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醫政對立」惡化中:醫師反對擴招,醞釀總罷工
南韓「醫政對立」局面,自2024年3月成形至今未見緩解。各大學醫學院教授與住院實習住院醫師,為反對政府決定自2025年起推動增收2,000名醫學生,而發動各種「拒絕診療」的抗爭行動。儘管法院二審判決,認定政府決策具正當性,醫界團體仍抨擊政府決策草率,現在醞釀要發動罷工。
6月6日傍晚的最新進展,首爾大學醫院與醫學院教授,展開內部罷工投票,旗下1,475名成員中,939人參與投票,其中750人(68.4%)投下贊成票,於晚間6點正式議決,若住院實習醫師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從6月17日起「全體休診」(即總罷工)。而代表全國醫生的「大韓醫師協會」,罷工投票結果將於6月7日週五出爐。
▌政府宣布醫學院大規模擴招
「『必需醫療』現在處於步往懸崖之前的階段,政府懷著『現在是最後黃金時間』的迫切感,要大膽推動這段時間無法試行的醫療改革。由於醫師不足,至2035年為止,我們要讓醫師人力擴充至1萬人。為此,自2025學年度起,醫科招生名額將擴增2,000人,從現在的3,058人,擴大至5,058人。」
南韓保健福祉部長曹圭鴻瑜今年2月6日,在記者會上向全體國人宣告。曹部長接著說道:
但此番發言,立刻引發前述團體反彈。他們接連痛批,政府擴大醫學系招生的政策,表面上說有「開會溝通」,實際上卻未檢討與採納將醫界的憂慮和建言,就逕自宣布遠高於預期規模的龐大增員。
▌醫美當道,小兒科、外科與婦產科研修人數驟跌
首先是被稱作「必需診療項目」的小兒科、外科與婦產科醫師,近年出現人數減少的趨勢。至新冠疫情爆發前,政府指定的醫學院研修醫院中,這些診療項目的報讀修習人數,大致維持8成以上,隨後逐年「暴跌」,其中小兒科從2019年的滿招,到2024年暴跌至剩下不到16%;婦產科與外科,則從疫情前的約85%,下滑至65%。
首先是被稱作「必需診療項目」的小兒科、外科與婦產科醫師,近年出現人數減少的趨勢。而至新冠疫情爆發政府指定的醫學院研修醫院中,這些診療項目的報讀修習人數,大致維持8成以上,隨後逐年「大跌」,其中小兒科從2019年的滿招,到2024年暴跌至剩下不到16%;婦產科與外科,則從疫情前的約85%,下滑至65%。
反倒是皮膚科與整形外科等非健保給付的醫美領域,不僅報讀修習狀況一直搶手,就連線上許多執業醫師,也紛紛放棄本業而轉投。而南韓本身就存在大型醫院聚集在首都圈與大城市,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一直相當嚴重,碰上「必需診療項目」的報讀醫學生與線上醫師持續減少,連帶使鄉鎮區域的醫療資源缺乏更為惡化。
大韓醫師協會對外協力委員長朴仁淑說道:「國家於1977年啟動健康保險事業,12年後(即1989年),要求全國民都得加入健保,我們很快地擴張健康保險的給付範圍,也考量到高齡後的生活習慣,所以健保費是以原先訂出的標準砍半實施的。但此後,國民所得和物價都上升,健保給付額卻未相應調升。」
在健保給付額未相應調升的情況下,相較他國,南韓當前的健保體系下看診費用更為低廉,而且本身保有發達且高效率的醫療體系,從外部世界來看令人稱羨。但南韓整體健保收益給付額,僅21%被調撥在醫師人力費用上,並未上調,越來越多「必需診療項目」醫生抱怨,工作量不僅日漸龐大,酬勞卻未相應增加。
▌健保給付額低,前線醫師工作壓力日增
住院與實習醫師也反映,當前工作環境存在問題。朴仁淑表示:
而在大型醫院仰賴住院實習醫師的同時,這些人又時常因醫療糾紛,遭受被病患與家屬提起醫療訴訟。醫院本身和現行醫療體系,也缺乏對這些年輕醫療人力的法律支援,導致很多人最後敗訴,得擔負鉅額賠償,甚至遭到收押,也讓年輕醫療人力深感失望。朴仁淑抨擊道:
「年輕醫師離開醫療現場的最大理由,就是對未來的展望不佳,看不見希望。這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對必需醫療項目的低廉健保收給付所致。」
而在持續2年多的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確診病患大量增加,許多大型醫院的醫師與護理人員承受長時間的高壓工作;但另一方面,民眾為怕感染而減少外出,罹患一般感冒的機會減少,又使得耳鼻喉科診所沒有生意,而一度出現關門潮。這些大環境因素,也影響到醫學生和醫師的選擇意願,同樣影響到「必需醫療項目」的資源與分配。
面對這些問題,南韓政府以「擴大增收醫學生2,000人」作為解方。依照新發表的計畫,明年2025年起,除去首爾以外,南韓各行政區、共32所大學的醫學系,增收7到151名學生,總共2,000人。
▌醫學院擴招就能解決問題?實際上仍「危機四伏」
但擴大招生是否就能解決當前的醫療問題?首先必需檢驗的是,當前的教學人力與設備,是否能負荷擴大增加的醫學生規模?情況看來並不樂觀。
上一期國會中,醫師出身的共同民主黨議員申賢榮,從教育部取得的全國34所大學醫學院數據分析結果,全體約1萬名醫學系教授中,基礎與臨床醫學教授的比率為1:9,明顯失衡。而以統計大學範圍內的醫學生,約1.5萬計算,平均每位教授負責教導1.5名學生。
表面上看來算是理想數字,但若在以基礎與臨床教授區分,加上各地情況來細部分析,嚴重問題就會浮現。每位臨床教授平均分配到的學生數,各地皆落在1.4-1.7人,但湖南圈(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光州市)為4.4人。
而每位臨床教授平均負責的學生數,各地皆落在10-12人,但嶺南圈(慶尚南道、慶尚北道、釜山市、蔚山市、大邱市)為13.8人、江原道為15.7人,湖南圈更高達24.7人。在教授規模未同時擴充的情況下,若又冒然實施擴大招生2千人,不僅會使教學人力吃緊,預料新進一學生接受的訓練品質和能力,都會因資源擠壓,而難以維持。
全國醫科大學教授協議會發表聲明道:「討論醫學院增加招生名額前,其實基礎醫學教授人數就已不足,特別是具有醫師執照的基礎醫學教授,數字更少,預料往後96%以上的大學醫學院,要增聘教授都會是很困難的事。」協議會統計,隨著擴增招生,往後大學總共要新聘190名醫療科學研究者才算理想。
但政府公布的醫療改革規劃,除了擴大招生外,並無詳細配套措施。政府目前僅表示「正展開跨部會協商」,規劃要將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增加1,000人。但實際上,這1,000人該如何尋得,將會是嚴峻挑戰。
此外,首爾以外的各大學醫學院擴大招生,能否擔保這些人成為正式醫師後,真正填補目前人力出現缺口的「必需診療項目」,並長時間在首都圈以外的地方服務或執業,將是關鍵。而當前南韓已有嚴重少子化問題,隨著總體人口降低,增收醫學生是真的能緩解醫療人力不足?還是可能造成另一波醫療人才飽和?醫界仍存在質疑態度。
▌法院裁決政府擴招「不完善卻具正當性」
面對大批的年輕住院與實習醫師脫離工作崗位以表抗議,一開始南韓政府態度強硬,除了要求各醫院禁止受理住院實習醫師的辭呈,更發動「業務開始命令」(即強制開工令),表示將對未復歸的住院實習醫師,展開刑事告發與處罰。但考量到當時4月初即將舉行國會選舉,開工令並未被大規模執行,至執政黨於選舉慘敗後,亦是如此。
為反對政府的增員政策,醫界聯會團體們,共同向法院聲請「執行中止」,法院卻於5月16日二審駁回。法院表示:「擴大招生的決策,雖能看出有部分『不完備』與『不當』狀況,但政府已持續從事一定水準的研究、調查與議論。」
法院的裁決內容更提到:「儘管憂慮醫學院過度擴增招生,若發生教育不實,會對醫學生招致難以恢復的損害,但若停止增加招生的效力,也將對必需醫療項目及區域醫療體系的恢復等公共福利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這番判決,宛若為汲汲營營推動醫療改革的南韓政府注入強心針。政府宣布,擴增將如期舉行,並要求住院實習醫師復歸工作崗位。而醫界聯會團體則表示,將持續上訴。
「對大韓民國的醫療發展和保護患者知心,醫療界和政府並無不同。我們確信,能持續透過對話來重新建立相互的信賴,讓醫療界能成為珍貴的改革同伴。各位專攻醫(即住院實習醫師)們,現在應該回來了!請遵循司法部門的判斷與國民的旨意,中斷集體行動,復歸醫院吧!」在法院判決後,南韓總理韓悳洙舉行緊急記者會,公開說道。
▌「專攻醫」陷集體留級危機,醫療體系亮紅燈
對參與抗爭的住院實習醫師,眼前有要過兩個最大關卡,一個是脫離工作崗位的生計問題,另一個是曠職3個月以上,將無法參與該年度的醫師資格考試。
政府也預料,若住院實習醫師再不回來,將會出現集體留級的情況。屆時,參加抗爭的住院實習醫師,必需得和新進住院實習醫師一起進修,但前線指定研習醫院,根本承擔不了這麼多的人力,對醫療體系與教育現場,又會是一大衝擊。
保健福祉部其後宣布,解除辭職受理禁令與業務開始命令,並同時喊話,若住院實習醫師趕緊回歸醫院工作,將免除一切行政處分,並將協助在期限內順利參加資格考試。
醫界仍持續對政府的擴大招生政策表達反對,但態度出現轉圜。首爾大學醫院教授協議會委員長姜熙京於5月28日表示:「我們的提案是,在當前設施與教授人力負擔得起的狀況下,先展開醫學生擴招,接著若有更科學的根據出來,然後討論出共識,再得出正式的醫師擴增人數。」
相較原先「全面反對擴增」的立場,醫界已開出「有限度緩慢增加」的條件,政府在表示「對話大門隨時敞開」的同時,仍堅持擴增2,000人(後來各大學自行提交的擴增招生人數,總計為1,500人)的計畫已定案,不可能改變。
但對政府釋出的善意,大部分住院實習醫師們並不領情。截至6月4日,南韓全國1萬3,576名住院實習醫師中,只有1,021人正常工作,比率僅佔7.4%。亦即全國有92.6%的住院實習醫師,仍未回歸。
▌多數民眾認為醫師應停止抗爭
記者實際走訪南韓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醫療機構──首爾大學醫院,詢問民眾對醫療抗爭的看法。他們都一致希望,離開工作崗位的住院實習醫師,能盡快結束抗議,了結這場爭端。
「若(住院實習)醫師能復歸就好了。患者和家屬們,心裡有多麼煎熬,我有直接經驗,所以深有同感。我覺得就算他們當前蒙受損害,只要願意犧牲,持著替患者著想的心理,往後他們和子孫都會有福報的!」一位前來領藥的高齡女性說道。
還有另外一位年長男性,對當前的狀況表達不滿。他向記者著急又憤怒表示: 「要先有患者才有醫師嘛,現在患者們都很不安啊!我老婆就是原本是4月22日要動手術,結果因為(住院實習)醫師示威,等1個多月,等到現在,醫院連個聯絡都沒有,這讓我們有多不安啊?」
這位先生接著說道:「醫生們每年都拿高薪,還要這樣抗爭,不是太過分了嗎?現在很多患者,來到醫院,卻無法接受手術,而瀕臨死亡,我認為醫生們不該這樣做。希望他們趕快復歸,好好照護病患,才能讓他們心安。」
事實上,醫師與教授們的抗爭仍有設限,以不影響急診與重大傷患手術為優先。但南韓多數民眾仍存在刻板印象,認為醫生「待遇好」與「具高社經地位」,加上許多診療與手術項目,時程被延宕,因而對醫生與醫科教授們的訴求表示難以理解。
南韓保健醫療工會於6月3日發表的民調顯示,85.6%的民眾認為,住院實習醫師與醫學院教授應停止抗爭,而對抗爭表示尊重與支持者,只有12%。
儘管如此,醫界目前正醞釀另一波大型抗爭。大韓醫師協會已從6月4日起,展開為期4天的罷工投票,若6月7日的結果出來是「確定罷工」,屆時等同宣告,不只是住院實習醫師,就連線上的一般醫師與醫學院教授,都將投入拒絕診療的行列。複雜的「醫政對立」,至今仍未見交集。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