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英國大選:親身體驗,國會議員的拜票日常

2017/06/02 李筱雯

對於英國人到底如何打選戰感到好奇的我,這次自願報名當志工,陪同選區議員挨家挨戶拜...
對於英國人到底如何打選戰感到好奇的我,這次自願報名當志工,陪同選區議員挨家挨戶拜票。圖為到南安普敦(Southampton)拜票的英國現任首相梅伊(右)。 圖/美聯社

英國即將在6月8日迎來脫歐公投後的第一場戰役——國會改選。4月首相梅伊(Theresa May)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國會提前改選;她的如意算盤,一方面是為了讓脫歐能更無阻礙地堅定執行,另一方面是要加強她身為首相的民意基礎的正當性。這也使得兩年前剛經過選舉洗禮的國會議員,必須再次面臨民意的考驗。雖然保守黨在五月的地方大勝,梅伊因而信心滿滿,但本週民調卻顯示,保守黨在倫敦選區恐將喪失四個席次。

本周四《BBC》舉辦了一場電視辯論會,眼見苗頭不對的梅伊卻選擇缺席,同時開始調整選舉語言,將本來對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的私人攻擊,改為呼籲選民相信她。「Dead Cat Strategy」(死貓戰略)是英國保守黨籍前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過往選舉主打的競選策略,意即若在餐桌上放一隻死貓,全部人的話題都會集中在死貓身上——換言之,就是將選民焦點,導向你想要他們談論的議題上,而這樣他們就會忽略那些讓你傷腦筋的頭痛問題。選前三周突發的「曼城恐攻事件」,因此成為強調反恐的保守黨跟首相梅伊的「死貓戰略」。

但反恐之外,民生議題也非常重要,保守黨主張增加稅金,提高退休年齡,刪減全國醫療服務(NHS),以及緊縮開支,交給私人公司經營等政策,直接攸關人民的日常生活,也跟工黨的政見大相庭徑。在辯論與口水戰之外,對於英國人到底如何打選戰感到好奇的我,決定潛入工黨籍麥當納議員(Siobhain McDonagh)的競選團隊裡,近距離窺探他們的拜票行程。

麥當納議員的選區——大倫敦莫頓區(Merton Council)——是我居住的地方,也剛好是現任首相梅伊從政的發跡地。1980年代她與麥當納是同期的「地方代表」(Councilor)。到了1997年,布萊爾(Tony Blair)率領工黨奪下執政黨的大位,麥當納順利拿下莫頓區的國會議員席次,而轉戰到梅登黑德(Maidenhead)選區的梅伊也順利當上國會議員。麥當納持續連任迄今已逾廿年,常年的深耕,讓莫頓區成為工黨的穩定票倉。

我與麥當納議員:麥當納議員深耕莫頓區逾廿年,之前與現任首相梅伊都是該區的地方代表...
我與麥當納議員:麥當納議員深耕莫頓區逾廿年,之前與現任首相梅伊都是該區的地方代表。 圖/作者提供

英國大選沒有大型造勢晚會,也沒有宣傳車在街頭大鳴大放,更不會有選舉戰旗滿天飛,或街頭到處發傳單與面紙的情況。但候選人還是會跑選舉行程,也會舉辦選舉聚會。在首相梅伊宣布提前大選後不久,各區議員的助選活動便如火如荼地展開。麥當納的辦公室首先寄信給她的選民,邀請大家抽空陪她拜票。拜票行程是週一到週四、兩個時段(早上十點半與下午兩點半);週日則是十一點。

麥當納聯繫的選民,都是先前給她 「看過診」的選民。所謂的「看診」就是選民服務。她平日接受選民陳情的地方,位於莫頓區區公所裡的小房間,選民須事先打電話向她的助理預約時間,稱為「Surgery Time」(議員的問診時間);然後就像到醫院看病一樣,選民到現場的候診間等待叫號碼,或喊名字。我也曾經「掛號」過,麥當納會很認真的傾聽陳情內容,迅速筆記下來,再交由助理分門別類處理與追蹤進度。

曼徹斯特發生恐攻的前一天(5月22日),我隨著麥當納以及十來名義工挨家挨戶拜訪選民,這是我第一次在英國近身觀察拉票。義工裡有很年輕的,看起來像學生,也有滿頭白髮的老人,我一加入幾乎所有人就知道我是新來的。一位很親切的義工主動教我如何拜訪選民,於是我全程跟著她,邊走邊聊,才赫然發現這位義工是5月17日才剛就任的莫頓市新市長史克蒂(Marsie Skeete)。史克蒂來自南美洲的圭亞那,平時是在監獄擔任受刑人的英文老師,即使當上市長,史克蒂還是不沒有中斷教書工作。

出發時大家是集體行動,議員助理會列出有註冊選民的名單與地址,但一到定點後,我們就會依被分配到的門號,各別按鈴拜訪,結束後再集體移動到下一個街區。按門鈴沒回應或不在家的,就把選舉傳單(內含麥當納的政績),投到郵箱裡;若有人應門,助理與義工會先說明來意,並遞上選舉傳單,麥當納則會很迅速地上前握手寒暄,詢問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事情。

麥當納議員的拜票志工團:議員助理會列出有註冊選民的名單與地址,一到定點後,我們就...
麥當納議員的拜票志工團:議員助理會列出有註冊選民的名單與地址,一到定點後,我們就會依被分配到的門號,各別按鈴拜訪。 圖/Siobhain McDonagh臉書

麥當納議員的志工團:志工們平日就會先準備好選戰用的文宣跟標語牌。 圖/<a ...
麥當納議員的志工團:志工們平日就會先準備好選戰用的文宣跟標語牌。 圖/Siobhain McDonagh臉書

拜票過程中總是能見到許多選民的面貌,也會聽到很多抱怨。 圖/<a href=
拜票過程中總是能見到許多選民的面貌,也會聽到很多抱怨。 圖/Siobhain McDonagh臉書

麥當納畢竟是資深國會議員,對各種議題非常熟悉,反應很快。例如,有位卅多歲的英國媽媽,平日不關心政治也從未註冊投票,面對議員的拜票,一臉茫然、尷尬地笑著,此時議員看到她的小女兒,立刻說:保守黨主張刪除小學的營養午餐,以後你的小孩到學校,中午就沒飯吃了,支持工黨才能幫你捍衛權利。這位媽媽聽完後露出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陪同助選的史克蒂馬上遞上選民註冊單,幫她填好。

拜票過程中總是能見到許多選民的面貌,也會聽到很多抱怨。譬如,支持工黨的一位太太,埋怨老公與兒子勸不聽、不願投票,他們的理由是不管怎麼選,反正都是保守黨贏;也有人批評現任工黨黨魁柯賓,不願為他含淚投票。拜票也難免碰到尷尬的事,比如說按錯門鈴遇到非工黨支持者,於是被很粗魯的回絕。拜票名單因此顯得相當重要。門鈴不能隨便亂按、也不能見人就握手,因為當碰到非工黨支持者時,不僅不禮貌,還可能被轟出來。莫頓區的選民雖然多由勞工與移民組成,但也有像溫布頓一帶為保守黨的鐵票區。每次要去溫布頓拜票時,助選團隊的壓力都很大。

拜票之外,議員辦公室也會寄信提醒支持者,記得在家門口或窗戶掛上支持工黨的牌子。郵寄投票開始後,辦公室會再次寄信提醒選民,該怎麼勾選與投票,畫圖逐步解說步驟。過往英國的投票單上都會列有各候選人的政見與介紹,但不知是否因為這次大選倉促提前,只有候選人名字,選民因此也完全不知道各黨派候選人的主張是什麼。

議員辦公室也會寄信提醒支持者,記得在家門口或窗戶掛上支持工黨的牌子。 圖/路...
議員辦公室也會寄信提醒支持者,記得在家門口或窗戶掛上支持工黨的牌子。 圖/路透社

英國不流行架有大聲公叭叭響的宣傳車,但各政黨都有一台大巴,穿梭大街小巷。圖為工黨...
英國不流行架有大聲公叭叭響的宣傳車,但各政黨都有一台大巴,穿梭大街小巷。圖為工黨大巴。 圖/路透社

過往英國的投票單上都會列有各候選人的政見與介紹,但不知是否因為這次大選倉促提前,...
過往英國的投票單上都會列有各候選人的政見與介紹,但不知是否因為這次大選倉促提前,只有候選人名字。 圖/路透社

拜票完後史克蒂邀請我參加後一周的選舉聚會,一張A5影印的邀請單很是樸素,上面寫著歡迎帶新朋友來,以及會場會提供披薩、啤酒跟飲料。在英國擁有居留權不代表有投票權,而且擁有大英國協公民身分的都有權投票。這是歷史緣故,因為在過去許多大英國協公民出生於英國,或本身就是英國人,政府因此為他們保留投票權,但這久遠歷史早已人事全非。據悉英國政府曾想改革,但遭遇愛爾蘭人強力反對。我的加拿大籍同事,拿學生簽證就可以投票,我的外甥擁有加拿大護照,拿工作簽證也可以投票,而我在這個國家比他們都住得久,又有永居權,卻不能投票,光想到這一點,我就決定去參加選舉聚會,為自己發言。

選舉聚會其實就是麥當納的助理、義工與支持者的小型聚會,在議員選區服務處的後院舉行,彼此互相聊天自我介紹,我當然趁機不厭其煩地抱怨一番。眾人之中,有一人認出我有跟著去拜票,隨即問我感受如何,喜不喜歡跟人接觸聊天等等,她一邊講話一邊忙著收拾廚房桌面,我請教她怎麼稱呼,她說她是瑪格麗特,是麥當納的妹妹,這讓我大吃一驚。麥當納跟她的妹妹小麥當納(Margaret McDonagh)投身政治服務工作近卅年,小麥當納曾任工黨秘書長,是工黨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秘書長,後來受封為女男爵(Baroness),同時擔任上議院議員(House of Lords)。

麥當納姐妹倆未婚,至今都住在一起,沒有離開過這一選區,平易近人,毫無架子。例如,麥當納會親自開車接送義工,連我也單獨搭過她的便車,也曾接過她傳的簡訊,去幫忙謄寫文宣品。手寫寫信給選民耗時費力,而這一選區曾有斯里蘭卡泰米爾難民庇護所,姓名特別長,更費勁,但因為手寫信能增加親近感,於是我也義不容辭地去幫忙。

即便從政這麼久,席位也很穩定,麥當納兩姊妹仍然很努力地走遍大街小巷,沒有任何懈怠。她們深知一一敲門拜訪選民,選民會很高興有機會與議員話家常,感受到她們隨時都在身邊。我這次近距離觀察選民與麥當納對話時的表情,也確實如此。麥當納姐妹雖然是工黨資深黨員,地位崇高,備受尊重,但作風低調樸實,舉止親切。短短數日,我的感受是英國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拜票日常,果真也是一步一腳印。

短短數日,我的感受是英國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拜票日常,果真也是一步一腳印。 圖/路透...
短短數日,我的感受是英國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拜票日常,果真也是一步一腳印。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李筱雯/叮咚,巫婆來了!細數英國首相梅伊的出包往事

張福昌/英國脫歐分手信:dear John,談判還有很多難題

李筱雯

政大新聞所碩士, 英國西敏寺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 倫敦城市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研究興趣:媒體與文化政策,媒體產製研究,新聞與人權。譯作:《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

作者文章

大量外資掌控了倫敦的摩天大樓,近年來又以中國最為積極搶攻倫敦房地產市場。42大廈...

在一帶一路盡頭:碰壁「倫敦之巔」的中國炒房大隊

2018/08/29
租屋的問題,還真的很令倫敦人困擾。 圖/路透社

倫敦租屋地獄:史上最惡房東的「黑屋帝國」

2018/08/14
最初希望防空洞在戰後可以快速改建成為地下鐵,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變成了都市中的小...

深入倫敦地心:二戰防空洞的華麗再生

2018/01/11
短短數日,我的感受是英國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拜票日常,果真也是一步一腳印。 圖/路透...

英國大選:親身體驗,國會議員的拜票日常

2017/06/02
三位策展人曾熙凱、吳雅筑、張雅筑,以「食托邦」的創意回應倫敦設計雙年展的主題「烏...

設計倫敦,策展英國:文化外交的展演舞台

2016/10/13
被外界喻為鐵娘子二號的英國新任首相梅伊,是不是叮咚,巫婆回來了? photo c...

叮咚,巫婆來了!細數英國首相梅伊的出包往事

2016/07/27

最新文章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以南韓濟州島人口計算,平均每6人就有1人屬4.3事件受難方。
 圖/歐新社  

不能遺忘的面容(下):南韓政府的濟州轉型正義,足夠了嗎?

2024/04/11
濟州4.3和平基金會利用AI技術和口述記憶,嘗試還原濟州4.3事件犧牲者金秉柱(...

不能遺忘的面容(上):濟州四三事件,AI修復重現的歷史受難者

2024/04/10
傳統又自負的同儕拒絕給予友善的支持,將是邱吉爾生命的寫照。左為1881年。7歲的...

憤怒的雄獅,孤單的童年:邱吉爾的頑皮少年成長記

2024/04/10
對於沒去過澳洲的人,印象可能是一個打工賺錢或度假旅行的勝地。圖為雪梨地標——雪梨...

澳洲是天堂、戰爭打不過去?本地人的生活挑戰與戰爭風險

2024/04/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