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從海上擊敗蘇聯?雷根海權論...敗部復活的冷戰「攻勢大艦隊」

2021/01/18 Flak聊軍事

英雄一定要遭遇挫敗才能升級,這是美國英雄電影的公式,卻也是美國海軍在冷戰時代的真...
英雄一定要遭遇挫敗才能升級,這是美國英雄電影的公式,卻也是美國海軍在冷戰時代的真實側寫。 圖/電影《美國隊長》

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多半會遵循這樣的公式:超級英雄雖然身負異稟,能力強大,但總是會遇上前所未見的強敵,或是內外交迫的困境,要經過一番磨練與昇華,才能打倒對手並贏得最後的勝利。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後取代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海洋優勢」(Naval Supremacy)地位,卻在1960~1970年代遇上了蘇聯海軍的崛起與挑戰,但到了雷根時代,只用了8年時間就擊敗了蘇聯海軍與其祖國,可說是部真人實事的超級英雄電影。

▌前篇:〈挑戰美國海權的兩代紅軍:中國會踏上蘇聯海軍的「撞牆覆轍」嗎?〉

在越戰末期,尼克森政府的國防政策以「緩和」(détente,即「低盪」)為主軸,意即減少與蘇聯的直接對抗,換取限武談判的進展,以及讓美國在保留更多顏面的情況下撤出越南戰場。另一方面,美國將軍事重心從亞洲移回歐洲,與北約盟國一同守住中歐防線。根據甘迺迪時代訂出的「彈性反應」戰略,中歐防線一旦失守,北約會先以戰術核武遏止地面部隊的進攻,如果無效就以小規模戰略核武攻擊蘇聯,並逐漸升高規模直到蘇聯談和或世界毀滅為止。

在這兩種思維下,美國開始自縛手腳,將對蘇作戰的主力賭在空軍與核子武器上——美國海軍的任務只剩下在戰爭爆發初期,負責保護大西洋運補航線的安全,讓美軍與軍事物資可以送往中歐前線。而當戰事進入核子作戰階段,海軍航艦與彈道潛艦就負責以核武攻擊預先指定的目標。

然而這種戰術的最大漏洞在於:蘇聯根本不相信核戰能夠「逐漸升高」。只要一方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另一方勢必會全面報復,以免自己的核武還來不及使用就被摧毀——因此,蘇聯的反擊之道就是大量投入傳統軍備建設,製造大量戰轟機來支援兵力數倍於北約的地面部隊,使其不動用核武就能打穿中歐防線並快速挺進,在北約領導階層還在爭吵誰能按下核武按鈕前,就佔領大片領土作為談判的籌碼。

如果核戰真的開打,交戰的核武國家真的會有「逐漸升高衝突規模」的機會?還是在第一時...
如果核戰真的開打,交戰的核武國家真的會有「逐漸升高衝突規模」的機會?還是在第一時間就互相毀滅?圖為1954年美軍結合核試爆與核戰軍隊訓練實驗的「沙漠岩石演習」。 圖/維基共享

西歐與蘇聯的距離近,而與美國的距離遠,美國的後援部隊與物資在戰時需要橫渡6000...
西歐與蘇聯的距離近,而與美國的距離遠,美國的後援部隊與物資在戰時需要橫渡6000km的大西洋才能到達歐洲,因此在1980年代以前,美國海軍在傳統戰爭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維持這條生命線。 圖/NATO

海軍的部分有識之士想出了另一種戰略解決中歐困局:不要把海軍綁在「GIUK線」(由格陵蘭、冰島與英國連成的一條虛擬邊界)後方,而要海軍跨越GIUK線,主動進攻蘇聯北方的巴倫支海與可拉半島——蘇聯北海艦隊大本營:莫曼斯克的所在地——美國海軍在這裡可以獵捕蘇聯海軍的彈道潛艦與指揮中心。

如果美國海軍不用核子武器,只用傳統武器就達到這個目標,就變成蘇聯會陷入「能不能按下核武按鈕」的困局。因此,蘇聯勢必要調動空軍過來保護海軍基地,則北約中歐防線的壓力就會減輕,美國空軍甚至可以騰出手來,主動打擊蘇聯的地面部隊(後來美國空軍與陸軍的確就發展出聯手對抗蘇聯陸軍的「空陸戰」戰術,並首度建立起可以傳統武器擊敗紅軍的自信,不需依賴戰術核武)。

北約海軍原本將GIUK線當作對抗蘇聯海軍的防線,藉由水底聲納、陸基反潛機以及在附近巡弋的艦隊搜索接近的蘇聯潛艦,一旦發現就會開始全程追蹤,準備在戰爭一爆發就予以擊沈,以免蘇聯用潛艦截斷北約的大西洋防線。

然而,這條防線也讓蘇聯海軍擁有北極海域活動的自由。擺脫GIUK線的限制,主動進入北極海域,將使海洋防線往前推進到蘇聯的海岸線,重拾美國海軍戰略家馬漢對「海權國家」的期許。

由格陵蘭、冰島與英國連成的一條虛擬邊界(紅帶)分隔了北大西洋與挪威海,美國利用海...
由格陵蘭、冰島與英國連成的一條虛擬邊界(紅帶)分隔了北大西洋與挪威海,美國利用海底部署的聲納陣列能夠偵測到穿越這條邊界的蘇聯潛艦,再利用周遭部署的反潛機艦進行追蹤,確保在開戰時可以立即清除蘇聯潛艦的威脅。 圖/維基共享

北約海軍原本把GIUK當成「對蘇防線」,但此一讓步也讓蘇聯海軍擁有北極海域活動的...
北約海軍原本把GIUK當成「對蘇防線」,但此一讓步也讓蘇聯海軍擁有北極海域活動的自由空間。圖為1970年代蘇聯海軍的主力潛艇之一「洋基II級核動力潛艇」。 圖/維基共享

卡特時代擔任大西洋艦隊司令的紀德上將(Isaac C. Kidd Jr.,我國接收的紀德級驅逐艦,即時以他在珍珠港事變戰死的父親老紀德命名)就是忠實的馬漢信徒,極力鼓吹其指揮的海軍力量應該要主動大膽地進攻蘇聯的北海艦隊。同時期擔任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的海沃德中將(Thomas B. Hayward)也不例外,他主張在大戰爆發時,太平洋艦隊不應去支援歐洲的戰事,而應該要就近打擊海參崴的蘇聯艦隊基地才能迫使蘇聯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他並擬定出一份稱為「海洋打擊」(Sea Strike)的機密計畫。

然而,卡特政權並不支持這種擴大對抗的軍事思想——他處心積慮想要把海軍的航艦從13艘縮減到10艘,甚至禁止海軍使用「海洋優勢」一詞。但當時的海軍部長霍洛威,仍召集了少數軍/民間智庫討論出「海洋計畫2000」(Sea Plan 2000):透過討論與戰棋推導,他們以「海洋打擊」計畫為基礎,彙整出一系列可用於對蘇作戰的計畫與戰術。

在海軍萬事俱備後,欠缺的只剩政治上的東風,而在1980年接任總統的雷根就像是從外星趕回來救援的驚奇隊長——1977年,時任加州州長的雷根被問到對蘇策略時,他回答道:

「那就是我們會贏而他們會輸,你覺得這個策略怎麼樣?」

雷根在1975年讀到美國保守派思想家Strausz-Hupé 與 Kintner在1961年合著的《美國前進戰略》一書後就深受啟發,認為美國應拋棄保守、被動的國防戰略,將政治、軍事與海洋力量往前部署,主動對「鐵幕」施壓才能激化共產世界的內部矛盾並促使其崩潰。

卡特政權並不支持這種擴大對抗的軍事思想——他處心積慮想要把海軍的航艦從13艘縮減...
卡特政權並不支持這種擴大對抗的軍事思想——他處心積慮想要把海軍的航艦從13艘縮減到10艘,甚至禁止海軍使用「海洋優勢」一詞。圖為1970年代美國主力的3艘航空母艦:小鷹號(左)、中途島號(中)、尼米茲號(右)。 圖/美國海軍

「對抗蘇聯的策略...那就是我們會贏而他們會輸,你覺得這個策略怎麼樣?」結果後來...
「對抗蘇聯的策略...那就是我們會贏而他們會輸,你覺得這個策略怎麼樣?」結果後來蘇聯真的解體,1999年到德國親手拆柏林圍牆的雷根。 圖/路透社

雷根在與卡特的總統競選中,就嚴詞攻擊卡特的軍事政策,並以復興美國國力為訴求,在海權、核武...等各方面積極對抗蘇聯。雷根上任後,便任命曾參與《海洋計畫2000》的李曼為海軍部長,並任命了積極主戰的海軍將領為領導階層後,《海洋計畫2000》化為現實,成為雷根時代的攻勢海洋戰略(或稱為前進海洋戰略)。

實行新戰略的首要步驟,就是在蘇聯家門口實際演練未來的作戰計畫,這乍聽之下很匪夷所思,因為《孫子兵法》不是說要「故能而示之不能」嗎?

然而,「陸權國家」的戰略利益通常來自於殲滅敵人部隊並佔領敵人土地,因此平常要隱藏自己的殺招,在戰時才能發揮奇襲的效果;但「海權國家」的戰略利益卻是維持海洋航行的自由與秩序,才能帶來貿易的經濟利益,因此更重視於嚇阻潛在的對手,預防可能的戰爭,則讓敵人知道「你惹不起我」反而更為重要,甚至要「不能而示之以能」。

於是在雷根上任後的第一年,美軍大西洋艦隊就發動了衝過GIUK線、攻進巴倫支海的「海洋冒險」(Ocean Venture)演習。在這之後每年都至少進行一次類似的演習,並且規模越來越大。

「海權國家」的戰略利益卻是維持海洋航行的自由與秩序,才能帶來貿易的經濟利益,因此...
「海權國家」的戰略利益卻是維持海洋航行的自由與秩序,才能帶來貿易的經濟利益,因此更重視於嚇阻潛在的對手,預防可能的戰爭。圖為1982年甘迺迪號上的F-14A戰鬥機。 圖/美國海軍

「海洋冒險」演習的重點之一,在於「隱藏航艦的行蹤」——因為海軍在卡特時代不受重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認為「航艦與護衛艦隊是容易被發現並被摧毀的」,這說法在當時的西方世界也相當流行,以致於英國打算賣掉無敵號輕航艦

但在海洋冒險演習中,美國海軍先分出一個支隊沿著傳統的演習路線行進,艦上攜帶特殊裝備模擬出整個航艦戰鬥群的雷達、無線電與聲納信號。正當蘇聯衛星以為自己掌握航艦戰鬥群行蹤的同時,艦隊主力卻啟動嚴格的無線電與雷達管制,在幾近電磁靜默的狀態穿過GIUK線,在挪威外海發動對莫曼斯克的模擬打擊。

蘇聯海軍在家門口看到不知打哪裡起飛的攻擊機群立即大驚失色,連忙出動大批巡邏機與轟炸機出海尋找美國航艦,但卻被美軍用F-14艦載戰機組成的「外圍空戰」防護圈所阻攔,搭配極度鬆散的戰鬥群陣形,蘇聯海軍明知航艦就在外海某處卻無法具體標定位置。

保護航艦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讓其他戰艦與潛艦也能打擊蘇聯本土,則蘇聯海軍就不能只打航艦。這種概念類似於後來稱之為「分散式殺傷」的戰術。卡特時代啟動的巡弋飛彈研發在此時開花結果,海軍將戰斧飛彈發射器安裝到核動力巡洋艦、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與核子攻擊潛艦上,可形成多組矛頭從不同方向攻擊蘇聯本土。更具創意的招數則是將二戰戰鬥艦愛荷華級復役並裝上戰斧飛彈,因為這是唯一比航艦還耐打的戰艦,蘇聯要攻擊它們必須浪費大量飛彈,但不攻擊它們,就等著被戰斧攻擊。

海軍在卡特時代不受重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認為「航艦與護衛艦隊是容易被發現並被摧...
海軍在卡特時代不受重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認為「航艦與護衛艦隊是容易被發現並被摧毀的」,這說法在當時的西方世界也相當流行,以致於英國打算賣掉無敵號輕航艦——圖為英國航艦「皇家方舟號」(左)與美軍尼米茲級「艾森豪號」(右),為了慶祝荷蘭女王的誕辰而特別裝扮。 圖/美國海軍

更具創意的招數則是將二戰戰鬥艦愛荷華級復役並裝上戰斧飛彈,因為這是唯一比航艦還耐...
更具創意的招數則是將二戰戰鬥艦愛荷華級復役並裝上戰斧飛彈,因為這是唯一比航艦還耐打的戰艦,蘇聯要攻擊它們必須浪費大量飛彈,但不攻擊它們,就等著被戰斧攻擊。圖為試射戰斧飛彈的愛荷華級二號戰艦「紐澤西號」。 圖/美國海軍

攻勢海洋戰略的另一個重點是要聯合盟邦的力量,因為美國海軍專注在攻擊性兵力的建設上,對於反潛與反水雷等防禦性兵力就有所不足,需要盟邦海軍來保護其側翼。爭取盟邦的支持比想像中容易,因為北約各國的海軍在「重陸輕海」的戰略氣氛下早就悶壞了,巴不得與美國一同航向爭奪海權的偉大航道。

甚至連與北約若即若離的法國海軍也不例外,慷慨地將克里蒙梭號航艦戰鬥群,連同4艘潛艦與一個陸上指揮部都交給美軍指揮。在太平洋則由日本海上自衛隊獨挑大樑,提供了「八八艦隊」協助第七艦隊(日本以保護「1,000浬海運線」為由,籌建了3支由8艘護衛艦與8架直昇機組成的水面艦隊,但其主要任務其實是保護美軍的側翼與運補線,抵抗蘇聯潛艦的襲擊)。

挪威成了爭奪海權路上的重要戰場,由於其國土突出在GIUK線以北,挪威人在1970年代就擔心美國艦隊限縮在GIUK線以南的戰略將等於把挪威奉送給蘇聯,要求美國承諾會保護挪威,因此英美兩國的陸戰隊在卡特時代就會在挪威進行兩棲演習,模擬登陸挪威並協助抵抗蘇聯的入侵。搶佔挪威的演習不但在雷根時代的規模更大,甚至會出動戰鬥艦進行岸轟,而且也把挪威當作航艦的掩護。因為挪威崎嶇的山丘會阻擋雷達波,使航艦可利用雷達陰影區變換位置;航艦甚至會躲進峽灣中,在三面峭壁包夾的情況下,形成雷達搜索的黑洞,艦載機群也可利用地形隱藏行蹤並對蘇聯進行打擊。

在1983年演習中登陸挪威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了守住保護挪威的承諾,英美海軍陸戰...
在1983年演習中登陸挪威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了守住保護挪威的承諾,英美海軍陸戰隊經常會進行類似的寒帶登陸演習。 圖/美國國家檔案館

在1986年「北方婚禮」演習中進入挪威峽灣的尼米茲號航艦,由於地形遮蔽雷達信號,...
在1986年「北方婚禮」演習中進入挪威峽灣的尼米茲號航艦,由於地形遮蔽雷達信號,不但蘇聯偵察機找不到航艦在哪,蘇聯轟炸機的反艦飛彈無法在這裡瞄準航艦。而尼米茲號航艦則能夠持續起降,進行反潛、反艦與對地打擊作戰。 圖/美國國家檔案館

在老布希當選總統後第一次訪問蘇聯時,蘇聯總參謀長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對他說:

「我們花費幾十年時間來讀取你們潛艦所發出的每一道訊息,但還是無法找到或逮到任何一艘,所以我們不玩了!」

蘇聯對美國海軍戰略轉變的態度從一開始的震驚,很快轉變成了憤怒。他們派出大量的飛機與船艦來搜索美軍並企圖標定航艦的位置,有時會與外圍護衛的美軍機艦極度靠近作為示威。在發現美國航艦行蹤(通常是在美軍結束隱蔽狀態後)後,有時會出動轟炸機與潛艦進行模擬攻擊。然而,這些動作都成為美軍演習的目的之一,正好讓官兵「接觸」真正的敵人,並練習如何攔截與防衛。

攻勢演習的另一個目的則是觀察蘇聯的反應,利用間諜與海底電纜上的竊聽裝置,美國掌握了蘇聯海軍的政策與指令,因此他們清楚知道蘇聯反應時間有多快,對這些演習的評價是什麼,也知道蘇聯監控機艦挑釁美軍與接受挑釁的底限在哪裡,利用這些情報不斷改善演習的計畫與準則。

蘇聯也有自己的情報管道,尤其是著名的華克家族讓他們掌握了美軍艦隊的加密通信。不過,美軍很早就認為歐洲盟邦裡有內鬼,所以在重要的演習階段都採取了適當的反情報手段;因此蘇聯沒能用情報手段及早掌握美軍的進攻路線,反倒是發現美軍每天都在各大海洋悄悄地追蹤自己的潛艦,而艦上官兵卻一無所知。於是蘇聯發現即便是核動力潛艦也無法在大洋中生存,就全部拉回莫曼斯克與海參崴外海,集中兵力以負隅抵抗美軍的進攻。

「我們花費幾十年時間來讀取你們潛艦所發出的每一道訊息,但還是無法找到或逮到任何一...
「我們花費幾十年時間來讀取你們潛艦所發出的每一道訊息,但還是無法找到或逮到任何一艘,所以我們不玩了!」圖為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在地中海與美軍艦艇相逢。 圖/維基共享

除了用演習做出進攻姿態外,雷根政府也提出了「600艘艦隊」計畫,要將海軍的規模擴大到蘇聯無法反抗的地步。

蘇聯海軍也有同樣的想法,他們向時任蘇共總書記的戈巴契夫要求,除非將海軍軍費增為3倍,否則無法抵抗美軍在演習展示出的攻勢戰力。然而,在布里茲列夫時代百花齊放式的軍備擴張後,戈巴契夫接收的國家財政是個爛攤子。加上卡特執政末年推動的〈大衛營協議〉讓以阿局勢趨緩,油價下跌,阿拉伯國家的武器需求量下降,蘇聯的經濟動力遭到斷絕,最後讓戈巴契夫選擇了裁減,而不是擴張軍備。

即便不能與美國海軍正面對抗,蘇聯仍企圖用談判手段阻止美軍的攻勢海洋戰略。蘇聯多次提議限縮在特定海域的演習規模,甚至限制反潛武器的部署與發展。理由是這些手段讓美軍可以先制摧毀蘇聯的彈道潛艦,破壞了戰略核平衡,自然應該像反彈道武器、反衛星武器...等等技術一樣受到限制,蘇聯甚至願意裁減潛艦與飛彈作為回報,但都沒有得到美國的積極回應。

最後,在「600艘艦隊」達標之前,蘇聯就已瓦解,為攻勢海洋戰略劃下完美的句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雷根時代的前期,美國海軍的裝備與卡特時代沒有太大差別,但僅僅是戰略態度的轉變,就產生出截然不同的作戰計畫,搭配堅定的執行意志,其結果就大大不同,也為世界海權史寫下新的一頁。

在雷根時代的前期,美國海軍的裝備與卡特時代沒有太大差別,但僅僅是戰略態度的轉變,...
在雷根時代的前期,美國海軍的裝備與卡特時代沒有太大差別,但僅僅是戰略態度的轉變,就產生出截然不同的作戰計畫,搭配堅定的執行意志,其結果就大大不同,也為世界海權史寫下新的一頁。圖為1964年完成核動力環球航行實驗的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 圖/美國海軍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挑戰美國海權的兩代紅軍:中國會踏上蘇聯海軍的「撞牆覆轍」嗎?

美國軍事與軟腳總統:拜登會淪為下一個「卡特總統」嗎?

Flak聊軍事

現代軍事歷史與科技研究者,《全球防衛雜誌》專欄作者,不定時於「Flak聊軍事」臉書專頁對軍事新聞與動態發表評論。

作者文章

圖/亞塞拜然國防部

厄多安的空中槍騎兵:土耳其如何成就了「無人機強權」?

2021/08/03
「20年來的爭議與野心將轉換成一段皇家海軍能夠聚焦成果的時代。」 圖/英國皇家海...

日不落海軍重返亞洲?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印太新佈局

2021/05/18
美國海軍對抗中俄、重奪優勢的行動已經醞釀多年,除了構築理論基礎外,也進行了演習驗...

他們絕不能通過:美軍阻止中國海權反超的「五步戰略殺」

2021/02/04
在雷根時代的前期,美國海軍的裝備與卡特時代沒有太大差別,但僅僅是戰略態度的轉變,...

從海上擊敗蘇聯?雷根海權論...敗部復活的冷戰「攻勢大艦隊」

2021/01/18
停靠香港的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 圖/路透社

挑戰美國海權的兩代紅軍:中國會踏上蘇聯海軍的「撞牆覆轍」嗎?

2020/12/30
1980年4月美軍特種部隊為了援救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危機,而冒險出動、但卻遇上...

美國軍事與軟腳總統:拜登會淪為下一個「卡特總統」嗎?

2020/12/22

最新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媒體大亨梅鐸控告AI公司侵害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但此舉是否真正為創作者爭取到公平...

媒體大亨梅鐸槓上AI:資本家想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最弱勢的創作者?

2024/11/13
2024年9月,支持保障墮胎權的民眾在佛羅里達集結。 圖/歐新社

墮胎權各州自主保障?川普再次執政,美國生育自主權的拉鋸戰況

2024/11/08
2015年,一位印尼穆斯林女性在緬甸駐雅加達大使館前,抗議緬甸僧旅團體迫害穆斯林...

我佛慈悲,但對穆斯林除外?緬甸佛教僧伽塑造的「伊斯蘭恐懼」與宗教衝突

2024/11/08
「自由」可能是資訊科技巨頭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彙,畢竟,誰會討厭自由? 圖/法新社

科技巨頭助長「反民主」亂象?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的搧風點火

2024/11/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