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秘密基地:中國如何蠶食「俄羅斯後院」?
文/孫超群(The Glocal研究員)
2 月 18 日,《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在中亞國家——塔吉克——秘密駐軍。該報記者透過到當地採訪、分析衛星相片,以及在地的第一手觀察,推斷在過去至少三年,中國軍隊都駐守在塔吉克境內。
該駐軍地點位於塔吉克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鄰近中國、阿富汗、塔吉克三國邊境交界處的瓦罕走廊上方。經衛星觀察,發現約有疑似屬於中國的二十多棟前哨塔和建築物。
其中,記者在該州首府穆爾加布與一位馬姓中國軍人談話時,他說:「我們在這裡都差不多三、四年了。」
報導刊登後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稱「沒有聽說過中國在塔吉克的軍事存在」;同樣,塔吉克當局亦矢口否認。
中國在塔吉克駐軍的消息讓人嘩然,但事實上絕非首次傳出相關報導。早在 2016 年,《路透社》曾引述塔吉克官方消息,指出塔吉克政府屢次允許中國資助及興建,塔吉克與阿富汗之間的 11 個邊境前哨點及訓練營;「國際危機組織」(ICG)年前亦引述當地官員與居民的小道消息,指出已有中國維和單位駐守在塔吉克境內。華郵上月的報導,使中國駐軍塔吉克幾乎成為心照不宣的事實。
中國在塔吉克駐軍,這為中亞局勢帶來甚麼啟示呢?
中亞五國為前蘇聯加盟國,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都廣受俄羅斯影響。雖然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各中亞國家都頻頻「去俄羅斯化」。比方說,哈薩克決定在 2025 年之前由西里爾字母全面改用拉丁字母、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由過往依賴俄羅斯轉向依賴中國等等。
現時俄羅斯與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最為龐大。即使中國在中亞冒起,對莫斯科來說是不可抗逆的趨勢,中俄雙方卻各有千秋,俄羅斯在軍事領域上佔優,中國則在經濟領域取勝。此結構對中俄來說互不抵觸,大家充分利用他們的比較優勢,各司其職,以達到雙方共同利益——確保中亞地區穩定。
可是,近年這種結構正在改變。隨着中國涉足中亞愈來愈深,「一帶一路」在中亞遍地開花,中國深感有必要在區域安全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有意將影響力漸漸延伸至軍事領域。中國駐軍塔吉克事件,無疑打破了中俄在中亞的「分工」,讓莫斯科處於難堪的處境,也對中俄關係帶來潛在負面影響。
▌俄羅斯:駐軍中亞的絕對軍事優勢
自從中亞五國獨立,在軍事上俄羅斯對中亞依然掌握絕對優勢。1992年,俄羅斯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等前蘇聯加盟國簽署《集體安全條約》,後於 2002 年在條約基礎上成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成為類近北約(NATO)的國際軍事合作組織,成員國在軍事、武器銷售及反恐領域上合作緊密。
實際上,CSTO 一直由俄羅斯主導。在此軍事合作關係下,俄羅斯在每個成員國都設有海外軍事基地,其中於塔吉克的第 201 軍事基地最為遠近馳名;反之,美國雖然也曾經在烏茲別克及吉爾吉斯設有軍事基地,但都分別在 2005 年與 2014 年被當地政府迫令撒離。另一邊廂,俄羅斯與 CSTO 成員國經常舉行反恐軍演,例如去年分別在俄羅斯、哈薩克及吉爾吉斯舉行的三階段軍演,同年俄羅斯亦與塔吉克在後者境內舉行雙邊軍演。由此可見,俄羅斯與中亞多國的軍事交流十分頻繁。
雖然在中國主導下,2001 年中國、中亞五國(除了土庫曼)與俄羅斯共同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SCO,下稱上合組織),在中亞區域安全問題上互相協調,主力透過上合組織轄下的「區域反恐機構」(RATS)打擊「三股勢力」。但是,該組織的合作只流於反恐、打擊犯罪及網絡安全等領域,從未去到更深層次的軍事合作,加上上合組織內尚有俄羅斯存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也於 2017 年加入,基本上平衡了中國在上合組織的影響力。
▌中國:「一帶一路」下的中亞經濟霸主
中國在中亞的實力亦不遑多讓,但主要是在經濟領域上。經貿方面,根據美國著名智庫 Stratfor 的最新數據,中國目前是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及土庫曼的最大貿易伙伴,超越了俄羅斯;在 1990 年代,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每年貿易額少於 10 億美元,但在 2017 年已達到 300 億美元。相較下,俄羅斯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只有約 186 億美元。
投資方面,近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中亞進行了大量投資建設,主要集中在公路、發電廠、工業園、鐵路等基礎建設上。與中國相比下,俄羅斯在中亞的投資積極程度相形見絀。
最後在能源方面,在蘇聯時期,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之間建立了一套石油及天然氣管道系統,例如「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CAC)以及「烏津 — 阿特勞 — 薩馬拉」石油管道(Uzen-Atyrau-Samara Pipeline),以便莫斯科壟斷中亞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可是近十數年,中國在中亞興建了「中哈石油管道」及「中國 — 中亞天然氣管道」,從此中亞的化石燃料出口漸漸轉向東方,其中土庫曼天然氣更有九成出口到中國,打破了俄羅斯的壟斷。
即使在 2014 年俄羅斯成立了「歐亞經濟聯盟」(EEU),以在歐亞區內統一貿易法規,打破關稅璧壘,成立共同市場,可是成效卻不彰。除了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現時中亞五國中只有哈薩克與吉爾吉斯願意加入,另外三國對歐亞經濟聯盟不以為然,加上中亞五國與俄羅斯的經貿互補性不大,現時中亞五國最需要的是對基建與工業的外來投資,中國在這方面能夠協助,反觀俄羅斯卻顯得無力。
▌打破「分工」:中國軍事之手伸向中亞
中國及俄羅斯在經濟及軍事領域上,各有比較優勢,兩國實力雄據中亞地區。在這分工下,中國透過協助中亞五國的經濟建設,或許能夠協助區域發展,收穩定之效,以防滋生「三股勢力」,波及新疆的安全。而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實力佔優,俄羅斯亦欣然接受。
第一,莫斯科早已接受此為鐵一般的大趨勢;第二,自從 2014 年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危機與西方關係轉差後,只能在外交上拉攏中國;第三,此格局也是一把雙刃劍,俄羅斯可借助中國之經濟力量來穩定中亞。因此,這分工仿佛成為了中俄的共識。
然而,這結構正漸漸地被打破。除了中國在塔吉克駐軍的事件,近年中國在中亞越俎代庖,增強對中亞的軍事影響力,很可能會招惹俄羅斯對中國的猜忌,破壞雙方關係。
在上合組織以外,中國另起爐灶。 2016 年 8 月,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成立「四國軍隊反恐合作協調機制」(QCCM,簡稱「四國機制」),旨在加強四國的反恐合作、情報分享、安全部隊培訓支持等工作,而參與「四國機制」會議的代表均為各國的高級軍事將領。「四國機制」的成立,意味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安全合作上,首次建立排除俄羅斯參與的官方機制。
同年 10 月,中國與塔吉克在後者境內的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舉行了聯合軍演。如前文所說,此州位於中國、阿富汗、塔吉克三國邊境交界處的瓦罕走廊。雖然中塔之間的軍演並非首次發生,有理由相信事前已與俄羅斯溝通,但其後屢屢傳出中國在塔吉克的軍事存在,沒有事先通報戰略伙伴俄羅斯,令後者感到芒刺在背。
最重要的是,中國在塔吉克的軍事足跡,把俄羅斯推向極為尷尬的位置。塔吉克作為由俄羅斯領導的 CSTO 成員國之一,理應遵守所有成員國在 2011 年達成的共識——第三國於任何一個 CSTO 成員國境內建立軍事基地前,必先取得所有成員國的官方同意。因此,在塔吉克出現中國軍事人員的足跡,便會衍生原則問題,破壞 CSTO 的權威。基於此原則,中國與塔吉克官方當然不可能承認駐軍事件,因為這對俄羅斯來說,完全無法接受。
那麼為何中國會在塔吉克駐軍呢?「一帶一路」倡議恐怕早已為中國對中亞的擴張埋下了伏線。
▌中亞:中國國際軍事部署的突破口
去年 3 月,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GD)發表了關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債務情況的研究報告。其中,塔吉克已因「一帶一路」相關的未來融資(Future Financing),而增加了陷入「主權債務」的風險——2016 年,塔吉克的國家債務佔 GDP 比重已經到達 44.8 %,超越「低收入國家」(LICs)平均比重的 40.4%,而中國則成為了塔吉克最大債權國。對中國債台高築下,加上「一帶一路」的融資項目不透明,或令塔吉克接受了中國的特別融資條件,增加中國能在塔吉克加強軍事影響力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中國希望防患未然。「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先生在對「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後稱「東伊黨」)骨幹亞甫泉的訪問中,提到部分「東伊黨」成員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轉移到敘利亞,在伊德利卜省參與聖戰。近年,敘利亞政府軍漸漸收復失地,中國特別擔心此區的「東伊黨」成員會從當地回流,並經阿富汗與中亞進入新疆,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就地理而言,塔吉克境內的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是阿富汗通往中國的必經之路,因此中國特別重視,以防恐怖分子有機可乘。
到了今天,從前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的經濟與軍事領域分工已徐徐消失。誠然,中國選擇靜悄悄地把軍事之手伸向中亞,這是為了避免公然挑釁俄羅斯,同時亦在測試俄羅斯的底線。俄羅斯在西方國家制裁下經濟乏力,加上在東歐及中東以外,無暇顧及多面戰線,成為了中國蠶食俄羅斯地盤的契機。這有利的國際形勢,加上「一帶一路」的幫助,令中亞容易成為中國在國際推行軍事部署的突破口。
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形成此消彼長之勢。很難說中國與俄羅斯何時就此公開交惡,但無可否認,他們在中亞的角力已經各懷鬼胎。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