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南韓「醫政對立」惡化中:醫師反對擴招,醞釀總罷工

2024/06/06 楊虔豪

南韓「醫政對立」局面,自2024年3月成形至今未見緩解。各大學醫學院教授與住院實...
南韓「醫政對立」局面,自2024年3月成形至今未見緩解。各大學醫學院教授與住院實習住院醫師,為反對政府決定自2025年起推動增收2,000名醫學生,而發動各種「拒絕診療」的抗爭行動。圖為2024罷工發動期間,位於首爾的醫院內部一景。 圖/歐新社

南韓「醫政對立」局面,自2024年3月成形至今未見緩解。各大學醫學院教授與住院實習住院醫師,為反對政府決定自2025年起推動增收2,000名醫學生,而發動各種「拒絕診療」的抗爭行動。儘管法院二審判決,認定政府決策具正當性,醫界團體仍抨擊政府決策草率,現在醞釀要發動罷工。

6月6日傍晚的最新進展,首爾大學醫院與醫學院教授,展開內部罷工投票,旗下1,475名成員中,939人參與投票,其中750人(68.4%)投下贊成票,於晚間6點正式議決,若住院實習醫師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從6月17日起「全體休診」(即總罷工)。而代表全國醫生的「大韓醫師協會」,罷工投票結果將於6月7日週五出爐。


▌政府宣布醫學院大規模擴招

「『必需醫療』現在處於步往懸崖之前的階段,政府懷著『現在是最後黃金時間』的迫切感,要大膽推動這段時間無法試行的醫療改革。由於醫師不足,至2035年為止,我們要讓醫師人力擴充至1萬人。為此,自2025學年度起,醫科招生名額將擴增2,000人,從現在的3,058人,擴大至5,058人。」

南韓保健福祉部長曹圭鴻瑜今年2月6日,在記者會上向全體國人宣告。曹部長接著說道:

「這段時間,政府和包括醫療界在內的社會各界,以多樣的方式,展開130次以上的對話。去年1月起,和大韓醫師協會組成『醫療懸案協議體』,展開共28次的溝通,也和大韓醫院協會、專門類別醫院協會等醫院界,還有大韓專攻醫協議會,積極對話。」

但此番發言,立刻引發前述團體反彈。他們接連痛批,政府擴大醫學系招生的政策,表面上說有「開會溝通」,實際上卻未檢討與採納將醫界的憂慮和建言,就逕自宣布遠高於預期規模的龐大增員。

因此自3月起,南韓各地各地的專攻醫(即住院與實習醫師),紛紛脫離工作崗位,全國有...
因此自3月起,南韓各地各地的專攻醫(即住院與實習醫師),紛紛脫離工作崗位,全國有8成向醫院遞出辭呈。 圖/歐新社

▌醫美當道,小兒科、外科與婦產科研修人數驟跌

首先是被稱作「必需診療項目」的小兒科、外科與婦產科醫師,近年出現人數減少的趨勢。至新冠疫情爆發前,政府指定的醫學院研修醫院中,這些診療項目的報讀修習人數,大致維持8成以上,隨後逐年「暴跌」,其中小兒科從2019年的滿招,到2024年暴跌至剩下不到16%;婦產科與外科,則從疫情前的約85%,下滑至65%。

首先是被稱作「必需診療項目」的小兒科、外科與婦產科醫師,近年出現人數減少的趨勢。而至新冠疫情爆發政府指定的醫學院研修醫院中,這些診療項目的報讀修習人數,大致維持8成以上,隨後逐年「大跌」,其中小兒科從2019年的滿招,到2024年暴跌至剩下不到16%;婦產科與外科,則從疫情前的約85%,下滑至65%。

反倒是皮膚科與整形外科等非健保給付的醫美領域,不僅報讀修習狀況一直搶手,就連線上許多執業醫師,也紛紛放棄本業而轉投。而南韓本身就存在大型醫院聚集在首都圈與大城市,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一直相當嚴重,碰上「必需診療項目」的報讀醫學生與線上醫師持續減少,連帶使鄉鎮區域的醫療資源缺乏更為惡化。

大韓醫師協會對外協力委員長朴仁淑說道:「國家於1977年啟動健康保險事業,12年後(即1989年),要求全國民都得加入健保,我們很快地擴張健康保險的給付範圍,也考量到高齡後的生活習慣,所以健保費是以原先訂出的標準砍半實施的。但此後,國民所得和物價都上升,健保給付額卻未相應調升。」

在健保給付額未相應調升的情況下,相較他國,南韓當前的健保體系下看診費用更為低廉,而且本身保有發達且高效率的醫療體系,從外部世界來看令人稱羨。但南韓整體健保收益給付額,僅21%被調撥在醫師人力費用上,並未上調,越來越多「必需診療項目」醫生抱怨,工作量不僅日漸龐大,酬勞卻未相應增加。

4月8日位於大邱的醫學院,學生缺席抗議南韓政府。 圖/歐新社
4月8日位於大邱的醫學院,學生缺席抗議南韓政府。 圖/歐新社

▌健保給付額低,前線醫師工作壓力日增

住院與實習醫師也反映,當前工作環境存在問題。朴仁淑表示:

「健保給付額低,造成許多承受經營壓力的大型醫院,本身也不願(對基礎醫療人力和設施)投資,而且為了節省人力費用,減少僱用一般醫生,反倒增用更多薪資較低的住院與實習醫師,在惡劣醫療制度下,他們已非『被教育者』,而是感覺被當成提供廉價勞動力的身分。」

而在大型醫院仰賴住院實習醫師的同時,這些人又時常因醫療糾紛,遭受被病患與家屬提起醫療訴訟。醫院本身和現行醫療體系,也缺乏對這些年輕醫療人力的法律支援,導致很多人最後敗訴,得擔負鉅額賠償,甚至遭到收押,也讓年輕醫療人力深感失望。朴仁淑抨擊道:

「年輕醫師離開醫療現場的最大理由,就是對未來的展望不佳,看不見希望。這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對必需醫療項目的低廉健保收給付所致。」

而在持續2年多的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確診病患大量增加,許多大型醫院的醫師與護理人員承受長時間的高壓工作;但另一方面,民眾為怕感染而減少外出,罹患一般感冒的機會減少,又使得耳鼻喉科診所沒有生意,而一度出現關門潮。這些大環境因素,也影響到醫學生和醫師的選擇意願,同樣影響到「必需醫療項目」的資源與分配。

面對這些問題,南韓政府以「擴大增收醫學生2,000人」作為解方。依照新發表的計畫,明年2025年起,除去首爾以外,南韓各行政區、共32所大學的醫學系,增收7到151名學生,總共2,000人。

「年輕醫師離開醫療現場的最大理由,就是對未來的展望不佳,看不見希望。這所有問題的...
「年輕醫師離開醫療現場的最大理由,就是對未來的展望不佳,看不見希望。這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對必需醫療項目的低廉健保收給付所致。」圖為5月31日釜山的抗議集會。 圖/歐新社

▌醫學院擴招就能解決問題?實際上仍「危機四伏」

但擴大招生是否就能解決當前的醫療問題?首先必需檢驗的是,當前的教學人力與設備,是否能負荷擴大增加的醫學生規模?情況看來並不樂觀。

上一期國會中,醫師出身的共同民主黨議員申賢榮,從教育部取得的全國34所大學醫學院數據分析結果,全體約1萬名醫學系教授中,基礎與臨床醫學教授的比率為1:9,明顯失衡。而以統計大學範圍內的醫學生,約1.5萬計算,平均每位教授負責教導1.5名學生。

表面上看來算是理想數字,但若在以基礎與臨床教授區分,加上各地情況來細部分析,嚴重問題就會浮現。每位臨床教授平均分配到的學生數,各地皆落在1.4-1.7人,但湖南圈(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光州市)為4.4人。

而每位臨床教授平均負責的學生數,各地皆落在10-12人,但嶺南圈(慶尚南道、慶尚北道、釜山市、蔚山市、大邱市)為13.8人、江原道為15.7人,湖南圈更高達24.7人。在教授規模未同時擴充的情況下,若又冒然實施擴大招生2千人,不僅會使教學人力吃緊,預料新進一學生接受的訓練品質和能力,都會因資源擠壓,而難以維持。

全國醫科大學教授協議會發表聲明道:「討論醫學院增加招生名額前,其實基礎醫學教授人數就已不足,特別是具有醫師執照的基礎醫學教授,數字更少,預料往後96%以上的大學醫學院,要增聘教授都會是很困難的事。」協議會統計,隨著擴增招生,往後大學總共要新聘190名醫療科學研究者才算理想。

但政府公布的醫療改革規劃,除了擴大招生外,並無詳細配套措施。政府目前僅表示「正展開跨部會協商」,規劃要將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增加1,000人。但實際上,這1,000人該如何尋得,將會是嚴峻挑戰。

此外,首爾以外的各大學醫學院擴大招生,能否擔保這些人成為正式醫師後,真正填補目前人力出現缺口的「必需診療項目」,並長時間在首都圈以外的地方服務或執業,將是關鍵。而當前南韓已有嚴重少子化問題,隨著總體人口降低,增收醫學生是真的能緩解醫療人力不足?還是可能造成另一波醫療人才飽和?醫界仍存在質疑態度。

當前南韓已有嚴重少子化問題,隨著總體人口降低,增收醫學生是真的能緩解醫療人力不足...
當前南韓已有嚴重少子化問題,隨著總體人口降低,增收醫學生是真的能緩解醫療人力不足?還是可能造成另一波醫療人才飽和?醫界仍存在質疑態度。 圖/楊虔豪攝於首爾大學醫院

▌法院裁決政府擴招「不完善卻具正當性」

面對大批的年輕住院與實習醫師脫離工作崗位以表抗議,一開始南韓政府態度強硬,除了要求各醫院禁止受理住院實習醫師的辭呈,更發動「業務開始命令」(即強制開工令),表示將對未復歸的住院實習醫師,展開刑事告發與處罰。但考量到當時4月初即將舉行國會選舉,開工令並未被大規模執行,至執政黨於選舉慘敗後,亦是如此。

為反對政府的增員政策,醫界聯會團體們,共同向法院聲請「執行中止」,法院卻於5月16日二審駁回。法院表示:「擴大招生的決策,雖能看出有部分『不完備』與『不當』狀況,但政府已持續從事一定水準的研究、調查與議論。」

法院的裁決內容更提到:「儘管憂慮醫學院過度擴增招生,若發生教育不實,會對醫學生招致難以恢復的損害,但若停止增加招生的效力,也將對必需醫療項目及區域醫療體系的恢復等公共福利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這番判決,宛若為汲汲營營推動醫療改革的南韓政府注入強心針。政府宣布,擴增將如期舉行,並要求住院實習醫師復歸工作崗位。而醫界聯會團體則表示,將持續上訴。

「對大韓民國的醫療發展和保護患者知心,醫療界和政府並無不同。我們確信,能持續透過對話來重新建立相互的信賴,讓醫療界能成為珍貴的改革同伴。各位專攻醫(即住院實習醫師)們,現在應該回來了!請遵循司法部門的判斷與國民的旨意,中斷集體行動,復歸醫院吧!」在法院判決後,南韓總理韓悳洙舉行緊急記者會,公開說道。

面對大批的年輕住院與實習醫師脫離工作崗位以表抗議,一開始南韓政府態度強硬,除了要...
面對大批的年輕住院與實習醫師脫離工作崗位以表抗議,一開始南韓政府態度強硬,除了要求各醫院禁止受理住院實習醫師的辭呈,更發動「業務開始命令」,表示將對未復歸的住院實習醫師,展開刑事告發與處罰。 圖/楊虔豪攝於首爾大學醫院

▌「專攻醫」陷集體留級危機,醫療體系亮紅燈

對參與抗爭的住院實習醫師,眼前有要過兩個最大關卡,一個是脫離工作崗位的生計問題,另一個是曠職3個月以上,將無法參與該年度的醫師資格考試。

政府也預料,若住院實習醫師再不回來,將會出現集體留級的情況。屆時,參加抗爭的住院實習醫師,必需得和新進住院實習醫師一起進修,但前線指定研習醫院,根本承擔不了這麼多的人力,對醫療體系與教育現場,又會是一大衝擊。

保健福祉部其後宣布,解除辭職受理禁令與業務開始命令,並同時喊話,若住院實習醫師趕緊回歸醫院工作,將免除一切行政處分,並將協助在期限內順利參加資格考試。

醫界仍持續對政府的擴大招生政策表達反對,但態度出現轉圜。首爾大學醫院教授協議會委員長姜熙京於5月28日表示:「我們的提案是,在當前設施與教授人力負擔得起的狀況下,先展開醫學生擴招,接著若有更科學的根據出來,然後討論出共識,再得出正式的醫師擴增人數。」

相較原先「全面反對擴增」的立場,醫界已開出「有限度緩慢增加」的條件,政府在表示「對話大門隨時敞開」的同時,仍堅持擴增2,000人(後來各大學自行提交的擴增招生人數,總計為1,500人)的計畫已定案,不可能改變。

但對政府釋出的善意,大部分住院實習醫師們並不領情。截至6月4日,南韓全國1萬3,576名住院實習醫師中,只有1,021人正常工作,比率僅佔7.4%。亦即全國有92.6%的住院實習醫師,仍未回歸。

首爾大學醫院教授協議會委員長姜熙京:「我們的提案是,在當前設施與教授人力負擔得起...
首爾大學醫院教授協議會委員長姜熙京:「我們的提案是,在當前設施與教授人力負擔得起的狀況下,先展開醫學生擴招,接著若有更科學的根據出來,然後討論出共識,再得出正式的醫師擴增人數。」 圖/楊虔豪攝影

▌多數民眾認為醫師應停止抗爭

記者實際走訪南韓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醫療機構──首爾大學醫院,詢問民眾對醫療抗爭的看法。他們都一致希望,離開工作崗位的住院實習醫師,能盡快結束抗議,了結這場爭端。

「若(住院實習)醫師能復歸就好了。患者和家屬們,心裡有多麼煎熬,我有直接經驗,所以深有同感。我覺得就算他們當前蒙受損害,只要願意犧牲,持著替患者著想的心理,往後他們和子孫都會有福報的!」一位前來領藥的高齡女性說道。

還有另外一位年長男性,對當前的狀況表達不滿。他向記者著急又憤怒表示: 「要先有患者才有醫師嘛,現在患者們都很不安啊!我老婆就是原本是4月22日要動手術,結果因為(住院實習)醫師示威,等1個多月,等到現在,醫院連個聯絡都沒有,這讓我們有多不安啊?」

這位先生接著說道:「醫生們每年都拿高薪,還要這樣抗爭,不是太過分了嗎?現在很多患者,來到醫院,卻無法接受手術,而瀕臨死亡,我認為醫生們不該這樣做。希望他們趕快復歸,好好照護病患,才能讓他們心安。」

事實上,醫師與教授們的抗爭仍有設限,以不影響急診與重大傷患手術為優先。但南韓多數民眾仍存在刻板印象,認為醫生「待遇好」與「具高社經地位」,加上許多診療與手術項目,時程被延宕,因而對醫生與醫科教授們的訴求表示難以理解。

南韓保健醫療工會於6月3日發表的民調顯示,85.6%的民眾認為,住院實習醫師與醫學院教授應停止抗爭,而對抗爭表示尊重與支持者,只有12%。

儘管如此,醫界目前正醞釀另一波大型抗爭。大韓醫師協會已從6月4日起,展開為期4天的罷工投票,若6月7日的結果出來是「確定罷工」,屆時等同宣告,不只是住院實習醫師,就連線上的一般醫師與醫學院教授,都將投入拒絕診療的行列。複雜的「醫政對立」,至今仍未見交集。

圖為3月28日,位於首爾的醫院。醫師與教授們的抗爭仍有設限,以不影響急診與重大傷...
圖為3月28日,位於首爾的醫院。醫師與教授們的抗爭仍有設限,以不影響急診與重大傷患手術為優先。 圖/歐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機智醫生不開心:疫情逆襲當頭...南韓為何「全國專攻醫大罷工」?

【Daily Podcast】韓國醫師大罷工持續,政府調整醫改方案遭醫協拒絕

年輕醫生永遠不夠用?南韓專攻醫罷工的「增院不公」吶喊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誤認為是韓國學生,實際上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目前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並將南北韓報導與評論供應給BBC中文網、公視、端傳媒等華文媒體。2023年以南韓梨泰院慘案新聞報導,獲得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FB:韓半島新聞平台

作者文章

南韓「醫政對立」局面,自2024年3月成形至今未見緩解。各大學醫學院教授與住院實...

南韓「醫政對立」惡化中:醫師反對擴招,醞釀總罷工

2024/06/06
北韓對民眾的全方位監控,正持續強化。圖為2024年3月7日,金正恩視察軍隊。 圖...

金正恩無所不在:北韓監視器數量增加,強化全方位監控

2024/05/17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這回南韓國會選舉,李在明所領軍的進步派共同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囊括了300席的...

南韓選後觀察:跛腳的尹錫悅 vs. 大勝卻官司纏身的進步派領袖們

2024/04/12
製圖/楊虔豪

南韓國會選舉:執政黨為何慘敗?尹錫悅惹怒民怨的多重風暴

2024/04/11

最新文章

英國首相蘇納克缺乏核心信念、許多決策模糊失準,曾被衛報批為「難以名狀的失敗」(i...

蘇納克五大敗筆:英國當代最年輕首相,如何成為「難以名狀的失敗」?

2024/06/26
蘇丹軍閥赫梅蒂(達加洛將軍)曾被指控犯下種族滅絕的屠殺,如今卻在非洲外交場域如魚...

當屠殺者披上西裝:穿梭「非洲之角」的蘇丹軍閥赫梅蒂,為何受到禮遇?

2024/06/24
示意圖,非泰國預購之潛艦。圖為中國2018年南海軍演,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9-IV...

一波三折的泰國購艦案:買下中製潛艦背後,泰美關係漸行漸遠?

2024/06/20
英國保守黨執政14年,兩大錯誤方向令滿意度跌至創黨史上最低。 圖/法新社

英國保守黨的激情苦果:失控的好鬥派與撙節政策,大選未選先輸?

2024/06/18
美軍驅逐艦威廉·P·羅倫斯號(DDG-110)穿越太平洋。 圖/路透社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上):解讀美國對台戰略的重新定位

2024/06/18
美國總統拜登20224年5月下旬在美國《時代》雜誌的訪問中,第5次發表他對台灣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下):台媒對拜登談話的誤讀與「疑美論」

2024/06/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