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川普稅改怒吼(上):富了誰?窮了誰?「減稅」的真實面貌
2017年12月20日,美國參眾議院通過了爭議的《減稅及工作法案》(The Tax Cuts and Jobs Act H.R. 1),而總統川普於23日簽署公布了這項新法案。這項法案,可謂是川普上任一年多來首個成功推動的立法成就,但事實上,川普早在競選期間,就已經提出了以減稅為核心手段的刺激經濟方案,不僅要調降個人所得稅,主要是企業稅率,也在調降之列。
2017年10月,白宮的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公佈一篇名為《企業稅改的經濟成長效應及其對工資的影響》的報告,表示雖說美國在2016年後經歷一波經濟榮景,但在2012年的這幾年間,資本投入率低,代表資本的技術進步相對於勞動生產力成長趨緩,出現產業不投資的狀態——企業減稅,因此成為委員會提出的藥方。委員會的想法是,透過減稅刺激企業來增加對國內生產型事業的投資,並促進跨國企業赴美投資,進而帶動工資成長,實現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目標。
這項減稅方案包括以下幾項重點:企業所得稅從35%削減為21%;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維持過去的七個級距,但最高邊際稅率從39.6%削減至37%,後者期限到2027年,而前者則未設定落日時間;個人所得稅的標準免稅扣除額增加1倍;海外利潤匯回稅率也由35%降至10%以下;同時廢除大部分列舉扣除項目,並將針對新購置房產的貸款利息扣除額(mortgage interest deduction)限額,從目前的100萬元降低至75萬元。
新稅法若通過,貸款75萬元以上的利息部分無法扣減,增加高房貸屋主的稅負。而對跨世代階級複製貢獻卓著者莫過於遺產稅。眾議院的版本是2025年後完全廢除遺產稅,參議院則是維持之;兩院共和黨議員協商後維持遺產稅,但是將免稅額提昇1倍到個人1,098萬美元,夫妻則為2,196萬,超過則開徵40%的遺產稅。
川普政府此次減稅方案,堪稱是自1986年雷根政府推動稅改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但也是爭議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在民主審議精神的軼失上。雷根政府任內的減稅,無論在眾議院還是參議院,都獲得部分民主黨議員的支持;但是這次,減稅方案只是川普意志的貫徹。
川普就任一年,在上一次取消「歐記健保(Obamacare)」一役摔一大跤後,川普政府便卯足全力促成稅改法案過關,使其在這一年任期中看似有所建樹。於是,在參議院一百席中,共和黨52席為最大黨,民主黨以46席居次,最後在51:49的微弱多數下,共和黨的稅改版本宣告過關。
此次的稅改估計將造成聯邦政府在10年內短收1.5兆美元的稅務,加上歐巴馬時期為振興美國經濟欠下9兆美元的債務,新生債務加計過往10兆美元共計21.5兆美元的政府財政赤字,等於留待10年後的美國民眾收拾。川普表示稅改將是「美國中產階級最棒聖誕禮物」,但是民意領他這份情嗎?
▌強渡關山,民意何在?
共和黨參眾兩院好似在趕業績似的,把減稅相關立法在年終提交出來,背後並未獲得民意強大的支持,反倒是反對的民意才是主流民意。
根據皮尤調查中心於8月針對美國民眾稅改態度的調查發現,認為企業應該加稅的比率,高達52%,遠高於認為應該減稅的24%(見《圖一》);類似的是,認為年薪超過25萬的家庭應該加稅的比率為43%,應該減稅者同為24%(見《圖二》);在這當中,共和黨與民主黨的支持者展現出迥異的態度,而共和黨支持者對減稅的態度分歧程度,又遠比民主黨支持者大(見《圖三》)。
共和黨支持群體中,認為企業應當加稅與減稅的比率,分別為32%與41%;這支持減稅的41%當中,立場偏保守派與溫和派的共和黨支持者又呈現舉足輕重的差異,48%的保守派支持減稅,溫和派僅佔28%。而認為年薪超過25萬美元的家庭應當加稅與減稅的比率,分別為26%與36%,減稅中,立場偏保守的有41%溫和派僅佔28%。
然而,隨著川普在9月後努力加溫稅改政策後,情況也出現些許改變,根據蓋洛普(Gallup)12月初的調查,就總體趨勢來看,支持與反對稅改的民意分別佔29%與56%,反對者仍過半居於上風,但川普顯然帶動了共和黨支持者,其中表示支持稅改的人,有高達70%為傾向共和黨的民眾;反對者中僅16%為共和黨支持者。相較於中間選民僅有25%支持減稅為核心的稅改方案,川普已經成功的動員了共和黨民眾對稅改的支持,當中相當可能有一部分在8月還反對稅改方案的溫和派共和黨人,加入了支持者的陣營。
▌對中產階級友善?藏於細節的魔鬼減稅
即便廣大民意並未支持這項新政策,但川普及共和黨仍堅定不移地往「供給面經濟學」的方向邁進。供給面經濟學強調給與資本家更多的投資誘因,同時還必須掃除投資障礙,聽起來甚為中性,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是一面倒地向資本家傾斜。供給面經濟學起自於對抗凱恩斯主義,1979年英國保守黨「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奉之為經濟政策的正統,影響所及。自1980年代之後,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企業所得稅率因此一直呈現往下修的情況。
川普在大選期間提及減稅政策綱領時,曾坦白地提到,由於歐巴馬政府執政八年期間已經累積了巨量國債,現在再多增加一些也無妨。言下之意,川普可是眉頭都不皺一下,早就打算要把保守的供給面經濟學,一路執行到底。
在這方面,參眾兩院的共和黨籍議員也有相當的共識,該項立法的目的是讓民眾能夠在減稅的前提下,能夠保留更多的收入。根據租稅研究中心的推估,在2018年,每個美國人平均可以減稅1,610美元,且每個所得級距都能夠獲得減稅。新減稅方案看似「立意良善」,但如果不仔細檢驗各收入階層根據法案實際減免的金額,仍難以始人信服。
根據租稅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以所得五分位在2018年需要繳交的個人所得稅進行試算(見《表一》)所得最低的第一分位(每年家戶所低於25,000美元)平均能夠減稅60美元;中間的第三分位(49,001-86,000美元)平均減稅930美元;相對最富有的第五分位組(149,401美元以上)平均減稅額高達7,640美元;而最富有的人口,也就是所得在金字塔95%-99%的美國人(308,001 -733,000美元),減稅額則高達13,480美元。
那麼,全美所得最高的那1%的人,每年減稅額度是多少?(見《表二》)該租稅政策中心研究員格雷庫曼(Howard Gleckman)表示,這個群體往後每年的減稅額約落在5萬美元上下,可以添購一台賓士C系列的雙門轎車了。(按:在美國,2018年式的C300雙門轎車全配款約在51,000美元上下。)顯而易見,美國這一次減稅的最大獲益都跑到富人那一端去了;這樣的減稅,真的是川普口中對「中產階級」最友善的政策嗎?
川普在11月中於密蘇里州聖查爾斯市(St. Charles)演講時直指社會福利改革是他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他說:
那些沒在工作也沒有工作意願的人所賺的錢,比那些累死累活工作的人要多得多!」
川普本人並未仔細說明他的社會福利削減方案,但共和黨眾議員黨團打算就關係430萬美國民眾的「食物券」發放,以及350萬人的「家庭臨時急難補助」(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施加工作條款,使申請者擺脫福利依賴。威斯康辛州長沃克(Scott Walker)亦準備對領取食物券的民眾進行毒品檢測,而這是歐巴馬時期極力阻擋的政策。
這邊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由於美國此次減稅同時降低企業稅與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這便會直接對歐盟中工商業等比較先進的國家,帶來強大的租稅競爭壓力。從比較資本主義的角度來說,通常台灣民眾一定會認為北歐國家為了支應龐大的福利國家財政支出,稅率通常比較高。但這只說對了一半,北歐國家的特徵是高個人所得稅與低企業所得稅,其主要用意在於促進企業將利潤用於投資,達成產業升級與促進國內就業。
以丹麥為例,其個人所得稅率最高級別為59%,除了0%之外的兩個級別是37.4%與43.48%;瑞典的個人所得稅率則是在32-57%之間,西歐的德國與法國最高稅率也訂在45%,兩國中產階級以上所繳交的費率都偏高,前者為42%,後者為41%,這都高於美國稅改之後設定的最高級距稅率38-39%。
但從《表三》中可以看出來,丹麥與瑞典的企業所得稅有效稅率分別為20.0%與19.4%,相對來說,法國與德國課徵的企所稅就比較重了,其有效稅率分別為38.4%與28.2%。美國企業降稅前後的稅率——最高稅率從38%降到21%——等同從法國直接降到丹麥的水準,這對法國、西班牙、德國與義大利等工業大國的殺傷力就相當強了。筆者將會在之後提到這方面的影響。
▌2018期中選舉:反川普力量的灘頭堡
美國基層人民對稅改的怒吼——如還果有的話——是否會機會動搖川普政權?
12月12日阿拉巴馬州參議員補選算是開了第一槍。民主黨候選人瓊斯(Doug Jones)以不到1%的差距,擊敗了性醜聞案纏身的共和黨候選人摩爾(Roy Moore),成為近25年來首位贏得阿拉巴馬州參院議席的民主黨人。
在12月20日參議院投票中,共和黨以51:48的多數通過減稅法案,共和黨唯一缺席的是因腦癌休養中的資深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麥侃預訂明年1月重返國會。明年元月起加上補選上的瓊斯,參院共和與民主黨的議員比例將是51:47,如將2席無黨籍但跟隨民主黨團的議員計入則是51:49。一旦麥侃稍有不測,麥侃的選區——亞利桑納州參議員補選——勢必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如阿拉巴馬州經驗複製成功,川普便將面臨紅藍各半的參議院。此外,明年將改選參院三分之一的席次,以及眾議院兩年一度的改選,美國不滿稅改的民意是否藉這個機會大幅反彈?還是減稅會在一年內發揮神威「讓美國再次偉大」?套句盛竹如先生的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繼續下篇/向川普稅改怒吼(中):避稅、炒房、政治報復?)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