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狂想,如果法國總統是勒龐...

聯合新聞網 The Glocal
萬一勒龐真的當選了,會為歐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危機? 圖/歐新社

文/尹子軒(The Glocal 副總編輯)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將在本周日(4月23日)舉行;呼聲最高,極右的勒龐(Marine Le Pen)和中間派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連同其他九位候選人,將競逐進入第二輪投票的資格。疑歐派的勒龐日前在電視辯論上,高聲提議脫離歐元區,雖然她並未詳細說明脫離之後的因應措施,而且,即便她真的當選了,民粹政客矛盾的本質,亦有可能讓她的脫歐藍圖胎死腹中——但是(一切都是為了這個但是),國際社會乃至資本市場,仍會以最壞打算去評估法國。畢竟,和英國脫歐不一樣,法國脫離歐元區,可能會是場比歐債危機更大的災難。

法國是歐盟政經體系的核心,以及歐元區内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受惠於歐洲央行的政策努力,因歐債危機而頹靡的法國經濟,還不至於影響國家公共及私人企業債務的利率。但是,一旦勒龐當選,甚至公投脫歐成功,目前歐元區逐步復甦的樂觀情勢,勢必破滅,嚴重的話甚至再一次引發金融海嘯。

雖然有評論指出,爲了安撫畏懼受脫歐影響而導致資產大幅貶值的年長選民,勒龐可能在脫歐政見上軟化,但她所帶來的不穩定性無庸置疑,市場在她當選後,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抛售在法國的資產,法國的公共財政系統將因而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法國在出口競爭力薄弱,且公有債務比例與南歐「歐豬」國家不相伯仲,如果勒龐只亟欲回應她那群普遍忽視專業知識,只認為自己利益被全球化侵害的基層意願,進而讓法國脫歐成功,法國恐怕將會難以避免地成爲史上最大主權債務違約國。

萬一勒龐真的當選了,會為歐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危機?我們或許可從當選後帶來的短期動盪,以及脫歐公投後的金融海繡,來探知一二。

和英國脫歐不同,法國脫離歐元區可能會是場比歐債危機更大的災難。圖為勒龐的支持群眾...

▌勒龐當選帶來「短期動盪」,法國無力應付

歐債危機中,一個最惹人誤解的論述,是以為危機始於「歐豬四國」政府的過度借債;其實不然,2008年的債務危機不過是表徵,其更深層反映出的是歐盟競爭力低下,以及經濟發展分野的問題。

在最初的歐元藍圖裡,歐盟的設想關鍵在於穩定歐盟一體化進程裡,各國經濟整合的步伐;比如說,當年義大利加入歐元的最大的誘因,在於希望以歐盟經濟去背書義大利,進而穩定義大利的通脹率。 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南歐各國加入時的高通脹,導致它們加入歐元的真實兌換率出奇的高,但出口競爭力卻在產品價格大升下,失去競爭力,從而埋下了依賴廉價熱錢支撐泡沫經濟的禍因。

由Eurostat的數據可以看到(表一),在出口市場份額(export market shares in volume, 國家出口量增長率減世界出口增長率)上,除了德國以及僅在2006年曇花一現的葡萄牙以外,所有主要南歐國家,包括法國的出口,在近十年的數據都是處於萎縮中,直至2015年方開始有改善的跡象。可以說,法國的出口經濟經過十年的低谷,並不太能給予市場信心。

圖/Eurostat

歐元國家可以略分為三組:一組是北歐含德國的債權國,第二是如希臘跟西班牙等南歐負債國,第三,則是債務問題不比南歐國家好,卻因經濟體龐大足以給予資本市場信心的法國。

歐元的出現統一了各國的利率,也同時讓全球金融市場錯以為歐元區已經濟整合完畢,但歐元統一利率的真實情況卻是:北歐跟德國經濟體,得以在低通脹率及強勢的出口下,獲得大量收益並且發債予南歐國家,而實際上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南歐國家,其私人企業則以相等於德國企業的利率,去舉債進行高槓桿低增值的投資 。

歐債危機前,南歐國家透過歐元統一利率政策,獲得國際資本市場以低於應有價格舉債,長期下來導致泡沫經濟;例如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這樣的泡沫現象在2008年,因希臘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市場對南歐諸國債券信心崩潰,觸發了我們所知的歐債危機。危機過後,歐豬各國各自施行了極爲痛苦的競爭力改革,唯獨法國置身於事外,缺乏這一類型的措施。

法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亦即法國政府舉債的成本),在經過歐洲央行數年來無限資源的支持與量化寬鬆下,壓到僅爲1%左右的水平,但潛在風險仍存在——若勒龐當選,市場的信心恐怕會因爲她上任帶來的不穩定性而暴跌。因資本大量撤出與國債息率大幅上升,所誘發的政府債務償還問題,將是勒龐上任後第一個需要處理的危機——然比起脫歐公投成功後的經濟動盪,這個危機恐怕還只是小巫見大巫。

若勒龐當選,市場的信心恐怕會因爲她上任帶來的不穩定性而暴跌。 圖/美聯社

▌脫歐公投後,下一個全球金融危機

在歐元區國家平均公共債務依然偏高,僅略少於國内生產總值(表二)的情況下,法國一旦公投脫離歐元區或是歐盟,對於歐元區、歐盟,以至全球金融市場所造成的漣漪效應,將會是無法估量的一場災難。當然,在引發這種天災級別的金融危機之前,首先被毀掉的會是法國本身。

以上一個和強勢貨幣脫鉤的國家阿根廷作為借鏡,其在過去兩度違約導致經濟更加敗壞。勒龐要法國脫離和歐元的掛鉤,需要幾項條件:第一,在公投前後的某時點,下令凍結全國邊境以及貴金屬買賣,以阻止民衆將資產變換撤離;第二,凍結銀行資金進出,以防銀行體系突然崩潰;第三,由於目前所有法國的債務均是由歐元結算,勒龐必須馬上立法強行制定新貨幣和歐元之間的兌換率,以應付國内的債權人。

與歐元脫鉤後,法國所有收入、私人和公共債務都須即時改由極爲弱勢的新貨幣結算,在此狀況下,法國從個人、企業、銀行,乃至政府償還債務的壓力,都將在一夜之間暴增。可以預期,絕大部分的企業,甚至巴黎政府本身,都有破產和崩塌的危機。

圖/Eurostat

放棄歐元轉用法郎,除了會讓不少家庭在一夜之間失去極大部分的儲蓄,新貨幣兌歐元的時價值的「自由落體」是意料之中,而如果真走到這一步的話,法國勢必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警察與行政體系,去維持社會秩序。2001年12月阿根廷比索和美元脫鉤後,阿根廷社會的集體騷亂,程度嚴重到甚至催生了一個惡名昭彰的專屬名詞——「敲鍋打鐵」(cacerolazo;意指遊街民眾透過敲打鍋碗器具製造聲響,以表抗議)。不但當時的總統德拉魯阿(Fernando de la Rua)在騷亂期間引咎辭職,之後阿根廷長達十二個月的現金管制,亦堪稱慘烈。

到頭來,法國將會爲了勒龐支持者的無知,付出法蘭西引以爲傲的自由社會。法國選民有選擇災厄的權利,就讓我們等待這個星期天的投票結果。

「重整法國秩序」:這個星期天的投票日,法國選民將會有選擇災厄的權利。 圖/美聯社

The Glocal

以國際研究回應時局,以學術角度思考出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GSI)為你帶來世界不同國際關係學者的研究及分析。相關研究及評論載於GSI的網上資訊平台「The Glocal」

2017法國大選 法國 經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