、人身自由被嚴重限制的情形,「新十條」當中強調恢復各地學校的正常教學與生活,似乎也可視為中國當局對學生反彈,所做出的調整——但仍未提及中國學生希望的「高校解封」,無數大學生可能仍會被限制在校園中。
然而,造成中國「過度防疫」悲劇的根源,雖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一再強調的「堅決貫徹動態清零」,但到地方政府、乃至居委會、小區在執行過程中的「層層加碼」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例如內蒙古呼和浩特在11月初發生的一起母親跳樓悲劇,即出現小區大門被焊死、死者女兒無法離開家門查看母親的情形。此次由國務院宣布放寬限制,但在執行面上果真能鬆綁、讓中國民眾回歸正常生活嗎?
事實上,以在12月上旬宣布放寬掃健康碼及核酸檢測措施的上海為例,在當地仍有多處辦公單位仍是封閉狀態、大型商場雖然不必掃健康碼,但是吃飯的店家仍然要求掃碼,在7日國務院公布「新十條」之後,中國各地會否真的停止、放鬆各項防疫限制,仍有待觀察。
微博上,中國輿論也對中央與地方可能不同步表達擔憂,一名網民評論:
「希望你們說到做到,別又來一個一國108制,上下不對齊,變成二十條的翻版而已...」
另外也有人反應各地規定混亂,使民眾難以適從的問題,希望早日全面解封:
另一方面,持續封控或解封,還關係到中國在2022年被阻滯的經濟是否能夠復甦,在「新十條」公布前,首都北京、經濟龍頭上海、製造業重鎮廣州、重慶、鄭州等都已公布當地放寬措施,而在12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也在防疫專家會議上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致死率低、中國將轉向加強預防工作等,昭示中國官方對疫情態度的轉彎,當時外媒即預測中國的「清零政策」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結束。
「新十條」公布後,上海保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威(Zhiwei Zhang)就對能夠隨之產生效益的中國經濟前景表達樂觀,他說:「我期待中國最遲將在2023年中重新開放邊境。」
然而,中國官方目前對邊境重新開放與否未有表態;參考先前各個國家的先例,開放邊境勢必考量國內疫苗接種情形,這可能也是「新十條」中強調疫苗接種、及孫春蘭1日談話的考量原因,若中國當局期望復甦經濟,在宣布放寬防控之後的下一步政策重點,就會是疫苗普及——而這又牽扯到中國國內僅能接種科興及國藥等國產疫苗、以及中國使用的「滅活病毒」疫苗對預防Omicron效力低落的老問題,是故中國何時能夠恢復國際交流和邊境開放,仍有待觀察。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