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那場與普丁的戰爭——不要忘了前線的烏克蘭

2017/03/06 鯨落

烏克蘭危機邁入第三年,烏東的頓巴斯戰爭在今年初悄然升溫。圖為因戰爭變成廢墟的北頓...
烏克蘭危機邁入第三年,烏東的頓巴斯戰爭在今年初悄然升溫。圖為因戰爭變成廢墟的北頓涅茨。 圖/路透社

2017年的現在,你還記得烏克蘭仍在打仗嗎?

隨著2016年下半,美國大選與敘利亞局勢逐漸占據各大媒體版面,自2014年開打以來,一度讓西方陣營無比焦慮的烏克蘭「頓巴斯戰爭」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川普當選後,緊接而來的是民主黨對俄國介入美國大選的指控,以及川普人事任命的傾俄傾向,國際媒體的鎂光燈,頓時全部聚焦在美國內政——直到最近,各種跡象紛踏而來,人們才突然警覺,普丁大帝給川普的試煉,已經悄悄展開。

2017年2月,正當前白宮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因「通敵疑慮」黯然下台,俄國間諜船突然現身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潛艇基地的48公里外海;與此同時,看似熱度稍降的烏克蘭東部戰火,再次燃燒,同時意外扯出川普親信再次繞過外交系統,透過私人管道企圖影響白宮對外決策的疑雲。美國政壇的「俄國恐慌症」正不斷加劇,而此案可能成為川普親俄疑慮的下一顆政治未爆彈。

如今川普上台已屆滿一個月,來自克林姆林宮的賽局高手普丁,早已展開布局。

烏克蘭工業重鎮阿夫迪夫卡的衝突情勢急遽升高,居民住宅遭到猛烈的砲火攻擊。 圖...
烏克蘭工業重鎮阿夫迪夫卡的衝突情勢急遽升高,居民住宅遭到猛烈的砲火攻擊。 圖/法新社

▌煙硝再起

2017年1月28日,川普就任後首次與克林姆林宮熱線通話,在川普掛上電話的1小時後,烏克蘭工業重鎮阿夫迪夫卡(Avdiivka)的衝突情勢,突然急遽升高。來自烏東頓巴斯地區的獨立軍一再以《新明斯克協議》所禁止的重型武器,轟擊2萬人口的阿夫迪夫卡。在當地晚間氣溫攝氏零下20度的情況下,約1萬6,000名平民缺水斷電、瀕臨凍死威脅,同時還得面對自己的家遭到炮轟、甚至被軍事人員進駐佔領的處境。

然而此時的美國一反常態,不僅未置一詞,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在衝突上升後第4天,也只說川普「了解」相關情況。美方異常冷靜的反應,讓北約的歐洲盟邦與陷入泥淖的烏克蘭,同感背脊一涼。

更糟的是,烏東衝突屬於典型的「安理會五常衝突」:涉入方之一的俄羅斯擁有安理會的否決權,任何真正有利於烏克蘭扭轉僵局的決議案,都不可能在俄國眼皮底下通過。交戰現場除了人數不多的歐洲觀察團,並不存在如維和部隊一般的中立武力,當地民眾因此只能自生自滅,或者出逃他方成為難民。

烽火連天之際,烏克蘭的停火協議,形同廢紙。

橘色:最新衝突黃色,黃色:烏克蘭實質管轄區,粉紅色:獨立軍佔領區<b></b>
...
橘色:最新衝突黃色,黃色:烏克蘭實質管轄區,粉紅色:獨立軍佔領區紅色:烏東獨立城市,藍色:烏克蘭城市 圖/維基共享

最新一波的衝突情況糟到什麼程度?

根據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地面觀察團在兩邊的安全緩衝區所發出的「每日最新情況報告」,單單是2月15到16日,前線就令人難以置信地發生了600多起爆炸。

其中,15日晚間至16日凌晨的363起爆炸,全部發生在頓內茨機場周邊,觀察團發現,無論是烏克蘭政府軍還是「頓內茨獨立軍」,都違反停火協議規定,一再使用各種被禁止的重型武器。烏克蘭政府控制的安全緩衝區,盧甘斯克北部(Stanytsia Luhanska),也傳出武裝車輛動員的目擊紀錄。

自2014年烏克蘭衝突爆發以來,這場戰爭已造成近1萬人死亡,其中逾半是平民。衝突區的大量平民分別逃難至俄國領土或是烏克蘭政府控制區境內;2016年下半,盧甘斯克北部地區,接壤雙方的唯一人道通道,是一座木造橋「Stanytsia Luhanska Bridge」,每個月都有多達1萬5,000人在此排隊等待1到5小時的關卡檢驗,並以步行方式穿梭前線,。

雙方各自在烏克蘭東部形成的對峙地帶,佈署大量軍隊——烏克蘭政府軍約達6萬9,000人;頓巴斯地區的獨立軍,總數約35000人;此外,根據美軍估算,截至2015年3月為止,更有1萬2,000名「俄羅斯軍事人員」潛入頓巴斯地區。

緊張局勢中,安全中界線周遭的幾十萬平民,已經變相成為了戰場人質,天寒地凍中根本無法快速撤離。萬一烏克蘭東部全面開火,對民眾的傷害,後果將不堪設想。

長年的戰爭讓衝突區缺水斷電、當地居民瀕臨凍死威脅。 圖/路透社
長年的戰爭讓衝突區缺水斷電、當地居民瀕臨凍死威脅。 圖/路透社

▌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頓巴斯」

2014年,頓涅茨和盧甘斯克逕自舉辦獨立公投,宣布成立共和國。 圖/維基共享
2014年,頓涅茨和盧甘斯克逕自舉辦獨立公投,宣布成立共和國。 圖/維基共享

將時間推回至2014年初,親俄的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因全國的親歐示威而下野,並流亡俄羅斯。亞努科維奇的下台引發烏國境內、俄裔人口稠密區的強烈反彈——先是在3月16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徑自舉辦公投,以97%的同意票數宣布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緊接著5月11日,烏克蘭東部也展開公投,宣布成立「頓涅茨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儘管基輔當局在同年的5月25日亦重新舉行烏克蘭總統大選,但烏東地區卻有許多城市因上述的政治紛亂,無法加入投票,甚至根本沒設立開票所。而烏東刻意搶在總統大選之前舉行獨立公投,所考量的戰略,就是直接截斷了基輔政府對烏東地區統治基礎的正當性。

然而這兩個共和國並非橫空出世,當地俄裔人民的憤怒,與「大俄羅斯」的意識型態、俄國歷史脈絡息息相關。

盛產煤礦的頓內茨和盧甘斯克,早年通稱為「頓巴斯」(Donbass),和克里米亞一樣被視為俄羅斯帝國版本的「新疆」;1764年頓巴斯被併入俄羅斯,成為一個行省,並更名為「Novorossiya」,意即「新俄羅斯」——從此之後,該地區便成為俄國人民族情感上「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親西方的基輔政權,亟欲擺脫俄羅斯的影響,甚至要加入長期對抗俄國崛起的西歐(歐盟),這對居住在烏克蘭境內的俄裔人民來說,簡直是數典忘祖;再加蘇聯倒台後,俄裔烏克蘭人與基輔政權的關係微妙,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都讓他們更加倒向俄國。

盛產煤礦的頓內茨和盧甘斯克,通稱為「頓巴斯」,是俄國人民族情感上「神聖而不可分割...
盛產煤礦的頓內茨和盧甘斯克,通稱為「頓巴斯」,是俄國人民族情感上「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圖/維基共享

甫於2014年5月25日就任的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在上台後便直指俄羅斯直接支援烏東兩個共和國獨立軍,向烏克蘭政府軍開戰;俄國對烏克蘭的裂解行動,已演變成全面入侵。儘管在同年的9月,烏克蘭國會通過法案,賦予頓巴斯地區特殊自治地位,允諾政府將不計前嫌,資助各項基礎建設修復,但法案內容也規定,初步時效只為期三年。這樣的「但書」反倒弄巧成拙,讓頓巴斯民眾漸行漸遠。

《新明斯克協議》規定的安全中界線:藍線為烏克蘭政府控制區中界線,紅色為頓巴斯控制...
《新明斯克協議》規定的安全中界線:藍線為烏克蘭政府控制區中界線,紅色為頓巴斯控制區中界線,雙方往各自方向延伸15公里的安全緩衝區。 圖/維基共享

2014年9月5日,烏俄雙方在白俄羅斯首都簽訂《明斯克協議》,迎來短暫的停火共識——危險平衡僅維持4天就被打破。戰火越演越烈,直到2015年2月歐盟強勢介入才得以停歇。

歐盟方由德法代表斡旋,會晤烏克蘭和俄羅斯領導人,以及頓涅茨和盧甘斯克兩個獨立共和國的代表;經過兩天馬拉松式的談判後,烏俄再次於白俄羅斯簽訂了《新明斯克協議》。協議主要簽署方為俄烏及兩個新「共和國」,德法和白俄羅斯為監督方,爾後這個組合又被稱為「諾曼第方案」(Normandy Format )。

該協議列舉了13條協定,以防烏東衝突進一步升溫,其中的第三條,闡明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將派出地面觀察團,定期監督以確保各方信守承諾。

此外,為了在雙方中線拉開距離,以創造緩衝的安全區,協議第二條針對各種射程超過特定距離的武器系統,明訂了不得使用的禁令:射程50公里以上的加農砲、射程70公里以上的多管火箭系統(MLRS)、射程140公里以上的俄制多管遠程火箭系統-龍捲風S(MLRS Tornado-S)、俄制烏拉甘遠程多管火箭系統(Uragan)「圓點」和「圓點U」戰術飛彈,皆不得使用。

但是,勸過架的人都知道,裝聾的人是聽不見的,儘管在協議生效後,每月死傷人數的確有所降低,可是違反規定的情況卻仍時有所聞。無論是烏克蘭政府、俄羅斯還是頓巴斯地區的獨立軍,誰也沒真正放鬆過握緊槍桿子的手。

更弔詭的是,烏東衝突跟敘利亞危機的熱度,恰巧有此消彼長的奇妙趨勢,箇中道理,不言而喻。

克里姆林宮將矛頭指向烏克蘭,指控表示是烏克蘭政府軍先違反協議規定,對頓巴斯獨立軍...
克里姆林宮將矛頭指向烏克蘭,指控表示是烏克蘭政府軍先違反協議規定,對頓巴斯獨立軍展開致命攻擊,才導致阿夫迪夫卡前線的激烈衝突。圖為烏克蘭軍。 圖/美聯社

▌普丁大帝的試煉

烏克蘭外交部長克林金( Pavlo Klimkin)在今年2月初的一場訪談中表示,根據烏方掌握的情報,在阿夫迪夫卡衝突爆發前,有至少170台裝載軍火、以及60台載滿燃油的車輛,經俄國邊境進入頓巴斯。克林金認為,最新的衝突情勢是俄羅斯計畫好的。

果不其然,在訪談後幾天,俄國傳來普丁的行政命令,承認頓內茨跟盧甘斯克自行頒發的護照,並賦予護照持有者準俄羅斯國民的待遇,透過延伸俄國國內法效力的方式,實質上與頓巴斯的管轄權直接對接,形同將之併入俄羅斯——幾年前發生在喬治亞的情況,如今正在烏克蘭重新上演。

對於外界指控俄羅斯併吞,俄國外長則回應此舉不違反國際法,並表示新明斯克協議的第七條有表明在國際機制下,各國必須確保人道援助的安全通道,而俄羅斯與頓巴斯的「對接」,正是當下唯一能符合國際標準、緩解人道問題的解決辦法——人道救援的規範,如今被俄羅斯拿來當作護身符。俄國外長同時反唇相譏地提醒各方「頓內茨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認可的締約方。

儘管在協議生效後,但無論是烏克蘭政府、俄羅斯還是頓巴斯地區的獨立軍,誰也沒真正放...
儘管在協議生效後,但無論是烏克蘭政府、俄羅斯還是頓巴斯地區的獨立軍,誰也沒真正放鬆過握緊槍桿子的手。圖為親俄方的獨立軍。 圖/美聯社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則將矛頭指向烏克蘭軍方管治不力,表示是位於阿夫迪夫卡前線的烏克蘭政府軍先違反協議規定,對頓巴斯獨立軍展開致命攻擊,才會引發後續激烈的衝突。

俄方之所以能夠如此地見縫插針,主要是因為自去年10月開始,幾個頓巴斯地區獨立軍的重要軍事領導人相繼被暗殺。接而連三的暗殺,引發「頓內茨共和國」人民群情激憤,共和國政府更宣稱,這是由烏克蘭策劃的恐怖攻擊。

先是去年10月,綽號「摩托羅拉」的帕夫洛夫(Arsen Pavlov)在頓內茨市區內的電梯裡被炸死,接著是今年2月4日,「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實質國防部長阿納許申科(Oleg Anashschenko),在一場汽車爆炸該中身亡。緊接著,曾因帶領獨立軍佔領頓內茨機場而聲名大噪的指揮官、綽號「Givi」的多斯提克(Mikhail Tolstykh),於2月6日在自己的辦公室,遭到火箭彈攻擊死亡。

據悉,多斯提克在被暗殺前的一月底,也就是阿夫迪夫卡衝突加劇的一開始,便時常穿過安全緩衝區,「越界」進入烏克蘭政府軍的控制範圍,透漏該消息的烏克蘭國會議員敦曲克(Dmytro Tymchuk),暗示殺手動機可能不尋常,一連串暗殺的案情,因此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從烏克蘭軍手中奪下的坦克車,被「頓涅茨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插上共和國國旗。 圖...
從烏克蘭軍手中奪下的坦克車,被「頓涅茨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插上共和國國旗。 圖/美聯社

▌川普心法:世界越快,心則慢

烏東危機再起,二月中分別在三個歐洲城市舉行的北約安全會議、慕尼黑安全會議、G20外長會議,也成為了檢視剛滿月的川普政府,其對俄與對歐外交方針的重要場合。

出席會議的「川普三仙」——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 、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口徑一致,在與歐洲盟國解釋「美國優先」的時候,也都採用「追認但保留」的態度,向各方溝通新總統川普的立場。

首先是馬蒂斯,他在北約會議上堅定地喊出「美國安全永遠維繫在歐洲安全之上」,若歐洲受到攻擊,美國定會挺身而出,但也不忘一直提醒北約的小伙伴們「繳會費」的重要性,讓人聯想到川普曾揚言,盟國受美軍保護卻不付出代價,就自己看著辦。

參與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副總統彭斯則說:「(川普)總統要求我今天在這裡傳達一個訊息,也就是保證美國強力支持北約組織,我們對這個跨大西洋聯盟的承諾是堅定不動搖的。」然而,距離彭斯說這番話的幾天前,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才因為對彭斯隱瞞自己與俄國官員通話一事,辭職下台,讓人不禁擔心彭斯在白宮的決策地位,是否遭到邊緣化。

國務卿提勒森在G20場上則一邊呼籲俄羅斯要信守《新明斯克協議》,一邊解釋美國在美俄不對盤的議題上,願意捍衛盟友利益,但在「對美國人民有利的情況下」,也不排除與俄羅斯進行實質合作的機會。

川普似乎在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走。 圖/法新社
川普似乎在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走。 圖/法新社

顯然在弗林下台之後,川普正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走,「川普三仙」的連番發言與其說是安撫盟友,聽起來更像是對美國民眾喊話,外交轉內銷,澄清川普的親俄疑慮。但川普的外交泥沼,在弗林之後的柯恩事件,也掀起了美烏外交震盪。下一場川普親俄疑慮的輿論戰,風雨欲來。

根據《紐約時報》在2月19號的爆料,妻子是烏克蘭人、美國總統川普相當倚重的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居然繞過外交系統,把烏克蘭國會議員阿特門科(Andrii Artemenko)的一項「和平計畫」,直接透過私人會面呈交給川普。

這份「和平計畫」是由一群非外交官的烏克蘭政治人物所發想,核心構想是將克里米亞當作租界,租給俄羅斯50到100年,以換取俄羅斯軍隊撤出烏克蘭東部。根據阿特門科的說詞,普丁本人十分贊同這個計畫。 但這個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妥協方案」,在烏克蘭國內首先遭到了向來對烏東問題立場強硬的鷹派民粹政黨「激進黨」,強烈的反彈。該黨黨魁李亞希科(Oleh Lyashko)表示,領土主權不可交換,這種「和平」沒得商量。而阿特門科除了火速被開除黨籍外,更面臨叛國罪的指控

「租界克里米亞」的提案導致烏克蘭國內群情激憤、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遊行。然而,不可否認,目前看來暫時不願對俄國採取強硬態度的川普,的確很有可能支持這種妥協方案。

連位在頓涅茨薩弗爾·莫吉拉山丘上的二戰紀念碑,也遭戰火無情摧殘。 圖/路透社
連位在頓涅茨薩弗爾·莫吉拉山丘上的二戰紀念碑,也遭戰火無情摧殘。 圖/路透社

▌歐俄賽局即將結束這一回合?

從今年春天開始,歐盟幾個主要的國家將進入大選的關鍵時期,荷蘭3月、法國4月、德國9月;在民粹高漲的年代,連德法的政治都明顯出現了「向右轉」、或朝中間路線修正的趨勢,也因此不難想像歐盟各國將會抱持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對烏克蘭的耐心將會越來越低,或將一去不返。

面對美國舉棋不定,而德法各自忙著布局今年的國內大選,烏克蘭總統只得親自奔走四方,但除了虛張聲勢之外,並沒有獲得盟有們太多實質的保證。當外交手段緩不濟急,烏克蘭被裂解的惡夢,也將會越來越逼真。

值得注意的是,頓巴斯跟克里米亞都是蘇聯時代軍工、能源業的主要地區,失去了這些地區的烏克蘭,等於斷了一隻胳膊,直接被剝奪大量的GDP成長,不但未來難以繼續在俄羅斯的門前「興風作浪」,更不可能被正在鬧分家的歐盟給接納

我們或可預期普丁接下來,將盡可能地利用川普的親俄疑慮或是溝通弱點,讓美國內部吵翻天,再透過外交手段確保《新明斯克協議》無法達成任何不利於俄羅斯的實質共識,只要拖到今年德法大勢底定,一但歐洲各國變天,求助無門的烏克蘭將無疑成為普丁的囊中之物。而烏克蘭作為歐俄雙方均勢的犧牲品,被拿來當作大國勢力緩衝區的命運,將會就此定調。面對變得支離破碎的烏克蘭,俄羅斯接下來只要透過經濟手段,慢慢收拾殘局即可。

歐美內政抱頭燒,給了俄羅斯運籌帷幄極大的空間,冷戰結束以來的情勢即將逆轉。舉目四周,俄羅斯南邊的敘利亞、喬治亞,和西邊的烏克蘭都搞定了之後,普丁大帝的下一步,又會望向何處,對號入座的國家,想必已經冷汗直流。

面對變得支離破碎的烏克蘭,俄羅斯接下來只要透過經濟手段,慢慢收拾殘局即可。 ...
面對變得支離破碎的烏克蘭,俄羅斯接下來只要透過經濟手段,慢慢收拾殘局即可。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鯨落

迴游在南北太平洋之間的寂寞鯨魚,平時待在藍藍深海思考,不常浮出水面,但是對人感到好奇、喜歡遠遠觀察人群。希望自己死後能留給世界一些養份,因此最近幾年嘗試讓人類了解我的共鳴方式。自從電燈發明後,身上的鯨油揮之不去。

作者文章

從蘇聯解體開始,俄羅斯又步上怎樣的道路?

 圖/路透社

讀《製造俄羅斯》:解禁之路上的潘朵拉盒子

2017/11/06
普丁開玩笑地說:「俄羅斯的邊界沒有止境」,是什麼樣的南方情結,造就出我們今天口中...

不斷戰鬥的民族,俄羅斯的南方情結

2017/04/18
克里姆林宮將矛頭指向烏克蘭,指控表示是烏克蘭政府軍先違反協議規定,對頓巴斯獨立軍...

那場與普丁的戰爭——不要忘了前線的烏克蘭

2017/03/06
政治情報的功用在於「控制」,有時候,真正的破壞力並不在於「有多逼近真相」,而是「...

美俄之戰:網路攻擊,被開啟的潘朵拉盒子

2017/01/16
為了挽救悲慘的經濟,辛巴威政府終於主動向西方諸國提出了改革方案「利馬計畫」,這或...

拯救辛巴威:壁紙鈔票、衰老強人,以及利馬計畫

2016/10/27
拉馬迪圍城戰中,逃竄撤離的伊拉克平民。 圖/美聯社

土俄僵局揭露中東「後伊斯蘭國時代」的卡位戰

2016/01/12

最新文章

左為台灣出版的《經濟武器:金融制裁與貿易戰的誕生》華文譯本,右為作者尼可拉斯.穆...

專訪《經濟武器》作者尼可拉斯.穆德:「經濟制裁」是阻止戰爭,還是惡化局勢?

2024/03/25
烏俄戰爭爆發後,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也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如果台海開戰,對中經濟制裁有效嗎?《經濟武器》作者看烏俄戰爭及兩岸關係

2024/03/25
泰勒絲演唱會的經濟效益太龐大,新加坡豪擲數百萬美元也要搶到「獨家演出」權。圖為泰...

新加坡的最佳利益:「獨佔」泰勒絲惹議,後疫情的演唱會經濟戰略

2024/03/18
法國五大官員共同見證憲法的國印用印儀式,站立者由左至右為法國參議院主席、國民議會...

終止妊娠是自由還是權利?法國墮胎修憲案:辯論與妥協的民主藝術

2024/03/09
面對俄羅斯入侵,但烏克蘭人沒有打算投降。抵抗與對勝利的信念前所未有地團結起這個國...

《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烏克蘭人的日常抗戰故事

2024/03/07
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哈雷迪」3日上街抗議徵兵制。圖為以色列女兵強制驅離哈雷迪...

寧可入監,不要入伍?加薩戰爭下,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的從軍爭議

2024/03/06

回應

Top