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島嶼》/台美人的多重歷史:冷戰情感結構的延續與敘事再造

鄭昕的《X島嶼》是一本關於台裔美國人生命的新經典著作,成功地搭起了台灣研究與亞裔美國研究之間的橋梁。過往關於台美人的敘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以美國本土為中心,環繞在二戰後「美國夢」的追尋以及美國社會的融入。第二類則是以台灣本土政治的關切為主,聚焦於海外台灣人如何透過在美的資源與網絡進行黨外運動抗爭與台灣民主化的推進。在前者的美國移民敘事中,「台裔」的特殊性色彩是相當低的,我們可以將它替換為不同的東亞族群移民,仍可預期相差不遠的故事:模範少數的壓力與限制、種族化的焦慮,以及階級提升的想望。
而在後者的本土敘事中,「台裔」的民族性是相對高的,但它也長期被擺入以美國學界視野為主的「區域研究」位置,相對小眾。並且,由於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兩大政營的立場分歧,美國戰後左翼思潮率領的知識分子主要的政治關懷為勞動、反(越)戰、黑人解放,以及第三世界之亞非團結的反殖民運動,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中華民國被歸為親美反共之陣營,美國學術界也因此對於台美人的主體性與抵抗是相較冷感,甚至認為是趨於保守的。
台灣這座「X島嶼」的定位在美國學界認識論上的尷尬,使得長期以來其內部的複雜性難以被看見。如作者所寫,在國民黨來台後的戒嚴時間,台灣人獨立的渴望遭到冷戰兩極對立的「夾殺」,右傾者偏好採取反共立場,而左傾者則嚮往共產中國,當這群台灣人成為留學生來到美國後,他們所代表的不同立場,以及對於「台灣」敘事的錯綜複雜,更是讓美國社會難以理解。
在冷戰時期,「台灣意識」形成的過程中,除了反國民黨威權的黨外敘事、以史明為主的反殖民情懷,也有受到六○年代影響的第三世界作派與國際主義。其中,隨著八○年代台灣本土的民主化運動,以及一九八七年後的解嚴,海外台獨運動漸漸轉向為以自由主義中的公民國族建構和親美思想,藉由對於美國機構的遊說,以及民主和人權之論述,取得美國主流的支持。這樣立場的鞏固,雖讓「台灣」逐漸被美國社會看見和理解,但對於作者來說,恐扁平化了部分海外台獨人士與台美人所有的左傾與國際主義思想。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敘事忽略了在冷戰時期,美國政府默許國民黨黨工對於台裔留學生之政治思想的監視與管控,將台獨運動和台灣意識歸類為激進和可疑的行為。
《X島嶼》的重要貢獻即是將以台灣主體性為主的史料、社群抗爭與口述生命經驗,從區域研究拉至美國研究和亞裔美國研究之領域。如作者所述,在美國所建構的「監控基礎設施」的建構下,台灣移民經常被框定為「好移民」、「中產階級」的代表,並被視為意識形態上親美、保守,缺乏對母國威權的批判性認識。這種敘事忽略了國家與政黨、國民黨與台灣社會之間的區別,也掩蓋了海外台灣人士對現行中華民國體制的質疑,與他們在重重困境中實踐人權和民主化的努力。此外,亞美研究過去過度關注反(美國)同化的種族政治,卻常忽視種族主義的生成也可能發生於美國之外。
自二戰以來,日本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在東亞地區構建其種族霸權論述,以對抗美國影響。若亞美研究中的種族批判,僅聚焦美帝國,便錯失介入亞洲內部民族主義與種族政治如何交織的機會。台灣人主體性的形成,正是被夾在白人同化主義、中華民族主義與漢人殖民體制之間,試圖尋找一種新的國族想像。
《X島嶼》主張台美人史是跨太平洋史中關鍵的角色,他們不僅受到二戰後全球移民浪潮與美國和日本軍國主義政權互動的影響,也包含中國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擴張的侵擾。如同在當代,台灣面臨美中抗爭下,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戰爭的威脅。作為台灣人,我們如何想像台灣的未來以及主權的可能性,一部分即是奠基於我們如何理解冷戰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與情感社群,對於歷史的無視與刻意的忽略,恐造成當代更加無法彌補的分裂。在這個被稱為「台灣研究黃金時代」的時刻,我們更需要跨領域的方法,不僅從美中對抗的宏大敘事理解台灣,更應關注那些被忽略的生命與故事,重新書寫我們對歷史與國族的想像。
《X島嶼:留學生、監控與冷戰時代的隱形戰場,海另一端的台灣民主運動》
作者:鄭昕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5/8/28
內容簡介:《X島嶼》是台灣第一本講述台美人經歷的書。本書系統性爬梳1960至1980年代,台灣留學生於美國參與社會運動、逐步建立台灣意識的過程。這條自美國校園延伸出的自我探詢之路,構成了台灣民主進程中一條重要卻長期被忽略的支線。鄭昕以成長經歷為引,細膩描寫她所認識的一代台美人──那些被迫離開家園、在異鄉生根的政治理想家。他們的抗爭不僅止於反對國民黨威權,更投入全球反殖民與人權運動,成為台灣後來推動民主改革與民間外交的關鍵力量。《X島嶼》不只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對「台灣是什麼」的深層探問,是不在台灣發生,卻深刻影響島嶼的真實故事。
推薦閱讀

←上一篇
以色列、哈瑪斯簽署第一階段和平協議:停火令人欣慰,但長期和平仍需拭目以待
下一篇→
歐洲右翼浪潮再起:捷克政權更替,從民主價值走向「本國利益至上」
作者文章

《X島嶼》/台美人的多重歷史:冷戰情感結構的延續與敘事再造

分裂祖國的「彈性華人」?谷愛凌的中美國族認同焦慮

愛的咆哮與淚水:《婚姻生活》的非裔美國溫柔與普世痛楚
最新文章

《轉角國際》入圍第24屆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歐洲右翼浪潮再起:捷克政權更替,從民主價值走向「本國利益至上」

《X島嶼》/台美人的多重歷史:冷戰情感結構的延續與敘事再造

以色列、哈瑪斯簽署第一階段和平協議:停火令人欣慰,但長期和平仍需拭目以待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千沙理論」中國舉國體制下的民間情報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