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歷史/1989天安門:「《歡樂頌》與撿到槍」,六四倒數24小時

鏡頭下的歷史/1989天安門:「《歡樂頌》與撿到槍」,六四倒數24小時
「我們守著廣場一遍又一遍,播放貝多芬的《歡樂頌》...」1989年6月3日,打從凌晨開始,不少學生和民眾都注意到,各路口軍警的進場動作頻頻,搭乘車輛或以列隊跑步的方式往廣場方向前進。民眾設置路障攔截,同時也有人回報「搜獲疑似軍警用的槍支」,為避免落人口實而高調送還。各種「情勢緊張」的消息傳回廣場指揮部,一股異樣的氣氛,開始在廣場上蔓延。
▌延伸閱讀:〈鏡頭下的歷史/1989天安門:「絕食四君子」,六四倒數2天〉
「哪裡來的槍和子彈?」從凌晨到上午,廣場糾察隊就陸續蒐羅到疑似軍警用的槍枝彈藥,憂心是故意設下的局、好讓政府有藉口鎮壓。於是,在3日早上7點過後,廣場指揮部才高調地把武器送回給公安局,甚至還請公安開了一張「收據」證明。
與此同時,朝陽門、建國門、王府井和六部口等十多個路口地標,都有軍隊遭到民眾攔阻,其中也有軍方的彈藥車被圍困動彈不得。對峙的情形越來越明顯,消息傳回廣場後引發學生情緒波動;就在中午,學生領袖之一的李錄,為了安撫廣場群眾的心情,在學運廣播站播放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第4樂章——《歡樂頌》——他守著廣播站,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放送。
「我們沒有提到當天會發生武力清場的事情,只是覺得...廣場有些失序。」
參與學運的吳仁華回憶:當時他與王丹等各個組織的代表,上午還在15公里外的北京大學開會。雖然感覺到當天的氣氛有些異樣,但最後也只是決定組建特別糾察隊,來安定天安門的學生秩序。
這是30年前的6月3日,「六四天安門事件」最後的24小時。
|
推薦閱讀

←上一篇
非洲豬瘟登陸韓半島:北韓淪陷,南韓停戰線的防疫作戰
下一篇→
鏡頭下的歷史/1989天安門:「第一波衝突」,六四倒數6小時
最新文章

加薩的和平與隱憂:哈瑪斯人質釋放進行中,但召集武裝人員重返「壓制內亂」

為停火協議歡呼:加薩邁入和平第一階段,但創傷與重建仍是沉重而遙遠的難題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出爐:高市早苗成為自民黨70年來第一位女性黨魁

黑猩猩研究的女性先驅:珍古德的傳奇人生(1934-2025)

被承認的無土之國:英、加、澳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面臨建國後最大國際譴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