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有廁所沒人上?印度「露天便溺」的排泄衛生大改革

2019/11/05 徐子軒

莫迪引以為傲地宣揚「清潔印度運動」(SBA),為印度6億人民了提供廁所,但仍有民間智庫指出露天便溺仍然普遍。 圖/法新社
莫迪引以為傲地宣揚「清潔印度運動」(SBA),為印度6億人民了提供廁所,但仍有民間智庫指出露天便溺仍然普遍。 圖/法新社

▌前篇:〈便所先於神廟:印度人人有坑蹲的「廁所大躍進」〉

10月初,印度舉國歡慶聖雄甘地150歲冥誕,總理莫迪獻上名為「清潔印度」(Swachh Bharat)的祝福,宣布過去隨處可見的露天便溺已成為歷史。說到這項讓他引以為傲的政策政績,莫迪特別強調:政府在60個月內,為6億人民提供廁所,現在全國村莊都有廁所可用。

莫迪的高調,引來不少質疑,有民間智庫以實地調查作證,指出露天便溺仍然普遍,這也遭到莫迪政府反擊,舉出許多數據反駁。但現實而言,莫迪在短短執政5年內,就達成「零排放」的可能性確實不高,因為衛生問題不只是滿足供給面的廁所數量即可解決,還有需求面的人民衛生觀念與習慣尚待改變。

許多印度人民可能難以理解,千百年來的排泄習慣為何會引起世界關注?進一步來說,莫迪推行的「清潔印度運動」(SBA)所涉及的層面,早已超過建造廁所數量的政策爭論,更涉及了印度的國內人權與國際地位,而這些議題正在影響印度的全球形象。

現實而言,莫迪在短短執政5年內,就達成「零排放」的可能性確實不高,因為衛生問題不只是滿足供給面的廁所數量即可解決,還有需求面的人民衛生觀念與習慣尚待改變。 圖/法新社
現實而言,莫迪在短短執政5年內,就達成「零排放」的可能性確實不高,因為衛生問題不只是滿足供給面的廁所數量即可解決,還有需求面的人民衛生觀念與習慣尚待改變。 圖/法新社

先就國際層面觀之。2015年世界各國領導人齊聚聯合國,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制定包含氣候行動在內的17項目標,其中一項即是「確保人類獲得潔淨的飲水和衛生設施」。

統計,全球有24億人沒有廁所可用,將近9億人露天便溺,聯合國將此列為重要改善項目。在這露天便溺的9億人中,有三分之二居住在南亞地區的農村,當中最多者則是人口居冠的印度。

經過各國長年努力,南亞露天便溺的比例,已從1990年的65%下降到2018年的34%。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都有顯著改善,阿富汗、尼泊爾也見下降趨勢,印度當然不能忍受仍落後於這些小兄弟。

但露天便溺有什麼隱憂嗎?首先,這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像是汙染水源、傳染病菌和寄生蟲,缺乏洗手設施亦容易讓人生病。聯合國估算,每年南亞地區約有18萬名兒童因腹瀉喪生,很大程度是由於露天便溺所引起的髒亂;印度有近一半的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部份原因是受不潔的飲用水與其所灌溉的糧食所害。

露天便溺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像是汙染水源、傳染病菌和寄生蟲,缺乏洗手設施亦容易讓人生病。印度有近一半的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部份原因是受不潔的飲用水與其所灌溉的糧食所害。 圖/法新社
露天便溺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像是汙染水源、傳染病菌和寄生蟲,缺乏洗手設施亦容易讓人生病。印度有近一半的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部份原因是受不潔的飲用水與其所灌溉的糧食所害。 圖/法新社

除了疾病,在野外——特別是在農村——既缺乏衛生設施、也缺乏維護人身安全的硬體建築與設施,嚴重威脅了弱勢族群的安全。像是2014年5月就發生憾事,兩名家中無廁所的少女,因出外如廁,受到性侵害並被謀殺,引起公憤。

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格外關注婦女和孩童等弱勢族群的需求。無論是婦女性侵害率或兒童致死率過高,都重挫印度的國際形象,當國家正值經濟高速成長太空任務不斷拓展的此際,莫迪希望透過內部改革,使世人更尊重印度的大國地位。為此,SBA遂也成為印度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國家公關工具。

然而,印度歷屆政府或多或少都對衛生議題有所著墨,為何莫迪的SBA(無論數據是否接近宣稱的100%)能取得有別前任的成就呢?關鍵在於——SBA不只是大量建造廁所,還設法改變印度人民固守的傳統衛生觀,逐漸步向所謂西式的現代標準。

野外既缺乏衛生設施、也缺乏維護人身安全的硬體建築與設施,嚴重威脅了弱勢族群的安全。像是2014年5月就發生憾事,兩名家中無廁所的少女,因出外如廁,受到性侵害並被謀殺,引起公憤。圖為印度一名少女露天便溺的示意圖,非2014年事件當事人。 圖/美聯社
野外既缺乏衛生設施、也缺乏維護人身安全的硬體建築與設施,嚴重威脅了弱勢族群的安全。像是2014年5月就發生憾事,兩名家中無廁所的少女,因出外如廁,受到性侵害並被謀殺,引起公憤。圖為印度一名少女露天便溺的示意圖,非2014年事件當事人。 圖/美聯社

這裡所謂的方法,即是「社區領導全面衛生計劃」(CLTS)。CLTS的概念最初是由一位印度自然資源專家提出,在千禧年之際引進孟加拉,獲得明顯成果。其具體作法其實就是深入社區,向居民進行衛生教育,尤其著重宣導「不潔的行為,會引起羞恥和厭惡感」,以改善居民的習慣。

換言之,CLTS強調誘發社區追求衛生的意識,讓居民動員起來,相互支持並找出適合當地的解決方案。倡導者認為,重點不在於政府補貼家戶興建廁所,而是讓居民「願意」使用廁所。等到大多數人接受這種觀念,就會形成集體的社區規範,若不遵守規範,則會被社區排斥。

CLTS並非由莫迪首度引進印度,更早之前的「全面清潔運動」(TSC)、「潔淨印度任務」(NBA),都可見此法,但多告失敗。原因有很多,像是缺乏熟練的CLTS輔導員,輔導員深入社區第一線,若無專業技巧引導,很容易被抵制;又像是地方官員不願配合,因為CLTS不注重補貼,讓官員無油水可撈等。

「不潔的行為,會引起羞恥和厭惡感」,印度政府試圖藉由這種觀念的社區宣導,改善居民的習慣。等到大多數人接受這種觀念,就會形成集體的社區規範,若不遵守規範,則會被社區排斥。 圖/法新社
「不潔的行為,會引起羞恥和厭惡感」,印度政府試圖藉由這種觀念的社區宣導,改善居民的習慣。等到大多數人接受這種觀念,就會形成集體的社區規範,若不遵守規範,則會被社區排斥。 圖/法新社

莫迪上台後,為避免重蹈覆轍,重新設計強化CLTS。例如舉辦「快速行動學習」(RAL)訓練班,培養熟稔CLTS技巧的SBA特派團「Gramin」,密切監督SBA的執行。同時,莫迪政府也與「聯合國供水和衛生合作理事會」(WSSCC)等國際單位合作,透過各地不同的實踐與分享,一起制定更完善的衛生計畫。

然而,莫迪政府雷厲風行推動SBA,也引起爭議。比方部分地方是靠脅迫社區居民以達成上級目標,像是恰蒂斯加爾邦(Chattisgarh)就有農村人家因拒絕修建廁所,而被排拒於政府的公共分配系統(PDS)外,未能得到補貼的糧食和煤油。

其他各邦為求貫徹SBA,也有不同作法。如中央邦(Madhya Pradesh)立法規定,有志參選村委會大位者,家中必須要有沖水馬桶、哈里亞納邦(Haryana)決定使用無人機,監視村莊是否有露天便溺,違者將受到嚴懲。

至於莫迪改良版的CLTS,儘管作法已較以往收歛——如過去官員會當場公審或私刑處罰不安裝廁所的村民,現在則多以公布露天便溺者姓名,使其感到羞辱繼而改變行為——但這些作法也被批評罔顧人權;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更建議要持續對此監督和問責,莫迪政府亦承認有地方官員濫用職權,下令改進以杜悠悠之口。

莫迪政府雷厲風行推動SBA,也引起爭議。比方恰蒂斯加爾邦(Chattisgarh)就有農村人家因拒絕修建廁所,而被排拒於政府的公共分配系統(PDS)外,未能得到補貼的糧食和煤油。 圖/路透社
莫迪政府雷厲風行推動SBA,也引起爭議。比方恰蒂斯加爾邦(Chattisgarh)就有農村人家因拒絕修建廁所,而被排拒於政府的公共分配系統(PDS)外,未能得到補貼的糧食和煤油。 圖/路透社

即便飽受外界質疑,莫迪政府仍堅持SBA已取得無可磨滅的成效,且隨著甘地冥誕結束,SBA即將進入2.0版。

這是指印度雖然已實現人人有坑蹲,但是處理排泄物仍有許多麻煩亟待解決,如為求興建速度,許多地方建造的是容易滿載、需要常清理排泄物的單坑、而非政府建議的雙坑廁所。

由於印度人民不願觸碰不潔的排泄物,長久以來,清理一直是種姓制度下,屬於賤民階級的達利人(Dalits)的世襲工作。印度獨立後雖立法廢除種姓制度,但社會對於達利人的歧視仍在,絕大多數的清潔工作還是由達利人擔當。如今增加了上億間廁所,對於手工清道夫(manual scavengers)的需求也更旺盛。

從媒體報導可知,手工清道夫深入汙水下水道或化糞池掃集異物,以防止管線堵塞。這些人表面上脫離賤民階級,但仍是被社會剝削的弱勢族群,他們通常由政府或私人公司以臨時工形式聘用,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就進入下水道或化糞池作業,因此屢見吸入甲烷等有毒氣體致死的憾事,也未獲該有的賠償。

印度人民不願觸碰不潔的排泄物,清理一直是種姓制度下,屬於賤民階級的達利人(Dalits)的世襲工作。他們通常由政府或私人公司以臨時工形式聘用,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就進入下水道或化糞池作業,因此屢見吸入甲烷等有毒氣體致死的憾事,也未獲該有的賠償。 圖/法新社
印度人民不願觸碰不潔的排泄物,清理一直是種姓制度下,屬於賤民階級的達利人(Dalits)的世襲工作。他們通常由政府或私人公司以臨時工形式聘用,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就進入下水道或化糞池作業,因此屢見吸入甲烷等有毒氣體致死的憾事,也未獲該有的賠償。 圖/法新社

莫迪政府也了解到這是印度之恥,嘗試糾正人民的歧視。今年大壺節期間,莫迪特別接見清潔工,盛讚他們是所謂的「行動瑜珈士」(Karma Yogis,意指對全世界有益的人,無私地愛著全世界及所有人),還親自為工人洗腳。這雖被批評為選舉作秀,但亦反映出莫迪希望強調清潔工的價值,挑戰老舊的思維模式。

進入SBA 2.0後,莫迪政府將面臨更多困難,有不少的私人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參與過程,透過民間力量一起改變印度。像是為促進達利特人權益而發起的「泰倫加納邦模式」(Telangana model)——這是由該邦民間發起,讓達利特清潔工能夠透過貸款,購買下水道清潔機,並讓他們操作,得以不再手工清理糞便。

最後,除了改善清潔工的作業風險外,清理家庭汙水更是一大挑戰。據報導,印度有8成以上的汙水傾倒於湖泊河流,造成水源毒害,也使傳染病盛行。目前印度的汙水處理廠不足以應付全國龐大的汙水量,露天便溺固然會影響環境與人體健康,但未經妥善處理的廁所排泄物,更嚴重威脅生態系統,也是莫迪政府必須列為優先施政的方向。

今年大壺節期間,莫迪特別接見清潔工,還親自為工人洗腳。雖被批評為選舉作秀,但亦反映出莫迪希望強調清潔工的價值,挑戰老舊的思維模式。 圖/Twitter
今年大壺節期間,莫迪特別接見清潔工,還親自為工人洗腳。雖被批評為選舉作秀,但亦反映出莫迪希望強調清潔工的價值,挑戰老舊的思維模式。 圖/Twitter

推薦閱讀

便所先於神廟:印度人人有坑蹲的「廁所大躍進」

印度強勢超車中國?「莫迪經濟學」的失速狂飆

厭女的土耳其?妳月經來,妳是「骯髒」的!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立刻引發包含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震盪,國際自由貿易的...

川普解放日,美國淪陷時:向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說再見?

2025/04/07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2025年2月13日的川莫會,川普與莫迪在白宮會晤。 圖/美聯社 

MAGA + MIGA?川普與莫迪聯手的「美印一起偉大」戰略

2025/03/13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月上旬與川普進行美日領袖會談。 圖/歐新社 

安倍不在,川普歸來:石破茂的日本能重新延續美日聯盟嗎?

2025/03/11
2025年2月18日,位於約旦首都安曼北部的杰拉什(Jerash)巴勒斯坦難民營...

約旦河「兩岸一家親」?(下):川普要求接收加薩難民,約旦能拒絕嗎?

2025/02/21

最新文章

圖為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上演的《杜蘭朵公主》,扮演杜蘭朵公主的是義大利女高音歌...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2025/04/16
德國3月3日舉辦「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反對極右派另類選擇黨的陣營將其黨魁為德爾做...

當美國《取消文化》傳進德國:圍堵極右民粹之戰,如何加速民主文化的崩解?

2025/04/15
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圖為2025大阪萬博的吉祥物「脈...

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04/11
瓦薩里的《藝苑名人傳》是今日認識文藝復興藝術家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圖/維基共享

寫下文藝復興天才的名字:瓦薩里與《藝苑名人傳》

2025/04/11
比起美麗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家展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或許才是文藝復興最重要的遺產。...

從重生到巔峰:《藝苑名人傳》與文藝復興留給世人的遺產

2025/04/11
從羅馬帝國衰退到轉變的過程,可以映照出現代西方國家面對的困局。圖為羅馬尼亞Rom...

帝國為什麼會衰敗:羅馬帝國的霸權黃昏,現代西方的衰退啟示?

2025/04/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