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戰火百態(一)集體葬禮與滿街難民:什葉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黎巴嫩現場採訪、攝影/陳彥婷(獨立記者)
11月27日凌晨4點,多數人沉睡之際,黎巴嫩迎來重大的改變——持續一年多的以真戰事結束了。長達約13個月衝突,120萬居民流離失所、至親陰陽相隔⋯⋯一切是否隨著砲聲停止,回歸還原狀,似未曾發生呢?獨立記者陳彥婷在戰時紀錄不同人的遭遇,從什葉派到基督教派,重塑現場,了解派別間早已醞釀的矛盾、張力;真主黨被推倒,以色列又會否就此罷休?又訪問國內的少眾,如移工、性小眾等,探討因戰爭才被揭視或無視的社會問題。黎巴嫩國內每一撮人,所曾面對的,將會為整個黎巴嫩帶來怎樣的未來。
11月27日,有別於天際上泛紅砲火的軌跡,四周揚起灰燼⋯⋯黎巴嫩境內出現了一片不同的光。在貝魯特南部達希耶,成千上萬名真主黨支持者在傍晚重回這個曾日夜受砲火攻擊的人間煉獄,站在已故真主黨秘書長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被擊斃的大廈遺址,如今只剩下一個巨型坑洞,內是扭捏成團的鐵枝、瓦礫,但同時插滿細小的真主黨旗與蠟燭,在中心處築起放有納斯魯拉的遺體,四邊被圍起,但有射燈向天空射著淡藍色的光束,恍如科幻電影。
支持者不禁飲泣,有手持納斯魯拉頭像海報的婦女說,「我們會繼續和支持這場抗爭,勝利是我們的盟友,現在與未來,我們會跟著納斯魯拉的步伐走。」四周掛起巨型的直幡,場內播著悲傷的鋼琴曲,男男女女仰天長嘯一句常見口號:「納斯魯拉,樂於為你效勞。」距離貝魯特以南約60公里的奈拜提耶市(Nabatieh),數以千計的群眾手持蠟燭,婦女成群罩上黑衣,走在被毁的市集,紀念逝去的死難者與領袖納斯魯拉。搖曳的燭光下,是黎巴嫩人日以繼夜祈求的平靜、安穩。
11月26日,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並在翌日清晨4時生效,這場長達1年的戰事暫告一段落。此次協議較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一貫黎巴嫩軍隊與聯合國臨時部隊UNIFIL,特別加入一個獨立委員會,由美國主導,法國配合監測停火,期望確實地實現聯合國《第1701號決議》,包括要求以軍在60日內,即2025年1月26日撤出黎巴嫩;真主黨需撤至利塔尼河(Litani River)以北;黎巴嫩軍隊要確保真主黨不再持械等。
這場戰事延燒1年來,令全國共120萬人逃離家園,每5人便有1人流離失所。國際移民組織(IOM)統計,黎巴嫩有89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5成是從泰爾省、奈拜提耶省、賓特朱拜勒省向北遷移。這場近百萬人的國內大遷徙,有13.7萬人來到首都貝魯特,繼鄰近中部舒夫省排行第二。數星期前,貝魯特有些人席地而睡,在沙灘、清真寺外的空地紮營。
▌日日上演的快速葬禮
從貝魯特南郊達希耶走來的Mohammed Hameed,追著記者說,「這就是我們的帳篷,從今早起便沒有食物,我只是簡單的要求一碟飯,一碟扁豆。」他還有一名懷孕的太太,但他說自己身上只有1000黎巴嫩鎊皮阿斯特,即連1美金都不到,靠志工發放糧食度日。
而在貝魯特往南部的高速公路,塞滿大大小小的汽車,他們等待著渴望以久、可以回家的這刻。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團圓結局。「我的兄弟與其家人,死了。我的表兄弟與他的家人,死了。我的第二個表兄弟與他的家人,死了。」Hassan口中唸著,眼神空洞,他的家人為了逃離戰火,從泰爾市近郊北移至中部舒夫省巴爾哈市,不幸遭以軍空襲,連同其他逃難者共30多人喪命。Hassan一家共16人離世,當中6名孩子,最小的僅有5歲。
Hassan家人的遺體在交火期間送回泰爾市舉辦喪禮,Hassan走入墓園旁的清真寺,掀起蓋著遺體的旗幟,露出包裹遺體的綠色塑膠袋,無法看到遺容,但他仍逐一檢查,凝視一個個隆起、曾溫暖的身體。「你有沒有什麼想說的話?」記者問,Hassan面無表情,「沒有,我可以做什麼。我只能參與這個喪禮。」
喪禮在黎巴嫩日日上演,有家屬跳入3、4公尺深的墓地,跪在棺木上流淚親吻,向至親道別;有20人以上的葬禮同時舉行,家人只能匆匆告別,有年長父親在兒子棺木上崩潰大哭,後面的婦女仰天長嘯,在棺木移走前灑上花瓣;為了避免人群聚集成為以軍目標,很多喪禮只是由祭司率領群眾禱告後就要迅速移走。⋯⋯黎巴嫩衛生部指,戰事導致超過3,800人喪命。
▌什葉派另一勢力:阿邁勒運動
不少遺體蓋著黎巴嫩國旗或真主黨旗幟,但亦有些蓋著深綠色印有白色標記的旗,這是來自政黨阿邁勒運動(Amal Movement)。阿邁勒運動是另一什葉派政黨,與真主黨看似同泛一舟,但兩者私下競逐成為什葉派的頭目。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與曾被以色列佔領下,黎巴嫩什葉派群眾渴望在國內有話語權。真主黨透過從伊朗獲得的資金,為什葉派提供不同社會保障,國內貪腐問題矛頭又指向阿邁勒運動;另真主黨激進強硬殲滅以色列的態度與手段,有別阿邁勒運動溫和作風,令年輕支持者轉向,真主黨逐漸得到什葉派主要支持。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2010年已解密的報告形容,「真主黨否定任何妥協方案,希望剷除西方影響,只望成立伊斯蘭為中心的共和國。」相反,「阿邁勒運動則是世俗背景,只是希望透過政治形式,帶領什葉派在黎巴嫩取得席位,終結現在分餅形式的教派政治,團結黎巴嫩。」
1974年創立的阿邁勒運動,當時為保護黎巴嫩南部免受以軍佔領,在內戰期間曾與真主黨有過一段血淋淋的敵對時期,但雙方1989年簽署和解條約,同意不再交火,致力服務國內的什葉派。值得留意是,CIA報告曾特別提到,什葉派在目前教派分餅情況下難以手握大權,警告當什葉派民眾越氣餒,便會把原本溫和路線的阿邁勒運動推向極端,加上黨內本來早被千絲萬縷的家族關聯、意識形態等捆綁,屆時兩黨的差別會收窄,繼而逐步成為以色列、甚至美國的敵人。事實上,阿邁勒運動確實在2023年加入真主黨,為了加薩戰事向以色列開火。
阿邁勒運動現任黨魁,年邁86歲的柏瑞(Nabih Berri)同時是黎巴嫩國會議長,其知名度不輸納斯魯拉,在南部大小村落,印有其頭像的海報飄揚在大街小巷,與納斯魯拉並稱為「什葉派二人組」。真主黨繼任人卡西姆(Naim Qassem)亦曾形容柏瑞是兄弟,信任他擔任真主黨與以色列和談的中間人。柏瑞與真主黨關係親密,但與西方國家亦保留一線,CIA報告曾形容,「假如柏瑞失去權力與他較溫和的措拖,美國將失去唯一接觸黎巴嫩什葉派的窗口。」這亦解釋了為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特使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接見柏瑞來商議停火協定。
▌停火與停頓?
現在,以色列在停火協議中要求真主黨解除武裝,加上近日敘利亞阿薩德獨裁政權倒下,敘國首都大馬士革的伊朗大使館被劫掠,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Khamenei)、真主黨已故納斯魯拉的畫像亦被踐踏在地上,意味著以伊朗為首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相繼削弱。若真主黨權力大減,屆時阿邁勒運動會否仍靠攏這個被國內基督教派系仇視、在國外又被西方忌憚的恐怖組織?國內什葉派又會如何自處?
一名與什葉派內部高層有聯繫的人曾向記者透露,「日後(重建)便要視乎伊朗,但(黎巴嫩)亦應該逐步擺脫他們。」那什葉派會否再無影響力?記者追問,他笑一笑,「但這裡已經有百萬個我們。」
有趣的是,哈梅內伊近日公開指,伊朗並不需要這些傀儡武裝組織,德黑蘭如有需要,自會出手,重申真主黨、哈馬斯等只是為他們的信念而戰。
目前約530萬人口的黎巴嫩,約32%屬什葉派,71歲的Muhammad Ossaily是這169萬人中的一分子,他似是看透循環地說,「在我人生中已四次流離失所,每隔10至15年,我的房子便會被摧毀,總是這樣。」Muhammad坐在夜店舞池中的黑色「方塊」,這本來是貝魯特有名的夜店——天空吧,勁歌熱舞、年輕人雲集,空氣滲透著酒氣,與穆斯林規範甚具落差的畫面,被好心的店主劃出來成為87個家庭,共450人的臨時居所。
來自黎南賓特朱拜勒省的Muhammad手執著珠串,把過去遷徙的日子娓娓道來。1978年,以色列為了報復巴勒斯坦組織犯下的海濱公路大屠殺,獲黎巴嫩國內右翼基督教派系的武裝分子協助,攻入黎南利塔尼河以南地區,造成上千名黎巴嫩與巴勒斯坦人死亡,當時46歲的Muhammad一家成為近25萬名無家可歸的一分子。
全家其後出國,離開黎巴嫩,避過1982年第一次以黎戰事,直至2000年以軍撤出黎巴嫩才回國。過了短暫6年安靜的日子,2006年遇上第二次以真大戰,再度離開。2006年8月14日,在聯合國斡旋下,以真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實施《第1701號決議》,結束當時34天的戰事。
Muhammad戰後回家,但隨著去年10月以真戰事開始,他們從賓特朱拜勒省搬到貝魯特達希耶附近地區,但因著9月底以軍空襲升級,再一次踏上離家的路。
不像其他人一樣不願被傳媒打擾,Muhammad滿頭白髮,異常健談,「你應該問我為甚麼要撤離,誰令我成為難民。」他自圓其說,「以色列的出現便是敵化,深化矛盾,他是為擴大版圖,他不但想奪走巴勒斯坦,還想要更多。」
▌以色列的失敗與盤算
對鄰國抱著敵對想法,並不是單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雖鑿鑿有據地指,以軍把真主黨的實力推回數十年前,試圖遊說國內人士,但本來住在黎巴嫩邊境的以色列人不太願意回家,擔心炮火隨時再降臨。以色列電視台Channel 13的一項調查指,44%以色列人贊成以真停火,但亦有38%人反對,更有超過6成人認為以色列並沒有成功擊敗真主黨。
對這些人而言,以色列錯失消滅真主黨的機會已非首次。2006年的以真戰事維持約1個月,以色列後來在2008年曾成立調查委員會,就官方決定、戰事方向發表檢討報告,內容提到真主黨,「一隊只有數千人的半軍事組織,面對論規模、論科技發展,與空域權都佔優勢,堪稱中東內最強的軍隊,可以抵禦數星期」。報告又指當時政府決策猶疑,遲遲未能選擇做出短暫但猛烈的空中攻勢,或是發動有效清理真主黨設施的地面戰,令地面戰最後只發動數天便草草和談,是以方「錯過了重大機會」。
眾所周知,在聯合國臨時部隊、以黎雙方這組合的參與下,過去均未能實現雙方停火。汲取上次經驗,此次協議納坦雅胡要求美國擔保,承諾會「合作」防止伊朗向真主黨供應武器、人員;若有違規,以方可在黎巴嫩境內任何地方作出回應等。納坦雅胡嚴正表示,若真主黨違反協議,再次持械、嘗試在邊境重建恐怖組織、發射火箭、挖掘隧道等等,以色列亦會訴諸武力,「有說法指我們進入停火,便無法再攻擊,無法再重啟戰事。我提醒你,我們曾經為了釋放人質,而在加薩短暫停火,當時也有這說法,說我們不會再打了,但事實上我們還是做了。」
以軍幾近殲滅所有真主黨領導高層,大舉摧毀了真主黨在黎南的地下通道,重擊真主黨用來滲透以色列北部的特種部隊拉德萬部隊(Redwan Force),證實以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重挫真主黨,但為何以軍似乎在最後關頭為敵人留有一線?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分析指,以色列深知要完全推倒真主黨,需要更大的軍事力量,「或許需要以軍佔據貝魯特來毁滅真主黨武裝與政治領導,又要找到深入黎巴嫩境內的長程砲彈,這樣的行動會令黎巴嫩走入動盪的風險,以方隨時要付出捲入長年戰事的代價。」
▌循環往復的戰爭
當前以色列國內早因加薩戰事,質疑右翼政府犧牲人質而民怨日積月累。為了避免黎巴嫩成為第二個加薩戰場、激起更多不滿,以色列政府衡量,真主黨雖會故態復萌,但恐怕在短時間內不會帶來重大威脅,因此納坦雅胡政府給予以軍的指令,大前提是讓以國北部居民可以安全回家。所以摧毀隧道、發射砲台等一切都是居民可回歸的安全考量,而非以完全殲滅真主黨為目標。眼見真主黨支持者的態度,「抗爭」的心隨時死灰復燃,由此可見以真再次開火,或許只是早晚的事。
事實上,法國指責以色列在停火後不足一周,先後有52次違反停火協定,而以色列聲稱真主黨沒有遵從承諾,嘗試運送武器回黎巴嫩南部。黎巴嫩軍方再三強調嚴正防止真主黨持械,但隨後在去年12月2日,真主黨向具領土爭議性的舍巴阿農場(Shebaa Farms)開火,近日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軍有意繼續留守黎巴嫩南部,未必會遵守60天後撤軍承諾,外界擔心本來脆弱的協定隨時會有變數。
「我們都是平凡人,沒有人希望離開家園,但當有人攻擊你,你別無他法,只好捍衛家園。你的家園代表你的身份,你的根。假如沒有家,就沒有根。」年邁的Muhammad說,「我不關心什麼時候有停火協議,因為每過10至20年,以色列便會發動另一次攻擊。」
責任編輯/王穎芝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