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統一指南:兩德統一,東家歡喜西家愁

2015/11/06 轉角說

1989年11月10日,兩德的統一正走向必然,只是當時大家還不確定而已。 圖/美...
1989年11月10日,兩德的統一正走向必然,只是當時大家還不確定而已。 圖/美聯社

東西德國一統至今已邁入第26年,1989年11月,在東德人民拿起榔頭敲碎柏林圍牆、湧入西德後,兩方政府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到一年就促成了兩德的和平統一(1990年10月)。

這過程被前西德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形容猶如「大爆炸」(big bang approach) ,堪稱史上最令人詫異、不解、卻又令人鼓掌致敬的政治事件;但事實上,80年代末的蘇聯政體已疲軟不堪,鐵幕各國的政治變革早蠢蠢欲動,大家等待的,就只是一個時機點。

1989年11月9日,高度不滿政府集權控管流動自由的東德人,聚集在柏林圍牆旁、佔領駐外大使館,有許多人甚至已透過匈牙利跟奧地利的邊境偷溜進西德;他們高喊要求旅行自由、全面進行國家改革:此時此刻,「統一」依舊不是德國人當下考慮的直接選項。

對英、法、蘇、美等國際強權來說,「一個德國」的重現並不是兩德問題的最佳解答。對於英法而言,統一後的德國不僅會成為歐洲大陸上人口最多的大國,本來就在歐洲共同體中頗為強勢的西德,歐陸霸權的地位也將更為穩固;蘇聯則顧慮到北約集團在歐陸的布局;美國方面對兩德統一則相對樂觀,只要新的德國>能維持親美的姿態、擴張北約在歐陸的影響力。

▎事在人為

圍牆倒塌後,東德內部開始了一連串黨派間不穩定的政權交替。1989年12月,東德人民議會通過修憲,將《馬列主義政黨領導條款》從國家綱領中移除,並遣散秘密警察部隊(Stasi)。隔年3月的大選,長期執政東德的「統一社會黨」(SED)第一次落敗,將政權拱手讓給東德基民黨(CDU);半年不到,8月31日東德人民議會就以294票對64票,同意簽訂《統一條約》。

分裂40年後,兩德的貧富差距極大,而統一後最直接影響人民與國家的,便是經濟問題。前西德總施密特於1993年曾表示,一統後的德國,當時政治氛圍凌駕於經濟考量之上,而時任總理柯爾(Hemult Kohl)曾真心的認為市場機制能迅速平衡兩德經濟的差異。

1989年11月12日,東德居民鑿開柏林圍牆。 圖/美聯社
1989年11月12日,東德居民鑿開柏林圍牆。 圖/美聯社

但顯然,當時的柯爾政府好傻好天真。東德解體後,將近200萬的勞動人口向西遷徙,光是1989年到1990年間,就有60萬人前進西德,這也導致東德地區人口銳減13.5%。人口分布的高度落差與德國東部勞動力的散失,直到兩德統一後的20年才得緩解。

▎失衡的經濟

人口劇烈流失對經濟疲軟的東德來說,有如雪上加霜。受蘇聯不穩的影響,統一前的東德馬克嚴重貶值,蘇聯解體後東歐市場形同瓦解,東德商品無處可賣,又因統一讓東德順理成章的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此外統一的貨幣政策也讓東德馬克被西德馬克以1比1的匯率取代。但換匯過程缺乏緩衝,同時迎面而來的卻又是高度競爭的西歐市場,強烈衝擊東德過時的產業,當地失業率驟升,平均勞動生產率也僅剩西德的三分之一。

統一後經濟的慘痛代價,當然不只是東德的責任。1990年柯爾(Hemult Kohl)總理以「十點計畫」讓東德「入贅進入」西德。其中,除了東德必須接受西德聯邦體制,還得改造東德經濟體以符合西德、及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自由貿易市場;相對的,為扛下當年倉促決策的後果,西德也以提高稅率來因應龐大的國家債務,挹注約1.5兆至2兆歐元,每年投入國民生產總值的4%扶助東德,以填補德東地區每年需要的1,000億歐元特殊補助。

代價極高的經濟磨合進程,花了20幾年,展現的雖然是德國政府對建設東部的決心,但其中也不免產生整體資源分配與社會福利支出的排擠效應

經濟固然是兩德統一後可實際以量換算出來的龐大代價,但無形的社會心理壓力亦不容小覷;分隔四十多年的兩個地區,其中價值體系的落差,一度造成東德人形同「次等公民」的現象。但從「東、西德人」的身分認同,乃至對自由民主、社會主義或是共展主義等政治思想認同的差異,這些想必都不是當年夏波夫斯基一句口誤後,料想到的社會責任。

1999年,柏林圍牆倒下10週年紀念。 圖/美聯社
1999年,柏林圍牆倒下10週年紀念。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阿富汗駐印度大使館不願歸順塔利班,苦撐兩年後關門。 圖/美聯社

孤立無援的外交角力:阿富汗與塔利班的「使館爭奪戰」

2023/10/03
埃及蘇伊士運河旁,一名男子目送卡達籍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 圖/路透社

俄國油氣OUT!歐洲能源大洗牌,有哪些戰略新夥伴?

2023/09/22
圖為2023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紀念日典禮。 圖/美聯社

立陶宛力挺台灣的理由?東歐民主小國的戰略思考

2023/09/22
烏克蘭哈爾科夫,即使城市戰火肆虐,但地方政府為保學童持續接受教育,將地鐵站改造成...

烏俄戰火下的開學日:讓學童重回日常的哈爾科夫「地鐵教室」

2023/09/15
利比亞德納居民望著被洪水摧毀的城鎮。 圖/路透社/Esam Omran Al-F...

利比亞世紀洪水:近乎滅城的德納背後,是異常氣候加「人禍」釀災

2023/09/15
9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布新的內閣改組以及自民黨高層人事名單,圖為本次新內...

解讀日本內閣改造:岸田文雄塑造「總主流派」,佈局2024大選保衛戰

2023/09/13

最新文章

《窗邊的小荳荳》問世後時隔42年,現年已經高齡90歲的黑柳徹子在今年10月正式推...

《續.窗邊的小荳荳》:現年90歲的黑柳徹子,為戰爭孩子們書寫的自傳續篇

2023/10/04
左:泰國曼谷商場槍擊案,14歲嫌犯遭壓制逮捕。右:嫌犯犯案用的手槍。 圖/歐新社

14歲的少年與槍:曼谷商場槍擊案,泰國槍枝氾濫的犯罪難題

2023/10/04
共和黨籍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10月4日在國會遭...

美國眾議長麥卡錫被罷免:共和黨內鬥之亂、民主黨隔岸觀火

2023/10/04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10月4日以216票:210票的表決結果遭到罷免,成為美國史...

【Daily Podcast】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被罷免:媒體如何分析、下一任議長是誰?/泰國14歲槍手犯下曼谷百貨槍擊案已知2死5傷

2023/10/04
圖/TikTok

誰才是愛國之光?中國「辱華奧特曼」舞台劇衝突事件

2023/10/03
圖為海地鎮暴警察。 圖/美聯社

打擊「黑道治國」的國際救兵?聯合國授權安全部隊前往海地

2023/10/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