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烏鴉大師與在倫敦塔穿越的說書人:Y for Yeoman Warders

2017/09/06 倫敦生活A to Z

這些御用侍從衛士的幽默感代表著對倫敦塔與整個國家的尊敬。 圖/擷自<a href...
這些御用侍從衛士的幽默感代表著對倫敦塔與整個國家的尊敬。 圖/擷自Tower of London (9月5日)

具有近千年歷史的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倫敦的熱門觀光景點。然而曾經是囚禁犯人和行刑所在的倫敦塔,也常令人覺得古老而神秘。第一次進倫敦塔是為了看戲,內容講的是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博林(Anne Boleyn)。亨利八世有六任妻子,下場分別是離婚、砍頭、死,離婚、砍頭、活,安•博林正是童謠中第一個被砍頭的那位,行刑地點正是倫敦塔。

製作團隊因此商借倫敦塔一隅,讓觀眾體驗在歷史現場看戲的臨場感。我還記得工作人員把我們領進去時,走過已矗立千年的白塔(The White Tower)以及歷代陸續興建的建築群,懷古之情油然而生。另一個也讓遊客很有感覺的畫面,則是隨處可見的御用侍從衛士(Yeoman Warder),儘管他們身邊總是圍著一大群遊客,但一身筆挺具有古意的制服,再加上信口拈來的各種倫敦塔奇譚,實在頗有穿越時空之感。

然而,如果真的穿越到幾百年前的倫敦塔,對這群御用侍從衛士的觀感可能截然不同。早在1598年的記載中,倫敦塔軍官約翰•培頓(John Peyton)便抱怨這群衛士中很多人都相當地不適任:「怠忽職守,時常喝得酩酊大醉、紀律渙散、彼此爭執不休。」古董收藏家約翰•貝里(John Bayley)更直接說這些衛士很丟臉:

不守護倫敦塔就算了,他們還攔住每個想要參觀倫敦塔的遊客,強迫他們接受『付費導覽』......

名義上,這些衛士的職責是守衛倫敦塔。 圖/擷自<a href=
名義上,這些衛士的職責是守衛倫敦塔。 圖/擷自Tower of London (9月5日)

時至今日,這項工作實際上已外包給私人保全公司。 圖/歐新社
時至今日,這項工作實際上已外包給私人保全公司。 圖/歐新社

至於對女性遊客毛手毛腳、勒索痛毆遊客的情事更是時有所聞。這些不光彩的過往又可以連結到御用侍從衛士的一個有趣傳統,在新衛士宣示時,大夥要拿著一碗波特酒祝福他:

願你絕不會死在這職位上(May you never die a Yeoman Warder.)。

背後的原因是這個包食宿的職位是隨時可以拿來買賣的,所以如果死在這職位上,就錯失了海撈一筆的大好機會,那可就虧大了。

有著如此不堪的傳統,這些衛士得以轉化成為寶貴的「國家文化資產」,其實要歸功於第一代威靈頓公爵(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1826年,他就任倫敦塔總管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他開除了最糟糕的衛士,並廢止職位買賣的陋習。他同時在聘用資格上新增條件:應聘者需有二十二年的服役經歷,軍銜在准尉(warrant officer)之上,並獲頒品行優良獎章,才有資格申請成為御用侍從衛士。這樣的制度也間接造就了衛士選用的民主化,無論來自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或威爾斯,無論出身高低,都有機會在國家的文化寶藏內擔任這項備受敬重的職務。

御用侍從衛士是英國「國家文化資產」,總是被觀光客包圍著。 圖/路透社
御用侍從衛士是英國「國家文化資產」,總是被觀光客包圍著。 圖/路透社

衛士彷彿成了歷史遺跡,或保存歷史記憶的說書人。 圖/路透社
衛士彷彿成了歷史遺跡,或保存歷史記憶的說書人。 圖/路透社

名義上,這些衛士的職責是守衛倫敦塔,時至今日,這項工作實際上已外包給私人保全公司。衛士彷彿成了歷史遺跡,或保存歷史記憶的說書人,在歷史現場穿梭來回,講述曾經發生與不曾發生的事。最特別的是,為了讓說書的工作不那麼嚴肅,甚至帶點英式的娛樂性,在理應莊重的導覽中帶來違和感。身著筆挺制服的衛士,在講解中總夾雜些亂七八糟的笑話,強化遊客不期然的歡樂體驗。

除了導覽外,衛士另一項很特別的工作則是烏鴉大師(Ravenmaster),御用侍從衛士中有一位要負責飼養倫敦塔中的六隻烏鴉。始於查理二世,傳說若烏鴉從倫敦塔飛走,英國便會覆滅。自此以後,剪過翅膀、讓它們不能飛遠的烏鴉們,就交由烏鴉大師照顧。

不過實際上,1981年有一隻烏鴉成功飛走,據稱還有人在倫敦東邊的酒吧屋頂上看到牠的最後身影;2013年則有兩隻烏鴉被狐狸咬死,讓倫敦塔管理單位不得不強化安全措施。

身為觀光重地,倫敦塔內每天都有導覽,由身穿筆挺制服的衛士領著遊客進行約一小時的解說。在六個停駐點講的故事大同小異,每名衛士有各自版本些微不同的笑話。在寬闊的園區裡,為了不用麥克風還能吸引遊客注意,他們會用稍微正式的用語並提高音量,「女士與先生們」是共通的發語詞。宣傳手冊上對於導覽的形容是:

御用侍從衛士導覽是倫敦塔觀光的一大賣點,這些衛士(亦稱為『牛肉食客』(Beefeater))會用各種充滿詭計、囚禁、處決與凌虐的故事來娛樂貴客......

傳說若烏鴉從倫敦塔飛走,英國便會覆滅。為了不讓烏鴉飛走,必須要由烏鴉大師照顧。 ...
傳說若烏鴉從倫敦塔飛走,英國便會覆滅。為了不讓烏鴉飛走,必須要由烏鴉大師照顧。 圖/路透社

往往從導覽一開場,這些「娛樂」便令人發噱。比方說,衛士會請所有人靠近,但忽然指著一名男性遊客說:「站住!」,衛士接著說:「這是基本英文測試,你會英文吧?」「會的。」「真的嗎?」(眾人大笑)衛士這時才指示眾人:「靠近一點。」這笑話的功能除了營造開場的氣氛,也吸引其他遊客的注意,由於參加這些導覽的遊客都可以自由來去,一旦內容稍嫌沈悶,人潮很快就散了,因此衛士必須設法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才能持續吸引觀眾聆聽。

另一種典型的鋪哏方式是在定點講完歷史故事後,準備前往下個定點。一方面緩和遊客聆聽的緊張氣氛,一方面則作為轉換地點的暗示。這些指示往往也是詼諧有趣,比如說:

我現在要鄭重警告你們,有些人會覺得下一站既黑暗又神祕,甚至直到今天都還令人飽受折磨!

正當遊客以為接下來要去的是關過塔中王子的地牢時,衛士接著說:「對此我毫不意外,因為這裡就是紀念品店。」如此故弄玄虛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哏常讓人莞爾。是的,搞不好紀念品店讓人買到想剁手,那的確是種折磨。

遊客的國籍,特別是英國前殖民地,也是倫敦塔導覽常用的哏。 圖/路透社
遊客的國籍,特別是英國前殖民地,也是倫敦塔導覽常用的哏。 圖/路透社

領略這樣的幽默可能需要一些文化知識與理解,若有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與對英國歷史的熟稔,比較能夠享受其中。當然,也可以在聽完之後,快速用維基百科惡補一下。除了亨利八世外,打算炸掉國會大廈卻功虧一簣的蓋•佛克,與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都是導覽中會提到的歷史人物。

遊客的國籍,特別是英國前殖民地,也是倫敦塔導覽常用的哏。例如衛士問遊客:「你從哪裡來?」「澳洲。」「退下!你怎麼還敢站在前面。」(澳洲曾是英國犯人的流放地)另一位遊客來自波士頓,衛士說:「我們的茶呢?」(美國人為了抗稅將英國運來的茶在波士頓到港時全丟入海中)。或是在提到支持北美殖民地的威廉佩恩(William Penn,因其信仰多次被囚禁於倫敦塔)時,指著美國來的遊客大聲地說:「我知道他在你們那裡是偉人,但他在這裡還是叛國的罪犯!」

這些充滿英式反諷、自貶與想像力的玩笑話,讓歷史人物與事件從遙遠的記憶中甦醒。

有趣的是,由於御用侍從衛士是「倫敦與英國的象徵」,因此不會講任何攻擊體制或皇室的笑話。相反地,衛士們不時流露出對女王與國家的熱誠,對於塔內各種英國文化及皇室的歷史如數家珍,為遊客們細細解說。比如說,遊客可能在郵筒或物品上看到的E II R 並不是兩間急診室(Emergency Room)而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皇室符號(Elizabeth II Regina)。

這些御用侍從衛士的幽默感代表著對倫敦塔與整個國家的尊敬。若想體驗典型的英式幽默,倫敦塔會是不錯的選擇。漫遊古蹟間,領略讓人開懷大笑,知識與娛樂兼具的導覽,正是這些御用侍從衛士們為千年傳統帶來的全新感受。

由於御用侍從衛士是「倫敦與英國的象徵」,因此不會講任何攻擊體制或皇室的笑話。相反...
由於御用侍從衛士是「倫敦與英國的象徵」,因此不會講任何攻擊體制或皇室的笑話。相反地,衛士們不時流露出對女王與國家的熱誠。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倫敦生活A to Z

白舜羽和魏君穎,一對夫妻,兩個不小心都念過哲學的解釋狂,喜愛漫步、劇場、藝文與博物館,尤其著迷於各式各樣與倫敦和英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冷知識。從二〇一三年一起蒐羅旅居中的關鍵字,企圖考據與思索其背後的來由。除了共筆臉書粉絲頁《倫敦生活A to Z》之外,另有作品《倫敦腔: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索引》《倫敦眼: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透鏡》(紅桌文化出版)。

作者文章

兒童文學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十分受孩子歡迎,但也備受爭議,如今作...

敏感詞小孩不宜?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的修訂爭議,R for Roald Dahl

2023/03/24
2022年日本本栖湖渡假村開設「彼得兔英式庭園」,推出了背景有富士山的彼得兔海報...

彼得兔與波特小姐:穿越120年的英國文創魅力,P for Peter Rabbit

2023/01/19
「當手指穿梭於細微的網眼之間,必然也將靈魂裡某種極其單純的東西,編織於其間了……...

指尖穿梭網眼間:英國「編織男孩」,B for Knitting Boy

2022/06/02
圖為2011倫敦大暴動。 圖/美聯社

無用的最經典「英國紅色電話亭」 , P for Phone Box

2022/01/21
左起為編劇Peter Morgan、女王演員Olivia Colman、柴契爾夫...

莎士比亞會怎麼編《王冠》(下)女王「非御用編劇」,C for The Crown

2021/04/22
《王冠》遊走在史實與虛構之間,右圖為劇中飾演女王的Olivia Coleman。...

莎士比亞會怎麼編《王冠》(上)英國古今宮廷劇,C for The Crown

2021/04/22

最新文章

右為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虎《三河英勇傳》當中的《従一位右大臣 征夷大将軍源家康公...

德川幕府從未鎖國:日本如何《逆轉中華》脫離中國,改寫東亞秩序?

2024/11/26
基層公務員對個案的投入,有時帶有同情及憐憫,也有時是帶著懷疑和敵意。示意圖,美國...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濫用政府資源,讓基層公務員變冷漠的美國個案故事

2024/11/26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