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西方制裁能有多痛?普丁「能源武器化」的喘息籌碼

2022/09/20 徐子軒

俄羅斯對歐洲限制天然氣輸氣量,試圖迫使歐盟放鬆對俄國的制裁。 圖/歐新社
俄羅斯對歐洲限制天然氣輸氣量,試圖迫使歐盟放鬆對俄國的制裁。 圖/歐新社

不久前,美國拜登總統與G7領袖、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通話,討論的主題是歐洲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這是因為俄羅斯無限期停止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流量,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一個多月來已漲了三成,歐盟表示考慮設立價格上限,普丁政權則威脅切斷化石燃料出口。

自從7月俄國國營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以渦輪機漏油為名,將北溪一號供氣量縮減剩兩成,到了8月底又以維修為由完全斷氣。原本預計維修三天便恢復供給,但遲遲沒有下文,歐盟官員指責俄國削減能源出口,試圖在歐洲引發經濟危機一舉,是將能源武器化,意在反擊西方制裁。

由於俄羅斯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也是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對歐洲限制出口會擾亂全球能源市場,並使世界面臨更高的油氣價格。如此一來,歐洲各國政府可能將面臨群眾抗議,讓普丁政權有了談判籌碼,在歐洲內部製造分裂,迫使歐盟放鬆對俄國的制裁。

然而,普丁政權的能源戰是否能稱心如意,有很大的商榷空間。從去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俄國出口的原油與凝析油約有50%、天然氣有74%進入歐洲,歐洲可謂是俄國最大買家,經濟上也可說雙方互相依賴。

對普丁政權來說,當下最重要的並非能源價格,而是創造一種觀點——若缺乏俄國天然氣,...
對普丁政權來說,當下最重要的並非能源價格,而是創造一種觀點——若缺乏俄國天然氣,歐洲無法應對酷寒的冬天。但歐洲是否早已準備好? 圖/歐新社 

9月14日,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9月14日,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歐盟國情咨文演說中表示,歐洲必須對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馮德萊恩當天也身穿烏克蘭國旗色系的服裝以表支持。 圖/美聯社 

▌ 歐洲與俄羅斯的能源市場角力

在石油部分,布魯塞爾預計在今年12月會對俄實施制裁,但也非完全禁止,而是附帶條件,像是希臘因為經濟仰賴航運業,獲得可續購俄國石油的豁免。在天然氣方面,布魯塞爾雖未提及制裁,其實早有計畫,打算透過進口多樣化、再生能源,以及縮減用電等方式,破除歐洲對俄國的依賴。

同樣的邏輯也出現在莫斯科,普丁政權不斷宣傳轉向東方,讓出口多樣化,以取代西方市場。像是俄國與中國簽訂液態天然氣貿易合約,以五成的折價賣給中國,這讓中國進口的天然氣數量屢屢攀高;由於從俄國獲取的價格太低,甚至傳出有中國廠商再轉賣給歐洲國家,從中獲取暴利的情事

由於歐盟本來就有意轉型清潔能源,俄國入侵烏克蘭只是加深與加快歐洲減少使用石油的意願,未來從俄國進口的石油量可能只剩過去的一成。且石油和天然氣雖然都屬化石燃料,但運輸方式不盡相同,石油主要是透過船運,因此只要價格談妥,俄國不難找到替代買家,像是中國與印度足以填補歐洲的訂單量。

相較之下,俄國外銷的天然氣則是靠造價不斐的管道輸送,只有一成多是靠船運。去年俄國大概輸送165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到中國,而輸往歐洲則是1,700億立方公尺。俄中雙方的目標是在未來擴充輸氣量到380億,但時間無法確定;由於交易數量懸殊,不難得知對歐天然氣出口的減少,將對俄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在天然氣方面,比利時布魯塞爾早有計畫以破除歐洲對俄國的依賴。圖為布魯塞爾支持烏克...
在天然氣方面,比利時布魯塞爾早有計畫以破除歐洲對俄國的依賴。圖為布魯塞爾支持烏克蘭的示威行動。 圖/美聯社 

俄國出口的原油與凝析油約有50%、天然氣有74%進入歐洲,歐洲可謂是俄國最大買家...
俄國出口的原油與凝析油約有50%、天然氣有74%進入歐洲,歐洲可謂是俄國最大買家。圖為俄羅斯油港Ust-Luga。 圖/歐新社 

位於德國埃倫德新的天然氣管道。 圖/歐新社 
位於德國埃倫德新的天然氣管道。 圖/歐新社 

▌ 歐洲的天然氣有替代來源嗎?

就短期來看,天然氣仍是賣方市場,即使俄國限制對歐供應,仍可在飆升的價格中獲利。對普丁政權來說,當下最重要的並非能源價格,而是創造一種觀點——若缺乏俄國天然氣,歐洲無法應對酷寒的冬天,但布魯塞爾早有準備,再加上華府出手,歐洲並非不可能克服俄國斷氣的影響。

在俄國入侵烏克蘭的這幾個月來,歐盟逐步分散天然氣來源,包括從美國和中東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以及從挪威和北非的管道進口。挪威是僅次於俄國的天然氣來源,現在已經躍升為歐盟最大進口國,挪威蘊藏產量豐富,但受限於基礎建設,開採仍屬少數,且有環保考量,短期間不太可能完全替代俄國。

美國則是液態天然氣的重要來源,今年以來美國降低對亞洲的輸出(主要是中國與韓國),而將產量轉往歐洲,七月的數據顯示,從美國來的液態天然氣已經超過俄國的管道氣。特別是過去幾乎完全沒有進口美國天然氣的德國,現在也加速設置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以面對未來挑戰。

事實上,美國的天然氣豐富,不過要運送到歐洲仍有一些難題。像是今年由於拜登政府的承諾和歐洲高昂的氣價,讓美國天然氣從亞洲轉向歐洲,但這只是為了歐洲度冬的權宜舉措,既犧牲亞洲其他需要美國天然氣的國家,更讓歐洲財政負擔沉重,解決之道還是必須透過長期合約來穩定價格,這也是天然氣市場的常態。

問題是合約約期通常是15到20年,為可能的新合約,設立新的產量專案,又需要數年協商,再加上廠商的融資期可能需要10到15年,這代表對歐洲各國來說,轉向天然氣將耗時數十年之久。此外,考慮到歐洲的氣候中和目標,追求減低碳排的歐洲其實不太可能投資擴建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除非能符合歐洲建造低碳天然氣發電廠的標準。以上種種變數太多,讓各方為之卻步。

今年拜登政府的承諾和歐洲高昂的氣價,讓美國天然氣從亞洲轉向歐洲,但這只是為了歐洲...
今年拜登政府的承諾和歐洲高昂的氣價,讓美國天然氣從亞洲轉向歐洲,但這只是為了歐洲度冬的權宜舉措。 圖/歐新社 

為了度過冬天,歐洲已經顧不得短期的環境災難。圖為2014年加油站示意圖。 圖/美...
為了度過冬天,歐洲已經顧不得短期的環境災難。圖為2014年加油站示意圖。 圖/美聯社  

位於德國盧布明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 圖/歐新社 
位於德國盧布明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 圖/歐新社 

▌如何能降低俄國石油出口的價值?

無論如何,歐洲各國正在努力解決度冬困境,到目前為止,已提前達到儲存8成天然氣的目標。由於天然氣的不足也讓歐洲各國產生一些齟齬,如德國堅決反核,在如此艱難的時刻仍不肯讓核電廠延遲退役,維持今年底關閉最後三座核反應爐的計畫,而比利時已決定延遲關閉核電廠,形成強烈對比

更有甚者,歐洲各國將目光轉向汙染更重的煤炭發電,雖然煤炭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但比起天然氣仍是小巫見大巫。如德國現在的電力結構,燃煤已超過天然氣近三倍,其他如法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也都見顯著成長,顯示為了度過冬天,歐洲已經顧不得短期的環境災難。

最後要知道,維持可負擔的能源價格,是美國和歐洲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關鍵。有幾個方案是美國和歐洲正在考慮的對策,一個是設立價格上限,G7已經決定對俄國石油實施。由於歐盟將在12月禁止進口俄國原油,這將引發價格飆漲,設立上限可能有助於穩定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設定價格上限並非要減少俄羅斯原油在市場上流通(如前所述,俄國可以找到中印買家替代),而是要降低俄國石油出口的價值。因為這可為亞洲國家提供額外的槓桿作用,在俄羅斯的交易談判中殺價,不管中印是否加入G7,理論上它們都可從中獲利,如此便能減少俄國的收入與進行戰爭的能力。

在天然氣則是另一回事,歐盟正在規劃對俄國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想進一步削弱俄國。雖然現在俄國幾乎完全停止對歐洲輸氣,但仍有不少國家反對,有些擔心俄國翻臉報復會完全停供、有些則擔心天然氣目前價格高漲,若歐洲設立上限,俄羅斯在市場機制下,自然也不會再供應天然氣給歐洲,因此該案仍在商議中

此外,還有對電力公司設立收入上限、開徵更高稅率並補貼消費者、以及要求成員國節約能源、降低用電量等草案,都是歐盟正在辯論的計畫。可確定的是,無論歐盟達成甚麼樣的方案,都將與俄國能源大脫鉤,這會重新形塑歐洲與俄國的未來關係,也會讓東西世界更加對立。

普丁祭出「反制裁」後,歐洲各國可能將面臨內部分裂,讓普丁政權有了談判籌碼。 圖/...
普丁祭出「反制裁」後,歐洲各國可能將面臨內部分裂,讓普丁政權有了談判籌碼。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烏克蘭逆襲戰:收復失土攻略與俄羅斯的報復電廠攻擊

對俄「制裁經濟學」:設立石油價格上限會比禁運有效嗎?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泰國前進黨在大選中大勝,但離確保黨魁皮塔成為總理仍有一段差距。對皮塔來說必須抱務...

當一個「務實的反皇工作者」?泰國前進黨皮塔的妥協戰略困境

2023/05/24
泰國選舉將在5月14日進行,在2014年政變上台的現任總理巴育(圖),還能蟬聯總...

總理巴育的踉蹌一搏?泰國大選「誰都沒把握」的混沌與黨爭

2023/05/09
馬克宏提出的戰略自主能夠拯救歐洲嗎?抑或這才是戰略自殺? 圖/美聯社

一廂情願的和平幻想:馬克宏疏美的戰略自主是「戰略自殺」?

2023/04/21
圖為2月6日,印度國大黨示威者焚燒印度總理莫迪(右)和印度首富阿達尼(左)的肖像...

財務風暴的「印度郭董」:阿達尼集團醜聞,延燒莫迪政治危機?

2023/03/23
「入侵泰國的中國灰色生意?從泰國警紀敗壞的插曲說起。」圖為2013年的泰國反政府...

非法中資無孔不入?泰國腐敗政治與軍警的「官官相護打擊法」

2023/03/14
阿爾登在任期間處於各種有害言論的環境中,除了對她與家人造成傷害,也突顯仇恨言論對...

被厭女仇恨逼退的總理?阿爾登辭職與紐西蘭的「極端分化」

2023/01/31

最新文章

希臘鐵路系統管理、營運、維護狀況可說一片混亂,鐵路安全的目標遙不可及。 圖/路透...

希臘火車對撞事故調查報告:全面腐爛的鐵路系統沉痾

2023/05/31
中亞長年被視作俄羅斯後花園,俄國影響力盤根錯節,中國在中亞的勢力發展會否導向與俄...

一帶一路的十年再出發(下)中國擴張中亞勢力,但註定冒犯普丁?

2023/05/29
2023年5月19日,習近平在中國-中亞峰會的圓桌會議上發表談話。 圖/歐新社 ...

一帶一路的十年再出發(上)習近平「意外的天可汗」西進戰略

2023/05/29
泰國前進黨在大選中大勝,但離確保黨魁皮塔成為總理仍有一段差距。對皮塔來說必須抱務...

當一個「務實的反皇工作者」?泰國前進黨皮塔的妥協戰略困境

2023/05/24
圖為2016年土耳其總統厄多安擁抱逃離敘利亞的7歲小女孩。 圖/美聯社

誰會希望我們留下來?土耳其大選牽動「380萬敘利亞難民」命運

2023/05/16
土耳其將在5月14日迎來總統暨國會大選,反對陣營的基里達歐魯(右)將對上執政20...

人選之人的條件?決戰土耳其總統大選:拚女性、拚年輕、拚經濟

2023/05/1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