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轉角選書

轉角選書全球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148 篇文章

被遺忘的「攝政王鑽石」:羅浮宮最閃耀的暗黑文物?

2023-01-03 17:18
羅浮宮有一顆鑽石。 這大概不會令你吃驚──羅浮宮是個珠寶盒,原版宮殿型博物館。裡頭充滿鑽石,從十五世紀開始,鑽石就不停從印度運往歐洲,即便今日(相對)容易取得,但依然與權勢、頹廢、地位聯想在一起。不過,我們要討論的這顆鑽石很特別,因為它引介了本書的一大要角: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
21158

追尋川島芳子之謎:「男裝麗人」八卦害死的時代悲歌?

2022-06-13 17:02
那純粹是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午2點30分從大阪國際機場出發的中國民航922班機,坐在我身旁的女士,竟是河本大作的三女兒。「曾經居住過的大連,現在終於開放自由旅行了,事隔39年後,想再度造訪,看看現在的景緻。」說這句話的人,是一位修女。而大名鼎鼎的河本大作,就是身為關東軍高級參謀,得為昭和3年(1928)6月4日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負責的那位河本。...
21031

上流語言?「標準法語」自認優雅的誕生:《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

2020-05-02 02:41
法國的語言本來就很多樣化,中央集權機構對國語投入的關心是相當晚近的事......
20682

印度來的「血墓碑」:《血與土》全球經濟下的現代奴隸

2022-05-23 15:43
採購墓碑,從來就不會是個愉快的時刻。當死亡降臨,失去摯愛的痛苦蓋過一切,大多的墓碑採購都是在悲痛籠罩中進行。死亡,無論是以劇烈或緩慢的方式發生,都會造成活著的親友們生活上的巨大轉變。這是生命中最戲劇性、卻也最平常不過的事件,我們都終將一死,沒有例外,無法超越。...
19666

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日本弒母分屍案兇手的獄中悔恨

2024-05-07 17:35
日本2018年3月滋賀縣守山市發生一起分屍案,當時31歲的桐生希,因不堪母親長年的壓力逼迫和學歷期待,殺害了母親後分屍遺棄而被捕。本書《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為桐生希入獄前後,新聞記者齊藤彩的探訪與採訪記錄,並且運用桐生希的家庭生活記錄、訊息與書信往來資料等,還原在悲劇發生之前的生活樣貌、以及透過訪問深入了解入獄後的心境。...
19194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普丁「廚師爺爺」虛構的帝國大廚神話?

2023-01-18 14:14
耗費三年,沙博爾夫斯基踏遍俄羅斯這個地表最大國度的各個角落,實地走訪多位親歷過俄國與前蘇聯重大歷史事件的廚師。透過廚房的門,揭開俄羅斯權力中樞的神祕面紗。從末代沙皇到今日普丁,這些權傾一時的俄國領導人究竟吃些什麼?飲食是否反映他們的為人與統治風格?更重要的是,在凡事都得是政治宣傳的國度,俄羅斯人民究竟都被餵養了哪些「美食」?...
19175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16:43
在我動筆的這個當下,巴黎萬籟俱寂。她的大道空無一人,商店、餐酒館、咖啡廳、餐廳門戶緊閉,長達數週的封城將我們的世界限縮在十幾平方尺內,一個我們稱為家的地方。...
19098

對中國絕不讓步: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的中國交手回憶錄

2024-04-03 17:42
我還把焦點放在對付中國不當處理COVID-19疫情時,川普總統的任期也即將結束,當時很難說他會不會連任。我必須繼續追究中國幾十年來的其他失格行為。...
18881

滋養川普崛起的「國之荒原」:美國為何失落價值、充滿憤怒?

2024-11-07 15:21
我不在國內的十來年之間,美國到底有了哪些改變? 我開始進行調查。我走過西裝名店Brooks Brothers,注意到西裝外套出廠時就已經在領子上別了國旗造型的小徽章。某位大企業的發言人對我說,這是為了特別強調該品牌西裝是在美國本土製造。Brooks Brothers從二○○七年就開始這麼做了,當時共和黨政治人物一天到晚痛批歐巴馬沒有配戴國旗小徽章。...
18619

別教出混蛋:孩子欺負別人怎麼辦?美國研究數據談霸凌與教育

2024-04-29 17:03
2019年,非營利組織兒童心理研究所(Child Mind Institute)在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Park Avenue)上的一個豪華空間舉辦了一場慈善募款午宴,現場的小組座談會是由演員兼作家艾莉.溫特沃斯(Ali Wentworth)主持,台下則有數百位穿著體面的慈善家在啜飲著冰涼的茶飲。溫特沃斯一邊介紹座談會的主題「養育出更善良的孩子」,一邊說道:「社會現在瀰漫著一股惡意與腐敗的氣息,我有點擔心我們的孩子正逐漸喪失同情心、同理心,還有善良的心。」...
18596

當北京下令「請說國語」:香港人撐粵語的抗命之路

2023-12-12 15:49
廣東話的存續或許不是闖進立法會大樓的抗爭者最關注擔憂的,但卻是其中一項推動二○一九年抗議示威的潛在議題和不滿情緒的來源。...
17882

《盜賊史觀下的中國》:粗暴卻又文雅的「盜賊皇帝」毛澤東

2024-10-30 09:44
叫毛澤東盜賊皇帝,可能有人會以為我故意虛張聲勢,但,事實絕非如此。據我所知,在香港和美國等地就有許多中國人是這麼評價毛澤東的。...
17769

迷你裙與搖擺城市:日不落倫敦的叛逆時尚史

2022-04-14 11:27
1960年代構成了倫敦歷史上一個不尋常的黃金時代,據說,大都會在這十年間擺脫了戰後的拘束時代,進入了「搖擺的」現代性。1960年,在一樁受到大幅報導的訴訟案中,倫敦一處法院拒絕了政府以猥褻為由,查禁D.H.勞倫斯(D. H. Lawrence)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儘管該書長久以來始終在「暗中流通」。事件本身無足輕重,但它釋放出一波涵蓋了社會與文化行為的自由化,開啟了支持者與反對者一致稱呼的「寬容社會」(permissive society)。倫敦的全球形象轉變了。...
17624

凱因斯的一生:經濟學霸與俄國舞伶的反差之戀,激發金融新思潮?

2023-03-17 15:41
一九二二年春天,約翰.梅納德.凱因斯陷入熱戀。這可把他嚇壞了。打從中學進寄宿學校開始,梅納德(朋友都這樣叫他)愛上的就幾乎全是男人,怎料到了三十八歲竟然會迷上一位年紀小他快一輪的女人,俄羅斯芭蕾舞伶莉迪亞.洛普科娃(Lydia Lopokova)。「我整個陷進去了,好可怕,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在寫給作家朋友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的信裡說道。...
17285

屎尿匯集的「地下良心」?《世界是垂直的》下水道社會學

2020-11-13 10:06
1830年代晚期的倫敦——人口兩百萬的世界最大都市地帶,是個苦於不良衛生系統所致霍亂疫病的城市。倫敦的大量都市窮人簡直可說是生活在人類排泄物之中。倫敦的河流是巨大的開放式陰溝。16世紀以來便存在、一套雜亂無章的古老下水道,既窄小又不完整,充其量只令排泄物比較迅速地排入河流的管道。當時甫設置的水管只不過令問題更加惡化:時尚的廁所沖水設備能將早先須以填埋方式處理的人類排泄物,統統都沖進下水道。...
17042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西洋人的「高級記憶法」如何傳入中國?

2023-10-06 16:17
一五九六年,利瑪竇教中國人如何打造記憶宮殿,說宮殿的大小取決於想要記住之東西的多寡:最宏大的宮殿會由數百座形狀、大小各異的建築構成;利瑪竇說,「建築愈多,效果愈好」,但也說毋須一下子就大興土木打造宏偉巨構。可先建小宮殿,或建一座寺院、一組官衙、一座公共旅店或商人集會所之類較平凡的建築。如果希望一開始先蓋更小的建築,那可蓋一間簡單的接待廳、一座亭子,或一間畫室。如果想要個人的小空間,不妨就使用亭子的一角,或寺院裡的一座神壇,乃至衣櫃或長沙發之類家常的東西。...
16126

黑警成魔之路?《異國兩制》:香港警察如何成為「外族」

2023-06-30 18:09
本文為《異國兩制:從香港民族主義到香港獨立》書摘,本章的第二節分析了香港人的族群(ethnicity)和民族(nation)想像如何演變。隨著中央政府和香港公民社會的對峙逐步升級,香港人的主張也越來越強烈,最後香港民族主義者越過了最後的紅線,拒絕認同「香港自古屬於中國」的想法,從干預日漸加深的中央政府手中奪回主動權。然而,雖然北京認為香港民族主義是嚴重的挑釁,但不代表這只是單純的挑釁。...
15889

西服男子之必要?從優雅到實用的《古典男裝全圖解》

2022-11-28 18:15
對我來說,聽別人談論衣著、談論他們生活經驗裡所謂的「正常」,每一次都是很有趣的體驗。2017年夏天,某次我無意間遇到三名年齡從青年到中年不等的男士坐在河畔俯瞰街景,聽見他們這樣討論專業場合的衣著問題。「現在都不必穿西裝了。」其中一個人說。「嗯,但至少會穿西裝外套,」另一人說,「然後穿卡其褲或者牛仔褲。」「確實不一定非得穿西裝,但你還是會穿啊。」第三個人說。21世紀的人對於所謂「得體」,似乎還是從社會而非個人的角度來考量,而上面這段談話呈現了三種非常不同的詮釋。...
15818

歷史的《半透明鏡》:雍正皇帝的意識形態,正統化「異族統治」

2025-02-13 10:36
清朝帝權是歐亞東部及乾隆所統治「天下」的道德與精神體系的整合點,此為自皇太極時代起即追求的觀念;但中心要如何達到此種種整合,卻沒有展現出一致的連續性。...
15671

《沒有小孩的她們》:古今女性「生或不生」的抉擇

2023-11-16 16:43
「為什麼不生小孩?」這是個在當代很常見的問題。逢年過節、親友團聚,「要不要生」的問題除了引發空氣一陣尷尬,也可能讓被問者陷入自我懷疑的迴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也對這些對話感到熟悉。...
1454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